熏籠

熏籠

與熏爐配套使用的籠子。使用熏籠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自兩漢以來,歷朝歷代一直延續不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熏籠
  • 配套:熏爐
  • 性質:古代一種烘烤和取暖的用具
  • 作用:薰香、熏衣、熏被
簡介,介紹,

簡介

古代較早的熏籠均為陶瓷燒制。明清時代熏籠的製作和使用進入了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故宮內大殿、書房、內寢皆置高達三四尺的巨大熏爐,多為掐絲琺瑯等景泰藍的精品,也有鑄銅鎏金、鏨刻精美的極品,彰顯豪華高貴的皇室氣派。當時的文人雅士,也多喜歡在書案上陳設造型各異、紋飾典雅的香熏爐,以營造怡性逸情的高雅意境。
八卦熏籠八卦熏籠

介紹

熏籠,是放在炭盆上的竹罩籠,古代一種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薰香、熏衣、熏被。
因為是取暖和烘烤衣服,所以竹篾條在編織時,當然不像竹簍、竹箱那么板實,而是稀疏有孔洞,多以花紋飾之,這樣便於熱力的發散。熏籠的式樣,或方或圓,或大或小,皆因其用途不同來決定。在大旅店,要烘烤的被子多,往往熏籠大如方桌,罩在一個大炭盆上。而家庭所用,形制就要小一些,特別在冬天,一家人圍著熏籠而坐,熏籠上罩上一床薄被子,把雙手放在被子下取暖,舒服極了。《金瓶梅》中,這種專用於薰香的熏籠,在製作上往往更為精緻一些。 現在的湖南鄉下,這種竹製的熏籠還在使用著,但不叫熏籠,而是稱作罩籠、烘籠。 《紅樓夢》第51回:“晴雯麝月皆卸罷殘汝,脫換過裙襖。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 這個可以坐人的熏籠,一般用較粗的竹竿或木料做成,形制多為方形,一些典籍上稱之為火箱。 熏籠在我國起源於何時已難考證,但可推斷,一定歷史久遠。東漢的《說文》中有關於熏籠的注釋;唐代的白居易在《宮詞》一詩中寫道:“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清人曹庭棟認為:“熏籠只可薰香,若以暖被,火氣太甚。”(《養生隨筆》卷四)這是從保養身體的角度來考慮的,亦有一定的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