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煙法

熏煙法

熏煙法即利用煙劑農藥產生的煙來防治有害生物的施藥方法。此法適用於防治蟲害病害鼠害防治有時也可采此法,但不能用於雜草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熏煙法
  • 外文名:smoking method
  • 定義:利用煙劑農藥防治有害生物
  • 適用於:蟲害、病害、鼠害
特點,影響因素,操作方法,熏煙準備,熏煙方法,安全保障措施,區別熏煙法與熏蒸法,相關內容,噴粉法,噴霧法,毒餌法,種子處理法,土壤處理法,

特點

是懸浮在空氣中的極細的固體微粒,其重要特點是能在空間自行擴散,在氣流的擾動下,能擴散到更大的空間中和很遠的距離,沉降緩慢,藥粒可沉積在靶體的各個部位,包括植物葉片的背面,因而防效較好。熏煙法主要套用在封閉的小環境中,如倉庫房舍溫室塑膠大棚以及大片森林和果園。

影響因素

影響熏煙藥效的主要氣流因素有五點:
①上升氣流使煙向上部空間逸失,不能滯留在地面或作物表面,所以白晝不能進行露地熏煙;
逆溫層日落後地面或作物表面便釋放出所含熱量,使近地面或作物表面的空氣溫度高於地面或作物表面的溫度,有利於煙的滯留而不會很快逸散,因此在傍晚和清晨放煙易取得成功;
③風向風速會改變煙雲的流向和運行速度及廣度,在風較小時放煙能取得較好的防效;
海風陸風,在鄰近水域的陸地,早晨風向自陸地吹向水面,謂之陸風;傍晚風向自水面吹向陸地,謂之海風。在海風和陸風交變期間,地面出現靜風區;
⑤煙容易在低凹地、陰冷地區相對集中。研究利用上述氣流和地形地貌,可以成功地在露地採用熏煙法。

操作方法

熏煙準備

發煙堆的準備
採用發煙堆進行熏煙需提前準備大量作物秸稈、枯枝落葉或野草等作燃料,中間放乾燥的樹葉、草根、鋸末等易燃雜物,外面再蓋一層薄土。發煙堆以能維持4~5小時為宜。
事先選好發煙堆布設位置,發煙堆要遠離樹體,在距離樹體約1.5~2.0米處選擇較為寬闊的區域進行布設,嚴禁將發煙堆布設在樹體正下方或有其它易燃雜物堆積的區域。發煙堆一般堆積10~15堆/畝,分布在果園內部和四周,須在上風方向10~15米左右的距離內每間隔8~10米布設一個煙堆。
煙彈的準備
提前將煙彈安置在果園內,根據實際風向和風速選擇合適的位置擺放。煙彈點燃前須將煙彈所有通風口打開,須檢查引火導線是否正常。煙彈須布設在距離樹體1.5~2.0米左右的範圍內,嚴禁將煙彈布設在樹體正下方。一般情況下煙彈放置6~8個/畝,均勻分布在果園內部和外圍,在上風方向10米左右的距離每間隔8~10米放置1個煙彈。

熏煙方法

煙堆點燃時密切關注風向,上風方向點燃2~3個發煙堆,果園內部及下風方向視煙霧覆蓋情況。當風向變化時,可將已點燃的煙彈移至新的上風方向,移動時須注意避免被煙彈附帶的火源燒傷。
第一批煙彈燃燒20~30分鐘後,視園內煙霧覆蓋情況和降溫情況點燃其它煙彈,以便實現園區上方煙霧的無差別覆蓋。當園內風速>1.5米/秒時,可停止點燃煙堆。
  

安全保障措施

熏煙過程中須指定專人在園內巡查,遇到發煙堆或煙彈出現明火時應及時撲滅,防止發生火災。 熏煙結束後應採用澆水或就地取土方式澆滅或覆蓋發煙堆和煙彈燃燒後的殘留物,以防止園內出現明火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區別熏煙法與熏蒸法

熏蒸法是利用熏蒸劑或易揮發的藥劑來熏殺害蟲的施藥方法。熏煙法是利用煙劑點燃後發出的濃煙分散到空氣中,或用農藥直接加熱發煙來防治病蟲害的施藥方法。
熏蒸法的防治對象為隱蔽的害蟲,如倉庫害蟲或溫室害蟲,其所需條件必須為高溫,密閉環境。熏煙法的防治對象為溫室塑膠大棚和森林害蟲等,沒有特殊的使用條件非高溫,密閉或非密閉環境均可。

相關內容

根據農藥加工不同的劑型種類,施藥方法也不盡相同,現常用的方法有16種。除熏煙法以外,還有噴粉法,噴霧法,毒餌法,種子處理法等。

噴粉法

噴粉法是利用機械所產生的風力將低濃度或用於細土稀釋好的農藥粉劑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對象表面上,它是農藥使用中比較簡單的方法。但要求噴撒均勻、周到,使農作物和病蟲草的體表上覆蓋一層極薄的粉藥。用手指輕摸葉片能看到有點藥粉沾在手指上為宜。
噴粉法的優點:①操作方便,工具比較簡單;②工作效率高;③不需用水,可不受水源的限制,就可做到及時防治;④對作物一般不易產生藥害。但也有一定的缺點:①藥粉易被風吹失和易被雨水沖刷,因此,藥粉附著在作物表體的量減少,縮短藥劑的殘效期,降低了防治效果。②單位耗藥量要多些,在經濟上不如噴霧來得節省。③污染環境和施藥人員的本身。

噴霧法

將乳油、乳粉、膠懸劑、可溶性粉劑、水劑和可濕性粉劑等農藥製劑,對入一定量的水混和調製後,即能成均勻的乳狀液、溶液和懸浮液等,利用噴霧器使藥液形成微小的霧滴。其霧滴的大小,隨噴霧水壓的高低、噴頭孔徑的大小和形狀、渦流室大小而定。通常水壓愈大、噴頭孔徑愈小、渦流室愈小,則霧化出來的霧滿直徑愈小。霧滴覆蓋密度愈大且由於乳油、乳粉、膠懸劑和可濕性劑等的展著性、粘著性比粉劑好,不易被雨水淋失,殘效期長,與病蟲接觸的藥量的機會增多其防效也會愈好。50年代前,主要採用大容量噴霧每畝每次噴藥液量大於50升,但近10多年來噴霧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是超低容量噴霧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得到推廣套用後,噴藥液量便向低容量趨勢發展,每畝每次噴施藥液量只有0.1~2升。國外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多採用小客量噴霧方法,因其有許多優點:①用藥液量少;②用工少;③機械動力消耗少;④工效高;⑤防治效果高;③經濟效益高。

毒餌法

毒餌主要是用於防治為害農作物的幼苗並在地面活動的地下害蟲。如小地老虎以及家鼠、家蠅等衛生害蟲。它是利用害蟲、鼠類喜食的餌料和農藥拌合而成,誘其取食,以達到毒殺目的。例如,每畝可用90%晶體敵百蟲1兩,溶於少量水中,拌入切碎的鮮草40乾克,在傍晚成堆撒在棉苗或玉米苗根附近,其防效很顯著。作毒餌的餌料,麥麩、米糠、玉米屑、豆餅、木屑、青草和樹葉等都可以,不管用哪一種作餌料,都要磨細切碎,最好把這些餌料炒至能發出焦香昧,然後再拌和農藥製成毒餌(鼠類和家蠅的餌料中最好還要加些香油或糖等),這樣可以更好地誘殺害蟲和鼠類、家蠅等。此外毒谷主要也是用來防治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由於配製毒谷需要糧食等,現已不大採用,其實毒谷也是毒餌的一種。近來有些新農藥,可直接作拌種或在土壤中撒施毒土,都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地下害蟲。

種子處理法

種子處理有拌種、侵債、浸種和悶種四種方法。①拌種法。多半是用粉劑和顆粒劑處理。拌種是用一種定量的藥劑和定量的種子,同時裝在拌種器內,攪動拌和,使每粒種子都能均勻地沾著一層藥粉,在播種後藥劑就能逐漸發揮防禦病菌或害蟲為害的效力,這種處理方法,對防治由種手表面帶菌或預防地下害蟲苗期害蟲的效果很好,且用藥量少。節省勞力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等。例如在1500~2000克水中加入50%辛硫磷或50%久效磷乳油100克拌麥種50千克可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藥效期一般可維持30天以上。又如每畝用棉籽量,均勻拌入3%克百威顆粒劑,拌後即可播種,防治棉苗期蚜蟲;效果很好,且藥效期可維持60天以上。拌過的種子,一般需要悶上一兩天后,使種子儘量多吸收一些藥劑,這樣會提高防病、殺蟲的效果、②浸種法。把種子或種苗浸在一定濃度的藥液里,經過一定的時間使種子或幼苗吸收了藥劑,以防治被處理種子內外和種苗上的帶菌或苗期蟲害,例如,用40%多菌靈膠懸劑4千克對水500 千克,配成0.4%的藥液,浸棉籽200千克,約浸10~15小時,其間攪拌1~2次,撈出瀝乾現種或擠出曬乾後備種,對防治棉花枯、黃萎病的效果十分顯著。③浸漬法。把需要藥劑處理的種子攤在地上,厚度大約16.6厘米(5寸),然後把稀釋好的藥液,均勻噴灑在種子上,並不斷翻動,使種子全部潤濕,蓋上蓆子堆悶一天,使藥液被種子吸收後,再行播種。這種方法雖很簡單,同樣可達到浸種的要求。④悶種法。殺蟲劑殺菌劑混合悶種防病治蟲,在1.5~2.5千克水中加入200克25%多菌靈,再加入0.2斤50%久效磷,攪勻後噴拌麥種50千克,拌後堆悶6小時播種,可達到既防病又殺蟲的效果。

土壤處理法

用藥劑撒在土面或綠肥作物上,隨後翻耕入土,或用藥劑在植株根部開溝撒施或灌澆,以殺死或抑制土壤中的病蟲害。例如用2.5%敵百蟲粉劑2~2.5千克拌和細土25乾克,撒在青綠肥上,隨撒隨耕翻,對防治小地老虎很有效,又如每畝用3%克百威顆粒劑1.5~2乾克,在玉米、大豆和甘蔗的根際開溝撒施,能有效防治上述作物上的多種害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