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樓山

南安石井在宋代開始設巡檢司,是東南海防和對外通商的要地。明代建靖海寨,抵禦倭寇。就在這小山頭上,築有一座烽火台(古稱烽燧,俗稱煙樓)。遇有寇警,升煙為號。山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樓山
  • 出現朝代:宋代
  • 命名朝代:明代
  • 歷史事件朝代:清代
歷史事跡,相關詩句,

歷史事跡

煙樓山還有一段歷史故事。清初,朱亞堯在黃隆村的鯉魚山築寨反清。上港村的東北 面有座大山,海拔146.5米,山頂可看到全島及周圍海域,朱亞堯在山上建築瞭望哨, 派遣義軍駐守,每遇敵情,便點燃煙火為號,這座山因此成為“煙樓山”。相傳,山頂 石壁上“海不揚波”四個大字是他鐫刻的。順治五年,清軍夜襲鯉魚寨,寨中更鵝聽到 腳步聲,一齊鳴叫。朱亞堯聞訊,憑籍有利地形,帶領義軍四面包剿,殺得清軍丟盔棄 甲,大敗而逃。後來,清軍收買內奸作內應,約定九月初三夜三更攻寨。是夜,內奸毒 死更鵝,打開寨門引清軍入寨。清軍縱火燒寨。朱亞堯率領義軍奮力抵抗,怎奈寡不敵 眾,傷亡慘重。朱亞堯衝出重圍,逃至距鯉魚寨西南二公里的象鼻山下,鑽入石洞,仿 效老虎四肢蹬開,懸空隱身於洞頂凹陷處,避過了官兵的搜捕。故當地流傳著“未生朱 亞堯,先生虎踢石。”的俚語。朱亞堯奉命脫險後,召集剩餘義軍,投奔鄭成功,被封 為右協水師提督。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進軍台灣,襲擊荷蘭侵略軍,光復了 赤坎城。荷軍從印尼調遣十艘戰艦來援,朱亞堯奉命在澎湖列島設伏,擊沉敵艦2艘, 且採用逐個擊破戰術,即以數十隻快艇迅速靠近一艘敵艦,用鐵鉤鉤住敵艦,在甲板上 與入侵者血戰,這樣,又奪得敵艦5艘,殘存的敵艦逃之夭夭。翌年初,鄭成功又命朱 亞堯為先鋒,圍攻荷蘭總督鎮守的台中城。朱亞堯把台中城圍得水泄不通。荷軍彈盡糧 絕,終於舉起了白旗投降了。從此,朱亞堯落戶台南,子孫繁衍,曾有後裔回海山黃隆 村尋根認祖。

相關詩句

煙樓山上熄烽煙,良朋相邀同登臨。亞堯撐石跡尚在,傳奇故事講不休。
腳力盡時山更好,還將八景眼底收。北港星燈黃昏後,煙摟曉日聞雞起。
風月嶼仔留倩影,笠港飛虹藏玄機。中華海龍騰細浪,南海歸航樂團圓。
海不揚波呈和諧,喜吟高沙春漲詩,海山勝景道不盡,且待暇日再來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