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訓練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學、醫學等)的工作小組成員創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 外文名: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 簡稱:SFBT
  • 成立時間:1980年代初
基本介紹,產生背景,基本理念,流程與技術,主要技術,基本流程,套用價值,簡評,獨特之處,局限性,

基本介紹

與美國威斯康星州米華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共同發展起來的[1]。在這二十多年的發展中,SFBT已逐步發展成熟,並廣泛地套用於家庭服務、心理康復、公眾社會服務、兒童福利、監獄、社區治療中心、學校和醫院等領域[2],並得到積極的肯定。

產生背景

SFBT的產生,深受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特別是後現代建構主義(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響。後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理”存在於語言、意義和文化,是人們創造出來的,並不是通過精細的求知技術而發掘出來的[3]。作為後現代主義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構主義強調:“現實”並不是一個存在於人意識之外的世界,而是作為觀察者的人的精神產品;個人建構的現實也不完全是個人的產品,而深受其所處的語言系統影響,人們透過語言的過程建構個人的真實,個人的知識會驅使人們對自己的經歷去建構、創造、支配及賦予意義。受上述思想的影響,後現代的心理治療強調個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學習,揚棄病理模式的分析;強調系統模式的影響力,不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不設定個案對真實詮釋的主觀性及公平性,不將“真理”和“客觀性”強加在個案的身上;鼓勵個案從敘事(narrative)的過程發現自我的存在,審視所述故事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使個案改變對問題的看法,並賦予個案力量重新述說有正向意義的故事。SFBT認為個案的問題並非是獨立的客觀事實,而是通過與個案的交談,在言談間逐漸呈現出來,這個建構出來的互為主觀的現實才是重要的。
SFBT還受到催眠心理治療大師米爾頓.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MentalResearch Institute,簡稱MRI)系統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們相信人本身已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尋求協助時,往往為眼前的問題所困擾,在以往無效的方法裡不斷打轉,因此要善用個案已有的潛能,並且加以發揮。另一方面,他們把治療的焦點放在探討問題不發生時的狀況。如系統中有“黑”(問題發生的互動)、有“白”(問題不發生時的互動),MRI傳統的作法是從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卻是從白的部分擴展,由於整個系統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擴大一些,黑的部分就減少一些;白的部分一點點增加,整個系統的改變就發生了。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SFBT的產生也同心理諮詢與治療本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首先是來自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依附的迷思。其次,是來自對諮詢與治療效果的迷思。SFBT則是面對這些困境,試圖擺脫心理學對西方主流文化單一依賴,探索出符合時代要求和實際需要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基本理念

SFBT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發現問題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促使改變的發生。具體精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事出並非定有因
許多問題發生的因果關係常常很難確定,問題往往是互動下的產物,原來的因演變成後來的果,後來的果又變成因,不斷循環下去。因而,SFBT強調建構解決方法而不是尋找問題,治療的核心任務是幫助個案想像他所期望的情形會發生什麼變化、有什麼不同、想得到解決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問題症狀同樣也具有正向功能
SFBT認為一個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只呈現出病態或弱點,有時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協助個案尋求更好的方法取代問題行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問題解決的重要關健。
合作與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SFBT認為在言談的過程中,個案和治療師的關係是一種合作互動的關係。SFBT強調以“建構解決之道的耳朵”傾聽個案述說出的故事,通過配合個案的聲調、感情和用語,一步步進入個案的世界做積極的行動引導,促進個案的進一步改變,協助他們搜尋並創造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想法與行為。並且認為: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沒有抗拒的個案,只有不知變通的治療師。治療師與個案合作的方式應是正向與未來導向的,支持個案,通過正向的目標引導方式,並對模糊的陳述予以具體化。
不當解決方法是造成問題的根本
SFBT假設症狀或問題通常是人們試圖解決問題但卻“形成不適當的習慣模式”。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由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導致問題的出現,甚至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個案是自身問題的專家
SFBT認為個案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治療應從強調個案的優點而非缺點著手。這一理念突出表現在SFBT技術使用的實用性與靈活性,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模式,主要關注個案的特性、力量與偏好。在SFBT的基本精神中,不以精神病理的缺點看待人類行為,不特別去深究問題行為的根源,而是相信個案本身具備所有改變現狀的資源,強調利用個案本身的資源達到改變的目標,提供機會讓個案去積極發現改變的線索。
從正向的意義出發
SFBT強調個案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們的缺陷;強調他們成功的經驗,而不是失敗;強調個案的可能性,而不是他們的限制。SFBT是從正向的角度來擬定治療目標,強調做什麼能夠解決問題。De Shazer夫婦主張發展取向,一改傳統治療從原因入手、努力減少黑的作法,而從解決入手、努力增加白,白越來越多,黑自然越來越少。
骨牌效應
SFBT認為,小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的目標可以帶動個案解決行動的信心與動機,尤其是最先出現的小改變是曾經發生過的成功例外時,則行動起來就更容易。所以,SFBT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引導個案看到小改變的存在,看重小改變的價值,促進小改變的發生與持續。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決
SFBT認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發生,就能從例外中找到解決方法。因此,SFBT在了解個案問題性質的同時,特別持續地注意“例外”(exception)的存在。例外是指個案的問題沒有發生或嚴重程度較低、發生次數較少等較不被個案注意的特定情境。

流程與技術

SFBT是一種建構解決之道(solution-building)的治療,晤談過程有其組織性,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在個案的主觀架構中,發展出正向描述的、小的、具體的、設定良好(well-formed)的正向目標;其二是以例外為根基,發展出多元的解決策略。

主要技術

De Shazer(1985)表示,SFBT所用的技術十分相似,其目的都在協助個案體驗行為、知覺以及判斷的改變。經由體驗已經發生的小的改變,維持、擴大並積累成大的改變,而且利用個案既存的力量和資源達成改變的目標。針對整個諮詢與治療過程,De Shazer等人設計了包括: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一般化 normalizing
咨商前改變的詢問 pre-session change
預設性的詢問 presupositional question
評量詢問 scaling questions
振奮性的鼓舞 cheer leading
讚許Compliment
改變最先出現的跡象 first sign
奇蹟詢問 miracle questions
關係詢問 relationship question
例外詢問 exception questions
任務/家庭作業 tasks/homework
因應詢問 coping questions
EARS詢問 Eliciting、Amplifying、Reinforcing、Start again
總計13項技術。

基本流程

在諮詢的基本流程方面,SFBT可分為幾個基本的階段:
問題描述階段
這一階段是透過詢問個案的求助動機,提供個案描述問題的機會。治療師需要詢問一些問題的性質與事件的細節,但不追究問題的成因,在傾聽個案訴說的同時,計畫著如何使晤談的對話往解決導向的方向前進。發展出設定良好的目標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晤談是朝著個案的目標這一方向進行的,治療師在好奇、尊重、關懷的態度下,引導個案進入諮詢訪談,澄清他想要的目標,並建立工作目標。要了解與擴展個案的目標,常用奇蹟式問句探討。
探索例外
此階段集中尋找與深入探究個案生活的各種例外經驗,並且追溯個案是怎樣做倒讓這些例外經驗發生的。由於個案往往不易看到例外的存在,治療師需要採用例外詢問的談話技巧,去發現個案偶發的例外行為,使個案能有意識地再度使這些例外發生。評量詢問也可以作為尋求例外的方式。
晤談結束前的回饋
治療師需回顧和整理個案在前面階段所提到的有效解決的途徑,然後以正向的回饋、有意義的信息及家庭作業的方式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個案,以促使個案的行動或改變。
評量個案的進步
指導個案自己評量是否滿意於尋求解決之道的過程與結果,EARS是此階段常用的方法之一。

套用價值

SFBT是從治療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許多實證研究的支持。
透過文獻資料發現,SFBT的套用領域在這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已不僅僅局限在解決婚姻家庭衝突,而是廣泛地運用於各種臨床問題,如學生問題行為、青少年危機事件、自殺、性侵害、酗酒、藥物濫用、婚姻暴力和創傷經驗等。同時,SFBT也從個別治療,發展到團體治療和專業督導,也開始大量套用在學校教師的諮詢訓練、家長親子教育、行政人員的管理及學校氣氛的營造方面。

簡評

獨特之處

在後現代旗幟下的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充分體現了後現代主義的理念和建構主義的特徵,拋棄了傳統諮詢與治療理論的龐雜繁複,一改以往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回溯過去、探究原因的做法,而強調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尋找個案的成功經驗,從小步的改變做起以促使個案的困擾的逐步減輕。
SFBT的過程簡潔、目標明確,強調語言在建構現實中的核心作用,提出要重建積極地語言表達方式與技巧,實施有效的信息回饋,把語言作為揭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SFBT之技術中設計精巧的問句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SFBT強調個案的主動角色。
SFBT提供治療師和個案一個正向思考的選擇,遠離過去病理學的問題思考取向,不去探究壞的、不良的所在,而是以合作的姿態邀請個案共同尋找好的、有資源的、有用的例外,以形成問題的解決之道。

局限性

首先,SFBT缺乏豐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第二,有研究表明[19]對於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短期治療即使是達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長期治療更有效。
第三,SFBT過於強調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策略模式。
可見,SFBT有其長處和缺陷,在使用過程中只要注意揚長避短,就能發揮出它的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