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王小慧跨界藝術札記

無邊界:王小慧跨界藝術札記

《無邊界:王小慧跨界藝術札記》只是作者跨界藝術創作的札記,記錄作者創作過程中的心得與甘苦,與同道者分享。作者也講些創作中的故事,讓作者的讀者從故事中悟出道理來。作者喜歡講故事,因此《無邊界:王小慧跨界藝術札記》不是本學術書。寫理論是理論家的事,跨界藝術目前來講主要是實踐而不是理論。作者願意拋磚引玉,做一隻小小的報春鳥。

基本介紹

  • 書名:無邊界:王小慧跨界藝術札記
  • 作者:王小慧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1095208
  • 品牌:中華書局
  • 外文名:Xiao Hui Wang Notes of Crossover Art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33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無邊界:王小慧跨界藝術札記》寫到,《無邊界的自由》;《九生》;《破碎的月亮》;《我拍紀錄片》;《跨越時空的對話》;《無形:我的納米攝影》;《在一百年前的老廠房與張謇相遇》;《郵票王國列支敦斯登》;《梵克雅寶的傳奇》;《搶救連史紙計畫》;《我們離國際品牌還有多遠》;《藝術與哲學的對話》……作者王小慧書只是作者跨界藝術創作的札記,記錄作者創作過程中的心得與甘苦,與同道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小慧,著名旅德攝影藝術家,二十多年前赴德國作為職業藝術家從事藝術創作、寫作及講學等活動。生活在慕尼黑和上海。她在世界許多美術館等機構舉辦過大量藝術展,屢次獲各種國內國際獎項,作品為許多機構及私人收藏。在國內外許多著名出版社出版過約四十部個人攝影集和書籍,其中影響最為廣泛的是在中國及德國出版的自傳《我的視覺日記》,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再版三十次並獲“冰心獎”、“全國女性文學獎”和“上海優秀圖書獎”。2001年起她擔任同濟大學教授。2003年在同濟大學創立“王小慧藝術工作場”,2006年創立“同濟新媒體藝術國際中心”(TIMAC),並擔任上海國際汽車城安亭新鎮(德國城)藝術總監。她還成功地主持了一些具有影響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德國政府授予她“德中友誼獎”。最近她獲瑞士聖·莫瑞茲大師藝術節之“明星藝術家”、SMG“年度國際攝影家獎”、上海“創意產業十大領軍人物”等獎項,被香港《鳳凰周刊》評為“影響世界未來華人榜”的五十位人物之一。王小慧與吾德市長夫婦有著20年的友情,他們多次自費前來參加王小慧在中國的活動,並為她的展覽致辭,為她的書寫序。他們合著的這本對話集《打開慕尼黑的秘密——王小慧與吾德市長夫婦對話》將以中國人的視角打開這對中國人尚不熟悉的夫妻的非凡故事,從中不僅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生活,也能了解到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情況,圖文並茂,生動有趣。本書為東方出版中心“平明文化叢書”之一,王小慧自傳《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二十年》(青春版)也在此系列出版,在網上銷售名列前茅。

圖書目錄

自序
我的跨界
新媒體藝術與世博會
10000個人的行為藝術
在雕塑中超越自我
無邊界的自由
九生
破碎的月亮
我拍紀錄片
跨越時空的對話
無形:我的納米攝影
在一百年前的老廠房與張謇相遇
郵票王國列支敦斯登
梵克雅寶的傳奇
搶救連史紙計畫
我們離國際品牌還有多遠
藝術與哲學的對話

序言

2008年我籌備“國際跨界藝術圓桌會議”時,總要向人們解釋什麼是“跨界”,什麼是跨界藝術。而如今報紙上幾乎天天都看得到“跨界”這個字眼,大家都在講跨界。
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個新的概念或一個新的創意提出後,常會被講爛講煩,講到極端,講到人人厭倦,最後被拋棄。然後人們又開始另一個新的玩意。我擔心跨界藝術還沒真正開始便也遭此命運。
其實,我們現在談得最多的是跨界創作。多才多藝,吉已有之。中國古代文人沒有專業分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者,被稱為才子佳人。外國奇人如達·文西,油畫素描醫學建築天文地理航空航海,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可謂全才天才,但他也只是跨界創作,而不是真正意義的跨界藝術。跨界藝術是我們時代才有的命題。
我們說的跨界藝術應該是跨學科、跨領域甚至跨文化的新成果。。跨界”這兩個字很形象,“跨界”是動詞,是。正在進行”時。跨界是跨越邊界或腳踩兩隻船,是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或者是在轉換的過程中。它是探索的過程,產生的應當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會與多少年來人們已經熟悉了的視覺聽覺經驗不一樣,會超出人們的想像力,給人意外驚喜,這其實也是原有的評價體系無法規範的。這給藝術家的創造提供了多么廣闊的舞台,這一切都是一個多么令人興奮的藝術大時代。
跨界藝術剛剛起步,具備跨界藝術素養與條件的藝術家剛剛開始做嘗試。一位哲人談論洋為中用時曾說過,剛開始可能會變成一種不中不西非驢非馬的怪胎,因為誰也不知道新東西會長什麼樣子。跨界藝術大概現在也是非驢非馬的孕育期,誰也說不出它應該怎么做,是什麼樣子。沒有誰是權威,教練與裁判都是開拓者。淘金者與朝聖者也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不管是誰都可一試身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藝術家的藝術素養、藝術經驗與藝術準備,他團隊的人員配置、協作經驗與敬業態度,甚至經費與場地等客觀條件都會影響藝術實驗的品質與成敗。跨界藝術實驗像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團隊操作,還需要社會支持,比傳統的、單一的藝術家創作難度更大,成功率更小。
我不願別人叫我攝影家,更願意讓人稱作藝術家,確切點說是“跨界藝術家”。因為我不僅拍照片,還拍電影、寫劇本、做雕塑、做裝置、做影像、做設計、做行為藝術和新媒體藝術,我還做許多大型藝術或文化活動。此外,我還寫書。
我這本書只是我跨界藝術創作的札記,記錄我創作過程中的心得與甘苦,與同道者分享。我也講些創作中的故事,讓我的讀者從故事中悟出道理來。我喜歡講故事,因此這不是本學術書。寫理論是理論家的事,跨界藝術目前來講主要是實踐而不是理論。我願意拋磚引玉,做一隻小小的報春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