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跡(唐代和明代高僧)

無跡(唐代和明代高僧)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代和明代,有兩位法名無跡的高僧。

唐代高僧:無跡(843年-925年),唐代高僧。本姓史氏,唐靈州(今寧夏吳忠市)人。唐靈州廣福寺住持。法名無跡,法號鴻遠。生於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四月一日,“坐終於丈室。”享年83歲。唐靈州廣福寺大師無跡,是唐朝靈州一位既有功德又長壽的高僧。

明代高僧:無跡,十歲祝髮於石寶山;“十六歲游西陵,憩聖水寺”。二十歲作偈日:“善財與我原同性,不證菩提誓不休”;於是遂“南訪天柱和尚於普仰寺,天柱器而留之”。無跡居普仰三載,“遍閱大藏 (經)”。又“寓金陵數十年,遍游廬山、五台、琉璃、瓦宮、帝京”。天柱在世時,曾向他口授北宗“五十六字”;天柱逝後,無跡據此於玉泉寺東七里處,找到了度門寺。自此,他於神秀國師塔前復建玉泉寺別院度門寺;並永駐度門,“為北宗後裔”。他於玉泉寺“深究經旨”,“專淨業書”,“夜課彌陀不輟”;“於寺講楞伽楞嚴(經),聽者千餘人”。又“因之兩都(即南京、北京)登講席”,弘法講學。他一生好讀儒書,並“多解義”。

基本介紹

  • 本名:唐代:本姓史氏  
  • 別稱:唐代無跡:法名無跡明代無跡:法名無跡
  • 字號:唐代無跡:師號鴻遠,明代無跡:原名正海
  • 所處時代:唐代無跡:唐代、五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唐無跡:靈州明無跡:湖北宜昌
  • 出生時間:唐代無跡:公元843年  明代無跡:1545年
  • 去世時間:唐代無跡:公元925年明代無跡:1628
  • 主要作品:唐代無跡:傳授《佛頂熾盛光降諸星宿吉祥道場法》
  • 主要成就:唐代無跡:宣揚佛法明代無跡:著有《八識格莊子注》及大量詩文
摘要,重修當陽玉泉寺,文學成就,

摘要

唐代無跡目錄:
1、落髮靈州2、法空弟子3、入西明寺
4、迎奉真身5、靈州鞠場——足球場
6、廣福住持7、坐終丈丈8、唐與後唐
1、落髮靈州
《宋唐高僧傳》記載,釋無跡。姓史氏。朔方人也。此處的朔方,即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因此,無跡是靈州人,史氏家族。同書又記載無跡,當宣宗御宇佛法中興。大中九年,年正十三,決志舍家。大中九年是公元855年,據此年往前倒推十三年,可以確認,靈州史氏,約出生於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間(公元846—859年在位),復興佛教,下令恢復“會昌法難”期間被毀的寺院,諸宿舊僧,仍舊修建住持。同時,詔修天下祖塔未經賜號謚者,報聞太常,考行頒賜。又在全國各州設立方等戒壇,使當年被迫還俗的僧尼重新受戒;大中元年及八年,先後任命知玄為“三教首座”,辯章為“左街僧錄”,僧徹為“右街僧錄”,統理全國寺院及僧尼事務。
正是在宣宗大力復興佛教,使佛教歷經劫難後,再度中興,出現蓬勃的氣象之際,大中九年(公元855年),靈州史氏,年方十三歲時,就決定拋棄世俗之家,出家進入佛門,被靈州龍興寺法空大師收為弟子,“落髮”於靈州龍興寺的白草院,法名無跡。在靈州龍興寺白草院,少年和尚無跡,在法空大師指點下,堅持潛心研習佛法,不被喧囂的凡俗世事干擾。白草院位於靈州龍興寺中,是會昌五年(845年)朔方節度使李彥佐為增忍所建,作為講經和修行的場所。
2、法空弟子
無跡的師傅是法空大師(813-871年),是唐靈州龍興寺住持,法名增忍,師號法空。增忍大師曾經“刺血寫經”,“總二百八十三卷”,鹹通十二年(871年),大唐恢復京城都統行軍司馬、上柱國、開國男唐弘夫(?-881年),出任靈鹽節度使,來到靈州,了解到大師增忍的事跡,十分仰慕,就向唐懿宗“奏其旌功”,唐懿宗“敕溢大師曰廣慧”“塔曰念定”。五代時期梁太祖乾化(911-914)中,靈州節度使、中書令、西平王韓遜,將增忍的“遺蹟”向皇帝梁太祖“奏聞”,梁太祖“敕致,溢曰‘法空’”。而且,給法空大師“別賜紫方袍”。“塞垣榮之”,整個塞北靈州地區臣民,都以法空大師榮獲皇帝御賜紫衣,感到榮幸。後唐莊宗同光(923-926年)中,朔方節度使從事薛昭為法空大師撰碑文紀其事跡。
紫衣是紫色之袈裟或上衣。“紫衣”本是唐朝三品以上官員的常服。大唐皇帝給僧人和道士御賜紫衣,始於唐武則天時的懷義、法明大師等九人“皆賜資袈裟”。自武則天后,朝廷開始向僧人或道士賜紫色袈裟或法衣,使"紫衣"成為朝廷給予僧人或道士的特別褒獎,被歷代王朝沿用。凡是榮獲皇帝御賜“紫衣”者,都是具有對宗教有特別貢獻、特殊身份和禮遇的宗教界大師。早在唐代宗大曆十三年(778年),靈州龍興寺住持辯才大師,就曾經榮獲皇帝“賜紫衣一幅。”唐法空大師(無轍)又於唐昭宗和五代梁太祖兩次獲御賜紫衣。
3、入西明寺
鹹通三年(862年),靈州史和尚無跡,雲遊四方,來到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先是赴靈州出任朔方節度使的宰相唐弘夫,在京師街上乘輦遇到無跡,曾以家鄉僧人之禮相待。得知無跡言行高尚,又能夠唱導,於是,唐弘夫就向兩街功德使推薦,讓無跡隸屬西明寺。唐朝兩街功德使即左右街大功德使由皇帝賜僧人充任,掌全國寺院、僧尼簿籍以及僧官補授等。
於是,無跡在西明寺“得戒度”。西明寺是當時唐朝長安著名的規模很大的寺院。公元658年唐高宗立西明寺,寺內有房屋四千餘間,分十院。
在京師長安,無跡願與具有百藝之人交往,特別羨慕擅長繪畫的林威和東晉善於彈琴的戴安道,而他本人則在佛事閒暇之時練習繪畫和譚琴。
4、迎奉贊導
在京師長安,無跡願與具有百藝之人交往,特別羨慕擅長繪畫的林威和東晉善於彈琴的戴安道,而他本人則在佛事閒暇之時練習繪畫和譚琴。
正因為他能畫能唱,鹹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下詔在鳳翔法門寺迎奉釋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右宣副使張思廣奏皇帝,讓無跡擔任迎奉佛骨舍利活動的“贊導”,領頭誦唱讚辭。無跡在迎佛骨活動中,表現極佳,博得唐懿宗喜悅,下詔給無跡豐厚的賞賜。關於無跡為唐懿宗迎奉佛舍利故事,《舊唐書·懿宗本紀》記載:
“庚午,詔兩街僧於鳳翔法門寺迎佛骨,是日天雨黃土遍地。四月八日,佛骨至京,自開遠門達安福門,彩棚夾道,念佛之音震地。上登安福門迎禮之,迎入內道場三日,出於京城諸寺。士女雲合,威儀盛飾,古無其比。制曰:‘朕以寡德,纘承鴻業,十有四年。頃屬寇猖狂,王師未息。朕憂勤在位,愛育生靈,遂乃尊崇釋教,至重玄門,迎請真身,為萬姓祈福。今觀睹之眾,隘塞路歧。載念狴牢,寢興在慮,嗟我黎人,陷於刑辟。況漸當暑毒,繫於縲紲,或積幽凝滯,有傷和氣,或關連追擾,有妨農務。京畿及天下州府見禁囚徒,除十惡忤逆、故意殺人、官典犯贓、合造毒藥、放火持仗、開發墳墓外,餘罪輕重節級遞減一等。其京城軍鎮,限兩日內疏理訖聞奏;天下州府,敕到三日內疏理聞奏。’”
5、靈州鞠場——足球場
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足球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世界足球起源於中國,宣布中國淄博臨淄是世界足球發源地。中國古代的足球就是蹴鞠。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後來傳到西方,就發展為現代足球運動。而早在唐朝光啟年間,靈州就有“鞠場”,就是現代的足球場。《宋唐高僧傳》記載:唐僖宗光啟(885年三月至888年正月)中,無跡大師回到家鄉朔方節度使帥府靈州,傳授《佛頂熾盛光降諸星宿吉祥道場法》。朔方節度使韓遵884年—899年在鎮一說為韓公)聽說他可以“堪消分野之災”。於是,就在靈州“鞠場”,“結壇修飾”,讓無跡傳道,而確實多有感應。這段記載證明,既然朔方節度使韓公,能夠把“鞠場”用做無跡傳佛法的道場,那就證明最遲在唐僖宗時代,靈州就已經有鞠球場、有鞠球運動,也就是唐朝靈州就有足球場、有足球運動了。
6、廣福住持
唐昭宗即位之後,景福元年(892年),太尉、朔方節度使韓遵,在靈州創建廣福寺,特意上奏朝廷,命無跡擔任廣福寺的住持。無跡主持廣福寺以後,一切佛事都按佛法戒律準則辦事。在韓遵誕慶之日,曾請無跡在靈州廣陳佛事,虔修道場,為地方祈福禳災。塞北民眾前來寺中,請求無跡為求菩薩戒者之人,天天都是非常擁擠。後梁末帝貞明二年 ( 916年 ),韓洙以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的身份為無跡,向朝廷皇帝奏請賜予無跡“鴻遠 ”法號 。
7、坐終丈室
後唐同光三年乙酉歲(925年)四月一日,大師無跡“坐終”圓寂於靈州廣福寺“丈室”。享年83歲。安葬無跡之日,靈州城內外蕃、漢之人,多來觀看,人們紛紛稱讚無跡大師,並上言說,昔日,唐肅宗至德中即757年,靈州龍興寺有高僧辯才坐亡,曾經以漆布果之。乾元元年(894年),朔方節度使韓遵,891年-899年坐鎮靈州,曾經舉奏皇帝,“敕謚曰能覺。”今天,無跡大師坐化,乃不同時而同事。於是,中書令、朔方節度使韓洙“命工布漆焉。”同時,韓洙還命工匠為無跡畫像紀念。
五代時期後梁貞明二年(916年),中書令、朔方節度使韓洙(914年-928年坐鎮靈州)。上奏後梁末帝朱瑱,署“(無跡)師號“鴻遠”。並“命工布漆焉。”
後唐莊宗李存勖(923-926年在位)朝的軍府從事薛昭,為無跡撰寫了功德碑記。敦煌學專家王使臻博士考證,宋贊寧編著《唐高僧傳》中的《無跡傳》,正是以薛昭撰無跡大師功德碑記碑文為依據的。因為,碑文為當世人記錄當時事,其記載應屬可信資料。
8、唐與後唐
究竟是唐靈州光福寺的無跡,還是後唐靈州廣福寺的無跡?贊寧 《宋唐高僧傳》三十卷為《後唐靈州廣福寺無跡傳》,而元曇噩的《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十八卷為《後唐無跡》傳。其中,“後唐”似應為“唐”比較合適。即應為“唐靈州廣福寺無跡傳”、 “唐無跡”。理由是:
其一:無跡是經歷跨越唐朝和五代兩個朝代的高僧,生於唐朝,終於五代後唐,總共83年。其中,在唐朝為65年,歷經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五代皇帝,一生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唐朝;進入五代為18年,經歷後梁15年、後唐僅僅只有短短的三年。因此,說無跡是唐朝高僧比較合適;
其二:特別是靈州廣福寺,是唐朝創建的佛寺,是唐朝唐昭宗景福中朔方節度使韓公創建了廣福寺。無跡在廣福寺初建之日就擔任唐朝靈州廣福寺的住持,長達十五年之久。而在後唐廣福寺任住持時間,僅僅只有短短的三年,相比之下,無跡稱為唐靈州廣福寺住持,比較合適。
其三:《新修科分六學僧傳》作者“浙東沙門曇噩”本人,也是跨元朝、明朝兩個朝代的高僧,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出生,明洪武六年(1373年)逝世。但《中文百科》《曇噩》詞條,據《佛光大辭典》記為“元末臨濟宗僧”,而不是“明臨濟宗僧”。據此,無跡也宜稱為“唐靈州廣福寺住持”。
9、文獻資料
唐靈州廣福寺無跡傳——贊寧撰《宋唐高僧傳》卷三十
釋無跡。姓史氏。朔方人也。當宣宗御宇佛法中興。大中九年年正十三決志舍家。投白草院法空大師為弟子。操執密縝拂攘囂塵。鹹通三年用賓於京室。得戒度於西明寺矣。凡於百藝悉願游焉。慕定林威能畫戴安道能琴。我則講貫之餘兼而綜習。先是唐恆夫嘗作鎮朔方。後於輦下相遇。以家僧之禮待焉。蓋知言行相高復能唱導。聞恆夫白兩街功德使。請隸西明寺。旋墅灢宗皇帝於鳳翔法門寺迎真身。右宣副使張思廣。奏跡充乎贊導。悅懌上心宣賚稠厚。光啟中傳授佛頂熾盛光降諸星宿吉祥道場法歸本府。府帥韓公聞其堪消分野之災。乃於鞠場。結壇修飾。而多感應。景福中太尉韓公創修廣福寺。奏跡住持。皆以律范繩之。塞垣閒求戒者必請為力生焉。梁乾化丙子歲中書令韓公洙。奏署師號曰鴻遠歟。後唐同光三年乙酉歲四月一日坐終於丈室。筋骨如生風神若在。蕃漢之人觀禮稱嘆曰。昔至德中當府龍興寺有高士辯才坐亡。遂漆布之。乾寧元年府帥舉奏。敕謚曰能覺。今跡師可不異時而同事哉。中書令韓公命工布漆焉。莊宗朝軍府從事薛昭紀為碑頌德雲。

  
明代無跡
無跡(1545—1628),俗姓劉,名正誨,湖北省宜昌市當陽人。明萬曆至天啟年間為當陽玉泉寺住持,明代高僧、詩僧。

重修當陽玉泉寺

玉泉寺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也是禪宗北宗祖庭唐國師神秀的道場,還是伽藍菩薩道場、關公信仰的發源地。玉泉寺被譽為“三代國師”、“兩京法主”的唐代高僧神秀所開創的禪宗北派的祖庭和發祥地。天台宗和禪宗兩個佛教宗派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大、地位極高,它們從天台國清寺、當陽玉泉寺及兩都——長安、洛陽,走向日本、朝鮮等東南亞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佛教領地,在那兒生根、開花、結果、繁衍、壯大。這就難怪直至當今,東南亞等國眾多地區的佛教界、佛學界和海外華人宗教界,仍將當陽玉泉寺奉為佛教的一顆明珠。玉泉寺位於中原入川古驛路的必經之地,屢遭兵禍,屢毀屢復。自隋至清朝末年,歷代帝王曾對玉泉寺進行了十三次重修或大規模補修,現保留有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文物,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玉泉寺一度毀於元代兵火;明成化年間,玉泉寺開始復甦。無跡禪師於明萬曆年間來到度門寺時,玉泉寺這座名剎是一片破敗景象。無跡的(度門漫興)一詩云:
天詔曾聞下玉泉,一回經此一潸然。
斷碑有字埋荒萆,廢塔無名起暮煙。
衣自六傳滄海變,法當千載鬼神憐。
今人不識唐朝寺,只把金沙作墓田。
正是為著玉泉寺的振興和大修,無跡與袁宏道於都城北京相遇。關於玉泉寺在明代的這次規模最大的重修,許多史籍均有記載。自萬曆三十年(1602年)起,無跡禪師所住持的玉泉寺進行了明代最大規模的重修。無跡是玉泉寺歷史上極有地位的大法師之一。

文學成就

無跡禪師精於儒學,極富詩才。一生著有《八識格莊子注》及大量詩文。其詩長於抒懷寫景,文詞樸實,意境清新。於崇禎元年(1628年)圓寂,終年8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