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剪紙

無極剪紙

無極剪紙是華北平原中部地區(無極縣)的地方傳統文化之一,是第一批通過的河北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極剪紙始於古代,盛行於明末清初。每逢節日、婚禮,人們都用剪紙製作燈花、掛彩紙、剪年福(符)、貼窗花的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感受。無極剪紙造型豐富、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郁,其風格受山西和天津楊柳青年畫影響,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剪紙藝術。無極剪紙的代表人物是楊素苗和牛世民,代表作品有:《鴛鴦戲水》、《八仙》、《仙女下凡》、《春》、《夏》、《秋》、《冬》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極剪紙
  • 流行地域:華北平原中部地區
  • 說明:地方傳統文化之一
  • 地位: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化,文化源緣,社會意義,歷史傳承,歷史悠久,社會價值,藝術特色,反映時代,貼近生活,特色技藝,代表人物,楊素苗,牛世民,

民間文化

河北無極縣地處冀中平原,西倚太行,南臨滹沱,北望京畿,古時稱苦陘、毋極,唐朝之後定名無極。自古以來,無極農耕興旺,物流暢通,商貿繁榮,外地文化也隨之流傳。
無極剪紙 牛士民作品無極剪紙 牛士民作品

文化源緣

無極剪紙源於末民初,當地很早就有每逢佳節或喜慶之日在窗紙貼窗花的習俗,風格受山西和天津楊柳青年畫影響,後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剪紙藝術。形式多樣,題材豐富,古樸大方,純真完美,作品大多圖文並茂,妙趣橫生,在繼承傳統風格的同時又被賦予時代特色。

社會意義

無極剪紙造型豐富、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郁,在河北中部地方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對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提高人民的審美素質,促進社會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歷史傳承

歷史悠久

作為中國剪紙重要組成部分的無極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早在古代,那裡就有剪燈花、掛彩紙、剪年福(符)、貼窗花的習俗。明末清初,無極剪紙開始盛行。每逢節日、婚禮,人們都用剪紙這種樸實的藝術形態表達情感。東候坊、南候坊、北候坊等村的家庭婦女都愛好剪紙,她們把剪紙作品貼在窗戶和走馬燈上互相觀賞,逐漸在全縣範圍內形成了剪燈花、貼窗花的習俗。建國後,無極縣的剪紙藝術取得較快的發展。全縣200多個村莊裡,村村都有剪紙藝人。到20世紀末期,在無極剪紙藝人譜系中,傳統藝人李榮姐的傳承已到第六代。新晉藝人牛世民的技藝也得到發展。剪紙的技法和材料也得以擴充。楊素苗、牛士民等無極民間藝人還不斷對傳統剪紙方式進行創新,創造出葉剪、革剪、布剪等10多個剪紙品種的作品。

社會價值

剪紙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最普及的地方民間傳統藝術形式之一。
它是人們通過勞動和生活實踐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藝術特色

民間剪紙實際上是由一個個符號(民間稱“花樣子”)組成的,這是剪紙藝術的精華和靈魂所在。這些“花樣子”是中國婦女千百年來形成和總結的藝術精髓所在。

反映時代

它造型優美、寓意深刻。無極剪紙很好地繼承了剪紙這一藝術的精髓。其風格獨特,魅力無窮。由於受山西和楊柳青年畫的影響,無極剪紙風格表現為題材多樣、造型豐富,其中的人物系列個性鮮明、花鳥系列栩栩如生、民俗系列更是到處透著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花鳥魚蟲、珍禽異獸、十二生肖、神話傳說、各類人物、蔬菜瓜果及生活所見,世間百態,無所不取,無所不剪。這種簡單、質樸、隨心所欲或許恰恰是藝術的靈魂。隨著時代的發展,無極剪紙在繼承傳統風格的同時又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貼近生活

剪紙藝術的興盛源自老百姓對美的追求,源於生活的需要。無極剪紙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得以體現,圖譜眾多。每逢節日、喜慶、祝壽、婚禮、喪葬等都用剪紙這種極為樸實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個人的情感。春節是剪紙藝術流行最廣泛的節日,全縣城鄉家家戶戶都有貼剪紙的習俗。如:過年剪《鯉魚蓮子》、《富貴有餘》、《歡度新春》、《吉祥如意》以表示連年有餘,新春快樂之意;正月十一日是舊時的老鼠節,在這一日剪《老鼠娶媳婦》、《貓抓老鼠》等,以表示節糧歸倉之意;此外還有正月十五的《金猴鬧春》、《舞龍圖》、《花燈》;二月二的《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節日之外,婚慶的剪紙更為花樣繁多,大紅的喜字最為常見,甚至洞房的屋頂、炕廂、嫁妝、茶具和家具都貼上帶“喜”字圖案的剪紙。如:《荷花蓮子》、《蛇盤兔》、《全喜圖》、《合碗》、《五子登科》、《石榴》、《葫蘆》等,以表示花好月圓,多子多富,早生貴子,輩輩富裕之意。甚至祝壽,喪葬都要用剪紙的形式來表達某種感情。

特色技藝

無極剪紙主要以宣紙為原料,屬單色剪紙。剪紙主要工具有剪刀和刻刀兩種,因剪刀剪受工具和材料的限制,所以剪紙多用刀刻。刀刻剪紙還需要特製的石蠟或橡皮泥底版,製作工藝極其講究。刻刀是一種特製的刀具,有長、尖、圓、方、三角、月牙等不同形狀的刀具十幾種。根據圖案的不同,利用不同形狀的刀具來刻制。無極縣具有地方特色的“色紙”就是利用這種刻刀刻制後,再用各種顏料灌點而成。無極剪紙在舊時大部分用純一色的大紅紙為原料。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剪紙所用的材料和色彩也由單一性向多元性發展,剪紙五顏六色,不僅有黑白套色的,還有刻金彩襯的,鮮艷奪目,再加上形態各異的造型,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代表人物

楊素苗

楊素苗(1908-2000)出生於無極縣柴城村的一個耕讀世家,從六歲開始就跟隨母親學剪紙。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剪紙藝術也不斷提高。未成年時,她的剪紙水平就超過母親。經過幾十年的錘鍊,楊素苗的剪紙藝術在河北乃至在全國廣為人知。 楊素苗的剪紙取材廣泛,內容豐富,不拘泥於現實,善於從各類畫種中汲取營養。她一生中創作了許多件作品。如:《鴛鴦戲水》、《八仙》、《仙女下凡》、《春》、《夏》、《秋》、《冬》、《螳螂》、《桃花盛開》等,其風格是粗細結合、剛柔相濟、節奏和諧、質樸優美。其作品渾厚之中見灑脫,細膩之中見豪放,達到了動與靜、虛與實、拙與巧的統一,富有強烈的韻律感,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限的回味。
楊素苗楊素苗
楊素苗的剪紙《丹風朝陽》、《龍鳳呈祥》、《八仙》等二十餘件作品曾在省級和國家大展中,獲得佳作獎等榮譽。赴京展出期間一些外國友人爭相選購,作為珍貴紀念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河北省農民赴日本考察代表團將其十三幅作品贈送日本友人,受到高度讚賞。另有多幅作品被北京中國美術博物館收藏。

牛世民

無極縣西南汪村人,也是個很有名氣的民間剪紙藝人。牛世民從小就喜歡剪紙,迷戀剪紙藝術。他的剪紙是用特製的刻刀對色紙進行加工而成。其作品線條流暢,刀工細膩,一張彩紙在他的刀下,或龍或鳳、或花或鳥、活靈活現,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他創造出來的大量剪紙作品,受到專家和外賓的高度評價。其《十二金釵》等佳作,被廣為收藏。同時他的剪紙由於實現了批量生產,為民間藝術作品走向市場探索了一條新路。
牛世民牛世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