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素圖召

烏素圖召

烏素圖,是蒙古語,意為“有水的地方”。該召坐落在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郊區攸攸板鄉烏素圖村西溝口的台地上,距市區西北13公里處。以村名命名召名為烏素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素圖召
  • 所屬地區:呼和浩特
  • 電話區號:0471
  • 方言:蒙語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白塔機場
  • 火車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東站
  • 車牌代碼:蒙A
簡介,寺廟,慶緣寺,長壽寺,羅漢寺,廣壽寺,法禧寺,

簡介

烏素圖召,實際上是指當地舊有的七座寺廟的總稱。因它們相距不遠,毗鄰相連,又地處烏素圖村旁,所以都統稱烏素圖召,烏素圖召依山而建,這裡過去曾有七座召廟,以慶緣寺為中心。東有長壽寺、西有茶坊廟,東北有法禧寺、西北有藥王廟。正北有羅漢寺,再往北還有一座法成廣壽寺,共同組成一個寺廟群體。烏素圖召相繼建於明清兩代。寺廟建築揉合蒙、藏、漢藝術於一體。但從建築形式和構造特點上看,同中有異,各具特色,形成了每座寺廟自身的獨特風格。
朝代更替,歲月流逝,如今只有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和羅漢寺補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四座寺廟中,以慶緣寺最為著名,規模最大,也為烏素圖諸召的主寺,是呼和浩特著名的“八小召”之一。

寺廟

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廣壽寺、羅漢寺五個寺院組成,烏素圖召是其總名稱。五座寺院都相距不遠,毗鄰相連,建築宏偉壯觀,別具特色。是蒙古族工匠自行設計施工建成的一座寺廟。
烏素圖召依山傍水,山溝杏柳成蔭。春則花鳥爭妍,夏則桑麻競秀,秋看黃葉,冬賞雪峰。一年四季都有隨時變幻的濃裝淡抹之美。呼利浩特舊八景有“紅杏遺村’,就是指烏素圖召,素有“杏塢翻紅”的美稱。召後有東西橫亘的趙長城遺蹟,地表有突起的夯土成牆,登臨長城眺望,俯仰山川,廣袤無際。放眼遠眺,青城在雲煙繚繞之中,大黑河猶如一條巨龍向西奔流匯入黃河,火車在原野上飛掠而過,土默川山河構成一幅又一幅美麗的畫卷,盡映眼帘。烏素圖召現已成為遊覽勝地。

慶緣寺

位居烏素圖召中心,為主寺。規模最大,是烏素圖召第一代活佛創建於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於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建成;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即創建二百年後),又添建殿堂,次年才由清廷命漢名為“慶緣寺”。法禧寺在慶緣寺的東北,其建築別致,內外裝飾華麗,是諸寺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座寺院,據考證,該寺是為烏素圖召第三代活佛羅布桑旺扎勒於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所建。六十年後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由清朝廷命漢名為“法禧寺”。

長壽寺

在慶緣寺的東面。於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為達賴長木肅綽爾濟所創建。這座寺院在清代前後修葺有六次之多,所以寺中殿堂彩畫和泥像雕塑,到解放時,還比較完整。寺中有記載建寺及歷次修葺年代的石碑二座,矗立於殿前的東西兩側,西為蒙文,東為漢文,碑文的內容相同。

羅漢寺

在慶緣寺的正北。也是第三代活佛羅布桑旺扎勒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和法禧寺同時所建的寺院,不過規模較小。烏素圖召的活佛,在羅布桑旺扎勒以後又傳了五代,到第八代明珠爾濟在公元1930年死去以後,便沒有再尋訪呼畢勒罕,從此這個寺院的活佛停止“轉世”。

廣壽寺

又在羅漢寺北的山坡上,原名叫察哈爾速木寺,由察哈爾禪師呼圖克圖初建於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至1572),是烏素圖召最早的一座寺院。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席力圖召的綽爾濟阿旺丹丕勒又擴建後,由康熙帝欽賜“法成廣壽寺”名,以後簡稱“廣壽寺”。在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曾重修過一次。後因寺中的喇嘛人數少,逐漸成了席力圖召的屬廟。解放以後,因年久失修無法恢復被拆除。

法禧寺

烏素圖召法禧寺內,珍藏著該召三世活佛羅布桑旺扎勒整理的西藏喇嘛大法師松巴堪布所著《松巴堪布著經》的雕板,從而知名。這部經板長49厘米,寬7厘米,共有3,455塊版刻,內容包括經、論、醫、律、算五種,是一部有價值的藏文著作。藏語謂‘第三’為‘松巴’,稱‘尊者’為‘堪布’,“松巴堪布所著經’為“第三尊者所著經’。這是我國一部珍貴的經版。其中醫學、數學為精華,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是一部重要的文物。烏素圖召的幾代活佛喇嘛,都有很高的醫術,就是與此經版有密切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