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泰叛亂

烏泰叛亂

內蒙古民國元年(1912年)里木盟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的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1866年-1920年)發動的一場旨在分裂國家的叛亂,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平叛被稱為“中華民國開國以來的第一件體面之事”。

基本介紹

  • 名稱:烏泰叛亂
  • 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
  • 參戰方:札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烏泰 ,吳俊升
  • 結果:吳俊升勝
  • 參戰方兵力:烏泰3000,吳俊升不詳
過程,結果,

過程

早在晚清時期,烏泰就與沙俄勾結。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成立所謂“蒙古國”,並向內蒙古各旗宣示,號召歸順。1912年初,烏泰決定回響外蒙的呼喚,宣布“獨立”,公開叛亂。烏泰一方面派人潛赴外蒙聯絡,請求外蒙和沙俄的支持援助;一方面在本旗及周圍各旗煽動蠱惑,挑唆民族仇恨,號召蒙民起事,驅逐漢人
洮南知府把烏泰的陰謀活動及時報告給奉天都督趙爾巽,並派人赴王府勸說。烏泰見事已敗露,遂決定立即發動。從8月8日到20日,烏泰接連發布文告,宣告“本旗將及二十萬人結成一體,毫無退志,共願趨向庫倫”。8月20日,烏泰在葛根廟正式宣布科右前旗獨立,發布《東蒙古獨立宣言》:“……共和實有害於蒙古,今庫倫皇帝派員勸導加盟,並由俄國供給武器彈藥,茲宣告獨立與中國永絕。”
烏泰將欺騙脅迫而來的3000多人分三路:中路命錫勒圖喇嘛為元帥,由王府出發,直取洮南;左路命葛根喇嘛為元帥,從葛根廟出發,進攻靖安(今白城子);右路以嘎欽喇嘛為統領,攻取突泉並夾攻洮南。另有一路負責後方治安及糧草接濟。
奉天都督趙爾巽聞訊即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奉天設軍事統帥部,在昌圖設統帥支部,命駐遼源(鄭家屯)的奉天后路巡防隊統領吳俊升速率所部馳赴洮南前線。同時,黑龍江都督宋小濂率兵警戒嫩江沿岸並進擊科右後旗;吉林都督陳昭常從伯都出兵截擊沙俄可能派出的援軍。此外,還從新民屯附近駐軍抽調步炮兵4個營與第24鎮的騎兵旅配合,警戒遼河地區,並向鄭家屯前進待命。
吳俊升計畫率部由靖安西繞,直攻叛軍要地葛根廟。但他率軍離開洮南後,叛軍卻首先攻占了鎮東縣城。吳遂“於22日督隊馳援,歷戰數時,槍斃蒙兵23名奪獲快槍5桿……當將鎮東克復”。
與此同時,烏泰叛軍的中路統領錫勒圖喇嘛率一部叛軍直抵洮南城北。洮南知府棄城而走,好在吳俊升的巡防隊於23日晚趕回洮南。隨後,雙方在洮兒河南北兩岸展開激戰。吳軍先用大炮轟擊,隨即吳俊升親率騎兵沖入叛軍隊伍。經過數天的戰鬥,烏泰的叛軍傷亡慘重,開始後退。吳率部邊戰邊追,先後激戰10餘次,攻克被叛軍占領的嘎喜喇嘛廟、白虎店、靖安、瓦房等城鎮。到9月12日,叛軍全部龜縮到葛根廟。
9月12日傍晚,吳俊升率所部5營今追至葛根廟。他們在附近山頂上架起大炮,向廟內轟擊。烏泰等只得趁夜半時分突圍,向北面叢山中的烏泰王府逃去,吳俊升繼續率部追殺。吳部一直追到歸流河南岸,叛軍在北岸依險布防,雙方隔河對峙。與此同時,吉林、黑龍江等其他各部平叛軍隊也都取得勝利。
畏於政府軍的威力,烏泰決定放棄王府,逃往索倫山中。後來在俄國人幫助下,他經海拉爾逃往外蒙庫倫,並任庫倫政府的“刑部副大臣”。1913年,他曾跟隨外蒙的“遠征軍”進犯內蒙古,企圖打回洮南,但最終失敗。1915年,中俄蒙兩國三方簽訂恰克圖條約,外蒙取消獨立,實行自治。民國政府宣布對以前宣布獨立及舉兵叛亂者“既往不咎”,烏泰也向奉天省當局表示願意回歸本旗。1915年10月,烏泰與其子一起到達北京,表示“悔過向化”。1920年在北京病死。

結果

吳俊升因平叛有功,10月被授予勛五位,12月獲三等文虎章一枚。
烏泰叛亂的平定,不僅打擊了分裂主義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且也成為民國第一件體面事,鞏固了袁世凱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