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西藏和平解放而獻身的格達活佛

為西藏和平解放而獻身的格達活佛

《為西藏和平解放而獻身的格達活佛》由周錫銀編著。 《為西藏和平解放而獻身的格達活佛》記述的主人公格達活佛,是一位為了西藏和平解放而慘遭帝國主義和分裂勢力毒殺而壯烈殉國的藏族愛國人士。 他本是一個藏族農奴的兒子,命運的機緣使他成為一位藏傳佛教的轉世活佛,而革命的風潮又將他推上了民族解放鬥爭的崎嶇之路。他以出世的身份做了許許多多人世的善行,又以活佛的崇高威望和力量,救助了成百上千的紅軍戰士的寶貴生命。他堅決拒絕了國民黨政府封賜的種種官銜,卻高興地出任了藏族歷史上第一個人民革命政權——中華蘇維埃博巴(藏族之意)自治政府的副主席。他避開了國民黨軍閥的屠刀,卻沒能夠躲過帝國主義和分裂主義者的毒藥。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在勝利的曙光透亮之時,他卻閉上了慧眼,永遠安息在了生他養他的康藏高原之上。

基本介紹

  • 書名:為西藏和平解放而獻身的格達活佛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32
  • 作者:周錫銀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512046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格達活佛為原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是一位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肝膽相照的藏族宗教界傑出人士,為了西藏和平解放作出了卓越貢獻,後慘遭帝國主義和分裂勢力毒殺而壯烈殉國。周錫銀編著的《為西藏和平解放而獻身的格達活佛》對格達活佛的事跡進行了研究、整理與描述,並附錄了一些相關文獻與史料。

作者簡介

周錫銀,1936年生,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作用》、《藏族原始宗教》、《民族政策教育綱要》、《紅軍長征時期的民族政策》《羌族史》(合作)等;主編《四川省志·民族志》、《鄧小平民族理論與實踐》、《羌族詞典》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格達活佛的故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第一節 山河壯麗 資源豐富
第二節 歷史悠久 社會形態獨特
第三節 文化燦爛 習俗多樣
第二章 格達在藏傳佛教聖地——拉薩學佛
第一節 學佛於名剎甘丹寺
第二節 優秀的辯經者
第三節 獲取格西學位
第三章 紅軍長征經過藏區及民族宗教政策的貫徹
第一節 紅軍長征經過藏區
第二節 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藏區實施
第四章 從白利寺活佛到博巴自治政府副主席
第一節 藏族自治政權的誕生
第二節 博巴政府的施政綱領和組織系統
第三節 博巴政府的歷史功績
第五章 格達活佛與朱德總司令的友誼
第一節 朱總司令長征抵達格達活佛的故鄉
第二節 格達活佛成了紅軍的摯友
第三節 格達活佛送別紅軍和總司令
第六章 驅逐帝國主義,和平解放西藏
第一節 黨中央決策進軍西藏
第二節 十八軍挺進康藏高原
第三節 中央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
第七章 藏族人民擁護中央,反對分裂,渴求解放
第一節 格達活佛等愛國人士擁護中央、反對分裂
第二節 為了家鄉的解放,藏族青年群英薈萃
第三節 藏族人民踴躍支援解放軍進藏
第八章 西藏地方當局勾結帝國主義阻撓西藏解放
第一節 帝國主義勢力侵略西藏由來已久
第二節 英國圖謀分裂西藏的西姆拉會議破產
第三節 西藏地方當局勾結帝國主義阻撓西藏解放
第九章 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格達活佛獻身
第一節 為了苦難眾生,活佛勇赴西藏
第二節 耐心宣講和解政策,活佛血染昌都
第三節 人民悼念,功烈永垂民族史
第十章 西藏和平解放,格達活佛的願望實現了
第一節 昌都戰役打開了和平解放的大門
第二節 《十七條協定》的簽訂過程與主要內容
第三節 舉國歡慶和平解放西藏協定的簽訂
附錄:
一、紅軍長征過藏區有關民族、宗教政策的文獻、史料
二、與格達活佛相關的文獻史料
三、格達活佛的詩歌
四、評介格達活佛的講話和論文

文摘

格達活佛不僅能夠創作高水平的詩歌(在本書另有敘述),而且在傳播、潤色提高民歌的事業中,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甘孜藏區被譽為“歌舞的海洋”,人人能歌,個個善舞,人們從小就受到歌舞的薰陶。他們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感情——歡樂、悲哀、憤怒、憂鬱、希望、追求,以及許多難於用語言表達的心理狀態。甘孜地區的山歌分為農歌和牧歌,山歌高亢、激越,節奏自由,人們根據自己當時的情感,隨興加添飾音。弦子悠緩、明暢、抒情,領舞人拉一把胡琴(故稱弦子),邊唱邊拉邊跳,優雅俊逸,跳的人彩袖飄飄,輕盈婀娜。在藏區都公認巴塘弦子最美。熱巴舞又名鈴鼓舞,誕生於金沙江一帶。跳熱巴舞,在格達活佛生活的年代是民間藝人熱巴求乞的謀生手段。這些藝人一般以家為單位,走村賣藝,過著近似於吉普賽人的生活。其特點是一人握鈴,一人持鼓,或雙雙起舞,或一人獨舞。獨舞時,另一人則為之伴奏或伴唱。鍋莊舞粗獷豪邁,英武剛健,有許多模擬飛禽走獸飛騰跳躍的動作。踢踏舞則剛柔兼備,明快豪爽,節奏鮮明,旋律和舞步多從弱到強,由慢到快,主要是腳上的功夫。格達活佛所居寺廟所在地甘孜縣的“甘孜踢踏”最著名。
藏戲,是以歌舞、說唱形式反映藏族社會生活的綜合藝術,是在民間歌舞、說唱表演和宗教儀式等不同藝術土壤上形成的。藏戲演出大都是在廣場、草地上搭起帳篷演“壩子戲”,沒有樂隊,伴奏主要為羊皮吊鼓和大鈸,演員根據不同角色化裝或戴面具。其表演程式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幕,表演者裝扮成藏戲鼻祖湯東結布的形象,祝福人壽年豐、美滿如願,稱為“扎西”;第二部分為正劇演出;第三部分是正劇結束後向觀眾的祝福儀式。 藏戲的唱腔分為“達任”(表現歡樂、舒暢的心情)、“協魯”(表達憂鬱、悲痛心情)、“達通”(簡短敘事)、“當洛”(感情變化起落及合唱腔)、“八打”(一般唱腔)、“啄打”(責罵)等。舞蹈節拍、手足動作均有嚴格要求,舞蹈語彙十分豐富。藏戲的劇目可分為歷史劇(如《文成公主》)、神話劇(如《洛桑王子》、《賽馬稱王》)、社會劇(如《朗莎姑娘》)三種。格達活佛所居寺廟所在地甘孜縣及其相鄰的德格縣、巴塘縣、色達縣等地的藏戲,都很有名、很有特色,在藏戲中獨樹一幟,形成流派。
藏族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宗教、歷史、語文、醫藥、天文歷算等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學科,豐富了祖國的文化科技寶庫。宗教、語文另有專述,這裡著重介紹藏醫藥、歷算和工藝三類。
藏醫藥學,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塊瑰寶。藏族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早就認識到動物、植物、礦物的某些部分有著解除身體病痛的作用,認為“有毒就有藥”。後來,又吸收了中醫藥和外國醫學的精華,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藏醫學理論。甘孜州的藏醫學歷史也很悠久,頗具特色。8世紀,著名藏醫學家玉妥寧瑪·雲旦貢布在編寫《四部醫典》(包括基礎理論、生理解剖及診斷疾病的方法、治療疾病的原則、疾病的預防和防治、藥物等內容)前,曾到康定等地研究和總結民間醫術的經驗。到了近代,甘孜地區的藏醫藥已經比較發達。德格印經院珍藏的書版中,藏醫藥書版占了很大的比例。近一個世紀以來,甘孜州藏醫學家就寫出了頗具影響的著作,如《神的集要甘露珠》和《青則呷波》等。
藏醫以治療慢性病著稱,尤其對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有獨到功夫。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政府的重視下,藏醫藥事業發展很快,成立了德格藏醫院和其他一些醫療機構。藏醫醫務人員努力鑽研業務,大膽革新傳統,在醫治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症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德格藏醫院名揚中外,他們配製的“珍珠七十丸”等很受歡迎,而且他們整理和翻譯的《藏醫基本理論》、《藏醫切脈·基本經絡》、《藏醫秘方五十例》和《藏醫處方一百零五例》等著作,也為發掘藏醫學遺產、豐富祖國醫學寶庫作出了貢獻。
藏族歷算,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科學水平。它產生於藏族人民經驗豐富的生產生活中,也吸收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天文歷算知識。遠在漢、唐時期,甘孜地區的居民就已經有“日”的概念,並初步掌握了四季變化的規律,有的已經可以從草木的變化來確定時歲。在測時方法和測時儀器方面,已用土圭、水漏、大拇指測影、刻木測時等以確定每日的時辰。
吐蕃時期的甘孜藏族學者堅參白桑在深入鑽研漢族歷算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後,遍游西藏各地,研究天文歷算和地理氣候特點,再在山洞中從事寫作。他糅合漢、藏曆算的優點,主張以木鼠為歲首進行推算,後人加以繼承,稱他的算法為“山洞算法”,形成一派。進人20世紀後,德格學者白蚌·嘎瑪俄來丹增,寫了一本歷算著作《格言寶珠》,並出版了《德格曆書》,很有影響。
藏族的建築、繪畫等工藝達到了較高水平。甘孜藏區的建築藝術獨具風格,特別是寺廟樓房建築群,不僅布局嚴謹、層次分明、樓台重疊、雕鏤精美,而且許多寺廟金碧輝煌、氣勢巍峨、蔚為壯觀,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術和工藝水平,甘孜寺、大金寺、理塘寺以及數以百計的大小寺廟建築大都如此。丹巴、稻城一帶的碉房建築,造型新穎,高達數層十數層,經久不塌。早在千年以前藏族人民就掌握了拱背橋、伸臂橋的建築技藝。橫跨雅礱江的新龍大橋,全橋不用一根鐵釘,僅用木頭、卵石和藤索建成。
P16-18

序言

本書記述的主人公格達活佛,是一位為了西藏和平解放而慘遭帝國主義和分裂勢力毒殺而壯烈殉國的藏族愛國人士。
他本是一個藏族農奴的兒子,命運的機緣使他成為一位藏傳佛教的轉世活佛,而革命的風潮又將他推上了民族解放鬥爭的崎嶇之路。他以出世的身份做了許許多多人世的善行,又以活佛的崇高威望和力量,救助了成百上千的紅軍戰士的寶貴生命。他堅決拒絕了國民黨政府封賜的種種官銜,卻高興地出任了藏族歷史上第一個人民革命政權——中華蘇維埃博巴(藏族之意)自治政府的副主席。他避開了國民黨軍閥的屠刀,卻沒能夠躲過帝國主義和分裂主義者的毒藥。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在勝利的曙光透亮之時,他卻閉上了慧眼,永遠安息在了生他養他的康藏高原之上。
格達活佛(法名洛絨登真·扎巴塔耶),公元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出生於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生康鄉德西頂村。下面,我們就開始講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