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輝縣

炳輝縣是指現在的安徽省天長市,安徽省天長市為紀念抗日名將羅炳輝將軍曾於20世紀中期兩度改名為炳輝縣,1960年後改回天長縣。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天長縣更名為天長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炳輝縣
  • 別名:安徽省天長市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地理位置:江淮之間,安徽省東部,除西面與安徽省來安縣接壤外
縣名由來,著名人物,

縣名由來

天長市地處江淮之間,安徽省東部,除西面與安徽省來安縣接壤外,其餘均由江蘇省的市縣環抱。高郵湖鑲於市境東北,隔江與南京相望,是連線蘇皖兩省的重要紐帶。這裡地理位置獨特,境內物產豐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天長是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解放戰爭時期,這裡又是國民黨反動派不惜調動數萬大軍,力圖強占之地。為了開闢、鞏固和保衛這塊革命根據地,羅炳輝將軍曾在淮南根據地和天長人民一道浴血奮戰6年之久。為了紀念他,天長市在1946年6月至1960年1月間,曾兩次改名為炳輝縣。
第一次更名
6月29日,華中蘇皖邊區政府發布政令:“為紀念故羅副軍長建立淮南解放區之功績,特令淮南津浦路東之天長縣,改名為炳輝縣,且於該縣建立紀念碑,永誌不忘。”委任梁明倫為中共炳輝縣委書記,印繩之為炳輝縣縣長,發下方形銅質鈐印一枚。時炳輝縣政府隸屬蘇皖邊區政府第三專員公署。同月,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定,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7月,天長城失守,我黨政軍機關奉命北撤至三河以北,堅持鬥爭。僅留下淮南軍區副參謀長朱雲謙同志率六旅十六團堅持淮南敵後鬥爭。9月初,以中共炳輝縣委書記梁明倫為政委的天高游擊支隊重新進入炳輝縣內,配合十六團進行游擊鬥爭。9月10日,梁明倫率部轉移途中不幸受敵包圍,壯烈犧牲。中共炳輝縣委副書記周慶生同時被捕.後亦被敵人殺害。其餘人員相繼撤出炳輝。9月中旬,朱雲謙奉命率部撤出淮南。至9月下旬,淮南津浦路東地區除儀征地下支部12人外,我有組織的黨政軍人員均全部撤出,整個淮南解放區均被國民黨軍隊占領。此時,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決定:淮南黨政軍機構及所屬炳輝等各縣建制全部撤銷。撤出的幹部由華中分局另行分配工作:一部分到蘇北、蘇中與山東地方工作,一部分參軍,一部分去華東軍政大學、華中幹校學習。炳輝縣自1946年6月29日由天長縣改名,經歷了近3個月的戰爭狀態,至此結束。國民黨軍隊占領炳輝縣後,建立了國民黨地方政權,仍叫天長縣。
第二次更名
1946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華中分局作出《關於恢復淮南路東工作的決定》,指定由黃岩、李世農、陳慶先組成中共淮南工作委員會,黃岩為書記,負責領導淮南整個地區的鬥爭(後因黃岩身體不好,改由李世農任書記)。1947年1月起,第十二縱隊三十四旅政治部主任楊效椿、淮南第二支隊張百鍔、徐速之、淮南工委成員李世農、幹部魏然相繼由魯南率部南下,重新開闢淮南。同年12月,華野第一縱隊三十四旅政委李世炎率一OO團進入高寶、天長地區,以李世炎為書記的淮南前敵委員會在馬壩召開前委第二次會議,研究軍事行動計畫及地方工作安排.決定成立中共天長工委和天長縣政府,由陶滔任工委書記,葛許光任縣長。1948年2月,華野第十二縱隊司令員陳慶先率三十四旅旅部及一O一團、一O二團進入淮南地區,成立了淮南軍區和淮南區黨委,統一領導路東、路西的工作,淮南局勢逐步改觀。同年4月,中共淮南區黨委為集中力量恢復天長、高寶地區,決定天長縣和高寶縣合併,設立天高縣,縣委書記徐速之、縣長張金江。6月,華中局決定將淮南、淮北區黨委合併為江淮區黨委,原淮南津浦路東地委改建為江淮一地委。至9月底,天高地區已建立10個區政權,形勢日趨穩定,人民思念羅炳輝將軍,要求將天高縣改名炳輝縣。10月4日《淮南日報》發表民眾來信說:羅炳輝副軍長建立淮南解放區的功績是無法計算的,過去天長縣已改叫炳輝縣,現在天高縣應改稱炳輝縣。1948年12月15日,我軍首次收復天長城,江淮一分區大部解放。同日,江淮一地委、一專署決定將所屬各縣重新劃分為6個縣,復設炳輝縣。原天高縣為炳輝縣,縣委書記張笠,縣長張金江。同月18日,炳輝縣政府發出天高縣改名炳輝縣的通知:“現全國勝利形勢迅速發展,我大軍乘勝南下,收復天長城等處,我天高地區獲得了全部解放。本府奉令紀念8年抗戰羅故副軍長之英名永垂不朽,特決定將天高縣改名為炳輝縣,以資紀念先烈之意之誠。”1949年2月,蘇皖兩省劃界,炳輝縣原轄之黎城、銀塗、金溝、閔塔、高寶湖5個區分別劃歸寶應縣、高郵縣,馬壩、東陽兩區劃歸盱眙縣。原屬六合縣的金集、塔山兩個區及原屬儀揚縣的秦仁區劃入炳輝縣。此後,炳輝縣的所轄範圍一直比較穩定,未作大的調整,和現在天長市的轄區基本一致。
1959年12月5日,國務院依據《關於地名、工廠、學校等不以人名命名的規定》決定炳輝縣恢復天長縣原稱。1960年1月5日,天長縣政府發出通知:炳輝縣復改為天長縣。此次炳輝縣歷時11年零18天。
天長縣改稱炳輝縣雖然已成歷史,但天長人民卻一直沒有忘記羅炳輝將軍的偉大功績,時至今日,天長人民還常以天長曾叫做炳輝縣而感到自豪。

著名人物

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漢族。1897年12月22日出生於雲南偏坡寨(今屬雲南省彝良縣),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領導了著名的吉安起義,率部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過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1938年底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協助陳毅在蘇南地區打擊日、偽軍。1939年5月隨葉挺軍長來到江北,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歷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五支隊司令員、第二師副師長、師長等職。他馳聘江淮,轉戰皖東、淮南蘇皖邊區,對開闢、鞏固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天長這塊根據地的創建、鞏固立下了巨大功勳。1945年10月,他奉命北上山東,抵禦國民黨軍的進犯。1946年4月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輔佐陳毅軍長轉戰山東戰場。長期的軍旅生活,使他早年就患有高血壓病,在山東戰場曾幾次昏迷。中央領導對他的健康十分關心。毛澤東於同年5月親筆致函囑咐:“你身體有病,望多體養,留得青山,是很要緊的。”朱德和夫人康克清也曾寫信問候。可是,他一心報效人民解放事業,早已忘卻自己的有病之軀,後期又感染急性腸胃炎。1946年6月21日,他在山東嶧縣蘭陵鎮指揮作戰途中,不幸病逝,時年4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