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

炮台

炮台,就是架設火炮的台基,是隨著火炮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戰時工事。一般設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塞,具有兩門以上的火炮,是舊時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構築的永備炮陣地。主要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的火炮。陣地為永備工事,比較堅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炮台
  • 外文名:Battery
  • 拼音:pào tái
  • 出處:《清史稿·兵志三》
詞語釋義,釋義,相關記載,炮台歷史,天津大沽口炮台,廣東虎門炮台,炮台遺址,天津大沽口炮台,廣東虎門炮台,廈門胡里山炮台,澳門大炮台,深圳赤灣左炮台,秀英炮台,營口西炮台,炮台鎮,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炮台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炮台鎮,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炮台鎮,炮台山,大連炮台山,台灣炮台山,雙鴨山炮台山,青島炮台山,炮台遊戲,引申義,

詞語釋義

釋義

英語:(軍) battery,fort barbette
由於現代戰爭的變革和火炮的機動性,炮台已不再作為戰時工事,因此遭到了遺棄,只有一些具有戰略意義或歷史意義的炮台被保護下來,並成為歷史遺址,如中國沿海城市的廈門胡里山炮台、上海吳淞口炮台、煙臺東西炮台和旅順電岩炮台等。這些炮台架設的多為近代岸炮,在抗擊外來侵略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炮台是在海防、江防和邊防要塞中構築的一種火炮陣地。分明炮台和暗炮台,用塊石砌築,每個炮台可置數門至數十門炮。火炮呈圓形、新月形,成一字形排列。
炮台

相關記載

1、舊時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構築的永備性火炮陣地。一種舊式的固定的火炮發射陣地。構築在江海口岸或要塞上。《清史稿·兵志三》:“以親軍炮隊營駐大沽炮台。”如:上海的吳淞炮台。
2、為放置火炮而建築的炮位或平台,亦作“礟台”。修築在江海口岸等險要處用以安放大炮的工事。 宋陳規《守城錄》卷一:“城面地步不廣,必然難安大炮,亦難容數多。雖有炮台,炮台地步亦不甚廣。”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控海口莫如以礮墩易礮台。” 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張尚書籌議懾服鄰邦先圖自強疏》:“煙臺無礮台,無陸軍,又無兵船,先無自立之根本,轉恐無以制人。”王闓運 《到廣州與婦書》:“鄉村族居,多建礮台。”

炮台歷史

天津大沽口炮台

中國近代史與大沽口炮台有著緊密的聯繫。19世紀30年代,英國侵略者向我國大量傾銷鴉片,殘害中國人民,造成大量白銀外流。在北方,鴉片經大沽口進入天津。1839年,林則徐到廣東禁菸,觸怒了英國侵略者,於1840年6月悍然挑起鴉片戰爭。8月,英軍入侵大沽口,提出割地、賠款等無理要求。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同意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償巨額賠款、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協定關稅等。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大沽口炮台上的清軍抗擊八國聯軍大沽口炮台上的清軍抗擊八國聯軍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西方列強先後四次入侵大沽口炮台。大沽口軍民奮勇抵抗,同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戰敗後,清政府意識到了大沽口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1858年7月,鹹豐皇帝任命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督辦海防軍務,鎮守大沽口。他在大沽口原址重建新炮台,增高、加寬、增厚舊炮台。修建後的炮台共五座,南岸三座,北岸兩座,分別以“威”、“鎮”、“海”、“門”、“高”五字命名。後又在北岸石頭縫中增建一座炮台,作為後路策應,俗稱“石頭縫炮台”,因它的位置在西北方向,西方文獻又稱之為"西北炮台"。此外,僧格林沁還增強了炮台的布防和火力配備,加強守軍的戰備訓練,做了一系列的戰備措施。

廣東虎門炮台

乾隆中後期開始清王朝政治日趨腐敗,國力日漸衰落。西方各國開始覬覦中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的鴉片大量走私到中國。清朝內部堅決主張禁菸的大臣林則徐於1839年到達廣州,查禁鴉片,收繳鴉片兩萬多箱,從6月3日到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同時與愛國將領關天培在東莞縣虎門積極布防,設定炮台11座,大炮300多門。但腐敗的清政府卻將林則徐革職查辦。1841年1月7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派兵突襲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將陳連生等英勇犧牲。主張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私下向義律求降,答應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開放廣州等通商口岸、賠償煙款。道光帝感到失地賠款,嚴重損害了清朝聲威,於是下令對英宣戰。義律於2月25日率軍艦進攻虎門炮台,關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戰,守衛戰士多次擊退英軍,但始終等不到援軍。他們一直堅持到晚上,終因寡不敵眾,400多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虎門炮台上的“義勇之冢”,埋葬的就是當時抗擊英軍的部分士兵。虎門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後方還有“節兵義墳”,埋葬著1月7日犧牲的陳連升和大部分士兵。
秀英炮台
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軍事設施,也是中國古代規模較大的軍事設施之一。它與廣東的虎門炮台、上海的吳淞炮台、天津的大沽炮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炮台。秀英炮台,對考察海口市的歷史、軍事的地理地理變遷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炮檯曆經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是海南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辱的歷史見證。
歷史上秀英炮台曾經怒吼過兩次。一次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法國侵略者想獨占海南島,兩廣總督張之洞巡海至瓊,下令修建秀英炮台。秀英炮台修築歷時四年之久,耗資白銀20餘萬兩,挖運土方5萬立方米,是海南島第一炮台。光緒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竣工時,張之洞再臨瓊洲,觀看試炮,秀英炮台發出了震撼列強的第一聲怒吼。
第二次是抗戰期間。1938年9月,日軍飛機轟炸海口、府城,妄圖侵占海南。國民黨駐瓊守軍為了加強防備,將秀英炮台列為重要的防禦設施。1939年2月,日軍軍艦在瓊洲海峽游弋,駐守秀英炮台的瓊崖警備司令王毅下令開火以示警告。1939年2月10日,在國民黨軍隊撤離時,秀英村的炮兵利用清末修建的炮台,痛擊來犯日寇,打響了海南人民抗日第一炮。

炮台遺址

天津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河要隘。歷史上被稱為“津門之屏”。 民間素有“南有虎門,北有大沽”之稱,是我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之一。
炮台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最初是為了抵抗倭寇。清代多次進行修築。中國軍民曾在這裡多次浴血抗擊外國侵略者。1840年至1900年60年間,大沽口炮台曾4次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1858年(鹹豐八年)5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大沽口炮台失陷;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天津被迫開闢為通商口岸。

廣東虎門炮台

虎門炮台舊址分布在珠江兩岸的大角山、大虎山等地。林則徐銷煙後,和水師提督關天培一道動員民眾籌備防務,加固和新建11處炮台,設定大炮3O0多門。以沙角、大角炮台為第一重門戶,威遠、鎮遠、靖遠、鞏固、永安、橫檔、前山、月台為第二重門戶,大虎炮台為第三重門戶,組織了3道防線。
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威遠炮台,它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威遠島南山前偏西南海灘處,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遺址之一、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地,也是我國保留得最完整、最具規模的古炮台之一。威遠炮台是鴉片戰爭時期虎門炮台中規模最大、配炮最多的一座指揮台,它是鴉片戰爭時期愛國將領關天培抗擊英寇的地點。1982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導演謝晉拍攝的電影《鴉片戰爭》就曾在威遠炮台進行實景拍攝。虎門炮台遺址現建有鴉片戰爭博物館(也是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博物館),坐落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是鴉片戰爭的歷史見證。
廈門胡里山炮台廈門胡里山炮台

廈門胡里山炮台

位於廈門島西南部,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當初修築此炮台用了五年時間。炮台上最有名的是當時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巨炮,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達6460米,花費白銀5萬兩。該炮在抗戰初期還擊中過一艘來犯的日本軍艦。1997年9月,胡里山炮台設立了榮光寶藏博物院,其中展出的一門小炮是葡萄牙人於十三世紀製作的,長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徑2.4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所以,胡里山炮擁有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兩門炮。

澳門大炮台

澳門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位於大三巴牌坊附近。歷史上曾是軍事防禦設施的重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也是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是澳門主要的名勝 古蹟。
澳門大炮台澳門大炮台
大炮台建於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禦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鋼炮,現今古炮已失去軍事作用、但成為澳門的重要歷史文物和見證。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古樹參天;巨型鋼炮,雄踞於旁。台上留存著不少文物古蹟和歷史建築。如炮台上的古塔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空地中心右側的古鐘,由著名鑄炮專家鑄造,曾被運回葡萄牙,幾年前又由修女會轉贈回澳門。炮台入口處的石雕,紀錄了這座炮台抗禦外敵的戰績。
炮台四周環境優美,可俯瞰澳門全景,還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大炮台上有兩個博物館,一個是澳門博物館,直通大炮台下面的大三巴牌坊,另一個規模相對較小,主要介紹大炮台的歷史。

深圳赤灣左炮台

左炮台位於深圳鷹嘴山,沿上山公路前行約百米,就看到炮台城的城門。
拾階而上,右邊立有一塊塊詩碑,上面鐫刻著林則徐的詩詞,這是1990年江澤民為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而題寫的林則徐的著名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左炮台就在鷹嘴山上頂。據了解,赤灣原有左右兩座炮台,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共有生鐵炮12門,都位於“臨海山樑扼三面之險”的蛇口半島頂端,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勢,鉗制赤灣港口,雄視伶仃海面,是鴉片戰爭時期主要的海上屏障。1839年湖廣總督林則徐布防珠江口時,曾重修赤灣炮台,為禁菸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利用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大敗英軍。
赤灣左炮台赤灣左炮台
歷史滄桑,赤灣炮台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當地有關部門曾於1985年對炮台進行修復。已修復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撥170米的鷹嘴山頭,坐北朝南,分台體和圍牆兩部分。全長26.2米,寬15.5米,台高4.5米,圍牆高3.78米,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炮台城基用大塊花崗岩修砌,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內東西兩廂,仍遺留兩座房屋殘基,是當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寬約8米多,是運用炮位的場地。
炮台上,一門古炮雄視珠江口,雖然炮管已經銹跡斑斑,但依稀還能看出它威武不屈雄姿。炮台西面的城牆上,兩顆百年古榕樹將它們的根須,深深地扎在城牆裡,與城牆緊緊地糾結在一起,幾乎與城牆融為一體,沒有肥沃的土壤,它們卻枝繁葉茂,生命,竟是如此的堅韌;生命力,竟是如此的旺盛。
赤灣左炮台赤灣左炮台
左炮台北面,是一尊林則徐全身銅像,塑於林則徐誕辰二百周年的1985年。銅像高3.2米,重1.8噸,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林則徐銅像。雕像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創作,大理石底座正面,是已故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林則徐紀念像”,北面鐫刻著謝華先生撰寫的碑銘。
林則徐,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手持單筒望遠鏡,身佩長劍,凝視著波濤滾滾的伶仃洋,目光炯炯。
昔日,林則徐虎門銷煙,雖然張我國威,威懾重洋,但他卻被革職流放,伶仃洋上,侵略者的堅船利炮在耀武揚威,國土一片片淪喪;被割讓的國土回歸祖國懷抱,山下已是繁忙的港口,或許,看到如今的伶仃洋,林則徐也倍感欣慰吧。

秀英炮台

秀英炮台位於海口市西郊海秀大道約6公里處的秀英村。始建於1887年,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建成,是為抗禦法軍入侵而建造的。整個炮台連同附屬建築物占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炮台共有拱北、鎮東、定西、振武、振威五座,在200米長的海岸小山丘上沿東西方向直線而築。炮門朝北,面臨大海,四周有堅固的城垣環抱。兩排兵房、彈藥庫相對,中間是大操場。操場兩邊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富有生機。1985年海口市政府公布此炮台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營口西炮台

營口西炮台位於營口市渤海大街西段,遼河入海口左岸,為遼寧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營口西炮台始建於1882年(光緒八年),1888年建成,為夯築四合土。炮台面海“內築土台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間大炮台為二層,高6米,長寬各50餘米。台頂四周為矮牆。牆下暗炮眼8處,置炮52尊,炮台四周圍牆900餘米。營口西炮台是清末東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東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1894年,西炮台經歷了著名的甲午海戰。1895年初和1900年夏,分別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軍的破壞。炮台遺址就其原貌及四周自然景觀保護,在全國同類炮台中尚屬首位。
中國海疆炮台遺址列
虎門威遠炮台
虎門鎮遠炮台
虎門靖遠炮台
台州烽火台及周邊炮
江陰要塞炮台
溫州龍灣炮台
溫州鎮甌炮台
沙面炮台
海口秀英炮台
珠江口上橫檔島炮台
寧波鎮海炮台
舟山定海炮台
吳淞炮台
平湖天妃宮炮台
珠江口下橫檔島炮台
廈門南山頂炮台
赤灣左炮台
九門口要塞
大沽口炮台
馬廠炮台
歧口炮台
蓬萊水城
煙臺西炮台
煙臺東炮台
威海劉公島炮台
青島山炮台
鎮江焦山古炮台
福州長門炮台
福州馬尾炮台
平湖南灣炮台
沙角炮台
大黃滘口炮台
沙路炮台
潮陽炮台
南澳島獵嶼銃城
南澳島長山尾炮台
廈門胡里山炮台
北海石龜頭炮台
江門崖門炮台
珠海拱北拉塔石炮台
珠江口大角山炮台
福州亭頭炮台
北海白龍炮台
南寧鎮寧炮台
友誼關左弼山炮台
友誼關金雞山炮台
龍州水口炮台
營口西炮台

炮台鎮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炮台鎮

炮台鎮位於揭陽潮州、汕頭三市中心,東倚桑浦山,西南瀕臨榕江,扼榕江南北入海口,國道206貫穿全境,距廣梅汕鐵路揭東火車站4公里,潮汕民用機場位於炮台登崗兩鎮交界處,水陸空交通樞紐正在逐步形成。
炮檯曆來是潮汕地區的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賈雲集。早在明清時期,商貿活動就十分活躍。據《汕頭海關志》載,清康熙24年(1685),粵海關成立,在炮台設立正稅口。由此可見,炮台在歷史上曾是對外貿易的關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炮台鎮

八師一二一團(由炮台鎮(原121團)和東野鎮(原122團)合併組成)地處天山北麓、準葛爾盆地西南底部,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緣,天山北坡經濟帶中段沙灣縣境內,瑪納斯河中游下野地墾區。團部駐地炮台鎮,東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213公里,東南距戈壁名城石河子市78公里,西北距石油名城克拉瑪依市110公里,西南距奎屯120公里。古新縣道、克榆高速公路橫穿境內而過,與通連公路相連,交通十分便利,素有“炮台明珠”之美譽。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炮台鎮

炮台鎮1985年撤鄉換鎮,1992年被列入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變化,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鄉鎮。
1992年6月經大連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連炮台經濟開發區”,1995年批准成立“大連炮台台商投資區”,1996年被批准為“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炮台鎮巧鄧屯鄉合一,2002年被批准成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4年被批准為1887個“全國重點鎮”之一。

炮台山

炮台山,一般指舊時設有烽火台或瞭望哨的山,也稱煙墩山。沿海設立烽火台或瞭望哨主要是為了防止海盜和倭冠的侵擾。

大連炮台山

位於大連開發區的炮台山,歷史上稱徐家山。清朝末年為籌建北洋海軍,清政府於1887年在大連灣一帶修築海防工程,共修築6座炮台,其中徐家山炮台是一座陸防炮台。它北依大和尚山,可控制金州和大孤山的通道,東可控制大窯灣,西可控制大連灣,隔紅土堆子灣和大孤山灣、和尚島三座炮台成犄角之勢,位置十分險要。
徐家山炮台是環大連灣6座炮台中最大的一座。炮台雄偉堅固,裝備有16門大炮。 1894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10月24日自花園口登入,11月6日占領金州城,師團長山元治想乘勝攻占通往和尚島炮台的交通要道——丁官寨(大房身),將部隊集結於金州城南。守衛徐家山炮台的清兵發現這一情況,急轉炮口,猛轟集結起來的日軍,日軍傷亡慘重。大連灣守將趙懷業,下令守衛清軍連夜撤退,逃向旅順。日軍於7日上午占領了環大連灣的6座炮台。
1895年清政府向日本交付3000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1895年12月25日,日軍撤出徐家山炮台。撤退時將炮台兵舍、彈藥庫炸塌,把大炮的零件拆走。1896年1月,清軍接手的是“受到嚴重破壞”的炮台。1898年3月28日,沙俄軍隊占領了徐家山炮台。1904年2月9日,日俄戰爭爆發。5月30日,日軍占領了徐家山炮台。沙俄軍隊在撤退時,將徐家山炮台炸毀,所有的大炮都成了廢物。
“炮台山”一名始於1984年創建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時。那時徐家屯已被夷為平地,徐家山留給人們惟一的印象就是當年山上的“無雙之利器”——大炮,所以,“炮台山”之名代替了徐家屯。

台灣炮台山

炮台山風景區位於宜蘭蘇澳的蘇花公路旁(台9線105公里處南邊),海拔約200至300公尺。清光緒十五年,鑒於法軍曾想入侵蘇澳,清王朝決定在此建立兩座海防炮台和營房,防禦外敵從海上入侵,炮台山之名由此而來。1889年,鄭雲泰基於軍事要塞的考慮,在山上構築炮台和營房,以防外敵再犯。日本統治時期,又增設金刀比羅神社並豎立祈願和平碑。炮台山只留下台基殘跡,神社被改為天君廟,碑文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
登臨炮台山,可遠眺三澳(蘇澳、北方澳、南方澳)風光,俯看太平洋。

雙鴨山炮台山

考古工作者在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匯流形成的三江平原上發現了千餘處漢魏時期的古代聚落址、古城址。它們在雙鴨山市分布最為密集。其中,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俗稱“對面城”,是三江平原中兩座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青島炮台山

青島炮台遺址公園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遺址,海拔128.5米,位於新老市區中心,背依鬧市,面臨大海,為島城最佳觀景平台,是一處集教育、休閒、遊覽、娛樂為一體的新人文景觀。現為山東省、青島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1891年,青島設定後,清軍即在此山修築炮台。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後,稱俾斯麥山,建有著名的要塞地下指揮部,是國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完善的一戰時期的地下軍事建築。
炮台
園內建有知春、翠波、覽趣、梅友等春、夏、秋、冬四景。1997年炮台遺址對外開放。後又續建炮台遺址展覽館、北炮台、“福”字照壁、倫克忠烈士紀念碑等景點。

炮台遊戲

炮台遊戲是當今流行的一種網路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可以調整炮台的高度、角度,可以對炮台進行升級,用炮台消滅敵人。操作較為簡單,但有很強的娛樂性。炮台大PK、桌面炮塔、無名炮台、天空之城防禦戰都屬於這類遊戲。
炮台

引申義

新書在首次上市銷售時,既不像大多數書那樣放在書架上,也不堆放在書桌上,而是被一本一本地放在地上交錯壘成高一米左右的中空塔形。這個圓形或方形的“書塔”在圖書銷售行業中被稱為“炮台”。“炮台”的位置一般在書店的入口、收銀台旁或自動電梯口等醒目的位置,壘成“炮台”的書一般也是比較熱門的新書,是圖書銷售的風向標。
在台釣裝具中也有“炮台”,是指架設釣竿支架的專用底座。有釣箱用炮台與地插式炮台。
在籃球場上,指喜歡定點遠投、且命中率很高的人。有時含貶義,指一味遠投、不願突破到內線的人。
中國象棋中,“炮”在吃子時中間必須相隔一子,而中間這一子就稱為“炮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