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節

農曆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是中國傳統的祀灶日,即灶王節,又稱“小年”。古代臘月二十四日,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少留連,家有杯盤典豐祀。中國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灶王節
  • 別稱小年
  • 節日時間:農曆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起源,傳說,傳說二,傳說三,習俗,

起源

灶王,又名灶君、灶神、灶王爺,被尊稱為“司命星君”、“灶君司命”。中國民間傳說他是玉皇 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飲食煙火,兼管監督人間善惡,被作為家庭的保護神而備受崇拜。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升天稟報,除夕之夜返回人間。玉帝根據灶王的小報告,獎善懲惡,將一家在新年中應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之手。為求得灶王隱惡揚善,各家紛紛祭灶,通過“行賄”希望灶王在玉帝面前大肆美言。灶王“受賄”之後,只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有意思的是供品中有又甜又粘的麥芽糖,這樣一來灶王嘴甜了,就不會實話實說了;二來即使想說,也很難張開嘴,只好一笑了之。
祭灶之說,先秦有之。《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巨富。”從此,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唐宋時改為臘月二十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清朝改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來北方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舊時,中國民間過灶王節熱鬧非凡,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置辦酒宴,邀親訪友,歌舞娛樂,當然祭灶是最重要的活動。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詩人並不相信灶王之說,因而採用打趣的語句,毫無敬神之意。

傳說

相傳灶王是羞見前妻、鑽入灶膛而死的張子郭。唐朝《酉陽雜俎》載:“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禪字子郭”他先娶賢惠的郭氏為妻,後納好吃懶做的李氏為妾。結果李氏調唆他休郭氏,又把家產揮霍一空,隨後棄家而去,張子郭淪為乞丐。一年冬天饑寒交迫的他暈倒在富戶的門外,被女僕扶到廚房。飽餐後的他感激涕零,正巧女主人走來,原來正是前妻郭氏。羞愧萬分的張子郭鑽進灶膛,在熊熊烈火中自行了斷。郭氏見狀大悲,不久也辭世。玉帝聞知,念張子郭肯於改進,又是在灶火中而死,於是封他為灶王,郭氏被封為灶王奶奶。吉林民謠《祭灶》曰:“灶王老爺本姓張,今天臘月二十三。騎著馬、挎著筐,秫秸草料備停當;送您老人家上西天,人間好話要多說,明年下界降吉祥。”

傳說二

又傳古代有張姓兄弟,老大是一個泥水匠,老二是一名畫師。兄弟倆感情深厚,兩人雖然成家立業,但是仍然居住在一起,過起了大家庭生活。哥哥的拿手活是盤鍋台,經常是東街請、西坊邀。老大為人熱情厚道,遇到鄰里糾紛、兄弟不睦、婆媳不和之類的閒事,別人躲都唯恐不及,他卻總是走上前去,苦口婆心地勸說。當然有時也吃“閉門羹”,但他一笑了之,好象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天長日久,左鄰右舍有事都喜歡找他訴說,大家尊稱為“張灶王”。張灶王七十無疾而終,壽終正寢時辰恰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這下,張家可亂套了。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無巨細都聽他吩咐,現今幾房兒媳婦爭吵著要分家,年過花甲的畫師弟弟一籌莫展。好不容易捱過了一年,到了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也就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畫師忽然大呼小叫,說是張灶王在廚房顯靈了。子媳侄孫全家老小來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夢見大哥、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他聽說你們在鬧著分家,準備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晚輩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磕頭求饒,趕忙取來張灶王生前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饒恕。此後,全家平安相處,安寧度日。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來打探虛實。其實,灶王顯靈像是畫師預先繪製的。現今,他只好假戲真做,不停地繪製張灶王畫像,鄰居們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

傳說三

相傳古代有一個部落叫“榕樹垌”(譯音),部落首領軒轅氏,在他的帶領下,整個部落男耕女織,族人相依為命,情同手足。由於族人團結友善,又勤勞樸實,因此人丁興旺,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並且成為方圓百里最強盛的部落。
有一年,這片土地竟然橫遭連年陰雨,方圓百里無物成薪,所有的族人“有米不成炊”,最終食不果腹而餓死或病死。為了族群、為了天下蒼生,“榕樹垌”部落首領軒轅氏擔當起了拯救黎民的重擔——去尋找能生火成炊的乾薪。
軒轅氏跋山涉水,經歷千難萬險,所到之處卻都陰雨連綿,無處取薪。而此時的軒轅氏已因饑寒交迫而病入膏肓,然而,強大的使命感驅使著他繼續往前找。有一天,他倒在了水泊之中,昏了過去……而此時,天上雷電交加,“轟隆”的一個霹靂,周遭所有部落都出現了一種神奇的樹木,竟然在雨水中冒著火。人們將冒著火的樹枝折下,送入灶中,竟然能生火成炊,炊煙中瀰漫著一種特殊香味,就連做成的飯菜也都飄逸著一股奇香,人們因此獲得了新生,而軒轅氏則始終未返……
後來,所有的族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夢,那些神奇的樹木,原來是軒轅氏為了拯救蒼生化身而成的桂樹,桂樹蘊含有豐富的芳香油,哪怕是生樹枝也能起火,而那些桂樹之所以在雨中冒火,是因為被雷電擊中了,所以才燃起了火。
軒轅氏捨生救人的事跡感動了天帝,於是被招入天庭,封了神,神號“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簡稱“灶王”,主管民間食祿和善惡之事。同時,為表天恩,天帝特以自己的姓氏賜予軒轅氏,從此,軒轅氏姓“張”,與天帝同姓。
“榕樹垌”百姓為了感恩和紀念軒轅氏,便將軒轅氏化身成薪的日子,臘月廿三,定為“灶王日”。每年這一天,“榕樹垌”族人家家戶戶殺雞宰羊,祭拜“灶王”。此後,“榕樹垌”部落風調雨順,人丁興旺。
因為家家戶戶都同時在臘月廿三殺雞宰羊祭拜灶王,其隆重程度像過年一樣,後人將廿三這一日稱之為小年,又稱“灶王節”。後來“灶王”之事傳遍神州大地,備受人們敬重,並因“榕樹垌”部落祭拜“灶王”而年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神州百姓不知不覺地,也都家家戶戶年年都效仿“榕樹垌”族人,祭拜“灶王”,過“灶王節”。

習俗

灶王節又稱小年,舉行過祭灶儀式後,迎接過年的準備工作就正式開始了,此後直到除夕的這段時間稱為“迎春日”。中國民間還多以臘月二十四日為掃塵日,象徵著人們辭舊迎新,蕩滌污穢,驅走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期望來年萬事如意、人畜平安的良好願望。
中國人傳統上“敬畏天地”,認為人間禍福均由天地諸神主宰,灶王作為家庭的“保護神”,自然而然地受到頂禮膜拜。祭灶活動發展成為隆重的儀式,從側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實用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