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潮土

灰潮土

灰潮土是在泛濫沉積物上經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種土壤。因有夜潮性而得名。在中國,廣泛分布於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河下游平原以及汾渭河谷平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潮土
  • 有機質含量:0.6—2.0%
  • 酸鹼度:中性至鹼性
  • 描述:色雜,以灰色或蘭灰色為主
潮土的形成熟化,除受沉積物性質和人為作用影響外,還深受地下水影響,造成土壤中下部氧化還原的互動作用與碳酸鈣的水成聚積;有的地區還伴隨有鹽漬化和沼澤化。土層均深厚,各發生層的質地和色澤較均一。表土是疏鬆多孔的耕作層,厚約15厘米以上;下為緊實、少孔的犁底層。再下心土層,地下水作用已見及,沿根孔和結構體表面有銹色斑紋和膠膜出現,有時還見有石灰結核(砂姜)。底土層,色雜,以灰色或蘭灰色為主,有大量銹紋、銹斑,石灰結核有時聚積成磐。耕層有機質含量0.6—2.0%。呈中性至鹼性反應。秋季,大氣濕度較小,土壤溫度日變化較大,當夜晚表土溫度下降時,表土中的水汽發生凝結成液態水,水汽壓減小,下層土壤空氣中的水汽向上層移動,也因冷而凝結。這樣的過程不斷進行,土壤表層濕度顯著增加,出現夜間返潮。主要亞類有分布於暖溫帶各種沖積平原的黃潮土和分布於北亞熱帶沖積平原的灰潮土等。潮土細土層深厚,有利於深耕和作物根系伸展,但有機質、氮素和磷的含量較低,部分土壤過砂或過粘;發展灌溉應防止鹽漬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