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川匯區

周口市川匯區

川匯區轄12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經濟開發區下設太昊路辦事處、淮河路辦事處。是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川匯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政府駐地:川匯路中段
  • 電話區號:0394
  • 郵政區碼:466000
  • 地理位置:位於周口市中心城區
  • 面積:338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71萬,戶籍53.28萬(2013年)
  • 方言:中原官話漯項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關帝廟
  • 機場:周口機場(在建)
  • 火車站:周口站
  • 車牌代碼:豫P
行政區劃,城南辦事處,人和街辦事處,七一路辦事處,金海路辦事處,荷花路辦事處,城北辦事處,陳州街回族辦事處,李埠口鄉,太昊路辦事處,淮河路辦事處,小橋街辦事處,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文化旅遊,自然環境,地貌,氣候,溫度,降水,光照,風向、風速,水文,地方特產,黃金瓜,淮陽黃花菜,觀堂麻片,

行政區劃

周口市區截至2011年8月6日,川匯區轄12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經濟開發區下設太昊路辦事處、淮河路辦事處。是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城南辦事處

位於周口市區西南部,辦事處轄區面積30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17個自然村,戶籍人口1.3萬,8000畝耕地。漯阜鐵路、南洛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周商公路、周漯公路、環城公路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信息靈通,資源豐富。轄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周口市川匯區

人和街辦事處

位於沙潁河北岸,轄區西起賈魯河,東至大慶路,南到沙潁河,北至建設路,總面積3.6平方公里,總人口26000多人,下轄德化社區、三義社區、復興社區、太平社區、文昌社區、韓莊社區和史灘社區等七個社區。

七一路辦事處

位於川匯區東南部,是周口市人民政府和軍分所在地,轄區面積5.52平方公里,轄區人口4.2萬人,下轄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辦事處先後被授予“省級軍民共建先進單位”、“省級五好街道黨工委”、“市平安建設先進辦事處”、“市組織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金海路辦事處

金海路辦事處成立於2008年2月份,位於城市西北部,面積17.5平方公里,地處城市上游,四面環水,自然風光優美,空氣清新怡人,基本設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產業發展以科技、文化、教育、旅遊和房地產開發為主,被譽為周口市的“後花園”。其前身是周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轄7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總人口26535人,耕地面積11000畝。金海路辦事處主要職責是對所轄區域內的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事務等行使統一管理職能。

荷花路辦事處

荷花路辦事處位於沙潁河南岸,川匯區西南部。東起中州路、邦傑路,西到交通路以北為西環路、交通路以南為漢陽路;南起漢陽路以東為周漯鐵路、漢陽路以西為交通路,北至沙潁河。轄區面積6平方公里。居民12514戶、47622人。下轄永光、中州、荷花、紡城、文化、閻莊、前王莊、西楊莊和前王營等九個社區;內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紀律檢查委員會、武裝部、黨政辦公室、工會、共青團、婦聯、老幹部股、人事股、民眾工作站、關工委、民政所、殘疾人聯合會、慈善分會、川匯區計畫生育辦公室、荷花市場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辦公室、生產辦公室、安全生產辦公室、協稅辦公室等十九個機構;二級機構有財政所、衛生監督管理站和勞動保障事務所等三個。轄區有豫東最大的商品批零市場——荷花市場、大型服裝市場——中州商貿城,轄區有周口市建設銀行、市農業銀行、市農業發展銀行、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檢察院、有周口人民公園、周口電視台等單位。是周口金融、商貿、文化、工業、娛樂的中心,北邊是老城區,有很高的開發價值。轄區有大小街道28條,其中:漢陽路路直通南北方的主要幹道,周漯路直達漯河,交通路可直達周項路。周商路至達漯(河)阜(陽)高速公路入口處。七一路、中州路等其它市內道路平整寬闊,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城北辦事處

位於周口市區北部,下轄邵火廟、前石店、後石店、下爐、李營、徐營、西張樓、朱樓、黃莊、李樓、馬莊、張夏莊、邵寨13個行政村和後李多樓、韓莊、後彭埠口3個自然村,共有41個自然村,92個村民組,戶籍人口2.6萬人,耕地34970畝。周商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周淮公路、環城公路穿境而過,轄區南側緊靠川匯區行政新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信息靈通,資源豐富,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宜於多種經營。

陳州街回族辦事處

陳州街回族辦事處,地處沙河南岸、城區中部,西起中州路,東至八一路,南至漯阜鐵路,北鄰濱河路。總面積2.34平方公里,下轄10個社區居委會,3.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728人,占總人口的13.5%,是城區少數民族民眾主要聚居地之一。

李埠口鄉

李埠口鄉位於周口市區東郊,距東環路4公里,周項公路(238、102省道併線)、南洛高速、大廣高速、漯阜鐵路穿境而過,沙潁河橫穿東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全鄉轄22個行政村,95個自然村,178個村民組,4.85萬人,4.3萬畝土地,鄉域面積43.63平方公里,現有企業74家。

太昊路辦事處

因辦事處辦公地點在太昊路上,就此命名為太昊路辦事處。 2008年4月30日成立。太昊路辦事處坐落在市區的西南方,有11個居委會,居民為漢族,所轄面積為16.7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31254人,有學校13所,診所73個小型加工作坊36個。

淮河路辦事處

因周口市區道路規劃是以山水的走向命名的,由於淮河路辦事處坐落在周口市交通路的東西走向,為此被命名為淮河路辦事處。 2008年4月30日成立。 淮河路辦事處坐落在市區的正東方緊臨交通路,有13個居委會,居民為漢族,所轄面積為23.2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8466人,有學校7所,小型加工作坊28家,診所41個。

小橋街辦事處

辦事處以原小橋街為中心,故名。 2008年4月30日川政文[2008]48號批覆,形成現小橋辦事處形態。小橋辦事處位於沙潁河北岸,是川匯區行政新區所在地,轄區西起賈魯河,東至東環路,南起建設路,北至北環路,總面積8.7平方公里,總人口19000多人,下轄建西社區、高莊社區、建中社區、建東社區、周淮社區、彭埠口社區、富民社區、緯一路社區、李多樓社區九個社區,辦事處現有幹部職工39人,轄區黨員386人,轄區內坐落有周口市農科院、周口市廣播電台、周口市看守所、周口市武警中隊、周口市建委、周口市公交總公司等市直單位。

歷史沿革

周口關帝廟據史料記載,明朝初年,附近農民為了交換農副產品,在沙河北岸川匯區依岸建寨,形成自然雙日即使,名為永寧集(今西老寨)。集上設有鄉里。該集歸屬淮寧(今淮陽縣)與商水兩縣分治。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由於開發了淮河、潁河、賈魯河漕運,沙河南岸子午街(今老街)又新開闢了一個貿易市場,形成單日集。由於永寧集與子午集為沙潁河所阻隔,商旅不通,物資交流不便,始有一周姓船戶(口傳周國昌,無文字根據)沖子午街北口辟一渡口,以擺渡來往客商和交流物資。時人稱該渡口為“周家埠口”,亦稱周家渡口,周家口即由此而得名。
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賈魯河始通周家口與沙河匯流,使得舟楫可以直通朱仙鎮。對著航運的發展,來周家口定居者日益增多,遂在沿河之岸傍水形成市區。明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周家口更趨興旺,三岸興起,商務頗盛。一些商賈大戶開設了陸陳、茶麻、雜貨、中藥等行店。由於貨場轉運頻繁,貨物數量巨大,為適應市場之需又在沙潁河上開闢了義渡口。
清順治年間(1644年—1661年),清廷定都燕京之後,社會秩序日漸穩定,周家口市場相應隨之繁榮。一時間外省商家競相前來經營,農副產品糧、棉、麻以及皮毛等紛紛聚此交易,市場逐日擴大,行業增多,貨物吞吐量之日而上,從而使得原有埠口滿足不了物質轉運與過往商旅之需,人們又先後開闢多處渡口,並依岸居住。於是,沙河兩岸房街相連,形成了永寧集東西長達3餘華里的繁榮景象。
康熙初年,商水縣設定24地方。永寧集與周家口各位其地方之一。永寧集地方1132戶,周家口地方1919戶,可見當時人口之眾。與此同時,陳州管糧州判治所原在今淮陽縣城內,康熙九年(1670年)則移至周家口,以統管全鎮市面。由於戰亂停息,社會安定,農業發展較快,周家口商務隨之臻於鼎盛時期。當時六安的茶麻、兩湖的竹木,兩廣的紙糖、天津的食鹽、山西的銅鐵、豫西的山貨、太康的棉花、淮陽的金針菜及附近的皮毛、糧油、牲畜等均在周家口市場交易,日成交額可達80萬(銀幣)左右。牲畜交易更為廣泛,騾馬行達180餘家,有“南牛北馬”之稱,旺季日成交達6千餘頭。此時,周家口方圓糧食交易亦為大家,有大型行莊28處,糧坊80餘家,年成交達1億公斤以上。商業的繁榮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者一時達到數千戶,使得人口急增至20萬人。當時,已形成經營貨場和生產品種分行就市的局面。鎮中116條街巷,不少以行業命名。同時,在周家口定居的各省商賈分別募捐,興建同鄉會館近10處,手工業捐資修建廟宇達50座。周家口發展成了舟車輻輳、北通燕趙、南達江楚、西連秦晉、東至泗河的繁榮商埠,成了當時與朱仙鎮、道口鎮、賒旗鎮齊名的河南四大名鎮之一。
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年—1874年),清廷腐敗,兵連禍結,生靈塗炭。鹹豐元年(1851年—1860年)十年,捻軍四次攻占周家口。清廷為消滅捻軍,於鹹豐八年冬開始修築周家口南、北兩寨,並重修了西寨。同治四年(1965年)兩江總督曾國藩為鎮壓捻軍,曾奏定“剿捻”方略,以安徽臨淮、山東濟寧、河南周家口、江蘇徐州四鎮各駐重兵,一省有急,三省往援,並以周家口最為緊要。曾國藩還親駐周家口,指揮圍剿捻軍,周家口陷入戰火之中。連年的戰禍加之清末京漢、津浦鐵路相繼修成通車,周家口的航運和商業漸漸走向衰落。特別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國民黨扒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日軍侵占周家口並於同年6月28日扒開沙河堤防,周家口連年處於水患戰亂之中,更加走到衰落的頂點,盡失昔日的繁榮。
沙潁河自古以來就是通向淮河,連線皖、蘇等省的跨省重要水道。周口市地方港務局提供的資料上這樣寫道:沙潁河發源於河南省伏牛山脈的外方山,是淮河的一條最大支流。沙潁河自西向東流經河南中東部地區進入安徽西部,在阜陽沫河口匯入淮河,幹流全長619公里,其中河南段404公里,安徽段長215公里……
沙潁河曾經有著輝煌的航運記錄。明朝翰林學士熊庭弼這樣描述:“沙潁河中桅檣林立,煙火萬家;河岸上水陸交匯,財貨堆積如山。白天,千船競發,桅帆林立,布滿河道,搬運裝卸貨物者來來往往;晚上,漁火點點,歌聲陣陣……萬家燈火侔江浦,千帆雲集似漢皋。”那么沙潁河後來怎么停運了呢?
據介紹,建國初期,沙潁河航運復興最快。貨運量快速增加,並逐漸建立健全了航運管理機構,對航道也開始進行系統整治,原來的木帆船逐步更新為機動船舶,碼頭裝卸條件也得到改善。1956年以後,水利部門興修水利時,漯河以下共修建了逍遙、黃土橋、周口、沈邱、阜陽、潁上等6座攔河閘,由於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認識不足,除阜陽閘配有100噸級簡易船閘外,其餘均未配建過船設施,原本通航的沙潁河航道被截成幾段,致使河南省境內沙潁河全線斷航。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以前,周家口地域屬於淮陽、商水兩縣分治。
1948年1月17日,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歸屬淮陽行政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6月10日,撤銷周口市建制改為周口鎮,歸屬許昌地區商水縣管轄。
1953年11月10日恢復周口市建制,仍歸許昌地區管轄。
1958年4月7日,再次撤銷市建制改為周口鎮建制,重歸商水縣管轄。
1965年6月15日,周口地區專員公署成立,署地設在周口鎮。周口鎮成為周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年11月25日周口鎮改為專轄鎮縣級建制,與商水分署辦公。
1980年9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再次恢復周口市建制。
2000年6月8日,國務院批准:(1)撤銷周口地區和縣級周口市,設立地級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川匯區。(2)周口市設立川匯區,以原縣級周口市的行政區域為川匯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老街。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川匯區總人口323738人(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2005年,周口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情況:川匯區撤銷蔬菜鄉、南郊鄉、搬口鄉,分別設立相應街道辦事處(城東、城南、城北、搬口4個街道)。
2006年4月,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原商水縣的李埠口鄉整建制劃歸周口市川匯區管轄。
2011年6月13日,河南省民政廳批覆(豫民行批[2011]58號),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將淮陽縣許灣鄉整建制劃歸周口市川匯區管轄。區劃調整後,川匯區轄12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其中,文昌街道、搬口街道、許灣鄉委託周口市東新區管理。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設太昊路辦事處、淮河路辦事處。
2012年1月12日,川匯區太昊路辦事處下轄的馮莊、柴堂兩個村,整建制劃入商水縣城關鄉管轄。

經濟發展

周口大鐵牛雕塑2004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49.95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8億元,增長42.5%;第二產業增加值23.02億元,增長22.4%;第三產業增加值23.55億元,增長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3189元,增長1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1億元,增長12.9%。區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2億元,增長34%。
工業經濟運行良好。區屬工業完成增加值6.34億元,增長11.8%,其中區屬限額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14億元,增長22.8%。產銷率達99.3%,增長1.3%。企業改制平穩推進,2004年完成了對3個企業的改制,對20個已改制企業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一批企業通過改制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民營經濟再上新台階。新增民營企業52個,總數達到356個;新增個體工商戶1053個,總數達到9066個;新建市場、專業村7個,總數達到40個。全年完成各項稅收6118萬元,增長21.8%,首次突破6000萬元大關。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大力發展精品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呈現出較好形勢。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3.38億元,增長42.5%。夏糧單產創歷史最高水平。畜牧業生產克服了禽流感、飼料漲價等不利因素,實現產值6874萬元,增長4%,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全區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各類新上、續建、竣工項目69個。總投資20億元的大型物流中心———中原國際商貿城被列為省、市重點項目,一期已完成投資2.2億元。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沙北三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川南工貿城和行政新區建設穩步進行,工業園區建設已經啟動。全年完成城市基本建設投資3.46億元,硬化小街小巷路面1.2萬平方米。財稅工作紮實有效。本級財政收入完成8867萬元,增長21.8%,超年度目標1165萬元。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立足區位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全年共簽訂招商引資協定78個,協定資金88.3億元;契約42個,契約資金45.6億元;實際落實項目73個,到位資金10.03億元,占市下達任務的125.4%;引進外資433.36萬美元,占市下達任務的216.7%。全年外貿出口達到680萬美元。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平穩完成搬口鄉的整體交接工作。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申報省級科技項目12個,5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拆除學校危房5000平方米,新建教學樓8400平方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大型體育活動6次。在省級比賽中獲金牌2枚、銀牌5枚。被評為全省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工作先進單位。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川匯區發放率均達100%。城市居民“低保”對象達到13625人,做到應保盡保。
川匯區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有關帝廟。
川匯區地理環境優越,一望無垠,土層深厚肥沃。沙潁河蜿蜒區內,為全區農林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川匯區農業發展,是糧、棉高產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芝麻、菸葉等。養殖業主要有豬、牛、羊等,現已成為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麥、棉花、槐山羊皮、生豬、黃牛等商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林業發展形勢喜人。川匯區
川匯區工業發展迅速,產值連年高速遞增。現已建立了以電辦機械、紡織印染、食品釀造、裘皮製革為支柱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一批骨幹企業和名優產品享譽海內外。河南康鑫集團有限
公司生產的高科技產品光纜已進入國家幹線。。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川匯區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西部緊靠京廣鐵路大動脈,北部許(昌)鄲(城)窄軌鐵路橫貫東西,南部漯(河)阜(陽)鐵路穿境而過。南(京)洛(陽)高速貫穿南部,大(慶)廣(州)高速縱貫南北,還有剛剛完工的商(丘)周(口)高速,打開了連通了連霍高速的通道。三條高速在川匯區匯集,形成環城高速。沙潁河劉灣港二期擴建工程的沈丘過船閘已經竣工,鄭埠口樞紐工程和周口港已納入國家計畫。工程川匯區竣工之後,水上運輸由周口啟航,經淮河、長江可直達南京、上海。全市電力供應充裕,網路火電和地方電聯網聯起套。郵電通訊發展迅速,連線全市城鄉的十萬門程控電話直撥國內外,INTERNET已進入千家萬戶。
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農業資源,蓬勃發展的工業以及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市的客商前來投資辦企業。三資企業已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化旅遊

中國御筆坊毛筆博物館,於2010年11月26日在周口隆重舉行開館儀式,向社會全面開放。儀式由周口市副市長李紹彬主持,由中國中小城市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民慶與周口市政協主席穆仁先為博物館揭牌。中共周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梅寶菊致辭。河南省御筆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法人、河南汝陽劉筆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御筆坊毛筆博物館館長劉建飛介紹了博物館基本情況。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強省工作領導小組、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四川內江市對台辦、四川遂寧市美術家協會、四川南充報社等單位向博物館開館發來賀電賀信。
中國御筆坊毛筆源於東漢皇宮劉氏,至今有兩千年的發展歷史,為使御筆坊毛筆獨特製筆技藝傳承不衰,讓世人更深入的了解毛筆文化與書畫藝術同步的歷史淵源,由河南汝陽劉筆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國御筆坊毛筆博物館是中共周口市委、市政府實施文化民生工程、加快經濟文化強市建設的重點工程項目。於2010年6月開始投資建設,館名由中國書協理事丁謙先生題寫,展館內分為三個展區:一是展示中國毛筆的起源歷史,二是御筆坊毛筆歷史淵源和文化名人,三是御筆坊毛筆的製作工藝。博物館共收集分類藏品6300件,其中有古遺址8處,古圖片13件,制筆工具360件,古今名人字畫3200幅,古今毛筆2300件,它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中國御筆坊毛筆文化的厚重歷史,也展現了我市加快文化資源強市建設的豐碩成果。
梅寶菊在致辭時代表周口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向御筆坊毛筆博物館的開館表示熱烈的祝賀。她說,御筆坊毛筆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始於秦漢,興於現代,在兩千年的制筆歷史中,獨樹一幟,長盛不衰,為中原文化和華夏文明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改革開放以來,御筆坊毛筆的傳人們,在繼承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於開拓,從一個鄉村作坊走出來,融入到市場經濟中來成為一個新興的現代化企業,並獲得“中華老字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名牌”等榮譽稱號,為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振興毛筆產業,周口文化強市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御筆坊毛筆博物館的建設是周口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標誌,也是建設文化強市的豐碩成果。希望周口御筆坊毛筆博物館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毛筆文化保護研發中心、周口青少年書畫教育基地、書畫家創作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文明展示視窗和書畫藝術交流平台,在周口文化強市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民慶,周口市政協主席穆仁先,中共周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梅寶菊,市人大副主任王建莊,副市長李紹彬,政協副主席李海龍,周口軍分區司令員張德斌,書畫報總編輯蘭乾武,湖北省書協秘書長葛昌永,市政府副秘書長趙啟凱,市政府副秘書長馮乾敏,市文化局局長王少青,汝陽劉筆業公司董事長劉好友等領導出席了開館儀式。

自然環境

地貌

市區土壤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黃褐土等4個土類,黃褐土、潮褐土、潮土、灰潮土、濕潮土、鹽化潮土、砂姜潮土、壤質潮土、黏質潮土、黑底潮土、壤質灰潮土、黏質灰潮土、沖積濕潮土、氯化物鹽化潮土、砂姜黑土、青黑土、覆蓋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石灰性青黑土、覆蓋石灰性砂姜黑土等20個土屬。主要壤質是洪水沖積性黃褐土和砂質洪水沖積性潮褐土。
由於受氣候、大地構造、黃河和沙潁河沖積及人們社會生產活動的影響,市區土壤大致以沙潁河為界,以南多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黃河歷代南泛的沖積物上經過人們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約占全市總面積的77%以上。這兩種土壤土質疏鬆肥沃,都適於農作物種植,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氣候

川匯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暖溫帶季風氣候交界處模糊地帶,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熱量充足,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總的氣候特點是:冬季低溫有雨雪,夏季炎熱雨集中,春旱秋雨季節短,春夏之交多於風。光、熱、水資源比較豐富,農作物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適合於農林牧漁各業的綜合發展。

溫度

川匯區年平均氣溫在14.5℃—15.8℃之間。四季平均氣溫分別為14.5℃、26℃、15℃、1.6℃。極端最高氣溫達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鎮),年平均氣溫變差為27℃左右,年周期變化在0℃—28℃之間。這幾年氣溫略有升高,在1℃—2℃之間。全市平均霜期為146天,無霜期219天。

降水

全區歷年降水量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農作物生長季節,基本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時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從周口東南至西北呈遞減趨勢;冬季降雪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為12厘米。

光照

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5—2269小時,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輻射量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長旺盛季節,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時數接近200小時的良好時段,這些氣象要素對周口農業川匯區生產十分有利。

風向、風速

周口歷年最多風向是北至東北,以東北偏北為主,4—7月多吹東南至西南偏南風,以南風為主;其他月多在西北至東北之間,以東北偏北為主。歷年平均風向頻率是北至東北最多,南至西南次之,東南再次之,西至西北最少。風速平均每秒2.7—3.4米,最大每秒40米以上。據歷年資料分析,風速呈明顯減弱趨勢。

水文

川匯區屬於淮河流域,有沙潁河水系。川匯區沙潁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發源於河南省魯山縣西部石人山,潁河發源於嵩山山脈的陽乾、少室諸山,兩條河流在川匯區孫嘴村匯合,稱沙潁河。由西向東流淌,把無際的平原沃野裝扮得分外妖嬈多姿。
川匯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地下水質良好,無污染。據1998年周口水文勘測局資料計算,水資源總量為29.81億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畝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約44.88億立方米。合理利用這些水資源,基本能夠滿足全市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生活用水,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證。
生物 周口有各種植物170餘種,動物近80種。生物名貴品種有周口黃牛、槐山羊、淮陽驢、項城豬、鱸魚、白龜;白花泡桐、高口櫻桃、陳老將梨;黃花菜、逍遙大蔥、房墳韭菜、蘆筍。

地方特產

黃金瓜

又名十棱黃金瓜,學術名稱為伊莉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澤金黃而得名為黃金瓜。黃金瓜外表美觀,顏色鮮黃金瓜艷,香氣濃郁,內含多種維生素及高糖,汁多味 美,甘甜清脆。黃金瓜不僅味美可口,營養豐富,還能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作用,對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較好的療效。

淮陽黃花菜

淮陽黃花菜菜條豐潤,色澤金黃,質地筋脆,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黃花菜中的極品。早在漢朝時期就已聞名全國,成為朝聖的貢品。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到陳州(淮陽古稱陳州)郊遊時,品嘗過黃花菜後,寫下”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給予極高的讚譽。淮陽黃花菜
淮陽黃花菜是風味獨特的佳肴。它質地筋脆,久煮不散,清脆爽口,鮮美如初。淮陽黃花菜之所以名貴,得益於淮陽獨有的氣候、土質、水質等綜合因素,離開淮陽這種風味和特性就會喪失,對淮陽的環境條件依賴很強硬態度,是區域性的地方特產。

觀堂麻片

觀堂麻片是鹿邑特產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為名牌產品。鹿邑名吃“觀堂麻片”
鹿邑縣觀堂麻片,始於春秋,盛譽南唐。產於古代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其工藝考究,配方獨特,不含任何助劑和色素,屬純天然食品,口感香酥脆甜。觀堂麻片的主要原料是:芝麻仁、白糖和飴糖,並採用傳統的配料方法,製作精巧,片薄如紙,含入口內,不嚼自化,營養豐富,有健脾、開胃、潤肺之功能。是饋贈親友、旅途食用、老人或兒童高級農補品。歷年來,一直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