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效應

灰姑娘效應

灰姑娘效應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代繼子繼女受到其繼父母虐打、性虐待、忽視、謀殺和其他虐待的比率明顯高於那些受親生父母撫養的孩子這一現象。灰姑娘效應一詞來源於童話《灰姑娘》,在故事中灰姑娘受到了其繼母和繼姐妹的殘酷虐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姑娘效應
  • 外文名:Cinderella effect
  • 類型:心理學術語,
  • 現象:受親生父母撫養的孩子這一
研究進展,歷史起源,

研究進展

世界各地都流傳著狠心後爹後娘虐待前房子女的故事:除了《格林童話》中的灰姑娘,還有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大衛慘遭繼父默德斯通百般虐待;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維爾福的第二任妻子企圖讓自己的孩子獨占遺產,陰謀毒死維爾福前妻的女兒。
進化心理學把這些現象稱為“灰姑娘效應”。加拿大進化心理學家馬丁·達利和瑪爾果·威爾遜分析了加拿大和美國底特律的殺人案統計數據,發現和繼父繼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被謀殺或嚴重傷害的機會是和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的40到100倍,其中和繼父一起生活的情況更嚴重。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進化心理學家金澤智稱,這從進化上看是合理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無條件的,是建立在孩子能夠讓父母成功地繁殖,傳遞基因。這就是為什麼父母總是偏愛外貌更好看、身體條件更好、更健康、更聰明的子女,而很多父母的偏心是無意識的。按照純粹的進化邏輯,繼子繼女身上不攜帶繼父繼母的基因,無論多么聰明健康,沒有親緣關係的繼父繼母就沒有理由對這些孩子投入關愛。而且,繼父殺死繼子繼女後能迫使配偶專注於和他所生的子女。
但是,上述進化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受到瑞典研究者漢斯·特穆寧等人的挑戰。他們認為,繼子繼女的確容易被殺和受傷害,但原因並非繼父的遺傳基因,而是繼父往往有犯罪和暴力傾向。離過婚生過孩子的女性一般年齡較大,作為配偶的價值比年輕而沒有孩子的女性要低一些。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男性傾向於娶後者為妻。根據配對的邏輯,已婚有孩子的女性更可能與作為配偶價值較低的男性結合,而這些男性的犯罪和暴力傾向相對更大一些。特穆寧通過調查證實,娶了已婚有孩子女性的男性有更多的犯罪記錄,其中包括暴力罪行。在繼父殺害孩子的案件中,他們殺害繼子繼女和自己親生子女的機會是一樣的。然而,研究者們承認他們研究的對象數目還不夠多,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證。

歷史起源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時期。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紀記敘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這被認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當時正在溪水邊洗衣服,突然一隻鷹飛過將她的鞋子攫去並讓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腳下。法老隨後要求國內所有的女子試穿這隻鞋子,看看是否合腳,最後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愛上了洛多庇斯並娶她為妻。這個故事後來也見於克勞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雜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個版本是中國的葉限,見於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說《酉陽雜俎》。故事中勤勞可愛的葉限飼養有一條金魚,金魚和葉限關係親密,只在葉限每次走到池邊時才浮上水面伸出頭來。後來金魚被葉限後母所殺,葉限按天神的指引將魚骨堀起,並因此得以最後穿著體面的衣裳偷偷參加了某個節日盛會。當匆忙回家時,葉限落下了一隻鞋子。島國“陀汗”的國王拾獲了鞋子,並與葉限相愛娶她為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