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者

火者

宦官

亦泛指受閹的僕役。 元 張昱宮中詞》之十八:“近前火者催何急,惟恐君王怪到遲。”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一:“ 正統 時,司禮監火者 賈麥兒 以私事囑吏部尚書 郭璡戶部尚書 劉中敷 ,皆從之。”《明史·太祖本紀二》:“ 閩 粵 豪家毋閹人子為火者,犯者抵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者
  • 外文名:Khwaja
  • 釋義:宦官
  • 出處:《耳新·梵勝》
詞語解釋,形制結構,演奏方法,傳統樂曲,

詞語解釋

廚房中燒火的人
鄭仲夔 《耳新·梵勝》:“﹝ 峨眉 ﹞山中有一施主齋僧,有一僧擕犬來,欲化齋四枚……施主弗從。僧曰:‘平日好施,今何吝耶?’有一火者曰:‘我有二枚與之。’”
源於穆斯林辭彙
“火者”是波斯文Khwaja的音譯,又譯作和卓”、“和加”、“霍札”等,意為“顯貴”或“富有者”,是伊斯蘭教中對“聖裔”和學者的尊稱。亦為 新疆 和 中亞 地區伊斯蘭教上層貴族之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土魯番表》:“今幸太平,亟遣 亦思喇木 火者,前往進貢。”
彝族、布依族打擊樂器。
流行於 貴州省 水城 、 盤縣 、 威寧 、 畢節 、 納雍 、 赫章 、 黔西 等地。二樂器
火者,彝族、布依族棰擊膜鳴樂器。彝語稱火者。布依族稱的光。流行於貴州省西北部威寧、赫章、畢節、水城、納雍、黔西盤縣等彝族地區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貞豐等布依族地區。

形制結構

鼓框用核桃木或梧桐木板條拼合而成,呈扁圓形,兩端蒙以未經處理的帶毛生牛皮,皮邊四周用兩排竹釘固定,竹釘露出鼓框1.5厘米。鼓的規格不一,大者,鼓面直徑40厘米~45厘米、鼓高20厘米,小者,鼓面直徑15厘米~20厘米、鼓高10厘米,鼓框兩側置鼓環、系鼓繩。鼓棰木或藤製,大者長25厘米、小者長20厘米,棰頭包布。

演奏方法

演奏時,左手提鼓繩,將鼓置於胸前,或將鼓繩繫於腰間,鼓面垂直或平置,右手執棰擊奏,發音較沉悶。用於民間喜慶婚喪等場合中,火者常和彝族木嗩吶、等樂器組成小型吹打樂隊為嗩吶調伴奏。

傳統樂曲

樂曲有文牌和武牌(又稱花牌)兩種。文牌有十二調,每調又有十二曲,奏法有別,每曲先由輕而重、由急而緩連擊數十響,再重擊一棰,表示樂曲開始;武牌則無固定的曲調和節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