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獅手龍舞

《火獅手龍舞》由績溪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獅和手龍舞共同組成,龍獅同台獻藝,和諧歡舞。手龍舞南宋中葉起源於績溪縣長安鎮中屯村,後流傳至上莊鎮、上源村、瑞川村一帶,屬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火獅手龍舞》由績溪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獅和手龍舞共同組成,龍獅同台獻藝,和諧歡舞。手龍舞南宋中葉起源於績溪縣長安鎮中屯村,後流傳至上莊鎮、上源村、瑞川村一帶,屬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舞蹈特點:一群活潑可愛的孩童手擎篾扎布蒙,彩繪的小龍頭,進行舞龍表演。男童剃留海頭,穿對襟襖褲,女童扎羊角辮,著短彩襖,扮相可愛喜慶。龍頭柄為一尺或八寸,布制龍身為四尺五寸長,龍尾不安裝木柄,以布帶扣扎在演員腰間,右手舉龍頭小木柄舞動,龍人合一。可騰龍、可滾動,小女孩擎舞小龍珠,表演時雙龍嬉珠,九龍戲珠,眾龍舞動戲珠。舞台演出時9條小龍共舞,隨著音樂節拍舞出多種造型,表演龍出水、群龍騰舞、盤龍、穿龍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出小龍的蓬勃生機,充滿歡樂祥和喜慶的舞蹈氛圍。火獅舞源於明代,流行於上莊一帶。逢節會夜晚,村人組織男丁擎獅游舞。火獅由獅頭、獅身、獅尾連成,獅頭和獅尾各安裝二尺長的雜木柄,供舞獅人撐擎表演。獅頭及獅身、尾照雄獅形象彩畫,獅身、尾貼掛五彩絨毛。獅頭、身、尾內裝篾架,篾架上安鐵釘,供安插蠟燭。表演時獅身內點燃臘燭,通體明亮,由兩人撐柄表演,另一人為玩獅人,其手持火把,不時以松香粉向火把噴撒,火焰騰空,“火獅”躍舞,鼓樂鏗鏘,場面熱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