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底村

灣底村

灣底村,位於鄞州新城區的東面,東臨風景秀麗的東錢湖,西接寧波高教園區,北靠鄞州投資創業中心,地理位置優越。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灣底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鄞州新城區的東面
  • 面積:1600畝
  • 人口:1062人
概況,生產發展,工業,農業,旅遊業,村民生活,村容建設,文明建設,鄉村旅遊,

概況

截至2008年9月,全村區域面積1600畝,在冊戶數390戶,人口1062人,外來流動人口1600人。擁有一家由村經濟合作社控股的集體型企業——鄞州天工實業有限公司,下轄天工巨星有限公司、果汁果酒有限公司、農業發展公司、花卉園藝公司、天宮莊園休閒旅遊公司等七個子公司。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5億元,村級集體可用資金達11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743元。曾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省市區基層先進黨組織和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市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標兵等榮譽稱號,實現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灣底村視察時,高度讚賞灣底村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居住環境”。

生產發展

工業

20世紀80年代初,了解到國際市場對手工工具的需求,灣底村白手起家辦起了銼刀廠,通過引進技術、資金、設備和人才,幾年後產品逐步打入國際市場,利潤連年增長。經過多年的發展,灣底村由原來一家工具廠發展到擁有五家公司的天工實業公司,在經濟合作社和天工實業總公司的領導下,產品不斷升級,業務不斷擴大,其產品尤其是手工工具和果酒飲料95%以上出口到歐美各國,農村經濟總收入也由2002年的2.2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5.5億元。

農業

灣底村是工業反哺農業的典型,將工業帶來的收益投入到農業建設之中,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努力培育農業發展新亮點。1998年,村黨總支將目光放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上,開始培育投入低、產效高的桑果種植產業帶,經過逐年擴種,截至2008年9月,桑果面積已跨越到周邊縣市,達13000多畝,成為全國最大的萬畝桑果種植基地,並形成了一條全新的以桑果為主線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建立了桑果深加工基地--天工果汁果酒有限公司—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與此同時,灣底村積極推行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自願有償流轉制度,引導村民集約經營,探索出了一條產業化、規模化、高效、精品之路。全村農業已形成四個區塊:一是建成以桑果為主的高效農業區,兼種植了葡萄、蜜梨等優質經濟果木;二是建成農業精品區,建立了50畝大棚基地;三是初步建立起了觀賞旅遊農業,建立了名優果園、牡丹園、盆景園、苗圃大棚和園林綠化基地等;四是發展生態農業區,種植無公害蔬菜。

旅遊業

為了更好的規劃發展,2000年,灣底村將全村劃分為農業旅遊觀光園區、居民住宅區和天工工業園區三大區塊。2004年,灣底村因地制宜,利用地處近郊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優勢,通過旅遊規劃和資源整合,組建旅遊公司,建成了以桑園為主體的15個休閒觀光點、三條旅遊線及配套的餐飲業,全力打造寧波“都市裡的村莊,城市中的花園”。桑果等各類農果的採摘、苗圃觀賞、田間垂釣和自助燒烤等旅遊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每年還通過舉辦“桑果節”打響休閒旅遊品牌,被授予“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浙江省首批三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範村”等稱號。截至2008年9月已舉辦了四次桑果節,2007年遊客接待量達到23.6萬人次,門票收入229.92萬元,旅遊收入超過440萬元。

村民生活

灣底村灣底村
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前提下,灣底村把工業經濟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經濟後盾,把工業收入又投入到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解決民生問題上來,通過以工補農,強農興旅,以旅促農,推動三大產業協調發展,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黨支部響亮地提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2003年5月,全村所有社員又簽訂了土地集約經營勞動力貨幣補償協定,共發放勞動力安置費2000多萬元,並於2005年11月份為全村社員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障,村集體每人補助5000元,每月可領到320-420元不等的勞保費,使老年社員安度晚年;辦理了大病住院醫療保險,村每人補助30元;辦理了財產保險,村每戶補助32元。這些舉措使全體社員分享了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為全體村民辦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讓村民們過上了小病不出村、大病看的起、老年生活有保障的安居樂業的生活。
集體經濟不僅解決了該村富餘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安置了來自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的農民工1600多人。灣底村還不忘幫助周邊地區一起富裕,扶持安徽、浙江等欠發達地區發展果桑種植,帶動了2500多戶桑農致富。這樣既幫助扶持對象找到了致富門道,又為自身產品提供了充分的生產原料,實現了雙贏。

村容建設

隨著村級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們建設新農村的願望日益增強。2001年6月,灣底村制訂了“保持近郊農村傳統風貌和生活習俗,改善居住空間景觀和環境質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居住環境”的規劃目標,委託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研究院完善了村莊總體規劃和新村建設規劃。
一是制定完善土地集約經營和舊房拆遷調產置換補償政策。首先從農戶的地面作物丈量評估入手,利用反租倒包形式用二個月的時間簽訂土地集中協定,對地面經濟作物進行作價賠償,共發放賠償金100萬元;對每戶的小農具進行補償,發放補償費20萬元;實行土地有償使用,每人每年發放租賃費315元,計30多萬元;2008年起每人每月發放糧食補貼200元。
二是做好舊房丈量評估、作價簽約工作。村黨總支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委託鄞州區中心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對全村舊房進行丈量、評估、作價,並組織各自然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為房屋進行界定,然後全村公示,讓村民監督。由於措施紮實、方法得當,評估工作十分順利,只用一個月時間,全村450多戶6萬多平方的舊房置換籤約工作就全部完成。
三是紮實開展新村建設。從2002年下半年起,先後投入1億多元,建成了8.6萬多平方米住宅小區。截至2008年9月,建成90多套別墅、30多幢公寓樓,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居住環境,村內道路寬暢、整潔,綠化覆蓋良好,實現了電力、電信無桿化,雨水、污水直通城市排污網路。村民都已搬入整齊舒適、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農民小康住宅。

文明建設

村黨總支堅持“樹正氣、壓邪氣”,抓好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灣底人創造性地用石頭作為載體,對村民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2006年3月底,鐫刻有“八榮八恥”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總要求的兩塊大石頭被樹立在村道邊,包括“創業萬歲”、“人民第一”這兩塊明星石在內,截至2008年9月灣底共有文化石頭100多塊,“石頭文化”已成為灣底的又一張名片。投入巨資建起了圖書館、老年樂園、幼稚園、村民休閒公園、科普長廊、籃球場、網球場、桌球館,並組織了老年腰鼓隊、扇子舞隊,全民健身活動已深入家家戶戶。此外還深入開展了以文明禮貌星、助人為樂星、愛護公物星等為主要內容的“五星”家庭戶創建活動,通過家庭細胞的淨化實現全村新風尚的轉化。
通過環境治理,灣底村實現了新居寬敞、道路暢通和環境綠化,在改變居住面貌的同時,還促進了休閒廣場、文化大院、遠程教育等建設,在全村構建起了新型公共服務體系,營造了生態環境、生態人居和生態文化。莊園內的道路、河道宜綠化地段綠化率達100%,平原農區林帶網控制率100%,綠化覆蓋率已達到82.5%,被省林業廳、省綠化委員譽為省綠化示範村,寧波市生態環境示範村。

鄉村旅遊

西江古村
西江古村地處鄞州中心區,距離寧波市5公里,是都市人感受自然、追溯歷史、體驗農家生活的絕佳去處。西江古村是集餐飲、住宿、休閒、娛樂、觀光於一體的休閒勝地。推出以下特色菜:紅燜桑園雞、極品魚頭、小舅子炸豬手、手撕天宮兔、竹筒桑果飯、苔菜糍飯糕等特色菜,歡迎新老顧客惠顧。
西江古村西江古村
沙文漢陳修良檔案館
灣底村沙文漢陳修良檔案館展覽共展出105塊展板,展示沙文漢、陳修良夫婦在各時期的507張珍貴照片和近百件實物手稿、筆記、書信等檔案資料。 沙文漢同志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長,陳修良同志曾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代部長等職,沙文漢、陳修良夫婦是我省傑出的老一輩革命伉儷的優秀典範。這些檔案資料真實地再現了沙文漢、陳修良夫婦積極投身大革命浪潮,參加並領導地方革命鬥爭,為解放事業和地方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工作歷程,對研究沙文漢、陳修良夫婦的革命歷程,教育、激勵後人保持本色、積極進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