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縣烈士陵園

灌雲縣烈士陵園

灌雲縣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江蘇連雲港大伊山腳下,三面環山,景色宜人。烈士陵園始建於1950年,點地30餘畝,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建有18座烈士墓,烈士骨灰存放15個。紀念碑文由中國革命三老之一的謝覺哉親筆提寫“與日月同光”。園內長眠著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和現代化建設時期的數十位革命英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灌雲縣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江蘇連雲港大伊山
  • 占地面積:30餘畝
  • 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
概況,詳細介紹,烈士史跡,

概況

縣烈士陵園1995年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市政府、市警備區命名為“連雲港市全民國防教育基地”,2003年又被縣紀委定為“黨員幹部教育基地”。若干年來,烈士陵園已成為全縣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各界人士舉行悼念、宣誓活動的重要場所。
灌雲縣烈士陵園

詳細介紹

依山勢建成兩個坡段,用花牆隔為兩院。前面正中聳立著氣勢恢宏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鐫原國家內務部長、中國革命“五老之一”謝覺哉同志的親筆題詞:“與日月同光”。碑前草坪如茵,是人們悼念先烈的集會場地。碑側的高大龍柏四季常青,猶如忠實守靈的衛兵。前院兩側建有陳列廳。北廳存放著37位烈士的業跡和遺物,南廳存放著悼念烈士的輓聯、幀幅等。後院為烈士墓地,先後安葬14穴、20位先烈,其中有老紅軍王榮江、縣大隊副郝光勝、伊山區委副書記任樹雲、民主人士吳辟初等知名烈士,還有玉蟾山戰鬥無名英雄七烈士等。整個陵園松柏疊翠,莊嚴肅穆,是一方飽浸人民深情的革命紀念地。
灌雲縣烈士陵園灌雲縣烈士陵園
該園1995年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市政府、連雲港警備區命名為“連雲港市全民國防教育基地”,2003年被縣紀委定為“黨員幹部教育基地”。
灌雲縣共有革命烈士1222名,全縣境內安葬烈士240名,其中集中安葬105名,分別安葬於縣烈士陵園和侍莊鄉、圖河鄉、小伊鄉、沂北鄉、龍苴鎮等5個鄉鎮陵園內。全縣百餘座分散烈士墓將陸續遷入縣烈士陵園。

烈士史跡

灌雲縣烈士陵園長眠著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王榮江烈士。他1905年出生在安徽省霍邱縣第五區張家樓的一個王、楊夫婦的僱農家庭里。1930年秋,參加紅軍。1937年他被編在十八集團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為連長。在黨中央的指揮下,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1946年6月,他隨部隊北撤到山東,先後任渤海療養院副院長、九榮校、三榮校校長。新中國誕生後,他先後擔任南京市人民法院老虎橋監獄典獄長,南京中山陵園管理處副處長等職。1952年至1960年他先後擔任南京市人民政府灌雲縣棉墾管理處副處長、南京市救濟分會雲台農場場長,1958年任雲台人民公社社長,後在灌雲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73年元月8日,王榮江同志因肺炎和舊傷復發,經搶救無效在大伊山與世長辭,亨年68歲。火化後的骨灰中,留有七九步槍彈頭和一些碎彈片。1973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吳辟初烈士,灌雲縣南崗鄉潘窪村人,1887年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成年後,他帶領家中的五六人及槍枝防匪保家。因此,在保家鄉,打土匪中出了名,成為南崗地區潘、吳、張三大姓中的頭面人物之一,也是三大姓中的實力派。抗日戰爭開始後,吳辟初由一個地方實力派首領,轉變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民族氣節的愛國者;從一個封建土紳,轉變成為革命的忠實朋友。他所率領的一支隊伍原屬封建武裝,後來也轉變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地方抗日武裝。1940年秋,中國共產黨在灌雲縣建立政權後,抗日民主政府曾聘請他任縣參議員,縣土紳委員會主任,邊區聯防主任和淮海區參議員等職。1943年4月22日,在潘窪守衛戰中,他為掩護灌雲縣黨政機關轉移,壯烈犧牲,星年56歲。翌年,淮海區各界人士在叮噹河東堆的路口處,為吳辟初烈士樹立了一塊大石碑,碑的正中鐫刻著“天地正氣”四個字。1979年4月縣政府將吳辟初烈士的遺骨移入縣烈士陵園安葬。
郝光勝,山西省霍縣人,1921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38年僅17歲的郝光勝參加了八路軍,隨周隊從華北轉戰到淮海區,他歷任戰士、班長、文書、排長、連長。1943年6月調任情報股股長,1944年底,調任為淮海區通訊隊隊長,1945年底任灌雲縣警衛團作戰參謀。1947年2月2日國民黨商巡總隊徐繼泰部從大伊山、板浦、楊集等地分數路向我掃蕩合擊。為保存有生力量,保護區鄉班幹部、民眾骨幹,縣大隊決定在楊集東北20餘里的大興溝與敵決戰。上午10點鐘左右,郝光勝在觀察敵情時,不幸腹部中彈倒下,戰友們把他扶起,安放在一隻門板上,他深情地對大隊其他領導說:“不要把我負傷的情況讓部隊知道,以免影響士氣,要打到最後一粒子彈,每人要把刺刀上好,隨時準備肉搏,誓死守住陣地,保護好乾部和民眾”。當部隊轉移到拾鳳莊時,郝光勝同志因傷勢過重,又缺乏起碼的醫療條件,他為人民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時年26歲。
吉興林烈士,1957年5月出生於灌雲縣伊山鎮市民家庭。1976年3月應徵入伍,成為南京軍區警備司令部獨立團的一名戰士。到了軍營後,他起早貪黑刻苦訓練,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取得了“投彈能手”和“優秀射擊手”等榮譽稱號,第二年底便興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9年初,越南當局掀起反華惡浪,趕我華僑,殺我邊民,激起了吉興林的滿腔烈火,2月中旬他自願報名隨部隊到達了前線。由於他軍事技術比較全面被編入反擊作戰主攻團,任輕機槍班班長,後被調入昆明軍區35207部隊,118團任排長。1983年他被任命為高射機槍連連長。1984年4月28日凌晨,雲南老山前線,一切都籠罩在黎明前厚色的的濃霧之中,吉連長帶領全連戰士埋伏在濕漉漉的草叢裡,夜光表的指針指向5時30分,3顆紅色信號彈劃破黑夜,收復老山的戰鬥打響了,高機連的任務是為尖刀連送彈藥、運傷員。吉連長帶領全連同志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迅速前進,在通過某高地北側時,連隊遭到敵人猛烈炮火的封鎖,吉連長立即指揮全連疏散隱蔽,為了爭取時間,自己不顧敵人的炮彈一顆又一顆地在身邊爆炸,帶著通信員王慶中和兩名話務員,撲向前面的雷區,為全連探路開道。突然。轟轟的爆炸聲中夾著一種炮彈臨近的尖叫聲,吉連長立即大喊一聲:“小王你們快臥倒”。一發炮彈就在他們的左側爆炸了,小王脫險了,兩名話務兵當場犧牲,而吉連長左側胸腹,左臂部受了重傷,躺在血泊里。戰士們含著熱汨把吉連長護送往師救護所,但他終因傷勢過重而壯烈犧牲。1984年4月28日是吉興林烈士為國捐軀的日子,就在他犧牲後的第10天,烈士的女兒出生了,為了紀念烈士,烈士的妻子為女兒起名“吉云云”意為烈士出生在“灌雲”,犧牲在“雲南”。
灌雲縣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早在1927年,灌雲人民就在中國共產黨有領導下,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灌雲兒女浴血奮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獻出了寶貴的青春,長眠在神州大地,據統計,灌雲僅在冊的烈士就有1100多名。他們或衝鋒陷陣,壯烈犧牲,或威武不屈,慷慨就義,無不表現出凜然正氣,博大胸懷,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
烈士陵園烈士史跡陳列室,目前展出烈士遺物、書信、像片等文物百餘件,生動再現了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