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清故宮

瀋陽清故宮

瀋陽故宮原稱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舊城中心,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有建築90餘所,300餘間。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崇德元年(1636年)基本建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清故宮
  • 原稱:盛京宮闕
  • 所在地點:遼寧省瀋陽市舊城中心
  • 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
景區地位,景區歷史,景區簡介,

景區地位

瀋陽清故宮是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前的皇宮,是我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集漢、滿、蒙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作為北京故宮的延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歷史

瀋陽故宮原稱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舊城中心,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有建築90餘所,300餘間。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崇德元年(1636年)基本建成。清順治元年(1644年)世祖在此稱帝。清統治者入關後,這裡稱作奉天行宮,乾隆、嘉慶時又增建了部分建築。1986年改名為瀋陽故宮博物院

景區簡介

瀋陽故宮以崇政殿為核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中軸線,分為東路、中路、西路三個部分。
中路為整個建築群的中心,以崇政殿為主體,南起大清門,北止清寧宮,分前後三個院落。南端照壁、東西朝房、奏樂亭;前院有大清門、崇政殿、飛龍閣、翔鳳閣;中院有師善齋、協中齋、鳳凰樓;後院是以清寧宮為主的五宮建築。中院和後院兩側各有一跨院,稱東宮、西宮。東宮有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西宮有迪光殿、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
大清門是瀋陽故宮的正門,是文武群臣候朝之處。為五間硬山式建築,正脊、垂脊及兩山的“墀頭”均以五彩琉璃鑲造。
崇政殿是故宮的正殿,建於後金天聰時期,是清初朝會之所,為五間九檁硬山式,俱辟隔扇門,前後有出廊,圍以石雕欄桿。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內徹上明造,梁架全部為和璽彩繪。殿前東置日晷,西設嘉量。崇政殿和高台兩側各有一組建築,東側的建築主要有: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西側的建築主要有:迪光殿、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
瀋陽故宮建築,不僅在建築布局上有其特點,而且在彩畫、雕刻等方面都有濃厚的東北地方風格,反映了中國多民族建築文化的特點。瀋陽故宮在清朝滅亡後,被闢為博物館,是中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先後稱為瀋陽古物陳列所,奉天故宮博物館,國立瀋陽故宮博物院,故宮陳列所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對故宮的建築進行了全面的維修。1955年命名為瀋陽故宮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