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1921年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建立,正式名稱為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廠。1921年,張作霖設立修械及製造槍彈工廠,稱為奉天軍械廠。

瀋陽兵工廠1928年擴建完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1946年11月9日,成立兵工署第90工廠。 瀋陽兵工廠為1946年3月至11月間短暫名稱,以此為通稱。1947年成立遼陽、文官屯、撫順三個分廠。位於大東區長安路,產權歸黎明機械製造廠所有。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瀋陽兵工廠
  • 總部地點:瀋陽
  • 成立時間:1921年
  • 經營範圍:軍工
  • 公司性質:公立
  • 創始人:張作霖
相關人物,工廠歷史,鑄造兵器,

相關人物

1875年年3月19日, 張作霖生於遼寧海城縣駕掌寺村。 幼時家中貧困, 曾賣過包子, 學過獸醫, 在清軍中當過兵, 參加甲午戰事, 後來落草為寇, 又經收編為團練辛亥革命時, 升到左路巡防隊統領, 駐鄭家屯, 後又將他調到洪南, 離瀋陽只有數百里。
1897年8月3日吉林將軍延茂函戶部, 不能為奉天製造軍火。 11月29日戶部擬準奉天設局自造軍火。 12月5日奉旨依議。
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奉旨成立奉天機器局, 1899年六月開工, 並未製造軍火。 只是鑄造銀元
張作霖由於得到了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信任, 不斷攀升。 在袁世凱死後, 張作霖就把袁世凱所任命的奉天督軍兼節制吉黑兩省軍務的段芝貴逼出東北, 獲得了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的職務。 隨後, 他又以武力迫使吉林督軍孟恩遠下台, 黑龍江的督軍也由他的親信擔任, 終於把東三省的軍政大權抓到手。
1918年9月7日,徐世昌總統特任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1921年5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兼任蒙疆經略使,節制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區都統。1922年6月8日,東三省議會聯合推舉張作霖為東三省保全總司令。1922年7月22日,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實行整軍經武。同時與孫中山、段祺瑞盧永祥結成同盟。1924年9月,孫中山派孫科到奉。張作霖提出盼望孫先生早日北上。12月4日孫中山抵達天津,張作霖、馮玉祥、段祺瑞各派代表迎接孫中山。12月5日,孫中山到曹家花園訪張作霖。張作霖父子迎候。1925年春,段祺瑞任命張作霖為東北邊防督辦。1926年11月29日,張作霖被擁戴為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1928年6月4日,在返回奉天途中,被日本關東軍製造的皇姑屯炸車案中以身殉職。終年54歲。孫中山說:“雨亭(張作霖)把東三省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掣肘,處境也很難。如果國家統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

工廠歷史

1921年左右, 張作霖在造幣廠(原奉天機器局)內設立修械及製造槍彈工廠。 稱為奉天軍械廠。 由丁超任廠長。1922年奉天軍械廠改為東三省兵工廠。 重新闢建築槍, 炮彈, 炮等三廠, 由丹麥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1923年韓麟春任總辦, 增加會辦一職, 由翁之麟擔任。 增建槍彈, 炮彈二廠。 所有機器購自日本, 並聘請日本技師, 擔任設計指導。 並增建煉鋼廠, 機器廠, 鍋爐房水塔, 蒸氣及水道等設備。
1925年楊宇霆升任督辦。 又派德藉技師赴德採購大量機器, 於冬季運到, 開始安裝。 槍, 炮, 鋼及機器等廠, 亦相繼增築, 添購機器, 所具規模加倍於前。 並設立兵工國小及兵工學校。1926年至1928年, 完全為擴充時期, 增建槍廠及輕機槍廠。 有機器8千餘部, 槍, 炮兩廠, 為初建時之7至8倍, 擴建完成, 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
1928年廠內成立科學研究會, 集中研究兵工科學技術。
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常蔭槐張學良所殺, 兵工廠督辦為臧式毅接任。 臧曾任保全司令, 遼寧省省長等職, 滿州國成立後, 出任奉天省省長、 民政部總長、 參議府議長等職。 兵工署資料稱為遼寧兵工廠。
1935年兵工署記錄, 參造遼造98步槍之工作圖紙, 將鞏縣兵工廠所造元年式步槍改為發射尖彈。 可能在918事件之前, 東三省兵工廠已將工作圖交與中央, 或在事變之後, 工作人員帶了圖紙逃到關內。
1937年滿洲政府投資二千萬元, 全資本額二千五百萬元, 改為理事制, 擴充為八課及六個製造所。 全廠機器已逾萬部。 由三村友茂任理事長。 增建高射炮廠。 最盛時期有職員1,200餘人, 工人30,000餘人。
1944年12月7日及21日, 美軍兩度空襲兵工廠, 將雜品庫, 鍋爐房, 車輛廠, 填藥廠等處全毀, 舊重炮廠及新大口徑炮廠大部分炸毀, 信管廠及槍廠木工部之一角被炸破壞。 生產大受影響, 步槍產量降至每月1,000枝, 輕機槍產量降至每月60挺。 有著手疏散之計畫。
1945年春, 移槍廠之一部於寧安縣, 為101製造所。 移槍彈廠之一部於汪清縣, 為105製造所。 7月復將槍廠之全部機器設備, 移於鐵嶺之亂石山山洞中, 正值施行, 日本即投降。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蘇軍進入兵工廠, 將最優良機器運走兩千四百部, 後又將廠交給東北人民解放軍, 我軍運走六七十部機械,材料亦被搬運一空。 蘇軍並將孤家子無煙藥廠炸毀, 20餘年建設, 幾近毀於一旦。
1946年3月18日, 兵工署東北區接收委員會接收, 趕製械彈, 招集舊有員工, 整理機器, 逐步復工。 7月7日全廠各部, 全部復工。 11月9日, 成立兵工署第90工廠。 由陳修和擔任總廠長。
1948年9月12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遼瀋戰役。 11月2日完全占領瀋陽。 90廠所有設備未及撤出。 據說蔣軍事後曾派飛機轟炸兵工廠, 但無甚損失。同年12月之後, 90廠不再出現於南京政府兵工署生產報告中。
瀋陽兵工廠

鑄造兵器

捷克98/22式步槍
1924年改總辦為督辦, 由楊宇霆兼任, 一直至1929年楊被張學良所殺為止。 開始生產13式79步槍, 主要仿造自捷克毛瑟98/22式步槍。 但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差異是槍栓的構造。
上為13式的槍栓與撞針,下為中正式的槍栓與撞針
主要差別是橄欖狀的拉柄頭, 槍栓內的撞針部, 採用內部彈簧的設計, 這個設計最有名的是日制38步槍, 定型於1906年。 中國很早就採購日本的38步槍。
1922年時, 張作霖曾以一百萬元的代價買下日本在海參崴的一個軍火庫, 其中包括了步槍, 彈藥, 炸彈等。 因此設計上受到日本的影響並不奇怪。 當時槍廠的外籍技師為日本人佐藤勇之助, 是日本士官學校及炮工學校畢業。 另外有人指出, 奧地利在1917年曾設計過一模一樣槍栓, 後來經過改進, 在1931年生產稱為M31a, 也有防塵蓋。 因此這個設計到底是誰抄誰, 沒有定論。 另一方面, 東三省兵工廠中的其它外籍技師很多, 各國都有, 大家各自貢獻一些所學也有可能。 例如總顧問白興就是奧國人, 畢業於奧國格蘭斯工科大學。 其它13式的特徵, 像使用兩段式槍托, 槍匣上的兩個減壓孔, 就完全是日式步槍的設計了。 13式在國內又稱為遼造98步槍。 起初月產400枝。
造13式毛瑟98步槍
全長:1,240mm
槍重為4.27kg
槍管長為740mm
口徑7.92mm
膛線右旋4條
初速859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裝彈具式樣橋夾
裝彈具裝彈數5發
造17式輕機槍
1930年, 由於張學良號召弭兵, 而且兵工廠欠款甚巨, 因此利用兵工廠機器開始生產民間物資。 多使用廠剩餘的腳料, 如槍托木剩餘的腳料製成家具等。 在瀋陽大西關成立東生源售品處, 凡屬五金材料、 鍋爐暖汽片、 水泵機器、 工具家具等, 都可透過東生源向兵工廠訂購。 並有樣品目錄陳列, 供人選購。 張學良並計畫將兵工廠改為民用工廠, 派王卓然、 葉弼亮二人出國考察, 接洽外國專家來改建東三廠兵工廠, 準備製造汽車和拖拉機。 並成立了一個經濟委員會, 由省長臧式毅為主任委員, 與美國一個工程公司斯通與阜伯斯特簽定契約, 該公司並派一名技師胡欣至兵工廠了解情況, 後因918事起而未果。
1931年, 試製10發自動步槍, 已生產樣槍, 試驗成功。 9月18日, 日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鐵路, 誣指是附近北大營中的中國士兵所破壞。 引發918事變。 中國方面並無有組織的抵抗, 只指望國際聯盟調解。 日軍在4個月內占領東北三省。 占領瀋陽後, 改東三省兵工廠為關東軍野戰兵器廠。
1932年3月1日滿洲國成立, 10月由滿州國政府(50%)、 日本財閥大倉(Okura Trading Co., 25%)、 三井物產(Mitsui Bussan K.K., 25%)投資, 改為奉天造兵所株式會社(Hoten Zohei-sho Kabushiki Kaishe, Hoten Arsenal Co. Ltd.)。 由陸軍中將黑崎岩次郎任社長。 Mukden為俄人名稱, 一般英文數據通用。
生產38式65步騎槍, 後改制99式77步騎槍, 月產量最高達6000枝。 並製造11式65輕機槍, 1936年後製造96式65輕機槍, 後改制96式77輕機槍, 月產量最高達80挺。 92式77重機槍月產量最高達50挺。
日本92式重機槍
全長: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1000m
92(1932)式重機槍是改進的3(1914)式機槍, 是日軍在二次大戰中使用的最廣泛的機槍。 原由南部騏次郎仿造自法國的1914式哈乞開斯(Hotchkiss)機槍, 其特徵是使用30發保彈板上彈, 槍匣內有油槽, 在子彈上膛之前, 有一個油刷潤滑子彈, 否則無法順利退殼。
在此時期製造的槍械, 槍管內膛, 機槍活塞及沖具均鍍鉻, 並多改用板金機件。
改制日式步槍
90廠槍匣銘記
日本投降後, 國軍從駐華日軍手中接收了為數不少的輕重武器, 1946年就處理了40餘萬件輕武器。 由兵工署的檔案來看, 許多武器經整理後, 直接交給警衛部隊, 守備隊等二線部隊。 其它的重新改制為79口徑, 供戰列部隊使用, 包括38式步槍, 99式步槍, 92重機槍等。 步槍改制主要由21廠及90廠負責。
1947年成立遼陽, 文官屯及撫順三個分廠。 試製成功美式M1四五衝鋒鎗, 又試造M3四五衝鋒鎗。 上半年, 生產步槍8,500枝, 改制步槍為79口徑9,000枝, 輕機槍300梃, 65槍彈680萬發, 77槍彈170萬發, 79槍彈350萬發, 45槍彈1,250萬發,裝甲車7輛等。
下半年預計生產步槍15,500枝, 36式衝鋒鎗6,000枝, 並開始生產捷克式輕機槍, 每月100梃。
聯勤三六式衝鋒鎗
全長:757mm (連槍托,槍托折迭時579mm)
槍重為3.47kg
槍管長為203mm
口徑11.4mm
初速為280m/s
膛線右旋4條
瞄準基線長為254mm
自動方式為反衝式(Blow Back)
射速450發/分
30發彈匣上彈
有效射距: 50m
M3衝鋒鎗是美國在二次大戰中用兩個月時間研發成功, 在1942年12月定型。 其肇因是為了要代替昂貴而又不易生產的M1(湯姆生Thompson)衝鋒鎗。 設計上著重於量產容易, 構造簡單可靠, 價格低廉, 大量使用板金零件。 在美國是由通用汽車等擅於板金技術的民間公司投入生產, 在1944年時, 每周可以生產8,000枝。 90廠對於生產板金零件已有經驗及設備, 因此適於生產此種武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