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鉤盲蛇

澳洲鉤盲蛇

鉤盲蛇(學名:Ramphotyphlops braminus)是蛇亞目盲蛇科下的一種無毒蛇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大洋洲,不過現在鉤盲蛇的分布已推廣至世界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澳洲鉤盲蛇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盲蛇科
  • :澳洲鉤盲蛇
基本簡介,外形特徵,地理分布,中國的鉤盲蛇,生活習性,

基本簡介

鉤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加上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鉤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另外,鉤盲蛇的學名,是由印度教名詞“Brahmin(婆羅門)”拉丁化而來的。目前鉤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確認的亞種。鉤盲蛇在中國亦被稱為地鱔及鐵絲蛇。
鉤盲蛇鉤盲蛇

外形特徵

鉤盲蛇體型細小幼長,平均體長約只有6至17厘米。它們的頭部與尾巴兩端外表是一樣的,身體上也沒有明顯較為幼細的頸部,雙眼已經退化成兩顆小圓點。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而且與身體其它部位的鱗片大小相同,而尾巴末端則有一枚很細小的尖鱗。成年的鉤盲蛇身體呈亮灰色或紫色。鉤盲蛇的細小眼睛上蓋有一片透明薄膜,顯示其雙眼已經失去視能。它們的眼睛並不能構成影像,不過仍有一定的感光能力。

地理分布

鉤盲蛇主要分布地是非洲及亞洲,不過如今已經擴展至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亞美洲地均能找到它們的蹤影。在非洲的喀麥隆貝寧南非多哥象牙海岸索馬里、桑給巴爾、坦尚尼亞海岸、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等地都能找到鉤盲蛇;在亞洲,鉤盲蛇則主要出沒於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馬爾地夫拉克沙群島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緬甸泰國寮國高棉越南琉球群島中國台灣、中國香港、華南地區、海南島馬來半島新加坡紐幾內亞蘇門答臘與及附近的島群。在澳大利亞,鉤盲蛇分布於達爾文市昆士蘭北端等地。而在美洲,鉤盲蛇則出現於美國的麻省、佛羅里達等地區,亦散見於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地。鉤盲蛇也是目前拉克沙群島上所發現的唯一蛇種。

中國的鉤盲蛇

種類和分布
中國已知有4種:高雄盲蛇,僅見於台灣省;大盲蛇,
見於雲南金沙江邊和海南島,體內曾發現14個充分發育的胚胎;鉤盲蛇,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已知最北紀錄為宜昌和重慶,產卵2~7枚,卵徑12毫米×4毫米;白頭鉤盲蛇分布於香港。本科蛇類體型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達750毫米,一般種類全長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隱於眼鱗之下,口小,位於頭部腹面。上頜骨橫置,與頭骨連結疏鬆,其上著生少數牙齒;前頜骨、齶骨和翼骨均無齒,少數種類的下頜齒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齒。脊椎骨具椎弓突與椎弓凹。有殘餘的腰帶,或僅為一棒狀骨,或完全退化消失。僅有右側的輸卵管。大部分種類營穴居生活,或潛伏於磚石、缸□之下,雨後到地表活動。以蚯蚓、多足類、白蟻以及其他昆蟲為食。卵生或卵胎生。

生活習性

鉤盲蛇經常在市區及農地出沒,它們生活於地下,並居於螞蟻白蟻的巢穴中。它們亦會生活於潮濕森林中的樹木內。鉤盲蛇的生息地帶主要取決於濕度溫度。鉤盲蛇以螞蟻、白蟻為食,亦會進食它們的卵及幼蟲。鉤盲蛇是單性繁殖的蛇種,因此目前所有研究所能收集的鉤盲蛇樣本都是雌性的。它們主要會以卵生形式作繁殖,有時亦會直接產出幼蛇,每次的生產量約為8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