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浦樓

澧浦樓

又名遇仙樓 、八方樓,位於湖南澧縣縣城東南隅城垣上(今澧縣城關中學北校區內),建於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系三層木架結構建築,平面呈八角形,全高20米,底徑14.17米,由24根圓柱支撐。粱枋雕龍、鳳、花草圖案。樓頂為三重檐攢頂式,布綠色琉璃瓦,頂端置葫蘆瓶寶頂,每層檐轉折處翼角高翹。內置旋狀木梯,遊人拾級而上,可攬澧城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澧浦樓
  • 地理位置:湖南省澧縣縣城東南隅城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呂洞賓游澧州,一比高下,

呂洞賓游澧州

澧浦樓
宋乾道初年,呂洞賓來到澧州,一副道人打扮,“衲衣鬟髻,箬笠草履”,沿途行乞。晚上在玄妙觀棲息,有時就睡臥在沙洲上,當地人誰也不認識他。一日,道人乘醉經過玄妙觀西面小橋,正好與出行的澧州太守喬公相遇,擋住了道路。喬太守大怒,命人把因醉擋道的道士抓起來,並且準備治他的“妨礙公務罪”。道士也不反抗,只是說:“我喝醉了,我喝醉了,無話可說!”喬太守命人將他下獄,次日再審。到了第二天,道人還是沒說話,他要來紙筆,寫詩一首:
暫別蓬萊到澧州,偶逢太守問蹤由。
家居北斗星杓下,劍掛南宮月角頭。
道我醉時真箇醉,知他愁是怎生愁?
世間俗事難分別,身跨白雲歸去休!
寫罷,就騰雲升空,冉冉而去。喬太守吃驚不小,現在才知道是呂仙,對自己的所為後悔不已。這一天是三月初三,喬太守永遠記住了這個日子。從此明月池東面的小橋就叫“遇仙橋”。明正德庚辰年(1520),澧州知州桐城人余珊主持修建遇仙樓,紀念呂洞賓遊覽澧州。

一比高下

在那個時代,“遇仙樓”的修建,算是一件大事,規模也算宏偉,老百姓為之驕傲。相傳當時湖北有個人是吹牛大王,號稱吹遍全國無敵手。他知道澧州人傑地靈,要到此地一顯身手。進入湖南,在離澧州城還有流水六十里路的順林驛,遇到一個放牛娃,他不知深淺,要與吹牛王一比高下。牛皮大王不屑一顧,照樣走他的路,隨口說道:
四川峨眉山,離天三尺三。
你想上天去,只要手一板。
放牛娃聽後,跟上去,拉住牛皮大王,用另一隻手朝前面澧州方向一指,說:
澧州遇仙樓,修到天上頭。
你想上天去,還得往下走!
牛皮大王聽後自愧弗如,轉身就走,不敢進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