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下鎮

澡下鎮

澡下鎮,隸屬於江西省奉新縣,地處奉新縣西北部,面積14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7萬畝,林地面積19萬餘畝,常住人口12292人(2017年),下轄9個行政村108個村民小組,有黨組織26個,黨員536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澡下鎮
  • 外文名稱:Zaoxia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795
  • 地理位置:贛西
  • 面積:147.67平方公里
  • 人口:12292人(2017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C
  • 民系江右民系
歷史沿革,資源物產,建設現況,地理條件,資源物產,風景名勝,新安塔,越王山,光天化日石刻,水欄關,里水庫,

歷史沿革

澡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史載,明萬曆年間,澡下就成為建制鄉,名曰新安鄉,距今已近500年歷史,解放前夕,改為澡下鄉,以駐地澡下而得名,解放前後至1958年前,澡下設四個小鄉:分別是山里(今汪家村)、富溪、澡下、觀澡下四個小鄉。1958年成立澡下人民公社,1961年又分澡下、觀澡下兩個公社,1968年合併為澡下公社,1984年改為澡下鄉,2000年經省民政廳批准撤澡下鄉設立澡下鎮。

資源物產

澡下鎮森林面積19萬餘畝,活力木蓄積120萬立方,毛竹蓄積量400萬餘支,年產毛竹60萬支。山上珍貴樹種多,花崗石蘊量巨大。全鎮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全鎮農業以優質稻、油菜、花卉苗木為主,現有AA級綠色大米種植面積1000畝,這是被國家農業部授予的首個AA級優質綠色大米生產基地。有千畝以上水庫1座,500畝以上水庫2座,機蔬菜基地200畝,水質優良、無污染,是水產養殖的首選地,適合立體開發。全鎮還有越王山、新安塔、光天化日石、四眼方井及“愚公湖”景區等旅遊資源,有待開發利用。

建設現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3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4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00萬元,呈現出一個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態勢。
澡下鎮駐地有500萬元以上投資企業4家,有1000萬元以上一家,工業產品主要有鋼鐵、汽車缸套、木竹地板、木柵欄、工藝竹筷、竹簾席等,其中成品缸套、木柵欄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木竹地板主銷全國各地。
澡下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省管公路貫穿全境,鎮部駐地距縣城20公里,距320國道40公里,距省會南昌80公里,距江西省北大門九江市250公里。澡下鎮通訊便捷,村村通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建有基站。澡下鎮設初級中學1所,完全國小10所,幼稚園1所,適齡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率達95%以上,初升高達20%以上。澡下鎮文化站是是全縣第一批被授予的省一級文化站之一。新建的澡澡下中心衛生院,無論是醫療設施、技術水平都排全縣前列。街道布局合理、美化亮化,集市貿易、自來水、閉路電視等設施完善。澡下鎮已經逐漸成為奉新縣明星鄉鎮和衛星城鎮之一。
2008全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000萬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共完成378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253元。同時,通過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全力抓好民營企業的培育壯大,全鎮民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其中,江西協和鑄造公司年納稅首次突破100萬元。
二、民生工程深得民心。全鎮共落實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27人,落實享受城鎮低保76戶138人,享受農村低保387戶417人,農村特困救助130人,享受墾民生活補助78人。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約53萬元,發放各類救助金約80萬元,社會救助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投入5萬元,對鎮敬老院進行了改造,大大改善了環境,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質量。投資150餘萬元修通了富溪至汪家村6KM村級水泥公路;投資90萬元的龍溪盤山大橋已接近尾聲。投資25萬餘元,對澡下中學進行了改造,使學校環境面貌一新。投入20萬元對洞下、白沙兩組進行無塔供水改造,解決了300餘民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使人民民眾能更多地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
三、“三農”工作取得新進展。
1、新農村建設。我鎮一直把產業富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鞏固發展了毛竹、優質米等優勢農業產業,其中AA級綠色大米種植面積達1000畝。新農村試點村澡下村58戶農民積極性高漲,自籌資金30餘萬元,改水改廁完成100%,改路500餘米,建有健身場所40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一個,農家書屋一個。民眾的生活面貌煥然一新,人民民眾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潔淨水,用上了衛生廁。
2、災後重建工作。面對百年一遇的冰雪災害,全鎮幹部和廣大人民民眾一道,自力更生,奮力抓好災後重建,確保大災之年不減產,不減收。組織全縣毛竹加工企業到林區舉行雪壓毛竹產銷對接會,使雪壓毛竹都找到了買家,林農的因災經濟損失降到了最小限度。在林區大力推廣竹蔸竹腔施肥技術,使全鎮受災毛竹恢復生長,為今後毛竹豐產增收奠定了紮實基礎。同時,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全鎮共造林7000餘畝,有效恢復了森林資源,確保綠色生態平衡。
四、項目建設成績斐然。項目是載體,項目是關鍵。我們緊緊抓住項目做文章,積極向上爭取項目。預計投資1000餘萬元,可平整規劃農田7000餘畝。向上爭取到2500萬元老愚公水庫技改項目和230萬元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以及各村“小農水”工程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渠道維修、公路維護等項目資金50餘萬元。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五、社會和諧穩定有序。我鎮始終堅持以民生為本,穩定為重,和諧為先,把保穩定、促發展當作第一要務。在全鎮實行矛盾糾紛每周一排查制度,及時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已成功調處50起。著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大對企業安全生產排查力度,切實做到了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認真接待並辦理了民眾來信來電來訪,民眾反映的各類突出矛盾糾紛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確保了社會穩定。
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口計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正常範圍,該項工作也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面先進單位”。澡下中學初升高比率達98%,有多名教師獲縣級以上表彰獎勵,並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鄉鎮”。圓滿完成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獲得了“江西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共有40名村民依法當選為村“兩委”幹部,其中女性幹部9人,40歲以下幹部10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有22人,一批年青的致富能手走上了村幹部崗位,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此外,工、青、婦、統計等其他社會事業均取得了新的進步。
七、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切實加強政府法制建設,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 “五五”普法工作紮實推進,“法律六進”活動經驗做法得到了上級肯定。認真學習宣傳貫徹了《突發事件應對法》,制定了總體應急預案1個,專項預案8個,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得到增強。認真學習貫徹實施國務院《政務信息公開條例》,建立了政務信息公開平台,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斷提高。加大了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認真落實了宜春市公職人員行為規範《六條禁令》,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進展。自覺接受鎮人大的依法監督,認真聽取民眾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全年共辦理鎮人大代表建議12件,辦結率達100%。

地理條件

澡下鎮東北部與靖安縣接壤,西部與會埠鎮毗連,南部與乾洲鎮相鄰,是半山區半丘陵鄉鎮。山地、丘陵、平原面積比為5:3:2,地形狹長,南北寬約12公里,東西長約46公里,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海拔最高點1333.2米,最低點50.3米,年平均氣溫為17.1度,年平均雨量為1624.4毫升,年平均日照1873小時,無霜期260天,澡下屬越山及萊洋山支脈及余脈,橫貫東西,河流為潦河貫穿全境,到龍溪村匯至南潦河。
澡下鎮生態林澡下鎮生態林

資源物產

澡下鎮資源物產非常豐富,有自然林和人工林各20餘萬畝,活立木積蓄量47.5萬立方米,毛竹250萬支,還有紅豆杉、楠木等珍貴樹木生長,年產1萬立方米杉木,60萬支毛竹,1000餘方各類雜木。澡下鎮花崗石蘊藏量大。澡下鎮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澡下鎮農業以優質稻、油菜、花卉苗木、獼猴桃為主,有AA級綠色大米種植面積5000畝,優質油菜7000畝,花卉苗木1000畝,獼猴桃1000畝。澡下鎮水面面積大,境內有大小水庫20餘座,水面面積有1200畝,水質優良、無污染,是水產養殖的首選地。澡下鎮木竹加工剩餘物充足,是發展食用菌的原料,前景非常廣闊。澡下鎮山區盛產野葛,年產量在50萬公斤以上,是開發綠色食品——葛粉的原料。除此外,澡下尚有大量坡地、水面有待開發。
獼猴桃獼猴桃

風景名勝

澡下鎮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蹟甚多,自然風光旖旎,是搞旅遊開發的佳地。

新安塔

新安塔,位於本鎮龍溪村西0.5公里處寶塔山。建於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該塔為空心樓閣或磚塔,5級8面,高約21米,塔基用花崗石疊築,上為青磚眠砌,每層外有三道斗拱托起腰檐,上層用花崗岩壓邊,檐角有風鈴,塔頂用花崗岩覆蓋。一級約高4米,有三門,西門頂有一長0.95米寬0.38米花崗岩石匾,上部刻“新安塔”3字,塔內有條式壁畫,或人物、或風景、或神仙傳說。二級高4米,有壁畫4幅,有贊詩二首。三級高4米,內有壁畫4幅,有贊詩二首。四、五級因樓板年久失修,無法攀登。

越王山

越王山,原名藥王山,傳說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滅吳後乘勝西進伐楚,在藥王山頂平曠處築城紮寨,長駐兵馬,後人因名為越王山。據道光《奉新縣誌·古蹟》載:“越王山在縣西五十里,相傳越王勾踐西進伐楚,曾屯兵於此”。又據該書《山川》條載:“越王山奇峭屏列,顛甚平曠,可三里許。上有寶蓮院,院內有濫泉湧出,匯而成湖,山之東有石佛墓,其西南則有鄒公洞、琵琶峰、虎跡石、點軍坪、走馬侖、鳳凰池、龍鬚洞、雷公岩、遊仙台諸勝。”越王山得名後,歷經後世千百年經營,古蹟甚多。到明清時,奉新十大名勝,越山就占有其二。一曰:越嶺雲旗。所謂“雲旗”,系指雲氣在人們眼中幻化成當年越王勾踐駐兵旌旗形狀,是當時廣為傳頌的奇景。一曰“雲峰虎跡”,雲峰即越王山上的琵琶峰,在琵琶峰前岩石上留有吳彩鸞、文簫雙雙成仙后跨虎仙去留澡下的麻鞋、柱杖、虎跡等,也是當時奉新縣著名的奇景。由於越山山雄景奇,仙道文化、佛家文化底蘊深厚,許多文人墨客常去登臨遊玩,並常有詩詠,題刻傳世,在越山上最著名的石刻有“跨虎登仙”石刻。最著名的詩詞有清朝詩人徐運啟作的《七律·越王山》:越王山上月輪收,翠黛青螺近欲浮,霸業盡隨蓮院水,雲旗猶帶土城秋,點軍坪上松杉老,走馬侖前鹿逐游,我欲登臨問興廢,晴嵐如許遠峰頭。
藥王山藥王山

光天化日石刻

光天化日石刻,位於青潭北0.5公里,坑裡村小組大路旁。一塊碩大花崗岩由於雷擊後,倒在古道上,其中朝南一面平整,高約丈余,就在朝南平面上部,陽刻四字“光天化日”周邊還刻有邊線,形成匾額狀,寬約1米,長約3米。據傳是道光年間羅姓一年考起三個舉人,為慶祝本族教化盛事,刻石以致慶。大石澡下壓有一不規則斜石,上有陽刻“鹹豐元年”等字,據羅姓老人說,澡下面的字與“光天化日”沒有聯繫,是記述另一件事時所刻。
景點景點
四眼井,位於龍溪村西北1.5公里的金泉村小組前,有一口“四眼井”,建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距今164年。井身磚砌正方形,邊長105厘米,井深約10米,井身上有花崗岩正方井台,邊長234厘米,井台上豎有4口園形完整花崗岩井架(上圓澡下方)。4口井間距8厘米,中心距離50厘米,井架高31厘米,井架外徑62厘米,內徑32百米,內厚9厘米,每個井架上都有陰刻楷書文字,其中東南井刻有“金泉井”三字,西南井刻有“道光戊戌”四字,西北井刻“羅漢章”三字,東北井刻有“初建”二字。據當地老人介紹,此井與新安塔同屬一人(羅漢章,時任安徽鳳陽府一個知縣)發起籌建。

水欄關

水欄關,位於我鎮觀澡下村西約一公里處,地處潦河源頭澡下段,這裡由於兩山對峙,形成隘口,曾是“一板截隘,萬流莫向”的險峻之地,故稱水欄關。
澡下鎮越王山澡下鎮越王山
1969年9月,全縣人民利用天然條件在這裡一座以發電為主,防洪、灌溉和養魚為輔的老愚公水庫(又稱愚公湖)和四座梯級發電站,1972年3月竣工。水庫高47.5米,壩長181.5米,頂寬5米,控制46.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庫容2640萬立方米,引水渠20公里,大小水工建築63座。水庫外壩兩側,各有一條175級水泥階梯路,拾級而上,東邊是一級水力發電站廠房及辦公樓、賓館等建築,西部是水欄關水庫,水庫湖光浩淼,碧波蕩漾,魚躍漣漪,鷗飛草叢,婉然一幅江南小景。堤頭西北有一小經通至山頂,山上建有一松鶴亭,亭台古樸,獨具風姿。在這裡觀日出有含鄱口之情,看斜陽如懷花港之意。

里水庫

里水庫,位於澡下鎮東10公里汪家村的里村小組和古家村小組之間,建於1972年,以灌溉為主,水產養殖為輔,面積為400畝,引水乾渠10公里,水庫以庫深、水清、林綠、灣多為特點,水庫汛期水深30米,枯水期也保持在10米以上,一年四季水面如碧,沒有一絲污染,水庫周圍被崇山竣嶺包圍,常年碧綠可人,遠山近樹盡映水中,倒影若如瓊林仙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