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西尖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潞西尖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是中緬邊境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大量珍貴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潞西尖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 出土地點: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旭12月1日說,他們在中緬邊境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大量珍貴文物。
發現文物的地點在與緬甸北部毗鄰的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縣東北怒江峽谷的一個山樑上。今年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底,雲南考古學家在這個被稱作“潞西尖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地點進行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出土了一千三百餘件石器、近萬塊陶片,考古專家初步估計這是一個距今三千至四千年的遺址。其中首次發現了圓孔方形石盤、五瓣花形石飾品、器型特異的石鐲等,同時,還發現了大量石料、石器半成品。為破解三千餘年前古人石器製作工藝流程細節,提供了實物資料。
尖山遺址緊靠亞洲著名河流怒江(自中國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地處一個海拔一千二百八十米的小山村,村裡有四十多戶人家,村民們說他們過去就常常挖出一些石器,他們叫做“雷楔子”。這些楔子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注意。
此次考古發現,出土的石器在二百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內成堆、成片密集分布,大量石料伴隨著盆、罐、缽等器物出土。部分陶片上還有格線紋、旋紋等。在考古現場,還令人驚奇地出現了一組方形半地穴式房屋遺蹟,面向怒江河谷,依山勢排列,長約二十米,周圍殘留了一些柱洞。
考古專家劉旭說,“石網墜、石箭鏃、石矛、石錛、石斧為所發現石器的主流,明顯反映出當時尖山人打漁及狩獵為生,這也是當時怒江下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為雲南邊境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他還說,未來這一考古課題還將繼續深入進行,更多的歷史遺存等待發現,更多歷史謎底等待破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