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淑

潘靜淑

潘靜淑(1892—1939),名樹春,吳門大畫家吳湖帆夫人。她出身於潘家,一個世代簪纓的家庭。在蘇州,潘家與吳家,都有“富”、“貴”之分,潘靜淑屬於蘇州顯赫的“貴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靜淑
  • 外文名:樹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蘇州
  • 出生日期:1892
  • 逝世日期:1939
曾祖潘世恩,吳湖帆評價,梅影書屋畫集,

曾祖潘世恩

曾祖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狀元,官至大學士,加太子太傅,位及人臣。祖父潘曾瑩,官至工部侍郎,是當時有名的詩人和畫家。伯父潘祖蔭,鹹豐二年探花,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名氣最大。潘氏六七代人中,科甲鼎盛,曾刊有《潘氏科名草》一書,其中臚陳族中獲得功名人員的名單,竟有一函四冊之多,其家族文化傳統的淵遠與藝術修養的深厚可想而知。
吳湖帆與夫人潘靜淑吳湖帆與夫人潘靜淑
潘靜淑是潘祖年的次女。這位富貴人家的千金,是個很有個性的人物,她長得並不出色,即所謂“嬌艷不若桃李”,卻冷若冰霜,給人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她既無金玉紈綺之好,又不喜應酬,從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傳統的淑女教育,讀書習字,吟詩作畫。1915年與也是世家出身的吳湖帆(“貴吳”吳大澄的孫子)結婚。由於愛好相同,據說婚後兩人極為相得。
婚姻生活是充滿情趣與快樂的,“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吳湖帆是個畫家,潘靜淑也喜歡畫畫,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每日徜徉在吳家深深的庭院裡,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們有時同賞著一幅古畫;有時摩挲著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銅器皿;有時共讀一篇詩歌,沉浸在詩意的氛圍中;有時一起完成一幅畫,把它看作兩人愛情的表徵;有時為了市場上的一幅古畫,潘靜淑還質釵售書,湊足了錢去收購,為了聞名已久的心愛之物,潘靜淑寧願捨去一般婦女寶愛的首飾。
潘祖年生有二子二女,二子及大女兒均早逝,唯有次女潘靜淑活了四十八歲。1922年,潘靜淑三十初度,她父親用珍貴的宋刻《梅花喜神譜》相贈,作為愛女生日的紀念。這本《梅花喜神譜》為南宋景定年間的刻本,宋伯仁編繪,異常珍罕,現藏上海博物館。宋伯仁愛梅,絕不輸於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不過方式不同,林和靖是詠其風韻,宋伯仁是圖其清姿,他在自序中說:“余有梅癖,辟圃以栽,築亭以對。……於開放時,滿腹清霜,滿肩寒月”。清代大學問家錢大昕《竹汀先生日記鈔》卷一寫道:“讀宋伯仁《梅花喜神譜》,……凡百圖,圖後各綴五言絕一首,題曰‘喜神’,蓋宋時俗語,以寫像為喜神也。”這一百幅梅花雕鏤精細,描繪了梅花從蓓蕾、小蕊、大蕊、欲開、大開、爛漫、欲謝、結實的整個過程,是古代的版畫精品。
湖帆、靜淑兩人喜不自勝,即以“梅景(同影)書屋”名其居,並作梅景書屋圖紀其盛,潘靜淑還填了一首《燭影搖紅》的詞表達自己感激和喜悅的心情。在蘇州,他們盤垣於梅景書屋,品賞書畫,摩挲鼎彝,茶香酒熱之際,作詩唱和。潘靜淑婚後一直留居蘇州,持家教子,奉侍公婆,她“接姑、姊妹和而有禮,馭婢僕嚴而有恩”,深得吳家敬重。
1924年,吳湖帆染病滬上,潘靜淑接到訊息,即刻負雛攜嬰,趕赴上海。范煙橋在筆記《茶煙歇》中有一則《醜道人斷情記》,講“吳下華胄,海濱佳客”的醜道人在上海的一段風流韻事,這位“醜道人”就是自號“醜簃”的吳湖帆,因此潘靜淑到上海後,醜道人只能斬斷旁逸的情思,潘靜淑也因此留在了上海。 1939年6月29日,潘靜淑突患腹疾,遽然不治,三日而歿。據知情人回憶,所謂腹疾,不過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闌尾炎,何以一般的闌尾炎會輕易送了人命呢?原來身為大家千金的潘靜淑傳統觀念極深,不願有丈夫之外的男人看到她的身體,更不用說進醫院去開刀了,於是急得吳湖帆團團轉,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妻子痛得打滾,送了生命。
潘靜淑的死,使吳湖帆傷痛之極,“幾不欲生,遂更名日倩,號倩庵,取奉倩傷神之意”。他把潘靜淑的《千秋歲詞》稿和摹寫的《蘭亭序》手跡(見附圖)刻石贈諸友好。時人認為這是吳湖帆帶有贖罪性質的懺悔之舉。潘靜淑的《千秋歲詞》是這樣的:
夢魂驚覺,一片紗窗曉。春風暖,芳菲早。梁間雙燕語,欄角群蜂鬧。酬佳節, 及時莫負韶光老。 正好舒懷抱,休惹閒愁惱。紅杏艷,夭桃笑。清明新雨後,綠遍池塘草。拼醉也,酡顏任教花前倒。
大家一致激賞潘靜淑的“綠遍池塘草”,以為可以和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媲美,於是有一百二十家詩人畫家為之畫圖詠詩。吳湖帆以年齡的高下為序次編印而成《綠遍池塘草》一書,作為對亡妻的紀念。

吳湖帆評價

吳湖帆在序中說:1934年春,夫婦兩人在蘇州的大公園遊覽,回家後,潘靜淑成《千秋歲詞》一闋,就正於吳梅(癯安)先生,吳梅說這簡直是“清籟”啊。序中又說:“夫五字流傳,敢比黃花瘦句,而百篇錦繡,等如一藏華嚴,藉慰去魂,永伸悼思,是則斯卷長存,或為文獻,名山有待,傳之後人。”《綠遍池塘草》出版後,吳湖帆又編撰出版了《梅影書屋畫集》。自潘靜淑死後,吳湖帆“鼓缶情深”,對亡妻寄託了無盡哀思。

梅影書屋畫集

《梅影書屋畫集》出版於1939年,是潘靜淑生前畫作的結集,共收集了她二十五歲起所作的二十六幅畫作,是她一生作畫的精粹。其中有五幅是夫婦兩人的合作,是他們愛情生活的見證。陳蘧(字蝶野)為畫集作序,潘景鄭寫傳略。潘靜淑學畫,自臨管仲姬畫竹開始,她的絕筆則是臨寫《群英圖卷》中的一幅紅蓮,她的畫作極富天才,不是那種近代文人畫的寫意之作,而是“神韻超逸,窺宋元藩籬”的中國傳統國畫,畫風細膩優雅,正是她大家風範的寫照。畫集由吳湖帆自費出版,流傳極少,我日前以八十元購得,洵可寶也。
弄,是一種古代的樂曲名,如“梅花三弄”,於是走進任何一條蘇州水鄉的小弄,我總感到江南絲竹婉轉悠揚的韻味。在蘇州倉米巷,有梅景(景,古影字)書屋(今已不存),曾經有一位大家閨秀在這裡生活。在我的想像里,潘靜淑已經成了一首古代樂曲,在那古色古香的蘇州小弄、石板老街迴蕩不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