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綏銘

潘綏銘

潘綏銘,出生於1950年,1984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曾留學美國,主要從事社會學研究方法、性社會學和性別人類學研究,被譽為“中國性學第一人” 。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副秘書長。

2012年4月審計發現潘綏銘承擔的由衛生部牽頭組織實施的“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有關子課題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被行政處分。所謂“科研資金使用不明”主要原因在於,科研資金使用涉及到訪談對象必須給錢等學術倫理方面尚有爭議之事,因此資金帳戶難以達到審計要求。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人物經歷,研究成果,專著,譯著,英文論文,中文論文,編輯圖書,出版教材,科研項目,獲獎情況,人物爭議,被處分,原因,事件反響,

個人簡介

潘綏銘教授,男,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崗位教授。1984年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至今。
潘綏銘教授自1985年以來一直從事性社會學的研究。堅持給學院本科生及全校研究生開設《性社會學》課程至今。現有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學術專著21本、主編副主編21本,譯著3本、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的英文論文42篇,其中SCI 6篇,SSCI 2篇。發表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人民大學的標準)34篇,其中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3篇、《社會學研究》5篇、國家項目1個、省部級研究報告2部、承擔和完成的科研項目32項。
潘綏銘教授學術貢獻突出,在中國創立並推廣了性社會學。主要是在多項實證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該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框架,創立了“初級生活圈”、“中國性革命”、“性產業”、“性化”等基本概念。
潘綏銘教授2000年主持完成的“中國人的性生活與性關係”總人口隨機抽樣調查,是全世界第6次、中國第一次同類調查,而且在2006年再次2010年第三次進行調查。在具體研究中,進行了6次全國大學生的性調查(1991-2006)、中國男同性戀的調查(1993)、13個紅燈區的社區考察(1998-2010)、嫖客調查(2004)。在基本學術思想方面,潘綏銘教授論證了“性”(Sexuality)的社會屬性,揚棄“性的醫學化”;在“初級生活圈”的歷史發展與社會現實中,在情境、互動與變化中,討論“性”的種種現象及其意義。同時堅持主張:“性”與“社會性別”(Gender)是相互建構的、不可分割的。
潘綏銘教授在價值取向方面,批判精神禁慾主義;為社會弱勢群體與處於少數地位的“性”申辯;以“人權道德”的態度啟蒙社會、為人處世。
在方法論方面,潘綏銘教授專注於社會調查中的項目設計與資料收集過程,創立介於人類學與社會學之間的“社區考察方法”。在定量研究中主要運用互動論的思想,在定性研究中則主要運用解釋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思想。

人物經歷

1966年“文革”,1968年他便以下鄉知識青年的身份來到黑龍江國營農場。1973年,潘先生離開了黑龍江,回到了內蒙古,上研究生時,女兒已經8個月了。在東北師大讀研時,他選擇的是世界中世紀史。1984年,潘先生畢業後,來到中國人民大學當教師。1985年,他第一次開設了性社會學課。一時間,幾乎成為人大爆炸新聞。聽課女學生罵他“臉皮厚”;一位極有資歷的教授甚至對他的人格不屑一顧,“他整天就想這事”。有人勸他停課,也有人審查他的身份。
潘綏銘潘綏銘
1988年,他的第一本性學專著《神秘的聖火——性的社會學史》問世,到2000年時,已有《中國性現狀》、《性,你真的懂了嗎?》、《存在與荒謬——中國地下性產業考察》、《生存與體驗》、《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性觀念與性行為》等六本專著出版,另有《金西報告——人類男性性行為》等三本譯著出爐。
從1997年起,他多次隻身闖入紅燈區,與小姐們吃住一起,進行入住考察,出版研究中國地下性產業的專著《存在與荒謬》。2004年11月,潘綏銘在廣東省科學館作“21世紀中國的性問題”性學講座, 為“一夜情”等最新性話語作註解。對於一夜情,潘綏銘認為其主要特徵是“邂逅相逢”、“就性論性”和“互不糾纏”,而並非很多人認為的買賣淫。對於性工作者,他反覆強調的只是一點:小姐也是人,對她們進行的研究,也必須是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
出國經歷
義大利羅馬大學性意義的歷史變遷研討會,1990/10/13-23
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者,1993/6/13-9/20
英國威爾斯大學,訪問學者,1994/11/30-1995/6/25
美國匹斯堡美國性科學研究會,1996/5/6-15
瑞士日內瓦第五屆世界愛滋病大會,1998/6/28-7/6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講學,1998/10/11-11/13

研究成果

(2002年12月底止)

專著

(236萬字)
1、《神秘的聖火--性的社會史》,河南人民出版社,潘綏銘著,1988年5月出版,405頁,30萬字。(2000年改版為《性的社會史》,由同一個出版社出版)
2、《中國性現狀--潘綏銘性學專題》,光明日報出版社,潘綏銘著,1995年6月出版,630頁,55萬字。
潘綏銘潘綏銘
3、《性學與性社會學》,福特基金會出版(未公開發行),潘綏銘著,1996年-1999年連續四次修訂。16開,286頁,47萬字。
4、《性,你真懂了嗎?-21世紀性學讀本》,中國檢查出版社,潘綏銘著,1998年1月出版,482頁,42萬字。
5、《中國性學百科全書?性社會學卷》(主編、唯一撰稿人),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 年2月出版,381-420頁,11萬字。
6、《存在與荒謬--中國地下性產業考察》,群言出版社,潘綏銘著,1999年1月出版,304頁,30萬字。
7、《中國大學生的性行為,1991-1997》,商務印書館,潘綏銘、曾靜著,2000年3月出版,31萬字。
8、《生存與體驗--對一個紅燈區的追蹤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潘綏銘著,2000年9月出版,45萬字。

譯著

(79萬字)
1、《金西報告--人類男性性行為》 (KINSEY: Sexual Behaviour in Human Male)光明日報出版社,潘綏銘譯,1989年7月出版,232頁,20萬字。
2、《女性性行為--金西報告續篇》(KINSEY: Sexual Behaviour in Human Female),團結出版社,潘綏銘譯,1990年3月出版,375頁,27萬字。
3、《美國人的性生活》(Sex in America),陝西人民出版社,潘綏銘、李放翻譯,1995年11月出版,452頁,32萬字。

英文論文

(24篇)
1.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UAL BEHAVIOR AND SEXUAL CONCEPTIONS AMONG THE MARRIED PEOPLE IN 27 CHINESE CITIES, declared in the Conference of Sex Research in Asian and Pacific Areas (Hong Kong, August, 1992.) (《中國27城市已婚者的性行為與性觀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在“亞太地區性學研究大會”上做大會宣讀。香港,1992年8月。)
2. Misconceptions of Oldest Profession, JPRS-CAR-92-044.Social. (《對於妓女的誤解》,載於(美國)JPSR-CAR光碟信息資料,92年044號,92年6月24日出版。)
3. QUANTITATIVE BEHAVIORAL ANALYSIS OF PUBLIC HETEROSEXUAL PETTING IN CHINESE CIVIL PARKS, published in the book SEXUALITY IN ASIA, Hong Kong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pp. 173-185, February, 1993, Hong Kong. (《中國城市公園裡異性公開親昵的定量行為分析》,載於《性在亞洲》,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出版,第173-185頁,1993年2月,香港。)
4. CHINA: ACCEPTABILITY AND EFFECT OF THREE KINDS OF SEXUAL PUBLICATIONS, published in ACHIEVES OF SEXUAL BEHAVIOR (USA) ,Vol. 22, No 1, 1993, pp. 59-71. (《中國:對三類性物品的接收與效果》,載於《性行為檔案》(美國), 第 22卷,第1號,59頁-71頁,1993年。)
5. CHINESE WIVES: FACTORS UNDERLYING THEIR ORGASM FREQUENCIES, declared in the Conference of Gender Issues In Chinese Societies (Miami Beach, USA, August 20-26, 1993) (《中國妻子性高潮頻率的影響因素分析》,在“華人社會中的社會性別問題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宣讀。美國邁阿密海濱,1993年8月20日-26日。)
6. A SEX REVOLUTION IN CURRENT CHINA, published o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HUMAN SEXUALITY (USA), Vol. 6(2), 1993, pp. 1-14. (《當前中國的性革命》,載於(美國)《心理學與人類性存在雜誌》, 第6卷,第2期,1993年,第1-14頁。)
7. THE SCRIPTS AND CHANG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SEXUALITY, published on GLOBAL BIOETHICS (Italy), n. 2-3/1994, pp. 132-149. (《中國傳統性文化的遺產與變化》,載於(義大利)《全球生命倫理學》雜 志,1994年第2、3期合刊,第132-149頁。)
8. HOMOSEXUAL BEHAVIO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shed o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HUMAN SEXUALITY (USA), Vol. 7(4) 1995, pp. 1-17. (《當前中國的同性戀行為》,載於(美國)《心理學與人類性存在雜誌》第7卷,第4期,1995年,第1-17頁。)
9. MALE HOMOSEXUAL BEHAVIOR AND HIV-RELATED RISK IN CHINA, published on the book of BISEXUALITIES AND AI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178-190, Taylor & Francis Group Ltd., 1995, London. (《中國的男同性戀行為與愛滋病風險》,載於《雙性戀與愛滋病:全球透視 》一書,第178-190頁,泰勒與弗朗西斯出版公司,1995年,倫敦。)
10. SEXUALITY AND GENDER: BACKGROUND AND RESEARCHES IN CHINA, declared in the Conference of Sexuality, Gender and Reproduction, Asian & pacific Areas, (Cebu, Philippines, December 13-17, 1995), published on THE CONFERENCE REPORTS, De La Salle University, pp. 13-36, 1995, Manila. (《中國的性存在與社會性別的現狀及研究進展》,在“亞太地區性存在、社會性別與生殖學術大會”上做大會宣讀。全文發表於《大會論文集》,第13-36頁,德拉瑟爾大學出版,1995年,馬尼拉。)
11. CHANGING SEXUAL BEHAVIOR/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CITIES AND AIDS RISK , published on HIV/AIDS IN ASIA, AIDS program, UNDP, Vol. 4, No. 8, pp.1-3, September, 1995. (《中國城市裡性行為/性關係的變化與愛滋病風險》,載於《愛滋病在亞洲》雜誌,聯合國計畫開發署愛滋病項目出版,第4卷,第8期,第1-3頁,1995年9月)
12. THE FACTORS INHIBITED CHINESE PEOPLE TO ANSWER QUESTIONS ON SEXUALITY, declared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SSSS (Society of Scientific Studies on Sexuality), (Pittsburgh, USA, May 1-5, 1996.) (《妨礙中國人回答性調查的諸因素分析》,在“美國性科學研究會1996年年會”上做大會宣讀。美國匹斯堡,1996年5月1日-5日。)
13. Factors Related to Sexual Satisfaction in Mainland China. 載於The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Vol. 5(4) Winter 1996, pp 243-251.(《中國人性滿意度的相關因素》,載於《加拿大全國性學雜誌》,第5卷,第4期,243-251頁。1996年冬天出版,)
14. Yin-Yang Ideas: Its Meanings in China and Significance in Current World, 大會宣讀於並且發表於:Conference of Yin-Yang and Human Progress, ( New Dehli, Feb. 10-17, 1997), published in the Papers of the Conference on Yin-Yang, p. 1-5(《中國陰陽思想的含義與它對當今世界的意義》,在“陰陽思想與人類進步國際研討會”上大會宣讀(新德里,1997年2月10-17日),發表於大會論文集,第1-5頁。)
18. Sexual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Mainland China,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Vol. 34, No.4, 1997, pp.399-410 (《中國人的性滿足與婚姻滿足》,載於《性研究雜誌》(美國性學會學刊)第34卷第4號1997年冬,第399-410頁)
19. Knowledge Level of Preventing AIDS of Random Sampl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12th World Conference on AIDS. Swiss, Genena, June 28- July4, 1998. (《中國大學生的預防愛滋病知識水平》,大會宣讀於第12屆世界愛滋病大會,1998年6月28日-7月4日,於瑞士日內瓦。)
20. Social Policy, Female Sex Workers and Their Clients in China. Workshop on Sex Workers in China. UNAIDS, Beijing, August 1-5, 1998. (《中國的社會政策、性服務小姐與她們的顧客》,宣讀於聯合國愛滋病組織召集的“中國性工作問題研討會,1998年8月1-5日,於北京。)
21. The Move Toward Spiritual Asceticism in Chinese Sexual Culture. 載於: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M.E. Sharpe, Inc. New York, Fall 1998, Vol.31 No.1, pp.14-24)(《中國性文化的精神禁慾主義趨向》,載於《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M.E. Sharpe公司出版,紐約,1998年冬季,第31卷,第1號,第14-24頁。)
22. On “Sex” and “Sexuality” in China: A Conversation with Pan Suiming. 載於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ISSN 0007-4810, The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Inc., Oaland, US; Volume 31, Number 1 /January-March 1999, pp.50-58) (《中國的性與性存在,專訪潘綏銘》,載於《研究亞洲學者的公報》,該刊物公司出版,奧克蘭,美國。第31卷,第1號,1999年1-3月,第50-58頁。)
23. Study on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Three Red Light Districts, Summary Booklet of Best Practices, UNAIDS, No.1, 1999, pp.181-183. (《對3個紅燈區的社會組織的研究》,載於《最佳實踐匯總》,聯合國預防愛滋病署,1999年第1期,第181-183頁)
24. “Three “Red Light Districts” in China”載於Health, Sexuality and Civil Society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sia Studies, Amsterdam, July 2000, pp.1-29.(《中國的3個紅燈區》,載於《東亞的健康、性與市民社會》,國際亞洲研究所出版,荷蘭阿姆斯特丹,第1-29頁)
25. Rough trade, rough justice, CHINA DEVELOPMENT BRIEF, 2002/06/28

中文論文

(最具有代表性的)
1. 《西方性革命的原因與結果》,載於《未定稿》1986年第22期。
2. 《中國新女性面臨的選擇與得失》,載於《中國婦女報》1987年12月6日。
3. 《性信息的私下傳播與性犯罪》,載於《因性婚戀導致犯罪的研究》一 書,北京市政府社會科學領導小組出版,1988年,3萬字。
4. 《女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載於《愛河鴛盟》一書,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第152-178頁,3,000字。
5. 《女性性權利的歷史命運》,載於《未定稿》1989年第8期。
6. 《1949年以來北京市的婚姻家庭》,載於《當代中國?北京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
7. 《美好性感受的社會文化原因》,載於《中國性學》一書,廣東人民出 版社,1990年1月出版(內部發行),7000字。
8. 《對愛滋病“高風險性行為”的KAPR研究》,載於《中國健康教育》,第7卷,第4期,第43-48頁,1991年12月,7,000字。
9. 《國外娼妓的歷史與現狀》,載於《賣淫嫖娼與社會控制》一書,朝華 出版社 1992年9月,第4-14頁,10,000字。
10. 《國外對娼妓問題的態度與理論》,同上書,第33-39頁,6,000字
11. 《國際婦女運動的性觀念》,載於《婚姻與家庭》,1992年第4期。
12. 《關於賣淫的神話》載於《社會》,1993年第9期。
13. 《“性差”存在嗎?》,載於《女性研究》,1993年第10期。
14. 《北京基層社會的婚外戀》,載於《社會》,1994年第2期。
15. 《性:當心禁區變誤區》,載於《家庭》,1994第1期。
16. 《當前中國的性存在》,載於《社會學研究》,1993年第2期,第104-111 頁 ,10, 000字。
17. 《中國男同性戀社交中的性關係》,載於《青年研究》,1993年第12期 第32 -36頁,6,300字。
18. 《女性:性關係社會規範的維護者-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比較研究所證明 的》, 載於《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2期,第91-97頁,8,500字。
19. 《北京人婚姻進步的新階段》,載於《北京婚問題探討》,北京市哲學 社會科學 規劃辦公室出版,1994年7月,第1-36頁, 39,000字。
20. 《北京市婚姻質量調查報告》,載於同上書,第37-85頁,53,000字。
21. 《女性性高潮頻率的心理與行為因素》,載於《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4年 第8卷第4期,第168-171頁,4,000字。
22. 《北京高校學生的性觀念》,載於《青年研究》,1994年第5期,第35-41 頁,7,000字。
23. 《中國地下性產業》,載於《視點》,1994年第9期,第6-10頁,5,000字
24. 《Sexuality, 一個新詞與一場革命》,載於《人之初》1995年第3期。
25. 《性社會學大綱》,載於《性學》,1995年第3期。
26. 《對於性交易的分析與預警》,載於《社會學研究》,1995年第2期, 第117- 122 頁,8,000字。
27. 《性不等於性生活,法不等於法律》,載於《東方》1995年第3期,第62-69頁,7,000字。
28. 《性文化:怎樣走到今天的》,載於《東方》,1995年第4期,第53-60頁 1995 年第5期,第82-89頁,共21,000字。
29. 《性病:社會學的分析與預測》,載於《中國性學》,1995年第4卷第4 期,第 11-16頁,6,500字。
30. 《中國男同性戀者社會交往中的愛滋病高風險性行為分析》,載於《浙 江學刊》,1995年第4期,第35-51頁,7,000字。
31. 《再談中國地下性產業》,載於《街道》1996年第4期,第13-16頁, 8,000字。
32. 《性學:期待著方法論的突破》,載於《浙江學刊》,1996年第3期,第69 -72頁,7,000字。
33. 《愛滋病恐慌:整肅性道德的最後武器》,載於《街道》,1996年第8期, 第40-42頁,9,000字
34. 《多種價值觀中的美國性學》,載於《國際學術動態》,96年第9期, 6000字。
35. 《女性主義的性觀念》,載於《街道》,96年第10期,7000字。
36. 《亂倫禁忌的進化原因》,載於《金秋科苑》,97年第1期,9000字。
37. 《論結婚的法理》,載於《第五屆家庭學術討論會論文集》,97年1月,9000字。
38. 《再談中國地下性產業》,載於《街道》,97年第2期,7000字。
39. 《中國人性觀念變化的軌跡》,載於《人之初》,97第2期,5000字。
40. 《性社會學不再沉默》,載於《街道》,97年第5期,9000字。
41. 《陰陽思想對女權主義的挑戰》,載於《國際學術動態》,97年第6期, 第1-3頁,6000字。
42. 《中國的愛滋病恐慌》,載於《中》雜誌(香港),97年第7期,8000字。
43. 《婚內強姦為什麼難以定論?》,載於《反對家庭中對婦女的暴力: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專家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10月。
44. 《中國大學生的愛滋病知識水平》載於《中國預防醫學》1997年4期。
45. 《三角洲的“二奶問題”》,載於《街道》,97年12期,8000字。
46. 《誤導的男性性文化》,載於《婚姻與家庭》,98年6期,4000字。
47. 《中國性產業中的“媽咪”與“雞頭”》,載於《八面來風》雜誌,1998年10期,8000字。
48. 《中國的禁娼政策與實際情況分析》,載於《八面來風》雜誌,1998年11月,8000字。
49. 《中國的社會政策、性服務小姐與她們的顧客》,發表於:“東亞地區性工作研討會”,亞洲專訊研究中心、越南國家?>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越南河內,1999年4月10-15日。
50. 《賣淫嫖娼中值得研究的幾個問題》,載於《中國青年研究》2000年第6期4-6頁。
51. 《中國3個紅燈區的社區考察》,發表於:“東亞的性、健康與市民社會研討會” ,阿姆斯特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舉辦,荷蘭阿姆斯特丹,2000年7月8-12日。
52. 《中國的性革命的基本理論問題》,發表於:“中國人的家庭生活研討會”,美國芝加哥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舉辦,2000年9月10-12日。
53. 《性學在中國的發展與方向》,發表於:“東亞地區性學發展研討會”,福特基金會舉辦,越南胡志明市,2001年4月12-15日。
54. 《社會學對於愛滋病傳播的不同視角》,發表於:“中國英國政府間愛滋病合作項目-社會科學研討會”,國家中英項目辦,2001年5月11-15日。
55. 《性社會學、性的“虛擬現實”、性文學》,載於《複印報刊資料》2000年第5期,第65-68頁。
56. 《性產業中的防病問題》,載於《性健康需求論文集》,中英預防性病愛滋病與性健康需求評估研討會,2000、12、12-17,昆明。
57. 《中國性產業:我之所知與所思》,載於《社會科學與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國際會議,2001、1、8-11,北京。
58. 《愛滋病對社會學的挑戰》,載於《國際學術動態》,2001年第2期。
59. 《設立“性賄賂罪”實為昏話》,載於《改革內參》,2001年第5期。
60. 《質疑“不登記就是無效婚姻”》,載於《中國青年研究》,2001年第2期,22-23頁。
61. 《愛滋病對社會學的挑戰》,載於《國際學術動態》,2001-2-10。
62. 《質疑“不登記就是無效婚姻”》,載於《中國青年研究》,2001-2-10
63. 《社會學的定性研究在預防愛滋病工作中的套用》,提交:國家中英愛滋病項目辦公室;2001-3-24。
64. 《資中縣愛滋病感染者的現狀與關懷護理模式初探》,提交:四川省中英愛滋病項目辦公室,2001-3-29。
65. 《社會學定性研究的本質與精華》,發表於:“中國英國政府間愛滋病合作項目-愛滋病的快速評估研討會”,國家中英項目辦,2001年4月12-16日。
66. 《預防和干預愛滋病工作中的社會調查方法》,提交:衛生部第9個預防醫學項目辦公室,2001-5-11。
67. 《21世紀中國城市婚姻與性問題展望》,發表於:“新世紀中國城市問題研討會”,清華大學、閬中市政府舉辦,2001-6-17。
68. 《從社會學角度看公共衛生學科》,提交:華西醫科大學、四川省中英項目辦公室,2001-8-30
69. 《當前大陸的性革命》,發表於“兩岸三地性/性別研討會”,2001-9-16
70. 《恐慌,不能預防愛滋病》,載於《人生》,2001-10-10。
71. 《中國:愛滋病的性傳播可能性》,發表於:“第6屆亞太地區愛滋病大會”,澳大利亞墨爾本,2001年10月11-19日。
72. 愛滋病在中國:性傳播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發表於“第一屆中國愛滋病性病大會”,2001-11-16
73. 《對於性產業涉足人員的干預》,發表於“第一屆中國愛滋病性病大會”,2001-11-17
74. 《四川省城郊/路邊性產業中的愛滋病風險與最佳干預模式》,提交:國家中英愛滋病項目辦公室,2001-12-1。
75. 《愛滋病研究給社會學提出的新問題》,載於《社會學研究》,2001年第4期。
76. 《愛滋病研究給社會學提出的新問題》,全文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6期。
77. 《性的敏感問題調查中的倫理原則與操作》,發表於:“愛滋病防治和科研倫理學問題研討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聯合舉辦,2002年4月12-15日。
78. 《中國性教育:經驗與社會控制》,發表於“東亞地區性教育研討會”,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舉辦,泰國曼谷,2002年5月22-26日。
79. 《中國婚姻研究的新視點:夫妻恩愛與浪漫情愛的衝突》,發表於:“家庭:最佳化與凝聚國際研討會”,上海社科院、美國內布拉斯州立大學林肯分校聯合舉辦,2002年6月12-14日。
80. 《性革命與婚姻進步》,載於《大學人文讀本:人與自我》第180-18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夏中義主編)
81. 《社會對於個人行為的作用――以“多伴侶性行為”的調查分析為例》,載於《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第140-150頁。
82. 《東北地區性產業與城市女性失業問題研究》,提交:亞洲專訊研究中心,2002年10月。
83. 《無法迴避的存在――透視“性產業”的存在形式》,載於《社會學家茶座》,第一期,2002年10月。
84. 《珠江三角洲城市失業問題及性工作關係研究》,提交:樂施會(國際救助組織),2002年12月。
85. 《中國人的性關係與性行為:與預防愛滋病有關的方面》,發表於:“中美愛滋病相關研究培訓研討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聯合舉辦,2002年11月1-3日。
86.《中國人初級生活圈的變革及其作用》,《浙江學刊》2003年第一期,(核心期刊)。
87.《為愛滋病感染者送去歌聲》,《光明日報》2003年2月14日3版(核心期刊)。
88.《禁娼,究竟禁什麼?》,《鳳凰周刊》2003年第7期,21-22頁。
89.《預防愛滋病將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中央黨校主辦)2003年第3期36-38頁。
90.《中國東北地區勞動力市場中的女性性工作者》,《社會學研究》2003年第3期,(核心期刊,第2作者)。

編輯圖書

1. 《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婚姻家庭倫理學卷》(副主編),吉林人民出 版社1993年12月出版,351頁,34萬字。
2. 《北京婚姻問題探討》(主編),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1994年7月出版,402頁,35萬字。
3. 《套用社會學》(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505頁,41萬字。
4. 《中國性學百科全書—性社會學卷》(主編),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11萬字。

出版教材

1. 《婚姻家庭與性》,載於《社會學概論新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4年1月,第214-243頁(第9章),25,000字。
2. 《性社會學研究及其套用》,載於《套用社會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1995年11月,第139-161頁(第6章),28,000字。
3. 《婚姻家庭社會學》,載於《社會學概論(國家教委統編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即將出版,30,000字。

科研項目

1. “北京市婚姻新情況的調查研究”,課題組組長。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 規劃“七五”項目,1990-1992年。該研究的成果於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
2. “中國同性戀者的性行為與愛滋病風險的KABP研究”,課題組組長。 國家預防愛滋病委員會與衛生部的“預防愛滋病中期規劃”項目,1993-1994年。於1994年通過了衛生部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聯合鑑定。
3. “對於性傳播疾病的社會學分析與預警標準的研究”,課題組組長。中華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會1993年項目,1994年完成並通過鑑定。
4. “提高北京人婚姻質量的操作方法的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八五”項目,1993-1995年。於1995年完成並通過鑑定。
5. “中國夫妻之間在性行為與性關係方面的交換模式研究”,課題組組長 加拿大新布朗斯威克大學資助的研究項目。1994年完成。研究報告(英文)已經發表於《加拿大性學》與美國《性研究》。
6. “對於中國性存在和社會性別的狀況與性學研究的發展狀況的研究”, 課題組組長。與菲律賓德拉瑟爾大學的合作研究項目。1995年完成。
7. “對全北京市大學生的性觀念與性行為的隨機抽樣調查”,課題組組長 自費項目。分別完成於1991年9月和1995年11月,以便考察大學生性行為的歷史差異。
8. “對於大眾傳媒工作者的性學基礎的調查研究與培訓”,課題組組長。 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1995-1997年。
9. “對於中國既有性學資料與信息的調查研究與服務”,課題組組長。福 特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1995-1997年。
10. “全國大學生性觀念與性行為的調查”,課題組組長。國家教委社科基金項目,1997-1998年。
11. “中國人的性觀念與性知識水平的隨機抽樣調查”,課題組長。《人之初》雜誌委託項目,1998年1月-7月。
12. “性服務小姐的個案研究”(“中國農村外出打工婦女研究”課題的子課題),課題組長,中國社科院項目,1997年10月-1998年12月。
13. “大眾傳媒中的性教育研究”,課題組長。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1998-2000年。
14. “中國性學發展歷程與成果研究”,課題組長。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1998-2000年。
15. “在計畫生育工作進行性教育的研究”,課題組長。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1998-2000年。
16. “中國人的健康與家庭生活”,課題組長。國際合作項目,1998-2000年。
17. “大中城市總人口中的性病風險的社會學研究與預警標準”,課題組長,中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99-2000年。
18. “中國人的性關係與性行為”,課題組長,國際合作項目,1999-2000年。
19. “四川省城郊/路邊性產業中的愛滋病風險與最佳干預模式”,課題組長,國家中英愛滋病項目,2001年。
20. “全國本科生的性觀念與性行為”,自籌項目,2001-2002年。
21. “東北地區性產業與城市女性失業問題研究”,海外合作項目,2002年。
22. “珠江三角洲城市失業問題及性工作關係研究”,海外合作項目,2002年。

獲獎情況

1. 《神秘的聖火》,河南省社科新書獎,1988
2. 《神秘的聖火》,全國優秀婦女理論書籍獎,1989
3. 《戀愛也應重視性選擇》,四川省期刊優秀論文獎,1989
4. 《婚後性生活之目的》與《尋求婚後性生活的美好感受》,中國法制期刊優秀論文獎,1989
5. 科研項目“北京市婚姻新情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等獎,1992
6. 論文《北京市婚姻質量調查報告》,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993
7. 參與科研項目“創建完整的社會學教學體系”,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3
8. 論文《愛滋病高風險性行為的KAPR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優秀科研成果獎,1994
9. 論文《中國當前的性存在》,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1997年6月
10. 文章《新婚,請注意性心理協調》,國家計生委系統科普刊物優秀作品獎,2000年5月

人物爭議

被處分

科技部黨組近日通報巡視整改情況稱,國家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目前共依法依紀查處了8人,其中兩人被依法判刑;4人被依法批捕;1人被行政處分;1人暫不起訴。
2012年4月審計發現潘綏銘承擔的由衛生部牽頭組織實施的“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有關子課題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潘綏銘被行政處分。

原因

潘綏銘教授是國內“紅燈區”研究的權威學者。從1998到2010年,潘綏銘及其團隊共定性研究過中國23個“紅燈區”,訪談過1132位“小姐”,239位“媽咪”或老闆,以及212位嫖客,出版了中國地下性產業的專著《存在與荒謬》。
由於其調查的“紅燈區”處於法律與監管的灰色地帶,資金來往幾乎不可能像正當行業一樣正常提供發票,因此造成了“科研資金使用不明”的結果。

事件反響

“中國性學第一人”被處分是否冤,關鍵要看兩個問題:第一,科研資金用到哪兒去了?真是給性工作者報酬了,還是給“小費”了,抑或用到其他地方去了?第二,到底使用了多少科研資金?該不該使用?是否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而僅僅從報導來看,兩個關鍵問題和很多細節讓人云里霧裡,感覺“中國性學第一人”被處分確實冤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