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

樂施會

樂施會(Oxfam)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發展和救援組織的聯盟,它由十四個獨立運作的樂施會成員組成(英國、愛爾蘭、加拿大、美國、魁北克(獨立於加拿大分部)、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比利時、法國、德國、丹麥、香港、印度)。1942年Canon Theodore Richard Milford(1896年 - 1987年)在英國牛津郡成立,原名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組成目的是在二戰中運送食糧到被同盟國封鎖的納粹德國占領的希臘。1963年,在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會。 1965年起改以電報地址OXFAM作為名稱。

樂施會是跨越種族性別宗教政治界限,與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及貧窮人群合作,一起努力解決貧窮問題,並讓貧窮人群得到尊重和關懷的組織。“助人自助,對抗貧窮”是樂施會的宗旨和目標。

樂施會於1976年由一群關注貧困問題的志願者在香港成立,1988年在香港註冊成為獨立的扶貧,發展和救援機構,先後在全球超過60個國家推行扶貧及救災工作,開展綜合發展、緊急援助、教育衛生水利等項目,幫助貧窮人改善生活,自力更生。

樂施會在中國的項目由香港負責統籌,確保符合國情、社情以有效推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施會
  • 外文名:OXFAM
  • 成立時間:1942年
  • 組織宗旨:助人自助,對抗貧窮
  • 總部:英國
發展歷程,運作方式,資金來源,監察審計,國內扶貧,重要日誌,扶貧項目,主要內容,關注農村,城市生計,地震救援,基礎教育,愛滋病,樂施商店,

發展歷程

1942年,Canon Theodore Richard Milford(1896年-1987年)在英國牛津郡成立,原名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組成目的是在二戰運送食糧到被同盟國封鎖的德國納粹黨占領的希臘人民。
1963年,加拿大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會。
中國樂施會項目的分布中國樂施會項目的分布
1965年,起改以電報地址OXFAM作為名稱。
1987年,香港樂施會便致力在中國大陸推行扶貧發展及防災救災工作,項目內容包括:社區發展、農村綜合發展、增收活動、小型基本建設、衛生服務、教育、能力建設及政策倡議等。
1991年,樂施會在國內27個省市開展賑災與扶貧發展工作,資金總額投入近3億人民幣,受益群體主要是邊遠山區的貧困農戶、少數民族、婦女和兒童;農民工及愛滋病感染者等。
1992年,樂施會在昆明開設了它在香港以外地區的第一個項目實施機構,後相繼在北京、貴陽和蘭州設立項目辦公室,項目活動內容和規模也隨之增加和擴大。中國大陸是樂施會的未來重點工作地區,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在中國,重點工作地區是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甘肅、陝西和北京。
2005年,正式成立香港樂施會中國部,專門管理日益擴展的中國項目。在29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包括發展,緊急救援和發展教育方面共721個項目。國際樂施會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發展和救援組織,它由包括香港樂施會(Oxfam Hong Kong)在內的13家獨立運作的樂施會成員組織。各國樂施會目標一致,以“助人自助,對抗貧窮”為本,雖互不統屬,但互相合作。樂施會在中國的項目,由香港樂施會統籌,確保符合國情、社情地有效推行。
樂施會希望我們在內地的扶貧發展及防災救災工作,能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積極的力量。
樂施會在中國的扶貧工作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肯定,這也是它得以順利開展扶貧和發展工作並取得成績的重要保障。 2001年樂施會獲得國務院扶貧辦發表的“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白皮書肯定。2003年獲《南風窗》雜誌頒發公共利益2003年度榜“扶貧獎”。2004年,樂施會總幹事莊陳有獲得中國首屆消除貧困獎──奮鬥獎榮譽。

運作方式

樂施會獨立並跨越種族、性別、宗教和政治的界限,與貧窮人群一起面對和解決貧窮和困難,完善社會制度,讓貧窮人有均等的資源和發展機會,是消滅貧窮根源的重要方法。“助人自助”是樂施會開展工作的宗旨,“以權利為本”是樂施會的工作手法。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權得到尊重與關懷,享有食物、居所、就業機會、教育及醫療衛生等基本權利,在持續發展中建設一個公平的世界。基於這一信念,我們用全面及有效的方法在國內開展9個主題工作,包括:農村生計,農民工權益,基礎教育,農村衛生, 愛滋病防治,救災/防災及環境,民間團體發展,兩性平等,世界公民教育
樂施會架構圖樂施會架構圖
在國際事務層面上,樂施會也與包括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緊密合作。以WTO農業補貼談判為例,樂施會與中國農業部和商務部緊密溝通合作,共同反對歐美國家借大量農業補貼,向開發中國家傾銷農產品,造成中國及開發中國家的弱小農業和農民陷入困境以致破產。樂施會認為公正和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以及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是確保扶貧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樂施會積極推動政策研究,並遊說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共同努力,改革不公平的制度。

資金來源

樂施會沒有任何宗教和政治背景和目的,亦從不歸屬或服務於任何宗教和政治團體,並且從不接受外國政府的捐款,2005-2006年度在香港籌款約1億4千萬港元。它的資金主要來自香港市民和商業機構的捐贈,超過93%的資金來自香港市民的個人捐款(約1億3千萬),其中最主要來源是超過9萬名香港公眾每月捐款(900萬)。其它資金來源包括義賣,專項基金,網站,專項籌款活動,如香港最大型的長途步行籌款活動-毅行者,參加者要在48小時內,挑戰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籌得(2378萬)款項全部用於幫助非洲、亞洲和中國的貧窮人。國際樂施會的其它成員,亦有在資金上少量支持香港樂施會的中國扶貧項目(951萬)(以上數字皆為2005-2006年度)。另外亦有向香港特區政府的賑災基金申請資金,進行賑災項目(175萬,2004-05年)。
2006--2007年中國樂施會項目的預算分布2006--2007年中國樂施會項目的預算分布

監察審計

樂施會負責並謹慎地管理和監察扶貧用款,透過內部項目管理和外部獨立審計機制,加上嚴格的行政成本比例及籌款成本比例等指引,確保扶貧用款得當。財務報告通過每年的樂施會年報公開發表。
〖樂施會中國發展基金〗
基金於1992年成立,透過綜合發展的方法,包括提供基本設施、基礎教育、技術培訓、醫療援助及小額貸款等,協助偏遠山區的貧窮人自力更生。
〖樂施會教育基金〗
基金用於樂施會的教育項目,支持貧窮地區的失學兒童和成年人獲得基礎教育,並支持教師培訓,倡議政府保障貧窮人的教育權利。
〖耀強教育紀念基金〗
基金於2004年成立,支持在中國內地的教育項目。

國內扶貧

〖樂施會相信,每個人都有權得到〗
1 可持續生活保障
樂施會在中國樂施會在中國
2 基本服務
3 生命安全保障
4 意見被聆聽
5 平等對待
6 並負起世界公民的責任
1987年,香港樂施會在中國支持的首個扶貧項目在廣東省實施──向當地傷殘人提供康復服務。 1991年,與貴州省有關政府部門合作水災救援、民房重建等工作。1992年,香港樂施會成立“樂施會中國發展基金”。同年,與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簽訂合作協定書,並設立了(昆明)項目辦公室,先後與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昆明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貴州省農業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等部門合作開展農村扶貧發展和災害救助工作。1997年,香港樂施會又與雲南省扶貧辦確定了省級合作夥伴關係。
隨著樂施會在中國的工作由西南擴展至西北,2002年樂施會與陝西省扶貧辦開展了農村扶貧發展項目,與貴州省扶貧辦合作培訓項目。與國務院扶貧辦系統合作開展多個培訓、研究及考察項目,內容除了農村扶貧發展外、還包括愛滋病、及農民工務工前培訓等議題。2006年樂施會與國務院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定,就樂施會與政府多年合作所共同取得的扶貧經驗進行積極示範和推廣。

重要日誌

〖樂施會在中國重要日誌〗
1987 樂施會在廣東省支持首箇中國項目
樂施會樂施會
1991 救援貴州水災,其後擴展為西南部的發展工作
1992 成立樂施會中國發展基金;開設昆明辦事處
1996 擴展工作至中國西北
2001 設立北京和貴州辦事處;關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貧窮人的影響
2002 於甘肅蘭州市設立辦事處
2003 協助弱勢社群防預非典型肺炎
2004 樂施會內部成立中國部,擴展在中國的工作
總幹事莊陳有獲得中國首屆消除貧困獎──奮鬥獎榮譽
2006 與國務院扶貧辦外資扶貧項目管理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定

扶貧項目

樂施會現時在國內十九個省市,包括雲南、貴州、廣西、重慶、陜西、甘肅、內蒙、青海、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海南、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天津及廣東,展開分屬9個主題的扶貧發展、救援及教育倡議項目,2006-2007年度項目預算為6325萬港元。預算詳細分布情況如下:農村生計(767萬港元,下同),農民工權益(701萬),基礎教育(547萬),農村衛生(280萬), 愛滋病防治(433萬),環境及救災/防災(988萬),民間團體發展(346萬),兩性平等(339萬),發展教育(94萬), 研究、傳訊及公眾參與(350萬),項目行政、財務管理及監督評估(1480萬)。
樂施會在國內項目的支出,以及占樂施會項目總支出的比例,正不斷穩步增長,由2000-2001年度的1922萬(占項目總支出25.2%),2001-2002年度的2227萬(24.6%),2002-2003年度的2771萬(27.7%),2003-2004年度的3358萬(33.6%),增加至2004-2005年度3817萬(31.3%)和2005-2006年度的4584萬(36.0%)。而隨著中國部的架構調整完成,國內項目的資金投入及所占比例亦會進一步上升。
樂施會大部分項目皆與當地政府和團體合作,和中國政府和民間機構等合作夥伴保持密切的聯繫。項目由合作夥伴設計、實施項目及評估效益,樂施會則負責監督項目實施情況,確保項目達至目標及用款得當。夥伴團體來自政府部門、學術機構、民間團體和社區組織等廣泛背景。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我們重視貧困/弱勢人群參與項目的決定、管理及實施,並對樂施會合作夥伴的監測。項目的設計亦務求具社會性別的敏感度,期望逐步推進兩性平等。除了向貧困/弱勢人群提供直接服務或基礎設施外,樂施會著意於對貧困/弱勢人群及合作夥伴的能力建設。樂施會不僅與扶貧辦系統和民政部等更多部門建立了聯繫,也與其它政府部門也建立了新的合作關係或聯繫,如勞動保障部、民委、農業部、外交部、商務部及政協。我們支持國務院扶貧辦官員考察和了解樂施會西南項目,也支持和協助包括扶貧辦副主任在內的扶貧辦系統的官員赴南亞國家(印度和孟加拉國)考察。通過考察,扶貧辦官員仔細了解了樂施會的項目以及印度、孟加拉國政府扶貧的主要做法和成就,有感於這些國家政府扶貧項目重視目標群體的參與和能力提高,特別對提供政府資金由NGO向弱勢群體提供服務方面頗受啟發。這些考察為扶貧辦關注農村社區綜合發展、城市貧困、加強與NGO的全面合作進行政策創新、促使國家巨觀政策更有利貧困地區和弱勢群體提供的啟發和借鑑。在考察回來後,扶貧辦相關的官員提出了一些進一步與樂施會合作的項目建議,希望在扶貧工作中更多學習和運用以權為本,參與式手法等樂施會倡導的理念和樂施會在中國的項目經驗。
樂施會公益廣告樂施會公益廣告
樂施會致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與倡議和平,並為此實施有效的緊急救災措施,如提供食物、水、臨時居所和醫藥等,幫助進行災後重建。樂施會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參與了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歷史上幾次較大的災害,如:貴州水災、瀾滄地震、麗江地震、廣西水災、大姚地震、安徽水災等。據不完全統計,自1995年起到目前為止,香港樂施會已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河北、青海、陝西、甘肅、湖南、安徽、新疆、內蒙古、北京13個省(區、市)開展賑災項目150多個,開展緊急救援、災後重建、減災防災和災害培訓工作,累計投入賑災資金8217萬元,平均每年投入資金747萬元。在“非典”肆虐期間,樂施會迅速反應,提供支援。與當地夥伴團體合作,進行了6個項目,向包括農民工等不能及時回的援助的弱勢群體提供援助,受惠農民工約1萬6千餘人。
樂施會公益海報樂施會公益海報
樂施會定期與合作夥伴交換扶貧工作的進展和想法,相互支持,拓展合作領域,探索和嘗試有效的扶貧手法,特別是探討政府機構和NGO更緊密合作的有效途徑和機制。樂施會致力於民間組織的能力建設,期望民間組織在與政府、商界的交流互動中逐漸成長,朝著更加透明、更有效率、更高績效的方向前進,與政府和商界共同承擔扶貧和發展的責任。

主要內容

關注農村

長期以來,中西部農村一直是中國貧困人群比較集中的地區,因此也是香港樂施會農村生計項目的重點關注區域。我們在內陸農村的生計項目至今已有近20年歷史,先後曾在貴州、雲南、廣西、陝西、甘肅、安徽、河北、內蒙古、北京等省市開展過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社區發展基金、農業技術培訓、婦女發展、健康與衛生、社區組織發展、扶貧方法研究與政策倡議等類型的農村發展項目。

城市生計

九十年代後期,樂施會開始在城市支持開展面對外來工的服務項目,通過提供社會服務、法律援助、宣傳職業安全和健康、以及政策建議等手法,樂施會希望為改善外來工和流動人口的生計出一分力。

地震救援

自5.12汶川地震發生至今,樂施會已在四川展開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救援行動。針對四川地震災區後續重建工作,樂施會在未來三年內將投入1億多人民幣,用於外部資源相對少、相對貧困、受災嚴重而關注相對少的青川縣、安縣、茂縣、廣元利州區的農村社區作為災後重建地域。

基礎教育

樂施會扶貧發展和救援工作的策略重點區域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甘肅、陝西、河南等地,但樂施會也在東部一些大城市開展研究和政策倡導、流動人口勞動權益、針對青少年的發展教育的工作。在上海,樂施會只是支持開展了少量的這方面的工作,如發展教育、流動人口社區融合、民間組織發展能力建設項目。

愛滋病

香港樂施會愛滋病預防和關懷領域工作開始於1997年,並於2004年正式成立愛滋病項目。項目開展至今,始終關注農村貧困地區受愛滋病影響的社區民眾和從事性服務行業的工作者,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南、安徽、青島、廣西、雲南、廣州等地開展了一系列的項目,與政府機構、研究單位、草根感染者小組等合作開展項目。

樂施商店

樂施會在1947年於英國開設首家慈善商店。已有800家商店遍布英國及其他國家。而其中超過70間商店是專門售賣書籍的樂施書店,它也是全英國最大的二手書店。
樂施會商店樂施會商店
香港共有兩所樂施商店,分別位於港島中環和九龍尖沙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