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克赫斯特

潘克赫斯特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1858—1928),婦女選舉權的積極倡導者,1903年,潘克赫斯特創建婦女社會和政治聯盟。 1905年,婦女聯盟開始採取激進的政策。 1914年,婦女聯盟轉移方向,協助政府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英國國會立法,允許30歲以上的婦女投票。 1920年,美國政府準許婦女投票。1928年,英國國會把婦女投票的合法年齡降低為21歲。同年,潘克赫斯特在倫敦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 外文名:Emmeline·Pankhurst
  • 國籍:英國
  • 民族:大不列顛
  • 出生地:英國
  • 出生日期:1858.7.15
  • 逝世日期:1928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語錄,人物傳記,尖叫的潘克赫斯特,潘克赫斯特的演講,

人物簡介

中文名: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出生日期:
1858年7月15日
英文名:
Emmeline·Pankhurst
逝世日期:
1928年
國籍:
英國
主要成就:
為婦女贏得選舉權而奮鬥終身
出生地:
英國 曼徹斯特
俗稱:
潘克赫斯特

人物生平

潘克赫斯特出生於曼徹斯特,出生日期是1858年7月15日。但她後來對這一出生日期死活不承認,非要說她生在7月14日不可。因為7月14日,正是法國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獄的日子。潘克赫斯特則是想讓她的生日更富“革命性”,以顯示她生來就命定是個“革命者”。她在1908年時就說過:“我總覺得我出生在那個日子的這一事實,對我的一生都有某種影響!”
實際上,她的“革命性”並非與她生在哪一天有關,而是與她從小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在她的家庭里,父母雙方家中的幾代人都熱衷於政治。她的母親是“曼島”(the Isle of Man)人,——這是一個位於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小島,直譯為“男人島”。傳說最早島上的開發者全是男人,所以才有了這個名稱。這個小島雖屬英國,但是有自己的國名與國旗,除軍事與外交外,幾乎是完全獨立,有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對潘克赫斯特尤其有影響的是,曼島早在1881年,就已經給予婦女在全國選舉中的選舉權了!島上有兩種“怪物”很有名,一個是“無尾貓”,一個是“四角羊”。大概在1910年前後的自由黨人看來,這個島也出“怪人”,那就是潘克赫斯特。
潘克赫斯特本人沒有出生在曼島,她的出生地是曼徹斯特市郊。她的父親是曼徹斯特的一個小商人,但也很熱心於政治,而且還自己開了一個小戲院,親自擔任角色。據說潘克赫斯特後來的“表演才能”來自於她的父親。不過,對她影響最大的還是她的母親,她的母親給自己的10個兒女所用的啟蒙書,是美國廢奴運動中影響極大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因為她與美國廢奴運動者有密切聯繫。潘克赫斯特小時候,還去參加過為解放美國黑奴而舉行的募捐活動。
等到潘克赫斯特自己能讀書的時候,她最喜歡的書是一位受迫害的新教牧師“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這是一本在西方銷量僅次於《聖經》的勵志作品。另一本她喜歡的書是“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史》。 她的母親經常閱讀一本叫做“婦女參政權”的雜誌,潘克赫斯特也經常翻閱,慢慢就喜歡上了雜誌的編輯“莉迪亞·貝克”。她14歲那年,聽說她母親要去參加一次有關婦女投票權的集會,而且貝克要在會上演講,她就堅持要一起去。後來她回憶說,聽了演講以後,“離開會場的時候,我就變成了一個自覺的、堅定的婦女參政權主義者了!”
從此以後,潘克赫斯特就一發而不可收,非常熱心於政治,且主要是致力於婦女參政權運動。不過那時她還不叫做“潘克赫斯特”,而是叫“埃米莉·戈頓”(“戈頓”是她父親的姓)。直到1878年,她遇到了一個名叫“理察·潘克赫斯特”的人,一個比她大24歲的男人。這是一位律師,但長期倡導婦女參政權。兩人志同道合,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卻很快走到了一起。雖然10年間他們一共生了5個孩子,但理察認為,她不應只是個家庭主婦。為此,他們專門雇了一個保姆照顧孩子,潘克赫斯特自己則去參與一個名為“婦女參政權協會”的活動。他們的5個孩子中,兩個男孩先後都夭折或早亡,只有3個女兒都個性十足,名氣很大,給潘克赫斯特或帶來榮耀,或蒙受“恥辱”。1898年,理察病逝於曼徹斯特。失去了丈夫的潘克赫斯特只好暫時停止參加爭取婦女參政權的志願活動,自己找工作養家餬口。她在曼徹斯特的“喬爾頓”(Chorlton)找了一個登記出生與死亡的登記員的工作。但是有志向的人,無論到哪裡,都能找到與其志向有關的事情來做。潘克赫斯特在做“生死登記員”時,更真切地觀察到了下層婦女的不幸。比如,那些年青的母親,要獨自承擔“非婚”生子的恥辱,而那些有關的男人們,卻像沒事人一樣。按說這一現象,屬於社會道德範疇,應該改變人們的觀念。但對一直鑽婦女參政權“牛角尖”的潘克赫斯特來說,這卻更堅定了她的信念:婦女只有獲得了投票權,才有可能改變現在的處境。
克麗斯特貝爾·潘克赫斯特與安妮·肯尼克麗斯特貝爾·潘克赫斯特與安妮·肯尼
所幸在丈夫去世後,她的兒女們也近成年,減輕了她的若干負擔。大女兒“克麗斯貝爾”很快就成了她政治活動的好幫手。到了1903年,潘克赫斯特認為多年來的婦女參政權活動,在議會中並沒有多少進展,——有關法案在1870年、1886年、1897年都曾有希望在議會通過,最後卻全都失敗了。她覺得應該採取點激烈手段,才有可能達到目的。於是,她與幾位同盟者,發起成立了“婦女社會與政治同盟”,一個只面向婦女且致力於靠直接行動去爭取婦女投票權的組織。她在後來的回憶文章里歸納出這個組織的宗旨:“行動,而不是語言,才是我們永恆的座右銘!”
行動果真開始了!不過,一開始,她們還只是限於公開演講和徵集請願簽名。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她們成立了一個“婦女議會”,在國會開會時,她們也開會,與議會唱對台戲。在1905年5月12日一項婦女參政權議案在議會中被阻撓通過時,她們開始聚在國會大廈外,高聲聒噪抗議。警察馬上驅散了她們,但她們再次聚集,堅持要求通過法案。儘管法案最終還是沒有通過,但這次衝突使潘克赫斯特意識到:畢竟我們已被注意到了,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一股“政治力量”。
這以後,“喧譁”抗議就成了潘克赫斯特的一個戰略。她的3個女兒都因此被捕過,而她本人在1908年2月,因為試圖衝進國會,向首相阿斯奎斯遞交一份抗議決定,第一次被捕。她因“妨礙公務”,被判6星期監禁。儘管她不斷地抱怨監牢里的惡劣環境,包括“寄生蟲、很差的食物、可怕的寂靜”等,但她覺察到,被監禁倒是可以當作是宣傳婦女參政權緊迫性的很好的“工具”!於是,在1909年,她故意兩次痛擊一名警察的臉,以確保自己能被捕。她一共被捕過N多次,最多是一年中被抓進去12次。但被捕一次,她的知名度就提高一層。她還把審判她的法庭當成“宣講舞台”。1908年被審判時,她對法庭說出了一句妙語:“我們在這裡(受審),並非因為我們是法律破壞者(Law-breakers);我們在這裡(受審),只是因為我們正努力成為法律制定者(Law-makers)!”
再後來,潘克赫斯特的戰略接近於“瘋狂”:不管是哪個政黨,只要是不優先考慮婦女參政權問題,“婦女社會與政治同盟”的人就反對它。尤其是在競選的時候,她們跑到競選現場去“鬧場”。這一策略,首先使自由黨與她們決裂了——原先還有不少自由黨人是支持婦女參政權的,但因為他們沒有把婦女參政權問題當作競選第一議題,就受到了攻擊。不過,這一決裂,最倒霉的還是自由黨候選人。據說邱吉爾有一次競選失敗,就是由於他演講時,“那些女人在那裡不時地爆出狂笑”,讓口若懸河的邱吉爾的演講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後來邱吉爾當上“內政部長”後,對這些爭取參政權的婦女,鎮壓起來格外兇狠。就在鬧場時,有時婦女們也會吃虧,一次潘克赫斯特她們去鬧場,被一些自由黨的支持者用土塊、臭雞蛋和石頭襲擊,潘克赫斯特的踝骨嚴重青紫,受了不輕的傷。
最後,衝突越來越升級。婦女們用石頭打破首相府的窗戶、在國會大廈的牆上刷標語、到曼徹斯特等地藝術館破壞名畫。在1912年,當首相阿斯奎斯參觀都柏林的皇家劇院時,一些“戰鬥婦女”試圖用炸藥搞爆炸!與此同時,另一些“戰鬥婦女”則將一把斧頭扔進了首相阿斯奎斯的座車!她們還在一些公園、火車站等地縱火,或是向議員們打高爾夫的地方潑酸液……1913年6月4日,一位叫“埃米莉·戴維森”的“戰鬥婦女”,在國王巡遊“德比”時,竟衝到國王喬治五世的賽馬前,自動躺倒,被御馬活活踩死,在社會上引起巨大震動!
“戰鬥婦女”的恐怖行為,招致了很大的非議。但婦女參政權問題,確實因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人對這些“戰鬥婦女”寄予同情。有些婦女被關進牢房,她們便進行絕食抗議。獄方對她們強制灌食,因為要用金屬工具將嘴巴撬開,潘克赫斯特說當時“隔壁牢房中獄友的慘叫聲”,令她多年後都不寒而慄。——她自己是在被可能強制灌食時,雙手高舉一把水壺,威脅說如果強迫她進食,她就要自戕,這才算躲過了這一劫。後來,獄方的這一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許多醫學專家也出面抗議。議會不得不制訂“貓鼠法”,規定婦女絕食時,就把她們放出去,釋放期滿再行收監。
潘克赫斯特在“一戰”開始後,出於愛國動機,暫時停止了抗爭,甚至主動與政府配合。而在一戰硝煙尚未散盡的1918年,英國議會終於通過法案,給30歲以上的婦女以選舉權!當然,這都是後話。而在1910年大選之後、自由黨當政期間,“戰鬥婦女”們的激烈行為,確實給執政的自由黨,帶來了巨大危機。

人物語錄

行動,不要嘴動。
無論被稱為婦女參政主義者的婦女是些什麼樣的人,她們至少懂得如何同公眾取得聯繫。她們掌握了時代精神,學會了廣告的藝術。
爭取人類自由的最後一戰。

人物傳記

多年以來,英國女權運動家和政治家埃米琳·潘克赫斯特(1858-1928)經歷了種種誤解甚至遭受惡毒攻擊。實際上,潘克赫斯特建立和領導的婦女社會和政治聯盟最終爭取到婦女投票的權利,取得女權運動史上的偉大進步。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男人否認潘克赫斯特的歷史地位。君·坡維斯新出版的傳記《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描寫了這位偉大女性的奮鬥歷程。8月3日的英國《衛報》發表了對這部傳記的書評,作者是麥克·福特。
為婦女爭取平等的運動起源於1790年法國大革命時期。但是直到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由於英國自由黨和後來邱吉爾首相的極力反對,婦女投票的權利在英國國會接近被通過時又遭否決,導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婦女都不能參與投票選舉。
潘克赫斯特十分清楚反對婦女投票的各種複雜歷史原因和政治背景,她到各個政治圈子和政府階層中與各位政治家協商;同時,潘克赫斯特也懂得說服民眾的重要性。在那個年代,婦女不能當眾演講,但潘克赫斯特破除慣例,公開演講,提倡男人和女人必須同心協力推動歷史前進。一戰之前,潘克赫斯特率領婦女聯盟,採取激進的做法,組織婦女公開遊行抗議。英國政府企圖利用警察武力鎮壓,潘克赫斯特多次被投入監獄。這個身材瘦小、體質病弱、面色蒼白、年紀不輕的女人,顯示出驚人的勇氣,在多次失敗和打擊面前,毫不妥協。到了1918年,英國國會終於通過婦女投票案。隨後,美國等其他國家也逐漸允許婦女投票。 本書作者坡維斯做了出色和全面的調查,在這本傳記中,給讀者詳細而審慎地描述了潘克赫斯特爭取婦女投票權利的故事。

尖叫的潘克赫斯特

1906年,一群英國女性說她們等得不耐煩了,她們情願坐牢,只要能爭到選舉權。鬥志昂揚的婦女社會政治聯盟領導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宣布:女性將不得不採取暴力行動。
在潘克赫斯特動員下,1907年2月13日正午,一群要求參政的女性衝擊國會。但組織良好的進攻被警察擊退了,60多名女性被捕,很多人與騎警激烈搏鬥時受傷。
這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正是女權主義者爭取婦女選舉權的一幕。
1905年~1914年期間,潘克赫斯特提出“要行動,不要空話”的口號,和兩個女兒領導了一系列激進式示威。為了給政府施加壓力,聯盟在倫敦、利物浦、伯明罕等城市組織了許多活動,從干擾政治家集會、組織遊行示威、展開絕食行動,甚至有成員自戕於王室成員的馬蹄下。
潘克赫斯特還打破女性不能當眾演講的慣例,在她充滿激情的煽動下,英國、美國、加拿大上流社會的家庭婦女也加入了女權運動——從此,美國出現了優雅女士尖叫著被扔出公共場所的場景。
這場運動震撼了英國乃至世界,英國婦女社會政治聯盟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組織。但由於採取暴力方式,潘克赫斯特在國際上聲名狼藉。
而潘克赫斯特這樣解釋過激行為:1903年聯盟創立初期,採用了溫和的運動方式,卻被當局漠視,如今“必須瓦解英國男人無動於衷的態度,他們對婦女在不公正法律下遭受的痛苦熟視無睹。”她大聲疾呼:“我們已使政府面對這樣的抉擇---要么把婦女處死,要么賦予她們選舉權。”
這個瘦小病弱的女人勇氣驚人,是不屈不擾的戰士,曾被捕入獄14次。
歷史證明,潘克赫斯特不是偏執狂,她富有大局意識和智慧的頭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她暫停鬥爭,與政府一致抵禦外敵。女權主意者們通過演講、寫信和加入志願服務大軍,動員人們參戰,號召女性投入生產。聯盟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政府開始承認女性的價值。
1918年2月,英國政府規定,30以上女性獲得選舉權。1928年,潘克赫斯特去世前一個月,政府通過法案,女性贏得了和男子同等的選舉權。隨後,美國等國家也逐漸允許女性投票。
雖然人們曾對潘克赫斯特褒貶不一,但近百年後,人們有了新的看法。
世紀之交時,英國曾舉行第44屆最優秀女性評選活動。500名獲者經過投票,推舉出了20世紀最傑出女性代表。潘克赫斯特,這位傳奇女子被排在首位,伊麗沙白女王二世、黛安娜王妃、柴契爾夫人等風雲人物也不得不屈居其後。
2009年,“大英百科”評選近百年影響世界的十大事件。潘克赫斯特領導的爭取婦女選舉權運動又被排在首位。
一位女性談到為何投票給潘克赫斯特時,很乾脆地說:“因為她給予我們投票權。”

潘克赫斯特的演講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婦女從未想到會恨生為女兒身"
我們女人是兩性中的弱者。(笑聲)人們總說我們單是忙家事、做母親就忙不過來了。要是平時,我們可有得好辯的,既然是戰時,也只好任男人這么說了。男人跟我們說:“仗由我們來打。女人不適合打仗。我們保護女性,替你們打。生活中的困苦憂患有我們來頂著。”此刻是男女同樣接受考驗的時代。我們相信諸位男士的話。男人有責任盡其所能履行其對婦女的承諾。就因為是女人,我們從來連自衛的準備都沒能做過。(“好,好”……)
過去幾天我一直在感謝上帝,幸虧我不是超人,(笑聲)又沒有生花妙筆,或尖酸刻薄的幽默感,(譯註:影射文豪蕭伯納,他曾有《人與超人》一作)我不必附庸風雅,效法暴君尼祿在羅馬焚城時仍有閒情逸緻吟詩作樂。此時此刻,對那些自己一知半解卻還侈談外交、戰爭起因及罪責的人,我真不知道怎么嚴加譴責才好。倒是今後若是情況發展不對頭我知道應該怪誰。就怪那些有公民權的人,就該怪蕭伯納之流,(叫好,笑聲)他們聲稱政治管理只適合男性。到國家大難臨頭、存亡攸關之際,他們就開始在報上大放厥詞,讓敵人可以在比利時街頭張貼其言論。我們的統治者幹得不好是選他們上台的老百姓的不是。戰爭結束了才是解決這些外交問題的時候。目前我們在打仗,我們的榮譽、名聲和存在與否都懸繫於此戰的成敗。現在要提只能提積極意見,否則最好三緘其口。對男人有一肚子意見的女人都可以忍住不發一言,其他人該也可以做得到吧。(叫好)愛國者對待錯誤的辦法應該是默默地讓事情走上正軌,這樣才對,才合適……
我一貫堅持的意見如今我仍然堅持。沒有比侵略戰爭更可怕的事了。然而我相信,不論過去我們有過什麼不是,眼前這一仗確是正義之戰。雖然我熱愛和平,有時候仗還是該打。我要正告年輕人:今天有不少婦女從未想到會恨生為女兒身,但在這件事情匕她們可是很願意自己是男子漢的。(叫好)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1914年11月30日於倫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