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崎嶺村

漳州崎嶺村

崎嶺村坐落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境內,現有240多戶人家,人口一千餘人,全是馮姓,以生豬養殖為主要產業,是龍文區最大的生豬養殖村之一。位於漳州市區“東門外”,距漳州市中心僅4公里,交通便捷,聖王大道至村口,縣道浦朝線、鷹夏鐵路、漳龍高速公路紛紛穿境而過。沿浦朝線直走1公里多就可到陳元光文化公園,村前九龍江北溪支流的"九十九灣"溪水圍繞流淌,村後石鼓山聳立。村內有龐大明清故居群,明中期的雙興宮,及山北新興宮等眾多明清古建築文物。村里保生大帝哪吒鼓踏火民俗於2010年列入漳州市龍文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崎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
  •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境內
  • 人口:1000多
  • 方言:閩南方言漳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雙興宮
歷史沿革,人傑地靈,陝西總鎮世代一品,南宋理學陳淳墓,雙興宮,雙興宮簡介,哪吒鼓踏火民俗,民俗相冊,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崎嶺一世祖馮幸“下寨公”從西洋社分衍開基崎嶺社,崎嶺由此蕃衍開來,分榕樹、外樓兩角頭檢社(建國後又加一個山北角)。崎嶺開基以來歷代繁榮昌盛人丁興旺,在明朝末年間十世祖馮澄世,馮錫韓,定居晉江磁灶鎮下灶,馮澄世之子馮錫矽遷移台灣其子孫後裔分布台中地區,明末分出山北社清嘉慶年間又分出院前,前山兩社。清朝馮八仙開基新加坡,至今這些分枝在外的崎嶺後裔都有跟崎嶺馮氏宗親聯繫(2009年宜蘭縣的馮氏宗親有回來南靖鴻缽祭祖)據族譜載還有諸多崎嶺馮氏後裔分衍在廣東、貴州、湖南、及馬來西亞等地,形成了今天崎嶺馮氏支系。
崎嶺建村以來所屬區位沿革多變但名稱以及崎嶺馮氏特有的精神從未改變,明清時期屬漳州府龍溪縣管轄屬二十四都坂頭保崎嶺社,民國初年沿襲清代保甲制度,龍溪縣轄7個區崎嶺署第四區(郭坑區)鰲頭鄉,1960年龍溪、海澄合併龍海縣屬步文公社,1997年龍文區建立規屬朝陽鎮。
現今崎嶺村分三個角頭“外樓仔、社內仔、山北”,山北原本是崎嶺明末分出的社,但因諸多歷史原因新中國成立後山北又重新並回崎嶺社。

人傑地靈

古樸典雅的崎嶺村,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歷代大多是經商,明清時期在漳州地區更彼負盛名有民間順口溜“有崎嶺富也沒崎嶺厝,有崎嶺厝也沒崎嶺富”這說明了當時的崎嶺經濟文化是有一定名氣的,清順治年間工官馮澄世、清康熙年間陝西兆民總鎮案察使副都使馮錫范,清嘉慶年間漳州著名商人馮耀三,清光緒年間商人馮應年等歷史文化名人均是生長於崎嶺村這塊沃土上的鄉賢俊彥。著名南宋理學家陳淳的長眠之地便也是在這崎嶺石鼓寨,據傳崎嶺清朝時期也出過文武進士,並有皇帝御賜的進士匾,但因文革時期被破壞了也無從查起,不過至今在崎嶺古居群以及少宗跟七社馮大宗、祖墳等地考察也發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古蹟,比如在七社馮大宗“積善堂”發現其建築是“直街三天門”的建築特色(在古代宗祠建築上是有講究的,只有出過一品大官的村才可以建直街三天門式的)崎嶺少宗也是直街三天門的,在積善堂里的大樑上刻有“陝西總鎮世代一品”在崎嶺古居群中的後樓大廳里至今還懸掛有皇帝御賜的大匾額一個,上面的四個流金大字蒼勁有力,激勵著崎嶺後代子孫奮發向上報效家國。

陝西總鎮世代一品

金庸老人的著名小說《鹿鼎記》里的馮錫范原型人物便是崎嶺十一世祖,馮錫范,官號為 陝西兆民總鎮案察使副都使,是工官馮澄世之子。鄭成功薨,鄭經嗣位,辟錫范為侍衛,從往台灣征鄭襲(鄭成功弟),靖內難。
1664年2月金門、廈門陷,時鄭氏宗族部將多降清朝,惟馮錫范與陳永華、洪旭等隨侍無猜,同還東寧同。1674年三藩之亂,鄭經渡海西征,以錫范為侍衛從征,甚為鄭經親信。馮錫范昧於大體而喜弄權,1676年耿精忠丁州守將劉應鱗以汀州來降,鄭經恐爽約,而錫范勸經納之,致耿精忠轉而降清,形勢乃迫。及清軍壓境,復請鄭經擢右虎衛許耀為總督,許耀自以非將材,堅辭,終不許,卒致為清軍所敗,七郡俱失,狼狽而返。返台後,鄭經政事悉委長子處鄭克臧處理。克臧英敏果毅有乃祖成功之風,群小斂跡,馮錫范深憚之。1681年鄭經卒,遺命克臧嗣位,馮錫范陰結經諸弟譖於董妃,指克臧屠人子,賺入內庭,擅使人殺之,擁立其婿克塽,大權盡歸於己。1683年6月澎湖兵敗,8月從克塽降清,封伯爵,隸漢軍正白旗。    在滿清意欲攻台前,一六七二年正月顏望忠、楊祥擬向外發展,向鄭經建議「願領兵船征呂宋,以廣地方」,但是馮錫范卻加以制止說:「呂宋乃黎國埠頭,其地並無所產,況年已納貢桅船,今若征之,有三失; 一。師出無名,有失遠人之心,二。殘擾地方,得之不足吾臂指。三。欲守之,有鞭長莫及之勢。況且在台灣年來安守,幸爾豐收,豈可妄興無益之兵。

南宋理學陳淳墓

陳淳 (1159~1223)是中國南宋理學家。字安卿,亦稱北溪先生。漳州府龍溪縣(今福建漳州龍文區人)。朱熹晚年的得意門生,理學思想的重要繼承者和闡發者。著作有《北溪全集》。
北溪先生北溪先生
宋嘉定十(1217年),陳淳赴杭州考試,歸途中遇嚴陵郡守鄭之悌。鄭率僚屬請他到郡庠講學,聽眾達數百人。十一年,卒,年六十五。
宋淳祐六年(1246年),於龍江書院之東建道原堂,祀朱熹,以陳淳配祀。陳淳葬於瑞泉里石鼓之原(今龍文區朝陽鎮崎嶺村)。後陳宓在其墓道上大書十個字:“嗚呼!有宋北溪先生之墓”,且為之寫墓志銘。墓前有坊,外刻“朱門高弟”內刻“漳上真儒”,這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龍溪知縣蔡亨嘉建立的。明成化年間,兵部郎中林雍,請有司建專祠於歧山之麓。今祠、墓及碑坊均無存。

雙興宮

雙興宮簡介

崎嶺雙興宮建於明朝年間,歷來香火旺盛曾多次重修(2008年再次重建並舉行落成慶典,宴請18社親友社),據老一輩傳說此地是塊風水寶地號稱“倒踏金雞穴”建宮於此可保全社 平安富貴人丁興旺,雙興宮裡面供奉的主神是北宋神醫“保生大帝”分三尊分別是大帝、二帝以及三帝爺(三帝爺是管三壇的只有開壇期間在宮裡其餘都是在幸運村民家中)以及有大小配神二十多尊,有關帝爺、中壇元帥、黑虎將軍、伽藍大王、田府元帥以及常山大將趙子龍等等,雙興宮建築雖然不是很奇特輝煌,但依然保留明清時期閩南建築風格,至今廟裡文物眾多,有一對明朝的“乞丐椅”上面的花紋雕刻雖歷經滄桑但依然栩栩如生線條分明,還有全國少有完整的清朝光緒年間“三十六官將旗”以及清朝的簽筒四個以及兩百多首的籤詩藥單印刷板,這些印刷板全部是松桐木雕刻不易腐蝕,雙興宮的保生大帝靈簽分有內科、外科、小兒科以及問事,據說這些藥籤全是根據吳夲生前所配的藥方進行分類整合而來的,古人生活在閩南這個濕熱多病而且醫學不發達的地區來講藥籤是民間求醫問藥的主要途徑,根據專家調查這些藥方對於村民們的疑難雜症也是有一定功效的,所以附近村民無不對其滿懷虔誠,稍有災禍馬上前來求醫問藥,總之雙興宮保生大帝信仰是見證明清漳州繁榮的一個重要文化遺產。
東南衛視對崎嶺踏火報導東南衛視對崎嶺踏火報導

哪吒鼓踏火民俗

哪吒鼓樂明代從道教聖地山西閭山傳入漳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古閩越族原生態巫術儀式與山西閭山道教音樂相互融合的民間信仰音樂文化產物之一,民間文化底蘊深厚。鼓樂因唱詞中有“覲請哪吒三太子”而俗稱“哪吒鼓樂”。明清時期漳籍民眾大量遷台,就在島內很多地方都建廟祭拜或他廟寄祀“太子爺”,特別是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哪吒鼓樂”也隨“太子爺”一起傳入台灣,台灣民眾則俗稱它為“法仔鼓”。作為閩台地區特有的曲藝形式,“哪吒鼓樂”見證了兩岸民間流行文化變遷的歷史,
崎嶺踏火崎嶺踏火
龍文區崎嶺社雙興宮哪吒鼓樂踏火是明朝時期傳入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三月十三舉行踏火進香儀式。於2010年列入漳州市龍文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雙興宮保生大帝哪吒鼓樂踏火形式古樸典雅, 民間信仰氛圍濃厚,參與人數眾多,舉辦時間固定,祭拜方式雅致,是印證了明朝閩南地區的繁榮
崎嶺三壇建於明朝至今500多年仍在延續當中,但中間也有斷續的一個時期,也就是1966年鬧文革被迫停壇但勤奮善良的崎嶺村民並為此而棄,因為懷著對保生大帝的敬仰之情文革過後1988年崎嶺村民又開始組建三壇並於當年三月十三舉行踏火儀式。現在每年的正月開壇,正月十五鎮符,三月十三踏火進香,到了四月初四再舉行收兵謝將儀式,等等很多儀式都得以恢復。
崎嶺三壇崎嶺三壇

民俗相冊

地圖信息

地址:漳州市龍文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