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八八式步槍(漢陽88式步槍)

漢陽八八式步槍

漢陽88式步槍一般指本詞條

說起八八式可能不太知道,但說起漢陽造肯定略有耳聞。漢陽八八式步槍,又稱老套筒或漢陽造,由張之洞所建立的漢陽兵工廠獲得德國授權生產的1888年式步槍(即M1888式委員會步槍),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從清末一直到韓戰都是中國軍隊的主要步槍之一,在軍隊服役超過60年,可以說是20世紀國中國軍隊的代表性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陽八八式步槍
  • 研製時間:1896年
  • 服役時間:20世紀初
  • 國家:中國
  •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雙前栓榫鎖定,手動
  • 全重:4.06千克
  • 槍長:1250毫米
  • 槍寬:740毫米
  • 相容性:Commission Rifle
  • 製造廠:兵工署第21工廠
  • 槍管長度:29.13"
  • 口徑:7.92mmx57
  • 瞄準具:表尺照門,刀片形準星
  • 彈匣容量:單排彈倉,5發,曼里夏式彈匣
  • 表尺射程:為1800m
  • 原型: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
  • 別稱老套筒漢陽造
簡介,淵源,意義,歷史,起源,原型,服役歷程,近代,現代,

簡介

淵源

漢陽八八式步槍,俗稱“漢陽造”或“老套筒”。
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Gewehr 88或簡稱Gew 88),由於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土耳其、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
基於清政府的洋務派對“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將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了清政府。故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
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  由於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同時,因前期進口的德國產1888式步槍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國內前期的仿製品也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故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
1904年,漢陽兵工廠對此槍進行了改進,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其他則參考了德國1898式步槍,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等。
漢陽造是中國產量最大使用時間最長的步槍漢陽造是中國產量最大使用時間最長的步槍

意義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國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 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根據當年在新軍第八鎮(師)21標一個士兵的回憶,當年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國所開的第一槍,用的應該是漢陽造,由此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該槍從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傳奇的神話.

歷史

起源

從1895年開始,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湖北漢陽鐵廠的漢陽兵工廠遠眺湖北漢陽鐵廠的漢陽兵工廠遠眺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武漢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卍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漢陽造步槍最初為張之洞建立的漢陽兵工廠向德國取得GEW88式步槍授權生產。88式步槍是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槍管外有套筒,因此俗稱“老套筒”;88式步槍使用無煙發射藥七九口徑圓頭步槍彈;槍身有外露彈倉,可使用彈夾供彈。於1896年開工生產。1904年對八八式步槍進行了改進,最顯著的是去掉槍管外套筒,因為漢陽兵工廠是88式步槍最主要的生產廠,所以也稱為“漢陽造”。因是由一個委員會主導研製的因此Gew88也稱1888式委員會步槍,軍火商人將1888式步槍當成毛瑟步槍推銷給中國,事實上該槍的設計過程與生產環節與毛瑟沒什麼關係。 因不甚了解一些舊有資料將其歸入毛瑟步槍系統。 在清朝末年雖然清廷一度希望將其停產改制元年式步槍(毛瑟1907年式步槍的授權生產版),但是因經費不足因此計畫並未執行,而漢陽造步槍也就逐漸生產並配發至兩湖新軍並持續生產到軍閥時代。
民國初期,由於北洋政府並未進行造槍機具更新,因此漢陽兵工廠仍持續製造漢陽造步槍,金陵兵工廠在此時更改設備製造漢陽造步槍,之後由於軍閥割據一方,機具更新不但不可能,連生產槍枝的經費也無著落,因此兩間兵工廠的步槍生產處於時開時停的階段;直到1928年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漢與南京之後兩廠生產才逐漸穩定。
中正式步槍製造成功後,國民政府雖一度希望將生產漢陽造的步槍機具修改為製造中正式,但是隨後抗日戰爭爆發使這項計畫延後,金陵與漢陽廠也因抗戰內遷重慶,在內遷的同時漢陽兵工廠生產步槍的機具移交給21廠(金陵兵工廠改組後代號),使得漢陽造的生產集中在單一廠區,鞏縣兵工廠步槍部門被炸毀後中正式的產能大幅下降,因此在抗戰時期八八式步槍仍在軍中占有重要地位,21廠的漢陽造持續生產到1944年廠內機具才完全修改為製造中正式後才告停產,但由於數量龐大且耐用因此仍持續在國內各勢力間使用至韓戰時期依然可見八八式步槍的蹤影。直到韓戰結束後我國經由軍援以及自產獲得大量蘇聯新型單兵武器後,八八式步槍才退出現役轉為民兵使用到80年代才完全汰除。

原型

“老套筒”、“漢陽造”的原型

 “老套筒”、“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1886年法國陸軍裝備了全新的“勒貝爾”(Lebel)步槍。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無煙火藥的步槍,在射程、精度和威力上全面超越了當時德國毛瑟71/84式步槍。在這樣的壓力下,德國立即成立了“步槍試驗委員會”(Gewhr Prfungs Kommission,簡稱GPK)。GPK決定自己設計新的槍和子彈,新槍融合了毛瑟步槍、“勒貝爾”步槍、“曼利夏”步槍的技術,新的無煙發射藥步槍彈是由瑞士設計的7.92mm無底緣瓶頸彈改進而來。新步槍在1888年11月完成野戰試驗,GPK建議立即採用。於是威廉二世在1888年11月12日簽署了訂單,新步槍被定型為88式步槍(Gewhr88,或簡稱Gew88),全槍長1240mm,空槍重3.9kg,彈倉容量5發,採用漏夾裝彈,表尺射程2000m,口徑7.92mm。
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
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
88式步槍的服役歷程並非一帆風順,首先是新槍剛服役很快就傳出了許多關於炸膛的傳言,而後又傳出了關於無煙火藥生產商賄賂政府的傳聞,而這家公司正好又是猶太人經營的,一時間此事被德國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把88式步槍譏諷為“猶太步槍”(Judenflinte)。無論是否存在行賄事件,88式步槍確實存在一些致命缺陷,比如裝彈退彈困難、容易抽殼失敗、容易炸膛等等。於是十年後當毛瑟1898式步槍定型後,88式步槍便馬上被其取代。不過直到1915年德軍獲得足夠的98式步槍以前,88式步槍仍在二線部隊服役或作為戰略儲備,並轉給其他國家,例如土耳其、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國和一些非洲國家。
“老套筒”槍管特寫“老套筒”槍管特寫
國內一些資料把88式步槍稱為毛瑟1888式步槍,連張之洞的奏疏和國民黨兵工署的檔案上也是如此。實際上1888式委員會步槍的設計與生產都和毛瑟毫無關係,當88式步槍曝出醜聞時許多德國人都問,為什麼不選擇毛瑟來設計新步槍。不過清末的洋務派很迷信“毛瑟”的品質,因此德國人就借用毛瑟的大名謊稱88式步槍是毛瑟步槍賣給中國,還把設計和生產機械轉讓給中國。甚至到了民初時期,德國奸商為了推銷庫存的委員會步槍還在起勁地騙,如1912年3月16日捷成洋行致民國陸軍部函還把委員會步槍稱為“最新式毛瑟步槍”。
老套筒”、“漢陽造”的生產及改型

有人不禁會問,“老套筒”和“漢陽造”到底是一種槍還是兩種槍,二者有什麼關係?其實從歷史淵源和結構性能來講,“老套筒”和“漢陽造”沒有本質的區別。但“老套筒”因其外觀而得名,“漢陽造”因其產地而得名。所以凡是在槍管上有全長式槍管套筒的都可以叫“老套筒”,大多數“老套筒”為德國進口,少部分為國內仿製;凡是在漢陽兵工廠仿製的88式步槍,不論有沒有槍管套筒都可以叫“漢陽造”,如此一來有一部分槍既可以叫“老套筒”也可以叫“漢陽造”。
老套筒(上)和漢陽造(下)老套筒(上)和漢陽造(下)
1896年漢陽兵工廠正式開始生產“漢陽造”步槍,定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總局也開始生產“漢陽造”,至1944年正式停產。“漢陽造”步槍生產了50餘年,超過了在中國生產的任何一種武器。1904年漢陽兵工廠對“漢陽造”步槍進行了改進,去掉了槍管套筒,將槍管外徑由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改回了槍管外徑,增加了上護木,將直立式表尺改為與德國1898式步槍相似的固定式弧形表尺,分化由5-20改為1-20,刺刀座也由右側改到了下方。
“老套筒”槍口特寫“老套筒”槍口特寫
1934年民國兵工署曾向德國索要88式步槍的圖紙,經對比發現,“漢陽造”相比88式步槍最大的改進僅僅在於去掉槍管套筒,而德國的88式步槍到1914年已有5種改型,並且內部膛線已全面改進,可以發射S型尖彈,此時“漢陽造”的內部依舊沒變,只能發射早期的圓頭彈。就這樣“漢陽造”一路生產下來,歷經了中國大大小小的武裝衝突,成為了中國兵器史上的一個傳奇。
“漢陽造”的總產量由於歷經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加之軍閥混戰和日軍侵華時局混亂,無法給出一個確切數字,根據現存的生產記錄和文獻記載再根據槍號推測,可以確定“漢陽造”的總產量在一百萬支以上。

服役歷程

近代


1907年清政府開始編練新軍,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鎮(師),湖北編兩鎮。其裝備的輕武器就是“漢陽造”。因此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是由“漢陽造”打響的。後來的北洋軍用的也是“漢陽造”。各路軍閥混戰時士兵手裡也端著“漢陽造”。北伐軍用“漢陽造”打軍閥。
老套筒老套筒
漢陽造漢陽造
八一南昌起義也不例外,當時我軍的骨幹部隊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由葉挺獨立團擴編的第十一軍二十四師,賀龍的第二十軍等,其主要輕武器也是“漢陽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不論是紅軍、地方軍閥還是國民黨中央軍,士兵手裡的主要武器仍然是“漢陽造”。到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開始繳獲到日軍“三八大蓋”,這是八路軍、新四軍手中最好的步槍,但很難繳獲,往往被上級調走配給精銳部隊。因此地方抗日武裝和我軍一般部隊的主要武器還是“老套筒”、“漢陽造”,直到日本投降後我軍才從日軍手中接收了大量的三八式步槍
1938年在膠東抗日根據地曾小批量仿製過“漢陽造”,1939年晉冀豫根據地也小批量仿製過。1940年晉冀豫根據地兵工廠開始生產由劉貴福設計的“八一”式步槍,共生產了8700支,其設計原型也是“漢陽造”。
1935年國民黨兵工署第十一廠開始生產中正式步槍,中正式雖比“漢陽造”先進但無奈兩年後抗戰全面爆發,隨著日軍的步步緊逼,兵工廠的搬遷極大影響了中正式的產量。因此除少數中央軍部隊外,“漢陽造”仍然是國民黨部隊抗戰的主要武器。就連日軍也將繳獲的“漢陽造”改造成訓練槍,供各級學校軍訓使用。偽軍更不用多說也裝備“漢陽造”。

現代

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一直是中國士兵的主要武器。到解放戰爭時期,仍有許多解放軍戰士使用漢陽造,甚至在韓戰初期,還有志願軍戰士使用“漢陽造”與“聯合國軍”在冰天雪地中拼殺。
我軍換裝蘇式武器後,“漢陽造”繼續在民兵和警察部隊服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