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閩越王廟

漢閩越王廟

漢閩越王廟是供奉和祭祀閩越王無諸的廟宇,它的設立與福州當地民眾的信仰有關。漢閩越王無諸(戰國晚期----西漢初期)創建冶城(福州),建立閩越王國,吸收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開闢閩疆,發展了閩地文化經濟,使閩越族人民安居樂業,可以稱為福建地區的“人祖”。閩越子民對無諸十分敬仰,把他奉為第一保護神,立廟祭祀。漢閩越王廟在福州設有多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閩越王廟
  • 地理位置:福建福州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永豐村,文定村,墘面村,洋里鄉仙洋,

永豐村

永豐村漢閩越王廟位於閩侯縣荊溪鎮永豐村梅花山,始建於南宋理宗年間(1225年-1264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現存為明清時代建築,占地約2500平方米。主體建築有戲台、看樓、鐘鼓樓、拜亭、正殿及配殿等。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柱。鐘鼓樓飛檐翹角,工藝精湛,青石神龕上,雲龍噴水浮雕及其考究,戲台和拜亭上裝飾有精美的木構藻井,此雙藻井為福州地區罕見。正面為牌樓式廟牆,正中大門上方鑲嵌石匾二方,上匾刻“敕封漢閩越王”,下匾刻“臨水境”。1999年公布為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因修建福州三環路淮安大橋及永豐互通,經省政府批准,按照“修舊如舊”、不改變古廟原先的風貌原則,按照原樣遷移遷建於東側山麓新址之上。
無諸創建冶城,開闢閩疆,是福建歷史上的第一個重要人物,可以稱為福建地區的“人祖”,在民間的威望一直都很高,百姓為他立廟祭祀,奉做保護神。如今福州地區仍有數處祭祀無諸的閩越王廟,而以閩侯縣永豐的漢閩越王廟最為完整、宏大,歷史文化傳承最為悠久。農曆正月初九相傳是無諸的生日,每年這天當地百姓聚集在漢閩越王殿中,請來戲班子,舉行隆重且富有民俗和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此外,它還繼承了閩地所特有的多神崇拜的傳統,廟內主祀西漢初分封的閩越國無諸,還附祀有臨水娘娘陳靖姑朱熹等。該廟是福州地區民間信仰宮廟建築的典型實例,興趣於研究或探索、體會福州歷史文化人士可來此一觀
朱厝村
位於閩清縣坂東鎮朱厝村的漢閩越王宮歷史悠久,文革是被用作碾米廠,八十年代末重修。

文定村

位於閩清縣坂東鎮文定村,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坐南朝北,由戲台、廊廡、香亭、正殿組成,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二間,穿斗式木構架,減柱造,重檐歇山頂。

墘面村

位於閩清縣墘面村

洋里鄉仙洋

洋里鄉仙洋的閩越王廟,為清代建築,距今至少二百年。該廟坐北朝南,中軸線自南至北排列有戲台、酒樓、正殿和閣樓等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上方懸有“閩越王廟”匾額,正殿主祀閩越王。可算是閩越王在閩侯的“避暑山莊”。
閩越王無諸事跡
無諸(約生於戰國晚年期,卒於漢朝),漢閩越王,姓騶氏,為越王勾踐後裔。周顯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越王解體後,無諸移居閩地成為閩越王。秦統一後,降為郡長。秦末,他率閩中士舉師北上,協同諸侯滅秦。公元206年,楚漢戰爭爆發,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為中國的再度統一和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漢高祖五年二月復立他為閩越王,封管閩中故地。無諸仿效中原,於現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築城建都號"冶城",這是福州城的開始;他倡導使用鐵器,推動冶煉業的發展,是中國歷史上閩越族的第一卓著人物。
移居閩地 雄踞一方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國解體,其兒孫被迫分散於江南海邊,各據一隅,稱王或為君,互不統屬。無諸當時移居閩地。由於他才幹不凡,治閩有方,成為雄踞一方的閩越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置郡縣,無諸被削去王號,降為君長,"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以閩地為閩中郡。
協同滅秦 佐漢復王
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各地回響,無諸率閩中士卒舉師北上,跟隨鄱陽吳芮協同諸侯滅秦,進武關,戰藍田,攻打至析、酈,"以阻(狙)悍稱",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閩越族的第一個卓著人物。
秦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因楚越已往有讎隙,故不封越族後裔為王,所以無諸也不附楚。公元前2O6年,楚漢戰爭爆發,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為中國的再度統一和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O2年)二月,"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
仿效中原經驗 發展閩越社會
無諸再度為閩越王后,與漢王保持著和睦關係,積極汲取中原的先進科學文化,從而,促進了閩越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其功跡主要有;
首先,他仿效中原,於現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築城建都,據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載:"閩越故城在今府治北二百五步。"號稱"冶城",這是福州建城的開始。是他改變了長期以來閩越族人雜處於"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的狀況,為當時的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
其次,倡導使用鐵器,推動冶煉業的發展。從福建西漢初期的墓葬、城址、遺址中出土的文物表明,當時鐵制的鑊、鋤等農具和斧、錘、鑿、鋸、刀等工具,鐵矛等兵器以及鐵釜等生活用具的使用已經相當普遍;飾有弦紋、水波紋、櫛齒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灰陶雙耳罐、匏形壺、斂口缽等生活器皿的使用也十分流行。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閩越無諸治閩的建樹。因而閩人得以安居樂業,他自己在悠閒時經常與僚屬們一道流觴飲宴於桑溪和九仙山(于山)等處。
相傳,無諸卒後葬於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俗稱王墓山,在前清布政司官衙後。閩人紀念他開拓閩疆的功跡,在鉤龍山上立廟祀之,稱閩越王廟。俗呼"大廟"、'祖廟"、"無諸廟"。廟的前殿祀王,後殿並祀夫人。夫人居左而王居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