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葭鎮

漢葭鎮位於彭水縣中部烏江、鬱江交匯處,北緯29°17′,東經108°09′,海拔245米。管轄原漢葭鎮和城郊鄉、下塘、下岩西3個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217.61平方公里,總人口700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848人。轄23個村民委員會、7個居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漢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葭鎮
  • 所屬地區:彭水縣
  • 面積:217.61平方公里
  • 人口:70059人
歷史沿革,區域代碼,相關附錄,

歷史沿革

因有鹽、丹之利和烏、鬱江水道之便,上古是民之國地。春秋屬巴。戰國屬楚黔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後,全國劃分為36郡,重置黔中郡,彭水屬之。
加強郡縣制西漢建元初(前140年),武帝置涪陵縣,治今郁山鎮,屬巴郡,轄今彭水、黔江酉陽武隆石柱沿河印江思南正安務川、道真等區、縣和秀山縣西部,面積約3.50萬平公里。因伏牛山中清、後江河兩鹽水而得名。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涪陵縣為巴亭,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置。建安六年(201年),置巴東屬國都尉,治今彭水縣城,析涪陵縣地置涪陵(治今郁山鎮)、永寧(治今貴州省德江縣上費溪)、丹興(今黔江區)、漢葭(治今彭水縣漢葭鎮)4縣屬之。
漢葭鎮漢葭鎮
蜀漢承漢制。章武元年(211年)改巴東屬國為涪陵郡,仍治今郁山鎮,改永寧為萬寧,析涪陵縣地置漢復縣(治今沿河縣洪渡鎮一帶),彭水地屬涪陵郡。延熙十三年(250年),析涪陵縣地置漢平縣(今武陵縣)。
承蜀制。太康元年(280年),省丹興縣入涪陵縣。鹹和三年(328年)始,今黔江、彭水等地少數民族起義並占領涪陵郡地,直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蠻州”田思鶴“以地內附”,史稱“地歿蠻僚”。涪陵郡被迫遷至漢平縣。南齊(479~502年)時復置涪陵(今郁山鎮)、漢葭(今漢葭鎮)兩縣,屬涪陵郡。北周保定四年廢涪陵等縣置奉州,不設縣,屬益州。建德三年(574年),廢奉州置黔州,治今郁山鎮。
隋行州(郡)、縣兩級制,黔州仍置。開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縣,治今郁山鎮,屬黔州。原涪陵已遷至涪州(今涪陵區),今鬱江時稱彭水,縣以江名。大業三年(60)年改黔州置黔安郡。大業十年(614年)析彭水縣地置信安縣(治今武隆縣江口鎮)。
唐增設道作為中央監督機構,彭水屬江南道黔安郡。武德元年(618年),改黔安郡為黔州,治今郁山鎮,析彭水地置石城縣(天寶元年改名黔江縣,即今黔江區)。次年,再析彭水地另置盈隆(治今潤溪鄉洋水橋)、洪杜(治今酉陽縣龔灘鎮)、相永(今貴州省境)、萬資(今貴州省境)4縣,同屬黔州。貞觀四年(630年),彭水縣治移今漢葭鎮縣壩一帶。貞觀二十年(646年),分盈隆縣地置都濡縣(治今貴州省務川縣濯水鄉石橋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諱改盈隆為盈川,天寶元年(742年)再改名洋水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國增為15道,分江南道西部置黔中道,治今郁山鎮,彭水縣改隸黔中道黔州。大順元年(890年),賜黔州觀察使號武秦軍節度,彭水屬之。開元二十一年始,唐實行羈縻制,黔州領勞、福、犍等50個羈縻州,領地轄今渝、黔、鄂、桂結合部約30萬平方公里,羈縻州委任土著首領管理。
五代仍屬黔州、武泰軍節度管轄。
宋初沿唐制。繼改道為路,黔州仍置,彭水隸之。嘉祜八年(1063年),省都濡、信寧、洋水、洪社4縣為鎮入彭水,仍隸黔州。紹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為紹慶府,轄彭水黔江2縣,並領羈縻州49個。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紹慶府升為總管府,在今漢葭鎮城南修築石城,至順元年(1330)改稱紹慶路,直到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廢置。
元設行省,省下設路府、州、縣。彭水縣仍隸紹慶府(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尉使司,治今彭水縣城。至正四年(1344年)置紹慶府軍民宣撫都總使司,仍治彭水縣城,領6州20縣152鎮。
大夏承元制,彭水屬紹慶路。
明初仍襲元制。洪武四年(1371年)廢紹慶府,彭水縣改隸四川行省重慶府。次年,廢黔江縣入彭水。洪武十年,廢武隆入彭水縣,改隸涪州(治今涪陵市區)。洪武十三、十四年,先後復置武隆縣、黔江縣。
清初劃分全國為18個省,後調整為22個省,省下設道、府、縣。順治二年(1645年),彭水縣復隸重慶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實施“改土歸流”,置黔彭軍民廳,治今郁山鎮,轄彭水、黔江、酉陽(時秀山屬之)3縣。乾隆元年(1736年)廢黔彭軍民廳置酉陽直隸州(治今酉陽縣城),彭水改屬該直隸州。
民國2年(1913年),彭水縣屬東川道。1927年改隸四川省長公署,第三年屬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八行督察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月16日彭水解放。1950年1月,屬川東行署涪陵專區。1952年9月,屬四川省涪陵專區。1968年6月,屬四川省涪陵地區。1983年月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彭水縣改建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次年11月10日掛牌成立。1987年涪陵地區分設為涪陵、黔江兩個地區,彭水自治縣改屬黔江地區。1997年6月,改屬重慶直轄市,由黔江開發區代管至2000年。

區域代碼

500243100:~001鼓樓社區 ~002石嘴社區 ~003文廟社區 ~004漁塘社區 ~005沙沱社區 ~006河堡社區 ~007濱江社區 ~200上塘村 ~201白雲村 ~202鎮南村 ~203亭子村 ~204白楊村 ~205蘆渡湖村 ~206青龍村 ~207北斗村 ~208天台村 ~209過江村 ~210柏香村 ~211彈子村 ~212壩竹村 ~213下塘村 ~214大樹村 ~215天池村

相關附錄

附:城郊鄉位於漢葭鎮四周。國道319線,彭(水)務(川)、彭(水)桑(柘)、彭(水)石(柱)公路過境。
附:下塘鄉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部,距縣城10.2千米。烏江和國道319線從境內通過。
附:下岩西鄉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南部,距縣城15千米。彭(水)務(川)公路過境。 [沿革]清置岩西鄉,1932年更名下岩西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75.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彈子、余家、何家壩、馮家山、汪家、白香壩、張家、過江、秀水、天台、陳家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彈子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