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法規

漢代法規

漢代法規指的是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和東漢(公元25~220)時期封建王朝頒布的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法規
  • 類型:法規
  • 朝代:漢朝
  • 主要法規:《九章律》等
  • 時期:公元前206~公元8和公元25~220
  • 作用:管理國家
概述,主要法規,《九章律》,《錢律》,《沈命法》,《讞疑獄令》,《令》,《漢儀》,《朝律》,《金布律》,《田律》,

概述

兩漢400餘年間制定的法規極其繁多,一些主要法規頒布於西漢前期。秦末農民戰爭時期,劉邦(漢高祖)進入關中後,為擴大政治影響,籠絡人心,曾宣布廢除秦代苛法,與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三章之法”雖很簡略,但對於當時進行的統一戰爭,起了有益的作用。漢統一全國後,由於“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制定了漢代的主要法典《九章律》。漢文、景時期(公元前180~前141),在法制方面進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如除肉刑、定□令、除收帑相坐律令,以及規定徒刑刑期等。漢武帝(前141~前87在位)時,董仲舒提倡“引經決獄”(也稱《春秋》決獄),得到統治者的支持。“引經決獄”即用儒家思想作為審理案件的指導思想,這不僅對於當時的司法實踐有影響,而且對後世封建法律儒家化起了重要作用。在這一時期,由於階級矛盾日益加深,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增定了一系列加強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和鎮壓農民起義的法令,律令繁多,在施行上造成混亂。漢元帝(公元前49~前33在位)以後,對法規進行了“蠲除輕減”的修改、整理工作。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公元25~57在位)為緩和階級矛盾,數次頒布減刑令、弛刑詔。後來隨著階級鬥爭的發展,法令又逐漸繁密。據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統計,法令中“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贖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至東漢末,共有律60篇,令300餘篇,比900餘卷。因未經系統編纂、整理,各種法令在量刑上“輕重乖異”,體例上“錯糅無常”,造成審判上的極大混亂。

主要法規

《九章律》

漢代的基本法典,系丞相蕭何根據秦代舊律制定。律有9篇,故名《九章律》。律文早已散佚,僅知9篇的篇目是盜、賊、囚、捕、雜、具、興、廄、戶。前6篇是沿襲秦律的舊體例,內容以刑法為主,雜有審判、禁囚等規定。後3篇為蕭何所創,是有關徭役、戶籍、賦稅和畜牧牛馬等事項的法規,亦稱“事律”。但1975年發現的秦簡證實,漢代以前已有戶律、廄律篇名。

《錢律》

關於貨幣管理制度的法律,定於漢初。《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記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實行任民鑄錢政策,曾廢除《錢律》(《漢書·文帝紀》記為“除盜鑄錢令”)。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又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可知此時又恢複錢律。

《沈命法》

關於督促地方官吏鎮壓農民暴動的法律。漢武帝時定。該法規定“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弗捕滿品者,二千石以至小吏主者皆死”。該法頒行後,地方官吏畏懼懲罰,反而常常隱匿盜賊案件不報。上級官府也因怕受連累而縱使下級隱瞞。《沈命法》實際上不起作用。令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以皇帝名義頒布的詔令。“令”較“律”靈活,統治者常以“令”更改或補充“律”文,即所謂“天子詔所增損,不在律上者為令”。漢代的“令”極其繁多,漢王朝常編纂整理。按內容性質編纂的有《金布令》、《田令》等。按頒行時間順序編纂的稱《令甲》、《令乙》、《令丙》等。史籍中見到的較為重要的詔令有《讞疑獄令》、《□令》等。

《讞疑獄令》

關於疑難案件審判制度的詔令。高祖七年(前200),鑒於“獄之疑者,吏或不敢決,有罪者久而不論,無罪者久系不決”,於是頒布詔令規定,縣、道難以斷決的案件,報請郡審理。郡難以斷決,報請廷尉審理。廷尉難以斷決,奏請皇帝,比附相應的法律判決。該法頒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疑難案件的長期拖延不決。

《令》

關於笞刑刑具及執行方法的詔令。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對刑罰作過一次大的改革,即廢除黥、劓、斬趾等肉刑;以髡鉗城旦舂三百代,笞五百代斬左趾,而斬右趾則改為棄市。由於笞數過多,且笞打脊背,受笞刑的多被打死。為此,景帝曾兩次下詔減笞刑,最後命令丞相劉舍、御史大夫衛綰制定《□令》,規定□長五尺,大頭厚一寸,小頭半寸。竹製的□應削平竹節。笞打臀部,執行過程中,不得更換行刑的人。這樣就使笞刑進一步規範化。

《漢儀》

維護朝廷、宗廟尊嚴,樹立皇帝權威的一種有關禮儀的法規。又稱“禮儀”、“儀品”、“儀法”。漢初,為“正君臣之位”,漢高祖(前206~前195在位)曾命叔孫通及其弟子定有關朝廷制度的法規。惠帝(前195~前188在位)時,叔孫通文曾定有宗廟儀禮的法規。《晉書·刑法志》載:“叔孫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據考證,叔孫通“傍章十八篇”(一說十二篇,或十六篇)即《漢儀》。清人沈家本《漢律摭遺》輯有《漢儀》律目十七條。其中有“見□變不得侍祠”(婦女月經時不得入神祠)、“予寧”(準許官吏在家持喪服)、“告歸”(官吏請假回家)等。《越宮律》有關宮廷警衛制度的法律。《晉書·刑法志》載,漢武帝時,張湯著《越宮律》二十七篇。今佚,現知律目有30餘項,如規定無證件不得進宮殿門、不穿正式朝衣進入宮殿,為不敬罪,免除爵位或官職等。

《朝律》

有關諸侯朝賀制度的法律,又稱《朝會正見律》(《太平御覽》卷638)。《晉書·刑法志》載,漢武帝時,趙禹定《朝律》六篇。沈家本《漢律摭遺》輯有《朝律》律目若干條。

《金布律》

有關財政制度的法規。《晉書·刑法志》載有漢《金布律》律目兩條:“毀傷亡失縣官財物”和“罰贖入責(債)以呈黃金為價”。前人認為《金布律》是有關倉庫管理的法規。但秦簡證實,《金布律》是有關財政制度的法規。《漢書·高帝紀》和《漢書·蕭望之傳》記載,漢代還有《金布令》、《金布令甲》等法令。這些法令當是《金布律》以外的有關財政制度的規定。

《田律》

維護鄉間社會秩序、管理農事、徵收田賦的法律。律文早已不存,篇名見於《周禮·秋官·士師》和《周禮·夏官·大司馬》。關於《田律》的性質,唐代以後一直認為是關於“田獵”的法律,但秦簡及其他史籍證明,這種說法不正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