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設計與建設

演播室設計與建設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聲進行空間藝術創作的場所,是電視節目製作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演播室設計與建設
  • 外文名:Studi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簡介:是電視節目製作的基地
  • 空間:大、中、小型
概述,演播室空間設計,演播室聲學設計,混響時間,隔聲,照明和布光設計,布光技巧,布光方法,音頻系統設計,設計思路和方法,最佳化說明,方案特點,視頻系統設計,總體設計思路,系統信號格式,視頻系統設備,演播室建設,先進型原則,實用性原則,可維護性原則,經濟性原則,系統的高可靠性,

概述

是當今社會流行的趨勢,也是新聞宣傳部門的必備場地。演播室是除錄製聲音外,還要攝錄圖像,演員在裡面進行表演。因此,它必須具有足夠的聲、光設備和便於創作的條件。演播室系統包括:視頻系統、音頻系統、燈光系統、通話系統和空調、消防、 地線、供電系統等等。重慶康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西南地區著名的演播室設計與建設商,已為西南地區多所大中院校、電視台、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完美建設了多個演播室,有著及其豐富的演播室建設經驗。現將演播室設計與建設中的寶貴經驗與大家分享。

演播室空間設計

電視演播室根據用途不同一般從面積上分為大型(400平方米以上);中型(150平方米左右)和小型(50平方米以下)。
大型演播室,多用於場面較大的歌舞、戲曲、綜藝活動等節目,也可拍電視劇,在一個大型演播室內可以分割成若干個小景區,一個接一個順序地拍下去,拍過的景區隨即更換布景再拍另外場景的節目,以提高演播室利用率。中型演播室,以小型戲曲、歌舞、智力競賽或者座談會等為宜。製作形象化教學節目或編排一些帶情節 的教育片時最適用。小型演播室,以新聞、節目預告、板式教學等動作不大的節目為主,更多的是用於插播、配解說和拍攝小型實物為主。
一般的中型演播室,可設定多個景區,以達到綜合利用演播室為目的。可製作專題節目,如知識問答,人物訪談、新聞等各種欄目的節目都置於一個演播室,各有自己的布景、道具,同用一套攝錄設備,同用一個控制室,只要把時間排開,只需移動一下攝像機,即可方便地到每個景區前去拍攝節目,這樣可以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還可節約設備。

演播室聲學設計

演播室聲學要求既不像攝影棚那樣簡陋,又不像錄音室那樣考究。因為,電視製作不像電影那樣先在攝影棚里拍攝畫面,然後再到錄音室里去配音。往往採用同期聲,一氣呵成,因此,演播室的聲學要求只要滿足其主要的指標就可以了。

混響時間

在聲源停止輻射以後聲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時間為混響時間。它的大小與房間容積、牆壁、地板和頂棚等界面的吸聲係數有關,電視演播室的混響時間一般設計 在0.6秒左右,中小型演播室為了減少混響時間只有加強吸聲措施。我們的做法是:室內牆壁和頂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裝飾無需華麗,簡潔明快即行,注意各個頻段的吸聲要均勻,顏色也以灰暗色無反光為宜。材料採用輕鋼龍骨隔牆內嵌玻璃纖維吸音棉外飾泡沫牆布軟包達到雙層或多層吸音措施。按照聲學要求,除了吸聲 外,還要有反射,擴散聲場和利用腔體共振吸收相關的低頻聲能的裝置。為達到防火性能的要求,製作上述裝飾體時,選材均達到防火規範。

隔聲

建築隔聲包括空氣聲和撞擊聲兩種。空氣聲是指建築物中經過空氣傳播的噪聲。如門縫、穿線孔和通風管道等透過的聲音。由環境噪聲構成的背景噪聲稱為底噪聲,若隔聲性能差,本底噪聲必然高。正常情況下,演播室本底噪聲應該低於40dB。撞擊聲是指在固體上撞擊而引起的噪聲。尤其是樓板下的室內噪聲、腳步聲是最常聽到的撞擊聲。為達到上述效果,地面採用先鋪地膠墊,再鋪阻燃吸音地毯,儘量減少噪音。
控制室與演播室之間的觀察窗也是需要進行隔聲處理的關鍵部位,採用三層中空用矽酮密封膠密封,使玻璃之間形成乾燥的空氣層隔音,若有條件的話,還可充如惰性氣體,這樣隔聲效果更好。

照明和布光設計

演播室對燈光的要求實質上是體現電視設備好壞最直接因素,特別是攝像機對燈光的要求更苛刻。具體要求如下:第一,色溫要穩定,即燈的穩定性要好。無論是單個燈或同種燈,在使用中,色溫不應有明顯變化。包括從時間上、電壓穩定性兩方面因素。第二,色溫要單一,原則上主要採用一種三基色冷光源燈,輔以聚光燈加以補充。

布光技巧

運用燈光的技巧,由初步掌握到運用自如,要經過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多是圍繞如何滿足電視設備的要求,如:照度基準、色溫容差、亮度對比(光比)、不光滑程度(差異在10%以內)等,然後再考慮所需光源的配備和燈位分布等;第二階段開始注意畫面質量,如:圖像是否明快、影子處理的怎樣等。通常是要千方百計地消除影子,有時又要設法加以利用,以顯示主題感或面部質感等;第三階段屬於表現手法的提高,如:利用燈光模仿自然界的不同季節、氣候、場所、時刻和各 種環境氣氛等。通過這些達到襯托人物心理狀態、抒發感情的目的;第四階段是儘量利用技術手法,產生一些藝術效果,節省燈光、能源等的嘗試。如:利用圖像信號可以改變黑電平和g校正電路等參數的辦法,在普通自然光下(利用黃昏)製造夜景氣氛,利用改變彩色矩陣電路的參數得到不同色度校正,色調變化或產生幻想的藝術效果等。
在這幾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當前兩個階段的基礎就可以利用下述六個基本技法,通過相互組合進行創作。
a.基本光(或稱底光)
全面無死角的照明。從地面起1.5米高處的水平面上各點都能得到均勻的照度(平均照度500lx以上),使用三基色冷光燈從多方照射鋪底。
b.主光
有明確的方向性,對準被攝主體用光。著眼點在於表現主體表面凹凸的形態和質感。為了防止使用聚光燈產生不必要的影子,往往以斜射為好,角度以偏離攝像機光軸水平35°角和垂直30°角最好。使人物面孔得到1000lx的照度。當被攝主體為兩人時,可使用兩台聚光燈交叉投射。人物再多時,則可用遠攝大功率聚 光燈(聚光燈1000W),保證面孔得到1000lx照度。
c.逆光
沿攝像機光軸從人物的背後強光投射的方法。著重表現人物的輪廓、髮髻等。角度以60°為好。照度要超過底光,視情況在1200~2000lx左右。
d.壓光
用於抵消主光照射主體所產生的不必要影子。照射方法恰與主光對稱。強度以抵消陰影為準(或看上去合適為止),在大範圍人物較多的情況下,無法大面積抵消,也可以省去這種方法,而代之以打底光的方法抵消不必要影子。
e.置景光
通過布景或背景照射光強的變化來改變光比,靠明暗差異來取得遠、近不同的距離感等效果。平均起來表面照度以400lx左右為好。也是利用天幕燈時常用的數據之一。
f.高調式低調光
也稱“眼神兒”光。專門用於勾劃局部特徵的用光方式。如,表現一個人的眼神,可在暗特寫鏡頭中突出眼睛部分的用光,以描寫其神態。有時也用於訪談欄目的電視節目中。上述的一些基本技法可以構成很多傳統的表現方法。如,表示時間的早晨光、中午光、黃昏光、夜晚光等;表示季節的春、夏、秋、冬光;表現氣候的 晴、陰、雨、雪、霧、雷等;表現場所的室內、室外、森林中、洞穴中、水邊等;表示不同的光源,如,太陽、月亮光、窗戶光、電燈光及手電筒、燈籠和火炬光等。

布光方法

演播室布光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a.三點布光,即利用主光、逆光、輔助光,表現主題;
b.多主光布光,對攝像機的各種位置都能表現出主要光源;
c.軟正面光,加強逆光的作用,使整個表演區的照度比較均勻;
d.利用側主光,從布景兩側來的硬光,提供側主光和側逆光。輔助光從布景的正面來;
e.總體布光,先布基本光,(在電視中稱作普遍照度,這種光照度800~1500lx。)使攝像機的彩色能基本再現,然後再採用三點布光(多主光、多逆光、多輔助光)。多主光的照度應當是一致的,逆光和輔助光也是。同樣,攝像機在指定位置拍攝的圖像色調應基本一致;
f.層次布光,演播室的音樂和歌舞節目採用層次布光,也稱分區布光。這種布光方法可增強主體和透視感。層次布光可分前區、中區和後區,這三種區域的照度是不相同的,前區的照度應在2000~2500lx,中區的照度應在1500~2000lx,後區的照度應在800~1000lx, 天幕光的照度應為600~800lx。分區照明的目的就是要給人一種層次感和立體感;
g.室內白天場景布光,要用強光將窗子的影子投射到室內來,代替陽光的效果,採用主光的方面應和陽光的方向一致,使人看後不感到假。輔助光的位置應當和攝像機成70°,這樣可以消除人物過長的鼻影。景物光宜採用散光燈,使景物呈現出層次來;
h.室內夜景布光,一般用吊燈將整個室內照亮,用檯燈照亮書桌,壁燈照亮室內一部分,這幾種燈有利於表現環境的光線效果,也有利於表現人物。室內夜景氣氛最能表現的手法是開燈和關燈,觀眾很敏感就知道是晚上。處理開關燈的光線,首先是布關燈時的光線,然後再布開燈後的光線。關燈時的光線要比開燈後的光線暗 一些,室內出現黑暗但能使人看出輪廓來。
演播室的聲學和布光,是一個複雜、系統、綜合的藝術創作過程,各個演播室的建築結構和設備配備不同,技術創作人員的技術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不同,在實際工作中的套用和表現也不同。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套用技巧,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終都從電視節目中表現出來。

音頻系統設計

演播室音頻系統是以調音台為核心,將各路傳聲器拾取的聲音,以及磁帶錄音機、CD、唱機和錄像機的線路音頻輸入調音台,通過調音台選擇、處理、混合,再通 過各種聲音處理設備處理後,輸出到錄像機和揚聲器。整個演播室音頻系統是一套完善的音頻系統,它能夠同時滿足擴音和錄音的需要。
中型多功能演播室,其音頻系統設計應能滿足如下使用功能的演出及演播需要:錄製電子音樂、流行音樂;訪談類節目;綜合文娛演出;小型室內樂、民樂;曲藝、小品等節目。

設計思路和方法

充分考慮系統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多功能的使用要求使語言與音樂的重放效果都要側重;多種使用方式使我們的系統要提供方便的操作性和靈活的功能轉換;要保證系統的兼容性、可靠性及擴展性。

最佳化說明

增強擴聲效果,使本演播室功能更加強大、效果更優——對低頻聲音進行單獨加強處理;在周邊設備方面,更多的使用了數位化設備,使信號更加準 確,儘可能減小失真;對演播室的監聽系統作了著重處理,選用了目前技術較為先進的監聽音箱進行監聽,以保證錄製效果;整個系統中,體現網路化的優勢。

方案特點

主揚聲器採用具有頻率線性耦合方面技術的產品,以提高聲場均勻度、減少聲干涉現象;配備流動系統或流動型低音箱,可適應不同使用功能需要,流動系統可方便地接進預留的數字或模擬音頻接口進行擴聲,也能方便地與主擴聲系統合併使用;在考慮性能價格比的前提下,儘量數位化、集成化,以提高聲音質 量,降低故障率及維護成本;為提高系統安全性並便於一些臨時性操作,配備了大量的跳線盤,所有主要信號全部經過跳線盤,設備流程可方便地更改,大大提高系統靈活性及安全性。

視頻系統設計

總體設計思路

確保系統的技術先進性和高可靠性,系統配置靈活,可兼容4:3和16:9格式,為將來的HDTV做好準備;在功能上,既要滿足對直播的要求,又可以進行後期節目的製作,並且保證出色的圖像質量;系統應為將來的發展留有餘地,包括綜合布線、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的通道頻寬。

系統信號格式

目前,數位電視系統以串列分量數位訊號格式為主流。通過串列數字接口(SDI)可用一根同軸電纜同時傳輸4:2:2數字分量視頻信號、數字音頻和時間碼。 ITU---R BT601數字分量演播室標準建議和SMPTE267M分別提供了4:3和16:9兩種彩色電視信號的編碼方式、取樣頻率、取樣結構的明確規定(詳見表一)。演播室採用分量編碼,亮度抽樣頻率選為525/60和625/50行頻的公倍數2.25MHZ的6倍13.5MHZ,使樣值有正交結構,便於數字處理並使三大制式在數字域內的每電視行的亮度樣值數統一於720個,兩個色度樣值均為360個,即4:2:2格式,從而使同一格式數字錄象機能記錄三種不同制式的信號,並使整個數字演播室能以4:2:2格式接在一起。正是這一標準,使各種數字演播室的數字設備能連成一系統,形成一個4:2:2的數字演播室環境。

視頻系統設備

(1)數字切換台
切換台是演播室的核心設備。 切換台的數位化是演播室數位化的關鍵所在。目前,數字切換台無論在外觀、操作還是內部框架結構上,均與傳統的模擬切換台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切換台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起來,實現了聯網操作。其輸入的SDI接口不再與控制臺按鈕一一對應,而是由選單設定其對應關係;輸入的視頻信號與鍵信號也不再區分,可接入任一路SDI 輸入口。數字切換台具有強大的設定選單,可對制式、格式、寬高比、各種鍵及特技等在內的幾乎所有參數進行設定。切換台的選型不僅要考慮演播室的節目製作類別和容量,還應考慮後期節目製作功能的兼顧,以充分發揮作用。
(2)攝像機
攝像機是前期信號的採集設備,在視頻系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市場可供選擇的數字攝像機型號很多,各大廠家高級攝像機都採用12bit模數轉換,在信號處理上採用16bit以上的數據處理,保證了更精確的伽馬、拐點、輪廓校正。另外,演播室攝像機所用電纜長度最好不超過200m,超過時套用光纖,接 外掛程式要採用鍍金措施,防止輻射。攝像機質量直接決定演播室的節目技術質量,因此,需慎重考慮性能、價格和需求。現在實現4:3和16:9兼容時,各廠家采 取的技術不同,日本各攝像機廠採用的是16:9的CCD元件,通過改變水平尺寸以實現對4:3的兼容。在進行4:3和16:9之間轉換時,由於成像面的水 平尺寸不同,因此需要通過可轉換鏡片來彌補視角的變化。而飛利浦的LDK系列攝像機採取了動態像素管理(DPM)的技術,在4:3的CCD上實現了 16:9的兼容,DPM技術沒有改變CCD成像區域的水平尺寸,只改變了垂直尺寸。
(3)視頻記錄設備
目前,對於串列分量數字演播室可供選擇的廣播級錄像機有D1、D5和BETACAM DVW系列的產品。近年來推出的DVCAM、DVCPRO、DVCPRO50、DIGITAL–S、以及HD等都是數字分量記錄格式,但互不兼容。它們都是進行碼率壓縮後將數位訊號記錄到磁帶上,這在進行簡單的節目編輯和複製時,進行多次D/A、A/D變換後,信號的質量會下降,因此比較適用於新聞節目的製作。
(4)數字串列設備
數字串列設備指串接在數字電路中,對數位訊號進行變換和存儲的設備,包括A/D、D/A、數位訊號幀同步機、數字台標發生器、數字視頻分配器等。由於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採用,數字串列設備的體積比相應模擬設備大為減小,通常只是一塊電路板。雖然數字串列設備並非數字演播室的核心設備,但它通常串接在系統的輸入輸出連線埠處,直接一向到系統與外部時基及相位關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經各種變換後信號的技術指標。

演播室建設

在演播室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充分考慮場地自身的實際,既有自己的功能特色,又要符合科學和先進的系統設計思想。為了建立一套技術先進、性能穩定、功能齊全、使用方便的演播室系統,在建設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先進型原則

採用的系統結構應該是先進的、開放的體系結構,和系統使用當中的科學性。整個系統能體現當今技術的發展水平。

實用性原則

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操作方便,維護簡單,管理簡便。

可維護性原則

要為系統以後升級預留空間,系統維護是整個系統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慮結構設計的合理、規範對系統的維護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

經濟性原則

在保證系統先進、可靠和市場價格比的前提下,通過最佳化設計達到最經濟性的目標。

系統的高可靠性

系統的高可靠性是演播室系統的首要原則,系統必須能滿足長時間連續運行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