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園村龍鼓

漆園村龍鼓

漆園村龍鼓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相傳的傳統鼓樂。到了清末民初時期最為興盛,經常受邀到附近廟會表演,在京西北地區享有盛名。至今已傳承七代。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徵,由圖騰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傳統民俗活動。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漆園村龍鼓
  • 流傳:昌平流村鎮漆園村的龍鼓
  • 產生:清乾隆八年(1743年)
  • 前身:為“鍋子鼓”
  • 古譜:36套
起源,現狀,

起源

漆園村龍鼓漆園村龍鼓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流傳在昌平流村鎮漆園村的龍鼓,其前身為“鍋子鼓”,產生於當地村民企求消災除禍、保佑平安的期盼和願望,是村民請“娘娘”時所奏的樂曲和護駕的隊伍,後來又在祭祀和廟會等活動中演奏。相傳,龍鼓產生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距今約260多年歷史。
“龍鼓”共有36套古譜,樂譜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使人們在演奏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其中既有祭祀儀式中使用的莊重、渾厚的樂曲,又有表現生活中歡快場景的樂曲。現已整理並演奏的有“三鍋子”、“六鍋子”、“七鍋子”、“混蛟龍”、“雙釘鈸”、“鬥鵪鶉”等6套鼓樂。“三鍋子”為前奏,其它樂曲有的是祭祀時演奏,有的是娛樂性演奏,“混蛟龍”為高潮。

現狀


漆園村龍鼓豐富了老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對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今 後還將進一步做好挖掘、保護工作,使這項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