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山之戰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至十四年(1809年),清軍在浙江漁山(今浙江定海北大漁山)附近殲滅蔡牽的海上進攻戰。蔡牽自嘉慶十一年(1806年)撤出台灣後,次年於廣東大星嶼(今大亞灣口,惠東平海南)及福建霞浦浮鷹島兩次敗於清軍,又被圍於黑水洋(今廣東南澳南、南澎湖島東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山之戰
  • 開始時間:1808年
  • 結束時間:1809年
  • 地點:浙江定海北大漁山
十二月,蔡牽在黑水洋突圍後,至安南(今越南)休整、補充。十三年夏,復與廣東朱賁合幫入浙,並有當地小幫張阿治相應。浙江巡撫阮元採用離間策略進行分化瓦解,使朱賁又離蔡牽獨去廣東,在與金門總兵許松年部戰鬥中戰死。張阿治率500人、炮80餘門降清。在浙江提督邱良功不斷進擊下,蔡牽被迫轉入福建。十四年七月,朱賁弟朱渥率粵海幫3000餘人、戰船42艘、火炮80餘門降清,蔡牽更為孤立。八月十七日,邱良功及福建提督王得祿合擊蔡牽於漁山附近,雙方先以火力交戰,各有傷亡。激戰至夜,蔡牽向外海撤逃,清軍據上風阻截。十八日,清軍採用“分船隔攻”戰術,將蔡牽船隊分割包圍,使其互不能援。蔡牽周邊僅餘30餘船。戰至午,蔡軍鉛丸用盡,發射銀元。清軍遂發起接舷戰,邱良功、王得祿均在戰鬥中負傷。蔡牽所乘指揮船船尾中彈起火,船舵亦為清軍艦船撞斷。蔡牽判斷逃脫無望,遂引爆船首、尾炮自沉。蔡船隊大部被殲。突圍逃走之1300餘人,於次年由沈帶率領下投降福建清軍。蔡牽海上武裝集團覆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