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

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燮創作的一組詞。這四首《滿江紅》詞寫法相似,皆上片寫“田家苦”,下片詠“田家樂”。但對“苦”、“樂”的具體表現又有差異。這組詞通過農家的現實與理想的對照,突出了農家生活的艱辛,表現出作者對農民生活疾苦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鄭燮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
【其一】
細雨輕雷,驚蟄後和風動土⑴。正父老催人早作,東畲南圃⑵。夜月荷鋤村犬吠,晨星叱犢山沉霧。到五更驚起是荒雞⑶,田家苦。
疏籬外,桃華灼⑷;池塘上,楊絲弱。漸茅檐日暖,小姑衣薄⑸。春韭滿園隨意剪,臘醅半瓮邀人酌⑹。喜白頭人醉白頭扶,田家樂。
【其二】
麥浪翻風,又早是秧針半吐。看壟上鳴槔滑滑⑺,傾銀潑乳。脫笠雨梳頭頂發,耘苗汗滴禾根土。更養蠶忙煞採桑娘,田家苦。
風蕩蕩,搖新箬;聲淅淅,飄新籜。正青蒲水面,紅榴屋角。原上摘瓜童子笑,池邊濯足斜陽落。晚風前個個說荒唐,田家樂。
【其三】
雲淡風高,送鴻雁一聲淒楚⑻。最怕是打場天氣,秋陰秋雨。霜穗未儲終歲食⑼,縣符已索逃租戶⑽。更爪牙常例急於官⑾,田家苦。
紫蟹熟⑿,紅菱剝;桄桔響⒀,村歌作。聽喧闐社鼓⒁,漫山動郭。挾瑟靈巫傳吉兆⒂,扶藜老子持康爵⒃。祝年年多似此豐穰⒄,田家樂。
【其四】
老樹槎丫,撼四壁寒聲正怒。掃不盡牛溲滿地,糞渣當戶。茅舍日斜雲釀雪,長堤路斷風吹雨。盡村舂夜火到天明,田家苦。
草為榻,蘆為幕;土為銼⒅,瓢為杓。砍松枝帶雪,烹葵煮藿。秫酒釀成歡里舍,官租完了離城郭。笑山妻塗粉過新年,田家樂。

注釋譯文

⑴驚蟄: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公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
⑵東畲南圃:泛指田園。畲:田。
⑶荒雞:古人把以三更前鳴的雞稱為荒雞,詩中泛指鳴叫的公雞。
⑷桃華:桃花。灼:鮮明,光亮的樣子。《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⑸小姑:泛稱未出稼的少女。
⑹臘醅(pēi):冬天釀製的酒,臘酒。醅:未經過濾的酒。陸游詩:“臘醅初見拆泥封。”
⑺槔(gāo高):指桔槔,原始的提水工具。
⑻鴻雁:大雁。
⑼霜穗:秋霜中成熟的禾穗。蘇軾東坡》:“秋來霜穗重,顛倒相撐柱。”
⑽縣符:縣衙的文告、命令。索:追索。
⑾常例:亦稱規禮,指官吏憑藉權力向下屬和百姓索取的賄賂。急於官:此官租更急迫。
⑿紫蟹:螃蟹。羅隱詩:“盈盤紫蟹千巵酒。”
⒀桄(guāng)桔:泛指紡織、吊水等勞動的聲音。桄:織機或梯子上的橫木。桔:打水用的吊桿。
⒁喧闐:哄鬧聲。社鼓:社日祭神時的鼓樂。
⒂靈巫:巫師。
⒃扶藜老子:拄著藜杖的老人。康爵:大酒器。康:大。爵:酒器的一種。
⒄豐穰(ráng):豐收。《漢書·食貨志》:“百姓安土,歲數豐穰,谷至石五錢,農人少利。”
⒅銼:瓦鍋。杜甫詩:“荊扉深蔓草,土銼冷疏煙。”

作品鑑賞

第一首從農家耕作無比辛勞的角度寫“田家苦”。春耕時節,農民五更即起,頭頂晨星勞作,晚上披著月光荷鋤歸家,起早摸黑,極為勞苦。“田家樂”則從田園風光的迷人及生活的閒適落筆,作者以清麗的筆墨潑灑出一幅桃花輝映疏籬、垂柳倒映池塘的美好畫面。並以此為背景,描繪出少女自在玩樂,老翁剪春韭、飲美酒的悠閒自得的生活。
第三首“田家苦”在負擔的沉重。農家“最怕”的不僅是天公不作美,尤其是官府對租賦的追索,及官吏貪得無厭的索賄,農家既憂天,又怕官,自苦不堪言。“田家樂”則在於享受豐收的喜悅。豐收時節,農家吃紫蟹、剝紅菱,到處是紡織、吊水及民歌的聲音,社日祭神的鼓樂“漫山動郭”,拄杖老者暢飲美酒,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將農家享受豐收喜悅的情景寫得真切動人。
這組詞的“田家苦”著眼於現實,“田家樂”則是詩人理想的歌詠,對照寫來,更突出農家生活的艱辛,表現出作者對農民生活疾苦的關注。作品寫景敘事無不精妙動人,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由於作者是一個自幼讀聖賢書、一心要“直擄熱血為文章”、“歌詠百姓之勤苦”的詩人,他把作詩、畫竹等與當縣官為百姓解疾苦看成一樣重要,所以他的詩文畫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愛民思想和文人的骨氣。他在《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中說:“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大義凜然!觀點何等明確。可是由於時代的局限,思想的局限,他在山東范縣當縣令時,家中已有典產土地三百畝,並打算再買田二百畝,是想“為農夫以沒世”的田主。因而這兩首田家苦樂歌只是站在儒生、田主的立場來歌詠農民的苦樂,遠沒有他在范縣寄弟墨第四書中所說的那么直截、切當。
但鄭板橋的愛民、重農思想及其對家屬、後輩進行重農、愛農教育,則是中國古代士人中最明確、最強烈、最典型的。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的家信中曾囑其弟以李紳等的四首五言絕句令小兒們讀唱,接受教育。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燮,清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人。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知縣,又調知濰縣。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濰縣,遇大饑荒,即開倉賑貸;乾隆十八年,因請賑觸忤大吏而辭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並立生祠。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其詩、書、畫,人稱為“三絕”。其著作以中華書局1962年版《鄭板橋集》蒐集最為完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