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持戒

《滔滔不持戒》是唐代高僧仰山慧寂禪師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刻畫了一個不持戒、不坐禪,卻整天飲茶、做農活的僧人,體現出了詩人學禪不拘泥於形式,而在於領會禪意的思想。這個不持戒、不坐禪,整天想著喝濃茶、乾農活的僧人形象說明了什麼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滔滔不持戒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仰山慧寂禪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滔滔不持戒① ,
兀兀不坐禪②。
釅茶三兩碗③,
意在钁頭邊④。

注釋譯文

①滔滔:形容多。
②兀兀:渾沌無知的樣子。
③釅茶:濃茶。
④钁頭:鋤頭。

作品鑑賞

這個不持戒、不坐禪,整天想著喝濃茶、乾農活的僧人形象說明了什麼呢。還是讓慧寂自己的事跡來說明吧。《五燈會元》卷九:“初謁耽源,已悟玄旨。……耽源謂師曰:‘國師當時傳得六代祖師圓相,共九十七個,授與老僧。乃曰:“吾滅後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彌到來,大興此教,次第傳受,無令斷絕。”吾今付汝,汝當奉持。’遂將其本過與師。師接得一覽,便將火燒卻。耽源一日問:‘前來諸相,甚宜秘惜。’師曰:‘當時看了便燒卻也。’源曰:‘吾此法門無人能會,唯先師及諸祖師、諸大聖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師曰:‘慧寂一覽,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執本也。’”耽源把祖師的畫像交給慧寂收藏,意味著希望他能接過衣缽,承傳法統。但慧寂卻將畫像燒掉了,因為他認為,要承傳法統,重要的是得其意,而非得其像。他所要體認的是祖師的自性,這自性,無生無滅,永遠存在,而像上所畫,既然能夠變滅,顯然就是虛幻的,非本質的。如此而來,將其燒掉,正表明他強調的是心印,而非形跡。後來臨濟義玄“到達磨塔頭,塔主問:‘先禮佛,先禮祖?’師曰:‘祖、佛俱不禮。’主曰:‘祖、佛與長老有甚冤家?’師拂袖便出。”(《五燈會元》卷十一)這種無凡無聖,向內求佛,打破偶像的精神,與慧寂正是相通的。另外,以喝濃茶、扛钁頭代替了持戒、坐禪,也反映了作者對“平常心”的追求。這蘊含其中的多義性,無疑使得全篇語意豐厚,思理深微。
飲茶往往是僧人生活情趣的一個重要方面。《敦煌變文集》卷三載唐人《茶酒論》說:“明(名)僧大德,幽隱禪林,飲之語話,能去昏沉。”《五燈會元》卷九載:“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後三碗茶。’”慧寂說自己是“釅茶三兩碗”,顯然也能見出這種“和尚家風”。

作者簡介

慧寂(807—883),即仰山慧寂禪師,唐代著名高僧,溈仰宗的創始人之一,俗姓葉,韶州湞昌(今廣東南雄)人,一說韶州懷化(今廣東番禺)。17歲出家,依南華寺通彈師削髮為沙彌。受具足戒後,初謁耽源。從學數年,後參溈山靈絡禪師,從學十餘年。後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世稱“仰山慧寂”。師徒相承,別開一派,即溈仰宗。師將順寂,數僧侍立,至日午升座辭眾,復說偈曰:“年滿七十七,無常在今日。日輪正當午,兩手攀屈膝。”言訖,以兩手抱膝而終。享年七十七,僧臘五十四,敕號通智大師妙光之塔。
仰山慧寂禪師畫像仰山慧寂禪師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