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降(高山滑雪比賽項目)

滑降(高山滑雪比賽項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滑降(downhill)

高山滑雪比賽項目之一,又稱快速降下。1948年第5屆冬季奧運會開始列為比賽項目。比賽在覆雪的高山上進行,坡度5~35°,平均20°。線路長2000米左右,寬至少30米。起終點高標差男子為800~1100米,女子為500~800米。線路兩旁設定一定數量的小旗,組成門形。運動員從山頂以最高速度沿線路通過旗門下滑。門旗男子為紅色,女子為紅藍相間或只用紅色。旗幅為100厘米×75厘米,一個旗門由4根迴轉標桿和兩面門旗組成。門旗應系在旗門桿上,使運動員容易辨認。旗門間距至少8米,上下旗門相距30米左右。滑降以競速為目的,時速一般在每小時100公里以上,因此直線滑降時,身體要儘可能團縮,轉彎時身體重心轉換要快。為安全起見,運動員必須戴頭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降
  • 外文名:downhill
  • 比賽高山滑雪比賽項目之一
  • 時間:1948年
簡介,滑降技術,

簡介

滑降(downhill)

滑降技術

. 滑降的基本技術主要包括:直滑降、犁式滑降、斜滑降和橫滑降。
. 通過各種滑降練習,主要掌握滑降的基本姿勢、基本動作、用刃方法、用力順序。通過反覆練習來適應不同坡度、不同雪質和凹凸面上的重心移動及不同速度的情況下提高對雪板的控制能力,逐步達到用力經濟、動作準確。滑降技術是高山滑雪技術的基礎。
一、直滑降
. 直滑降是指雙板平行,面對垂直落下線垂直滑下的技術。通過直滑降的練習主要掌握基本滑行姿勢。體會速度及滑行感覺、重心位置,提高對坡度的適應能力及對雪板的控制能力。直滑降的技術重點是用腿部的屈伸來調節以保持正確的滑行姿勢。
(一)動作要領
. (1)雙板平行稍分開,體重均勻放在兩腿上,兩腳全腳用力。
. (2)上體稍前傾,髖、膝、踝關節稍屈,呈穩定的稍蹲姿勢,保持隨時可以進行腿部屈伸狀態。
. (3)兩臂自然垂放體側,肘稍屈以協助保持平衡,肩部應一直處於非常放鬆狀態。
. (4)目視前方,觀察場地及前方情況,防止低頭看雪板。
(二)練習方法
. (1)在緩坡的小平台上出發,不持雪杖,保持正確姿勢滑下。
. (2)在(1)的滑降中做重心前後移動並保持滑行方向不變的練習。
. (3)在(1)的滑降中進行深蹲,用左手摸左腳後,右手摸右腳並保持滑行方向不變。
. (4)在緩坡下滑中變換高、中、低姿勢滑行並保持雪板及滑行方向不變。
. (5)在緩坡的滑降中完成左右輕微轉體的練習。
. (6)在中坡下滑時體會速度感覺,適應後可進行雙板平行用雙板內刃直線滑行及用雙板外刃滑行的練習。
. (7)在下滑過程中保持雙板平行狀態,依次把重心向左、右腳上移動並注意直線性。
. (8)在下滑中單板提起離開雪面,另一板保持直線滑行,交替進行。
. (9)在不同坡上(緩、級緩、中坡)進行較快速度的實踐滑行,以適應不同坡度、雪質及凹凸的變化。
. (10)在下滑過程中加入雙足同時輕跳起.著陸後注意保持正確姿勢和雙板直線性的練習。
(三)注意問題
. (1)在練習中要注意體會重心上、下、左、右、後的移動對雪板產生的影響及對雪板的控制方法,防止一味追求速度。
. (2)注意在中坡上起滑時的突然加速而造成重心落後而摔倒。
. (3)在雪坡、雪質的選擇上必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 (4)在滑行練習中時時注意放鬆,防止動作緊張、僵硬。
. (5)腿部屈伸動作是保持正確動作的關鍵,必須給予重視並加強通過腿的屈伸動作的訓練。
二、犁式滑降
. 犁式滑降是雪板呈八字形從山上直線滑下的技術動作。
. 直滑降減速或停止除依靠地形的變化之外只能依靠停止法,而犁式滑降與直滑降最大的區別除了板型之外,就是犁式滑降在滑降的過程之中,可以通過調節八字的大小和改變立刃的強弱來控制速度。所以有人把犁式滑降稱為犁式制動滑降。
. (1)是板尾展開較大的犁式滑降,從直滑降開始到大犁式制動。
. (2)是板尾展開較小的犁式滑降,也是從直滑降開始到板尾展開較小的犁式滑降。
. (3)是變換犁式的大小滑出的雪痕,犁式大小變化是依靠同蹬同收進行控制的。
. 通過犁式滑降技術動作的學習,主要掌握:板尾登開的動作,滑降中用刃的能力,對方向、速度的控制水平和正確的身體姿勢。
(一)動作要領
. (1)雙膝稍屈並略有內扣,重心在兩板中間。兩腳跟同時向外展,推開板尾,使雪板呈八字型。
. (2)上體稍前傾,上體、雙臂及肩部放鬆兩手握杖自然置體側,杖尖朝後方。
. (3)眼睛向前看,防止低頭看板。
. (4)犁式滑降動作可分為屈膝和展膝兩種,在練習中均可使用。
(二)練習方法
. (1)從直滑降開始――犁式直線滑降――犁式停止。
. (2)分別用大、中、小犁式滑降,體會三種犁式的不同。
. (3)按直滑降――小犁式――中犁式――大犁式的順序練習。
. (4)按大犁式――中犁式――小犁式的順序練習。
. (5)在犁式滑降中犁式大小不變,體會用刃的強弱,注意兩腿用力的均等和直線性。
. (6)從直滑降加速用大犁式停止。
. (7)在綜合坡上進行速度相同的犁式滑降。
. (8)在綜合坡上進行直滑降和犁式滑降的混合練習。
. (9)在中緩坡上進行保持犁式板型把重心分別向左、右腿上移動體會一下改變方向後再恢復犁式滑降。
. (10)用屈膝和伸膝兩種姿勢進行犁式滑降的練習。
. (11)在凹凸坡面上進行犁式直滑降練習。
. (12)在中緩坡上進行連續改變犁式大中小的滑行,注意雪轍的對稱性。
. (13)用犁式板型進行直線的斜滑降。
(三)注意問題
. (1)防止練習時速度過快而無法體會動作。
. (2)應反覆體會板尾推雪的感覺。
. (3)對板尾展開大小的控制要通過反覆練習,達到隨心所欲。
. (4)初學者防止八字過大而造成外傷。
. (5)犁式滑降中放鬆動作是很重要的。在所商練習中部應注意放鬆。
. (6)在犁式滑降中易出現如下錯誤:上體強硬、臀部過於後坐、重心不在兩板正中間、膝關節控制不穩。
三、斜滑降
. 在坡面上不是沿著垂直落下線下滑,而是用直線斜著滑過坡面稱為斜滑降。斜滑降的板型有雙板平行也有犁式。通過斜滑降的練習主要掌握山上側板與山下側板不在同一高度上的滑行技術特點,用刃方法和身體的外向、外傾姿勢動作。
. 直滑降時兩板平均負擔體重,斜滑降時是山上側腿負重稍大于山下腿。雙板平行斜著滑過坡面時雪板處於橫切狀態。因坡度的不同,雪板底著雪面積大小也不同。一般是用兩板底的三分之一左右面積的山上側板底負擔體重。從雪轍的深淺可以分析出用刃的強弱。
. 在雙板平行斜滑降中最大的特點是身體姿勢的外向(上體稍轉向山下側)和外傾(膝、踩向山上側傾,上體稍向山下側傾)。由於外向、外傾構成了身體的“<”字型,也稱反弓型。在斜滑降時為了防止向山下側橫滑,兩踝、膝向山上側傾才產生一種由上向下踩住雪板的感覺,也就產生了前面講過的兩板山上側負重的結論。
(一)動作要領
. (1)在坡面上斜對山下站立時肩、髖稍向山下側轉形成外向姿勢。上體稍向山下側傾而膝向山上側傾,用雙板山上側刃刻住雪面。
. (2)在下滑過程中時時把握從上向下踩住雪板的感覺,山上側板比山下側板向前一些雙板平行。
. (3)在滑行時,保持上述姿勢並注意兩肩的連線,兩朗的連線和兩膝的連線與山的坡面幾乎平行。
. (4)斜滑降時“<”字姿勢與用刃是協調一致的,共同進行用刃強弱及速度的控制。
. (5)兩臂自然放鬆,目視前方8-10米處。
(二)練習方法
. (1)保持正確的斜滑降姿勢,改變重心的高度的滑行練習,滑行時保持雪轍的正確。
. (2)在斜滑降時進行左、右、前、後重心移動的練習,體會腿的負重感覺並注意直線性。
. (3)在斜滑降中加入輕微的向左、向右、轉體動作,以增強對板的控制能力。
. (4)擴大、縮小兩板左右距離的斜滑降練習。
. (5)在中緩坡上進行改變用刃強度的滑行。
. (6)雙手胸前乎舉雪杖或把雙雪杖平扛於兩肩之上進行正確的斜滑降練習。
. (7)分別進行山上側板主要負重和山下側板主要負重的直線斜滑降練習。
. (8)山上側板或山下側板單板支撐體重的斜滑降練習。
. (9)在各種坡上用正確姿勢在滑行中不斷向山上側邁出一步的斜滑降練習。
. (10)在不同坡面的凹凸場地進行直線的斜滑降練習。
(三)注意問題
. (1)時時勿忘正確的反弓姿勢。
. (2)加強對雪轍的分析以了解用刃技術的掌握情況。
. (3)防止在中坡上斜滑降時的橫滑現象和過大的拖滑。
. (4)保持心理的放鬆和動作的放鬆。
四、橫滑降
. 橫滑降是指雪板橫著沿垂直落下線方向直線或斜線的滑進。通過該技術的練習來掌握通過整個板刃調節來對速度進行控制的能力。掌握整個雪板方向控制水平及相對應的身體姿勢。
(一)動作要領
. (1)雙板平行,山上側板稍向前約半腳。
. (2)身體側對滑下方向與斜滑降相比較上體有更大的向山下側扭轉的感覺。
. (3)通過調節兩雪板底面的負重比例及雙杖在山上側的撐動滑進。
. (4)雙腿微屈,眼睛向山下側看。
(二)橫滑降練習方法
. (1)在緩坡橫滑保持速度均勻的練習。
. (2)從斜滑降到橫滑降的練習。
. (3)在中坡上進行勻速橫滑降的練習。
. (4)在中陡坡上進行慢速橫滑降的練習。
. (5)在中坡上進行改變重心高度的橫滑練習。
. (6)在中坡上進行單板橫滑和斜滑練習。
. (7)在有小的凹凸坡上進行直線和斜線的橫滑練習。
(三)注意問題
. (1)注意重心與橫滑降的關係。
. (2)防止在橫滑中出現曲線。
. (3)克服恐懼心理套用大量的練習來解決。
. (4)在中、陡坡的橫滑練習時對速度的控制水平是能力如何的表現。能勻速滑進是較難的,防止變速現象的出現。
. (5)除用板刃控制方向、速度之外,還應結合上體的扭轉來調節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