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歌

滄浪之水歌

《滄浪之水歌》,春秋戰國時期流傳在漢北一代的民歌,出自《孺子歌》,原文為“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作者已不可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滄浪之水歌
  • 創作年代:戰國
  • 文學體裁:古詩歌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內容,作品出處,作品譯文,作品賞析,《漁父》全文,

作品內容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作品出處

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自取之也。”
屈原《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流傳在漢北一代的民歌。 滄浪歌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傳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離婁》)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論語》和《史記·楚世家》里都有記載,孔子曾到過楚國北部的葉縣等地。故其原作者不是屈原,而是先秦時期流傳在民間的歌謠,作者已不可考。

作品譯文

滄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纓。滄浪江的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腳。

作品賞析

滄浪歌》並不單單是“勸人出世避禍,獨善其身”的,而是強調人不僅要剛直進取,也要有豁達的心胸。
屈原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而滄浪歌卻說:“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是“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說白者自白是不會被玷污的,(屈原)你沒必要以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潔,(既然你無力改變“舉世皆濁”的世態)你應該豁然地面對這種世態。
而滄浪歌的前一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則很明顯是勸人積極進取的,“水清”是喻治世,而“濯我纓”,纓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徵,所以“濯我纓”當然就是比喻做官了。“滄浪歌”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注》)”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一種說法。
也有種說法是指隨波逐流,水是指外界環境,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是順應世道的一種做法

《漁父》全文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 何故而至於斯?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 何不沽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見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復與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