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漢語文字)

溫(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溫,漢語常用字,漢語言法定規範簡化字,讀作wēn。本字為“昷”,最早見於甲骨文,初為會意字,後演變為形聲字“溫”,從水,昷聲。其本義為表示加熱浴盆里的水,引申義為適中的熱度,另有不冷不熱、性情柔和、複習、富足等字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
  • 部首:氵
  • 筆畫數:12
  • 讀音:wēn
  • 注音:ㄨㄣˉ
  • 五筆:IJLG
  • 倉頡碼:EABT
  • 結構:左右結構
  • 筆順:丶丶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丨一
  • 筆順編號:441251125221
  • 異體字:溫、昷 
  •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部十三元 
文字源流,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說文解字注,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演示,各體書法,音韻集匯,

文字源流

溫,初為會意字。本字為“昷”。其上部的囚,即“泅”的省略,表示小孩洗澡;下部的“皿”,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盆”的省略,表示寬敞的盛器。篆文“昷”,表示加熱浴盆里的水,以便供幼兒洗澡。當“昷”作為單純字件後,篆文再加“水”另造“溫”代替,強調給浴盆的水加熱。
“溫”字形體演變圖“溫”字形體演變圖
造字本義:動詞,加熱浴盆里的水,以便供幼兒洗澡。隸書,將篆文字形中的“水”寫成“三點水”,並將篆文字形中的“囚”簡寫成了“日”。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wēn

古水名。即今貴州省遵義市東的洪江
Wen River
溫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漢書·地理志》
水名。即今南盤江上游
水名。溫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溫江縣
溫度
temperature
溫暾,不冷不熱。
中醫用語∶熱病
heat symptom-complex
人有寒溫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論衡·寒溫》
縣名。在河南省。周畿內國,戰國時魏邑,漢置縣
Wencounty
古州名。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溫州市,轄今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文成、泰順等縣地
Wen prefecture
上無元年,始置溫州。——《讀史方輿紀要
Wen


暖和,不冷不熱
warm
陰氣溫,故溫氣應之。——《論衡·寒溫》
柔和,寬厚,和氣
gentle and kind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詩經·邶風·燕燕》
厚,富足
rich
居皆溫厚。——《漢書·張敝傳》
用於敬稱和祝頌之辭
respect and express good wishes
溫犀秦鏡(用以稱頌官吏精明,善於斷獄)。

加熱;使暖和
warm
溫毛了(用水溫酒,使酒撲出來了)。
溫炕
複習
review
溫故而知新。——《禮記·中庸》
中醫用語:補養
take a tonic or nourishing food to build up one's health.
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素問
yùn
通“蘊”,蘊藏,蘊積
hide;store up.
飲酒溫克。——《詩經·小雅·小宛》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溫,水。出犍為涪,南入黔水。從水昷聲。烏魂切。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康熙筆畫:13;部外筆畫:9。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竝音薀。水名。《說文》:水出犍為涪,南入黔水。
又水名。《山海經》:溫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又水名。《水經》:溫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溫谷。註:卽溫泉也。
又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溫之麥。註:溫,今河內溫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溫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溫。《論語》:色思溫。
又性純粹曰溫。《詩·秦風》:溫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溫溫,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溫溫恭人。
又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溫者,不憂至寒之悽愴。
又燖也。《中庸》:溫故而知新。註:溫如燖溫之溫,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溫。
又風名。《禮·月令》:季夏溫風始至。
又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於河內溫,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竝紆問切,音醞。溫,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溫克。箋:苞裹曰蘊,謂蘊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溫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溫驪。索隱:溫音盜,徐廣曰:溫,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又《韻補》葉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溫。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說文解字注

溫水。出楗為符,句,南入黔水。楗依王氏宋本從木,釋曰:漢碑犍為皆作楗為,是也。符各本作涪,誤,今正。
地理志》犍為郡符下云:溫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按黚黔音同,黔水卽黚水,水經於江水曰,又東過枳縣西。延江水從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枳縣今重慶府涪州治也。枳與涪陵縣壤接。今涪州城東北有黔江,南自貴州合諸水入焉。亦曰烏江,亦曰涪江,亦曰涪陵江。此水自西而東而北,源流二千三百里。會貴州大定、貴陽、遵義、平越、石阡、思南六府及湖廣施南半府、四川酉陽、黔江、彭水、南川、涪州諸水。實巨川也。
水經注》延江篇曰:溫水、一曰煗水。出犍為符縣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縣南、與溫水會。俱南入鄨水。江水篇曰,華陽記曰,枳縣抂江州巴郡東四百里,治涪陵水會,皆烏江之源委也。
漢志》今本疑有奪字,以水經注正之。疑當雲溫水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出符至鄨,北入江,鄨非入江之地。今雲至鄨入江,非例也。水經之延江水、於江水條曰枳縣西注江,於延江條曰至沅陵縣入於沅。酈氏有一水枝分之說,但許不言黔水所入。班但言黚水入江,不言何處入江。古人略之,葢其愼也。水道提綱綜緝冣詳。而覈之古籍猝難互證。犍為符縣今四川瀘州合江縣其地也。從水,昷聲,烏䰟切,十三部。今以為溫煗字。許意當用昷為溫煗。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溫”字形體對比“溫”字形體對比

書寫演示

“溫”字書寫演示“溫”字書寫演示

各體書法

篆書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各體書法圖冊參考資料

音韻集匯

項目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
quːn
廣韻
烏渾
蒙古字韻
平聲
中原音韻
真文合
真文
陰平
洪武正韻
烏昆
八真
平聲
委粉
八軫
上聲
於問
八震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八賓稟嬪
陰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