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翊俊

溫翊俊,1913年出生於廣西陸川縣烏石鄉旺嶺村一戶貧農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儘管家境貧窮,父親還是省吃儉用送他到村辦國小念書。1933年夏,他高小畢業;同年秋,考入陸川國中。家裡本無力供他上學,但因他求學心切,父親找到族長請求資助,獲得了每年2000銅元的補助。進入陸中後,溫翊俊刻苦自礪,發奮讀書,學習成績優秀,數學成績更是拔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翊俊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西陸川縣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45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入黨
  • 入黨時間:1937年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44年9月,日寇發動廣西戰役。1945年1月,桂東南陸川抗日自衛軍司令部成立,溫翊俊任政委。2月25晚,溫翊俊從盤龍趕到清湖獨秀村,傳達司令部關於提前起義的命令。2月26日,清湖支隊兵分三路,攻打清湖鄉公所,打響了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第一槍。
溫翊俊率司令部隨盤龍支隊一起行動。“蚊丁事件”後,溫翊俊率部回師陸川,途中攻打盤龍不下。3月4日,溫翊俊偕同溫傑芳,連夜趕赴清湖聯繫軍情,正遇國民黨圍剿清湖、三水一帶。8日,溫翊俊在陸川、化縣邊境的田子坳被捕,18日,遇害。

人物事跡

1935年冬,北平愛國學生髮起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運動,溫翊俊和進步教師、同學一道參加了由中共陸中支部領導的聲援一二九運動的集會和示威遊行。他們登台演說,發表宣言,散發傳單,一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投降主義!”等口號。這場運動,在全縣震動很大。經過鬥爭的鍛鍊,溫翊俊進一步提高了覺悟,並加入了黨組織領導的抗敵後援會。
1935年春,周可法到陸中任校長後,制訂種種反動措施控制學生。溫翊俊和進步同學一起同周可法等進行鬥爭。周可法惱羞成怒,仿效希特勒國會縱火案的手法,焚燒了國旗和國民黨黨旗,又嫁禍於陸中的進步師生,致使國民黨陸川縣政府派出軍警包圍陸中,逮捕了一些進步師生。溫翊俊等進步同學利用一二九運動後的有利形勢,發起了倒周學潮,向縣外發出倒周宣言,在全縣中小學生和外地學生的聲援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廣西省政府被迫調走了周可法,學潮取得了勝利。
1936年,廣西當局把全省應屆中學畢業生集中軍訓。1937年1月,溫翊俊到武鳴接受軍訓。根據黨組織的布置,溫翊俊把這次受訓作為一個難得的學習軍事技術的機會,為將來開展抗日武裝鬥爭打下基礎。他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軍事理論知識,苦練軍事技能。課餘,他還帶頭參加黨組織領導的各項活動。經過黨組織一段時間的考察和培養,同年5月,溫翊俊由黃吉士、徐世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軍訓結束後,溫翊俊回到陸川老家。
因家境困難,無法繼續升學,黨組織介紹他到陸川清平鄉中心國小教書。抗戰爆發後,他帶領師生到街頭和附近農村演講、演戲、寫標語、發傳單,並帶領學生到路口設卡檢查沒收日貨,使抗日救亡、保衛家鄉的思想深入民心。
1938年,黨組織決定推薦他任清平鄉副鄉長,利用這個合法身份作掩護,從多方面開展革命工作。1939年,溫翊俊調回烏石鄉坡心國小教書,並擔任中共烏石區委書記。
1940年冬,溫翊俊被黨組織安排去桂林學習,學習結束後,安排在鐘山縣工作。1942年4月,他調回陸川任縣委書記。溫翊俊以陸城新生書店經理的身份開展地下工作。書店秘密地向黨內同志和進步人士供售《新華日報》、《民眾》、《共產黨宣言》、《列寧選集》、《論持久戰》等革命書報。溫翊俊還以辦貨、推銷書籍為名,秘密地到各區委、支部檢查、布置工作。當時延安整風運動正在進行,溫翊俊布置各區委、支部組織黨員學習《整風文獻》,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使全縣黨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1942年7月,桂林發生了“七九”反共事件。1943年1月又發生了玉林“一一三”和南寧“一一五”反共事件。廣西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廣西的局勢變得異常險惡。根據上級指示,溫翊俊離開陸川縣城,轉回烏石旺嶺村老家,進行秘密活動。他深入縣城,龍河、清湖、盤龍等地,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及時地把暴露了身份的同志轉移出去,選派沒有暴露身份的同志堅持各區委、支部的工作。溫翊俊輾轉往來於各地,有時一個晚上步行上百里,經常露宿山野,忍飢挨餓,工作十分艱苦、危險。同志們勸他多加小心,他總是說:“怕什麼?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1943年春,溫翊俊在組織的安排下離開陸川,到陸川、博白邊境的凌清國小,以教書為業隱蔽下來。他在該校建立黨支部,擔任支部書記,陸續開展地下黨的工作。
1944年9月,日軍第二次入侵廣西,梧州、平南相繼淪陷,桂東南形勢危急。10月2日,省工委代理副書記黃彰和玉林區特派員吳家宜在貴縣召開桂東南各縣地下黨負責人會議,成立了“桂東南抗日游擊辦事處”。溫翊俊接到上級指示後,從博白回到陸川,擔任縣委書記,組織、籌劃抗日武裝隊伍。溫翊俊召集撤往外地隱蔽的黨員回陸川,組織近百名黨員成為武裝起義的骨幹。同時廣泛發動民眾,建立“陸川抗日民主同盟會”,溫翊俊擔任主席。廣大民眾抗日情緒高漲,紛紛加入抗日同盟會,清湖、盤龍地區會員達1000多人。隨後,建立了桂東南陸川抗日自衛軍,溫翊俊任政委,下設盤龍、清湖和龍河三個支隊,武裝人員700多人。
1945年2月26日,清湖支隊分兵三路向國民黨清湖鄉公所發起圍攻,打響了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的第一槍。由於頑軍力量較強,兩次圍攻均失利。溫翊俊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部隊向博白方向轉移,與博白起義隊伍配合,建立陸博、廉(江)抗日根據地。但當隊伍進入博白縣本田鄉一帶歇息時,盤龍支隊第二大隊在蚊丁村遭到國民黨陸川自衛大隊的跟蹤偷襲,造成犧牲24人的慘痛損失,在回師陸川山底的半途中,部隊兩次進攻盤龍鄉公所又遭失利。接連的軍事失利使溫翊俊萬分焦急。3月4日,他在大猴嶂頂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遣散非武裝人員,調整隊伍。會後,溫翊俊連夜趕赴清湖,和清湖支隊商討一起聯合行動。但在3月7日至9日,清湖三水根據地遭到陸川“剿匪”副司令呂芋農率領的玉林、陸川、廉江、化州反動武裝800餘人連續三天的聯合圍攻,起義隊伍遭到很大損失。溫翊俊拚死突出重圍,然後去找盤龍支隊。當他繞道到達化州縣境附近的鵝斗窩口時,不幸被守卡隊員發現並當即被捕。溫翊俊的父親得知兒子被捕後,冒著冷風陰雨去化州縣城探監。溫翊俊脫下身上僅有的一件毛背心,叫父親帶回去給他年幼的兒女禦寒。父親老淚縱橫說:“天氣這么冷,你還是自己穿著吧。”溫翊俊不肯,硬是把毛衣推出鐵門外,並說:“我被提審過三次,敵人無法從我口裡得到任何訊息,估計他們也不會放過我。我為革命而死,死而無憾。我的子女長大後,要他們繼承父志,跟著共產黨幹革命。”他還托父親轉交一封信給他的妻子,信中說;“你還年輕,要趁早改嫁……”
1945年3月18日,陰冷的天飄著小雨。溫翊俊慘遭敵人槍殺,時年3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