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決定

2014年12月29日,溫州市人民政府以溫政發〔2014〕79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決定》。該《決定》分進一步確立質量在城市發展中的核心戰略地位、全面把握質量強市建設的目標要求、認真落實質量強市建設的主要任務、加快完善質量強市建設的體制機制4部分。

主要任務是:夯實質量建設基礎,最佳化質量發展環境,深化質量提升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決定
  • 印發機關:溫州市人民政府
  • 文號:溫政發〔2014〕79號
  • 印發時間:2014年12月29日
基本信息,決定,

基本信息

2014年12月29日,溫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決定》。

決定

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決定
溫政發〔2014〕79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切實提高質量發展總體水平和人民民眾生活品質,充分發揮質量工作在我市實現“趕超發展、再創輝煌”戰略目標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根據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國發〔2012〕9號)和《質量工作考核辦法》(國辦發〔2013〕47號),現就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作出如下決定。
一、進一步確立質量在城市發展中的核心戰略地位
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戰略問題。80年代末,我們因為一些產品質量不過關、搞假冒偽劣令城市蒙羞;1994年,溫州在全國率先作出了實施“質量立市”的重大決策,將其作為“溫州二次創業”的核心戰略,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促進質量振興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在質量問題上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溫州兩度被評為“中國品牌經濟城市”,走出了一條具有溫州特色的質量發展之路。根據溫州實際和科學發展的要求,2011年我市又部署開展了“質量強市”建設,2012年溫州被列為首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通過示範創建,質量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但總的來說,與國內外一流城市質量發展水平相比,我市質量總體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質量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質量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需要。
在堅持和發展溫州模式,全力推進實現溫州“趕超發展,再創輝煌”的進程中,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和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以質量為核心內涵的標準、人才、技術、市場、資源等需求更加突出,必須推動經濟成長真正建立在結構最佳化、質量提升、效益改善基礎之上,堅持以質量求突破、靠質量促轉型、用質量增實力。建設“質量溫州”,是溫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創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安全、提高人民民眾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也是堅持和發展“溫州模式”的題中應有之義。全市各地、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全力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從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實現質量水平的提升和跨越,進一步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以質量強市建設引領和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努力開創溫州趕超發展新局面。
二、全面把握質量強市建設的目標要求
(一)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將“質量溫州”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牢固樹立全面、全程、全民質量發展理念,堅持質量優先、以質取勝,建設質量強市,創新發展“溫州模式”,努力推動溫州製造向溫州創造轉變,溫州速度向溫州質量轉變,溫州產品向溫州品牌轉變,全面提升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區域發展競爭力,為實現溫州“趕超發展、再創輝煌”提供強大動力和持久保障。
(二)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質量強市,使包括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在內的全市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推動我市經濟轉型、民生改善、城市發展等各領域工作實現新躍升,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促進經濟發展穩步增長。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區域發展競爭力提升,全市經濟持續保持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在國內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200億元,年均增長6.5%以上;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單位GDP利潤逐年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全市五大支柱產業銷售產值占全市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達到50%左右,十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企業質量、標準化、計量基礎管理進一步強化,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品牌產品,浙江名牌產品總數達到330個,國家馳名商標總數達到76件,浙江著名商標總數達到580件。
——促進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人民民眾共享質量發展成果,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生活性服務業質量顯著改善,旅遊、商貿等生活性服務領域質量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標準覆蓋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市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項目,服務產品種類不斷豐富,顧客滿意度達到85%以上。社會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重大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食品、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優良,涉及民生的健康安全類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全國先進水平,產品的品種、質量和效益顯著改善,較好地滿足人民民眾的質量需求。
——促進城市品級全面提升。圍繞“時尚之都、山水智城、民營高地、溫商家園”的定位,城市化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75%左右,基本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能源、通信、水利、市政、防災減災系統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加快推進以快速通道為骨幹的城市道路系統建設,形成便捷高效的市域經濟生活圈,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提高,大都市區的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交驗合格率達到100%,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民民眾對工程質量滿意度顯著提高。在“六城聯創”基礎上,提升人民民眾最為關心的水、大氣環境質量,建成美麗浙江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區,大都市區的人居環境全面改善。
三、認真落實質量強市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夯實質量建設基礎。
1.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減排、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和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修訂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我市,搶占標準“制高點”。創新標準化工作機制,加強標準化與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的有效銜接,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提高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率。大力推行行業企業聯盟標準,提高優勢傳統產業標準化水平。加快構建溫州市“五一○產業”技術標準體系、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管理平台,及時為企業、產業提供標準信息查詢及相關檢測服務。圍繞“五水共治”,探索制定配套標準規範,促進污水排放標準與環境容量標準兼容,提高水環境治理工作水平。加快標準化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加強對國外技術標準的風險預警,建立有效應對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機制。
2.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溫州名牌、溫州市知名商標、“甌江杯”優質工程認定管理辦法,逐步形成以消費者滿意度和市場競爭力為基礎的評價機制。圍繞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點工程和環保領域,制定品牌培育規劃和品牌政策,進一步完善品牌體系,創建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品牌企業(商標、商號),創建一批享有社會美譽度的工程品牌、服務品牌和生態品牌,繼續保持我市品牌擁有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的領先地位。積極培育區域品牌,組織爭創“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國家重點產業集群示範建設單位”和“浙江省區域名牌”,持續開展溫州市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認定工作。引導企業注重品牌質量,加強品牌保護和宣傳,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
3.強化技術服務支撐。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質量安全保障需求,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檢驗、計量檢測、工程質量檢測、環境監測、標準化研究等技術機構的建設,配套建立一批國家級質檢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升一批公共研發和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平台。支持企事業單位參與國家重大專項、重大科技攻關,鼓勵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院所和跨國公司在溫州設立技術中心和設計中心。注重發揮質量中介機構的作用,在質量管理、標準化工作、品牌培育、科技創新、市場調查、質量評價、創意設計等環節提供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服務。到2015年,建成5 個以上國家質檢中心、12個以上省級質檢中心;在鹿城、龍灣、甌海三區分別建立環境監測站,實現全市環境監測站全覆蓋。
(二)最佳化質量發展環境。
1.加強質量文化建設。以提升全社會質量意識為基礎,充分發揮新聞媒介、行業組織、民眾團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普及質量法制知識,大力宣揚溫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質量精神。推進建設各級中國小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積極開展基地開放日活動,在綜合實踐基地中融入質量教育內容,普及質量教育。將誠實守信、持續改進、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質量精神轉化為社會、廣大企業及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自覺抵制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加強質量誠信道德教育,提升全民質量意識,倡導科學理性、優質安全、節能環保的消費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社會風尚。
2.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各級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堅持“放、管、治”相結合,建立起“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政府牽頭協調、部門依法監管、社會共同監督”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加強對關係國計民生、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的重點產品、重大設備、重點工程及重點服務項目的監管。加強質量準入退出監管,嚴格執行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生產許可、強制性產品認證、進出口商品檢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計量欺詐、侵犯智慧財產權等違法行為,營造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完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處置機制,防範和處置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及重大工程質量等突發事件,切實增強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處置能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加強對產品、服務、工程、環境質量的監督,完善質量安全追溯、召回、區域監管、準入退出和責任追究等制度,解決好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質量問題。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有利於消費者維權的產品質量安全多元救濟機制,建立產品侵權責任制度和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制度,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3.健全質量誠信體系。構建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以物品編碼為手段的的信用體系,整合質量安全監管信息資源,搭建反映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與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質量信用評價標準,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規範發展質量信用服務機構、評價機構,開展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嚴格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將嚴重違法違規企業納入“黑名單”並依法向社會公布。以“溫州誠信日”宣傳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質量誠信宣傳活動,樹立質量溫州、信用溫州的新形象。
(三)深化質量提升工程。
1.大力提升產品質量。全面實施政府質量獎制度,積極組織企業申報“中國質量獎”、浙江省政府質量獎、溫州市市長質量獎,保持我市在政府質量獎方面的領先優勢。圍繞“五一○產業培育提升”,著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實施“卓越績效推進工程”,重點推動龍頭骨幹企業導入卓越績效模式,推進一批規上企業設立總經理質量獎。大力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和台賬登記、原料進廠、產品出廠檢驗等制度。在我市輕工食品、機械製造、鞋類服裝等重點行業深入開展質量對比提升活動,制定質量改進和趕超措施,最佳化生產工藝,更新生產設備,創新管理模式,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大力開展先進質量管理方式的學習觀摩活動,切實發揮各級政府質量獎企業和質量管理標桿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建成一批省、市級質量管理孵化基地,通過孵化基地的輻射帶動,幫扶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2.大力提升工程質量。貫徹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各環節的監管,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主體的質量責任,切實提升建設、交通和水利等領域重大市政工程的質量。大力推進建設工程開發和套用工作,鼓勵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套用。有效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在我市大型工程、重點工程建設中,針對保障設備製造、安裝、運行引入重大設備監理機制。不斷提升節能建築的比重和工業化建造比重。加強工程抗震設防,增強學校、醫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築等抵禦地震災害能力。完善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等國家級工程質量獎和省、市優良樣板工程,打造一批實力強、質量優、信譽好的工程建設品牌企業。
3.大力提升服務質量。加快構建與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與城市群建設相融合的生活性服務業體系。以提升顧客滿意度為重點,引導規模以上服務企業普遍建立或實施服務質量標準,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引進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改造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以實施標準化、規範化為手段,提升物業管理、社區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服務質量。借鑑國外服務業先進技術和標準,推進現代物流、金融、旅遊、文化等現代服務業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加大對全市重點服務企業服務品牌的培育力度,建成一批省級或國家級品牌服務試點企業,推動實現全市服務業大發展。
4.大力提升環境質量。堅持產業結構與區域環境容量相適應的原則,走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態發展之路,深入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產能,形成以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低碳產業結構。圍繞“兩美”溫州建設目標,全面推進“五水共治”、“魚倉修復”、“治霾還藍”、“土壤淨化”、“三改一拆”、“無違建縣(市、區)”、“交通治堵”等行動,重點解決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城市空氣污染等問題,全面加強環境質量管理、監督,努力改善和鞏固環境質量。深化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城郊結合部整治,完善城市標識系統,全面改善市容市貌。鞏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開展生態示範創建,全力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努力打造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構建全市“三片三廊七核一帶”的生態結構,以一流的人居環境提升發展環境和生活質量。
四、加快完善質量強市建設的體制機制
(一)建立質量強市建設工作領導機制。市政府成立質量強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研究解決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制定質量強市建設行動計畫,把質量發展納入各地、各行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級政府要把質量強市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狠抓組織落實,努力推動本地區質量工作上新水平。
(二)建立穩定的質量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各縣(市、區)政府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圍繞質量強市建設工作,制訂完善相關產業、環境、科技、金融、財稅、人才培養等促進質量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財政質量投入的保障機制,將質量強市建設相關經費納入有關部門綜合預算,質量專項資金要重點支持質量標準體系、質量安全監督抽查、質量信用信息化建設等質量發展工作,加大對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民生計量強制檢定、公共檢驗檢測平台和基層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等的保障力度,為質量強市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條件。
(三)建立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參與機制。加快構建政府負責、部門主動、社會協同、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質量強市建設工作格局。市質監局、市住建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分別牽頭負責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建設工作,其他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動員全社會參與質量強市建設工作,讓“質量第一”成為各行各業的共同追求。加大力度培育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承擔行業質量發展的自我管理職責,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作用。完善市民監督團制度,發揮質量安全的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作用。全面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在骨幹龍頭企業全面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在關鍵環節建立質量考核機制,建立和落實質量安全一票否決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質量輿論宣傳主渠道作用,組織質量強市建設工作的宣傳,引導全社會進一步提高質量意識。
(四)建立嚴格的績效考評獎懲激勵機制。市質量強市辦要會同市委組織部、市考績辦等部門,根據上級有關考核規定,研究制定質量強市建設工作考核辦法,並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各級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和重要依據。各縣(市、區)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落實本決定的工作責任制,嚴格檢查考核,務求落實到位,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溫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2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