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圖

溪石圖

《溪石圖》是中國明代畫家陳洪綬的國畫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為陳洪綬的《雜畫圖冊》中的一幅精品,《雜畫圖冊》共八頁。《溪石圖》該畫為絹本設色,縱30.2厘米,橫25.1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溪石圖
  • 畫家陳洪綬
  • :30.2厘米
  • :25.1厘米
  •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賞析

《溪石圖》中崇巒巨嶂,成林雜樹,設色溪澗石橋上,二人對坐而談。山水樹木,畫法工整,趣味古拙。

作者簡介

陳洪綬 (1598-1652),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浙江諸暨楓橋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獨創風格的畫家。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陳洪綬幼年早慧,詩文書法俱佳,曾隨藍瑛學畫花鳥。成年後到紹興蕺山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崇禎三年(1630)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遊,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後以捐貲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明朝覆沒後,清兵人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