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江白毛尖

溈江白毛尖

白毛尖又名“都勻細毛尖”、“白毛尖”、“魚鉤茶”、“雀舌茶”。其茶牙尖細如條,色澤綠中帶黃,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含多酚類化合物高於一般茶葉百分之十左右,胺基酸含量也較高。

溈江白毛尖產於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得優勝獎。198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溈江白毛尖
  • 別名:“都勻細毛尖”、“白毛尖”
  • 產地: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
  • 特點:悅鼻的煙香
  • 茶葉類別:黃茶
  • 所獲榮譽:1915年巴拿馬國際賽會獲得優勝獎
歷史發展,生長環境,品質特徵,加工工序,製作工藝,加工過程,價值功能,獲獎榮譽,

歷史發展

溈江毛尖茶產於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溈江茶之歷史可追溯至代,民國時期仍有記載曰溈山茶之香嫩清純不讓龍井、武夷。以密印寺院內所出為最佳。又有傳說,院內一老禪師,善作茶,又能識溈山地土和山向,何處產茶為佳。文革時期曾發現寺內大佛像體記憶體茶30餘斤,有人稱此為“茶禪一味”之見證云云。泉城紅、泉城綠、甘肅新疆等地喜飲此茶。
早在明代就列為上貢之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所喜愛,曾賜名為"魚鉤茶"。溈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鐐繞,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茶樹多生於峽谷溪澗兩旁,有蒼翠欲滴的常綠針葉與闊葉喬木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氣濕潤與多慢射光的優良環境,因而茶樹生長健壯,持嫩期長。明朝御史張鶴樓曾遊覽茶區,並作詩云:"雲鎮山頭,遠看輕雲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蒼松"。生長在自然環境幽美的本地團葉茶樹品種,充分表現出芽葉茸毛多、肥厚柔嫩、發芽早、持嫩性強的特性,其鮮葉內含物豐富,為創造溈江毛尖奠定基礎。
溈江毛尖採用“清明”前後數天內剛長出的一葉或二葉未展開的葉片,要求葉片細小短薄, 嫩綠勻齊。嫩度和長度超標準的,受病蟲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來製作毛尖茶。溈江毛尖茶經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時焙乾等四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都勻毛尖素以“乾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的“三綠三黃”特色著稱。成品毛尖茶芽尖細呈條索狀,白毫特多,色澤鮮綠,品質潤秀,香氣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國內外市場有盛譽。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
溈江白毛尖於清明後7-8天開採,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當天採摘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製作工藝中,熏煙為溈山白毛尖獨特之處,乃關鍵工序。發煙燃料為新鮮芳香之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充分吸附煙氣中的芳香物質。悅鼻的煙香為溈江白毛尖的特點。成茶外形葉緣微捲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

生長環境

溈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鐐繞,土壤肥沃,是茶樹生長的好地方。尤其是主產溈江毛尖茶的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鄉,這裡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間,林木蒼鬱,雲霧籠罩,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5.5℃,年有效積溫4915℃,冬天不嚴寒,夏季無酷暑,年降水
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細雨濛濛,極利茶芽萌發。茶樹多生於峽谷溪澗兩旁,有蒼翠欲滴的常綠針葉與闊葉喬木為其天然屏障,為創造都勻毛尖奠定基礎。毛尖茶選用當地的苔良種,具有發芽早、芽葉肥壯、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內含成份豐富。優良的芽梢,為形成毛尖茶的品質提供了物質基礎。

品質特徵

“三綠透三黃”是毛尖茶的特色,即乾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具體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我國茶葉界著名老前輩莊晚芳教授曾吟詩讚美:"雪芬芳香溈江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攻關靈!"
溈山白毛尖製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為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溈山白毛尖品質的特點。
我國關於茶館的最早記載,要算唐代開元年間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了,其中有“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唐宋以後,不少地方都開設了以賣茶水為業的茶館。到了清朝,民間曲藝進入茶館,使茶館成為文化娛樂和休息的場所。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

加工工序

製作工藝

溈江白毛尖製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溈江白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葉緣微捲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滋味醇甜爽口,葉底黃亮嫩勻。溈江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加工過程

溈江年降水量1800~1900毫米,年平均溫度15℃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全年日照為2400多小時。高山茶園土壤為黑色沙質壤土,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茶園飽受霧露滋潤,不受寒風和烈日侵襲,茶樹根深葉茂,梗壯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強。溈江白毛尖清明後7~8天開採,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採摘時嚴格要求做到不採紫芽、蟲傷葉、魚葉和蒂把。當天采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
溈江白毛尖製造分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為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溈江白毛尖品質的特點。
殺青:用大型平鍋殺青,鍋溫150℃左右,每鍋投葉2.0~2.5公斤。下鍋後,迅速翻炒,待葉色變成暗綠,即可出鍋。
悶黃:殺青葉趁熱進行堆悶,堆積厚度10
溈江白毛尖~15厘米,上蓋棉布,保溫保濕,歷時6~8小時,中間翻堆一次,直到全部茶葉均勻變黃為止。悶黃後的茶葉先散堆,然後再輕揉。
揉捻:揉捻時速度宜慢、時間宜短,以保持芽葉勻整,揉至葉緣微卷即可。
烘焙:烘焙是在特製的烘灶上進行,茶坯分次一層層地加在烘摺子上,用松柴或楓木文火烘焙,火溫控制在70~80℃,每烘可加2~3層,約7厘米左右。待第一層烘至七成乾時,再加第二層,第二層七成乾時加第三層,直到烘乾為止。中間不需翻烘,以保持茶條直而不曲。如果氣溫低,悶黃不足,可在烘至七成乾時提前下烘,再堆悶2小時,以促黃變。下烘後要剔除單片、梗子、雜物,使品質勻齊劃一。
熏煙:熏煙是一道關鍵工序。先在乾茶上噴灑清水或茶汁水,茶水比例為10∶1,待茶葉回潮後才上焙熏煙,發煙燃料宜用新鮮芳香的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能充分吸咐煙氣中的芳香物質。熏煙時間約16~20小時,烘至足乾即為成茶。
溈江白毛尖,葉底黃亮嫩勻。溈江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毛尖茶清明前後開採,與《都勻縣誌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並可采,穀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細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長度不超過2.0厘米,嫩度和長度超標準的,受病蟲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來製作毛尖茶。通常炒制500克高級毛尖茶約需5.3—5.6萬個芽頭。
採回的芽葉必須經過精心揀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魚葉、葉片及雜質等物。攤放1—2小時,表面水蒸發乾淨即可炒制。經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時焙乾等四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價值功能

溈江白毛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而溈江白毛茶能更好發揮黃茶原茶的功能,納米黃茶更能穿入脂肪細胞,使脂肪細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復代謝功能,將脂肪化除。
納溈江白毛茶茶根的利用是用來按摩二扇門(無名指本節處)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強穴位磁場產生調節作用,增加脂肪代謝。
溈江白毛茶中富含茶多酚、胺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此外,溈江白毛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

獲獎榮譽

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得優勝獎。198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