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芙蓉山

安化芙蓉山

安化芙蓉山:湖南雪峰山(古稱梅山)東部的支脈,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部—長沙寧鄉縣西部—婁底市北部。主峰東是大福鎮的雲霧村、主峰西是仙溪鎮的芙蓉村、主峰南是清塘鎮雲霧山村。

芙蓉山是安化縣大福鎮、仙溪鎮、清塘鎮和梅城鎮四鎮交界地帶,由72座大大小小的山峰構成,主體為6座高峰,分別是:扶王山(海拔1128米)居南面方向;螞蝗山(海拔1400多米),居西南方;雲霧山(1428米)居東南方;天罩山居東北方;大峰山居北方;海拔1300多米的錫杖山居中。72座山峰以錫杖山為中心向四面散開,互相簇擁著,宛如一朵盛開的芙蓉,故名芙蓉山。

芙蓉山地處安化縣梅山古國風景名勝區中部,東鄰國家AAAA級長沙市寧鄉縣溈山佛文化旅遊風景區,現有響水洞漂流、扶王山萬畝杜鵑、雲霧山廟會、南方土塔之尊---木孔大堯土塔、小堯千年雌雄古銀杏、大堯小堯古石板茶馬古道等旅遊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化芙蓉山
  • 位於:安化縣東南—寧鄉西部—婁底北部
  • 海拔:1300多米
  • 構成:72座大大小小的山峰
地理位置,基本情況,村名來源,歷史沿革,氣候特點,基礎建設,礦產開發,地形植物,山仙茶品,芙蓉臘肉,廣化寺廟,主要景觀,歷史文化,

地理位置

芙蓉山:湖南雪峰山(古稱梅山)東部的支脈,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部—長沙寧鄉縣西部—婁底市北部,山周圍百多平方公里居民很少、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東面緊鄰長沙溈山風景區,在芙蓉山上,有“白日可見洞庭帆影,薄暮能見長沙燈火”的風光。
1428米的安化第二峰雲霧山,以前,山頂有雲霧庵,始建於唐朝,是安化境內最早的道教聖地。

基本情況

村名來源

芙蓉山矗立於安化的東南部,為伊水、沂溪、溈水、漣水的發源地,其中心由極易風化侵蝕的花崗岩構成,形成一個面積不大的盆地,相傳盆地中央有一池塘名叫清玄池,長著蓮花長年不凋,常有仙女於蓮花叢中沐浴,人花相映,貌勝出水芙蓉,又因四面群山環抱,互相簇擁矗立,雄居仙溪、清塘、梅城、大福四鎮頂尖,又恰似一朵芙蓉開放,故玉皇大帝欽錠此山為芙蓉山,坐落村莊為芙蓉村。
2:芙蓉村基本情況
芙蓉村是安化最偏遠地勢最高的行政村,距鎮區18公里,縣城90公里,市區128公里,村民居住分散,下屬荊竹、紅旗、雪豐等21個村民小組及村中心國小一所,幼稚園一所,共有學生120多人,是撤校並點後在安化很有名氣的村級教育場所,有村衛生室三個,分別位居荊竹片、雲中片、雪中片三片的中心點,村民就醫十分方便,本村現有人口1800多人,總面積22580畝,其中林地占19447畝,分散茶園500畝,水田1010畝,望天田160.1畝,旱土496.2畝。年平均降水量1650毫米,年平均氣溫13-16℃,平均PH值5.2,晝夜溫差大,雲霧多,相對濕度大。

歷史沿革

曾是溈山腳庵廣化寺和尚多年的統治地,建國初為雲霧鄉,轄大侖、荊竹、葡塔、老屋四村,後並為一個大隊,劃歸仙溪人民公社,58年劃至國營芙蓉林場帶代管,65年轉至九龍鄉,75年又劃至芙蓉林場代管,96年撤區並鄉劃至仙溪鎮。故芙蓉村在行政歸屬歷程中似水上浮萍,飄移不定,失去了國家許多的優惠政策,曾有村民大怒: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孤兒,黨遺忘的角落。致使今天才成為了一塊大有潛力開發的處女地。

氣候特點

雨水較多,濕度大,平均風速小,冬暖夏涼,海拔高,雲霧多,易發倒春寒和五月低溫,冰凍時間長,老天在此賜了一個純天然的高寒森林公園,自然植被十分明顯,似園藝師修剪而成。因各類植物生長期長,如雜林喬木、楠竹、杉樹比其他地方更具有質地硬,柔韌性強的優勢,病蟲害少,無藥害污染,是綠色食品的好基地。故曰:“一山有兩季,山前山後不同天”,“山下春花怒放,山頂枯草未明”,因而農業生產具有反季節優勢。

基礎建設

芙蓉村100多年前有個叫劉鳳福的人,出賣田土,自已籌資,用硝炮花7年時間從石壁上鑿出了一條羊腸小道,故曰:“羊腸小道懸岩掛,村內姑娘山外嫁”。反應了芙蓉人民當時極為貧困艱苦的現實,解放初期,芙蓉人民新開墾了部分稻田,建立了三個茶園,即搖蘭 、藥山坑、荊竹園。60年代芙蓉村民大部分勞力被抽調外出,自帶錢糧、被褥鋪蓋專門在外各地搞建設,如廖家坪修水庫、柘溪水庫、黃泥坪公路等都灑下了他們辛勤的汗水,為建設社會主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84年依學生資源豐富的本村實況(高峰年達500名學生),村支部決定擴建新學校,從村民中籌集資金8萬餘元,6個月內勝利竣工,成為仙溪鎮九龍鄉教學場地比較齊全的國小。87年在喻雲老支書的倡儀下,芙蓉村民又集資30萬元,從廖家水庫近區架設萬伏線路到村中心各組集中點,從此戶戶點亮了幸福的燈光。95年芙蓉人民發揚前輩的艱苦奮鬥精神,村民自籌資金60萬元修通了上豐到村中心點的毛公路一條,但正值國家撤區並鄉時期,沒有得到政府部門的支助,但芙蓉村民硬撐著渡過了這個經濟難關。當時有很多老人家又出錢又出義務工。通車之際,大家喜笑顏開,非常高興,笑哈哈道: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終於告別了肩挑步伐的歷史,我們吃苦吃虧是值的,更是心甘情願的。硬從那樣陡硝的石壁上鑿出了一條通往芙蓉的致富之路,是我們連做夢也未想過的。
97年芙蓉村民為了看到香巷回歸的現場直播情景,每戶集資380元架起了有線閉路電視,稱為九龍鄉有線電視第一村,這一稱號反映了芙蓉人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頑強拼搏精神,2003年在村支兩委的倡儀下,各位開明人士的大力支助下,更是在民眾的呼聲下,於是又從村中心公路向清塘鎮蔡家村進發,由於民眾自覺性很高,積極贊助,僅用30天時間就拉通了到蔡家的毛公路,貨暢其流,人便其行的理想基本實現,上芙公路和芙清公路的拉通,加速了兩地互相溝通與商貿往來的目的,共耗資金5萬元,達到了互相溝通的目的,改變了近在咫尺,須繞道百里的局面。2005年初,在芙蓉歷史上發生了一次罕見的冰凍之災,斷裂高壓電桿7根,低壓線路電桿幾乎全被倒下,整個芙蓉人民望冰興嘆,但是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又咬緊牙關,省吃儉用籌集資金5萬元。大力提倡村民積極參加義務工,40天內芙蓉村又重新亮起了明亮的燈光,更加強了芙蓉村民艱苦奮鬥的意志,2005年10月芙蓉村中心地帶200多畝水田得到了有利的灌溉條件,一條長1200米的水泥渠溝勝利建成,上級政府部門撥來了8000元的材料費用,受益田戶主動積極搞義務工,挑沙搬卵石運水泥人人搶著乾,不到30天時間順利完工,從此消滅了起早摸黑放水的困苦,解決了搶水而發生爭執的矛盾,這一工程雖小,但是芙蓉人民最為驕傲的小項目,也是第一次得到國家支助款的工程項目,所以芙蓉人民感到特別的興奮和自豪,並逢人便有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要說給他聽,我們芙蓉村終於也得到了國家支助款工程的小項目。
2006年9月逢國家村級公路硬化政策,為改變芙蓉高山大村的貧窮面貌進一步貨暢其流人便其行,繼續發揚芙蓉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人平集資400元,硬化公路路基總造價128萬元,除集資款,現負債68萬元,但村級公路的硬化將直通太奧高速(即6個小時可達廣州),為芙蓉將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且目前村下屬21個村民小組均已開通了毛公路總長18.5公里,總造價為60萬元,村級內部交通還算方便,到大福半山村的基根路也已拉通,與清塘鎮蔡家村連界的公路基礎路面已完成,並劃入了鎮級硬化路段,至大福雲岩村的公路正在延伸。建設連續不斷,負債連續加重,但這些從來沒有嚇倒自力更生習慣了的芙蓉村民,這也許是高山偏遠的原因促使著樸實頑強的村民努力改變現狀,於是國家接近尾聲的農網改造工程於2007年拉開了序幕,村民有的賣牛、賣豬、賣羊,有的處理責任山林,有的賣苦力,又自發籌資20萬元積極配合網改工程,前鄉片獨有的粗大高壓電桿和萬伏線路,安化最高最偏遠最大的行政村兩相四線低壓送至各組區域的集中塊分三個台區,已經竣工通電。通訊設施已與移動公司,中國電信建立合作關係,已經通移動無線網路,和電信無線及光纖也於2014年年底開通到戶.高山明珠——芙蓉電站的落成並正式投入發電,增添了芙蓉的景色,打出了芙蓉的名聲,點燃了開發芙蓉山以商招商的導火線。

礦產開發

芙蓉村主要的礦產品是世界稀有而貴重的白鎢且貯量很大,是縣、外各大型行家公司爭相開發的項目之一。此外可建大型的茶葉基地和無公害蔬菜基地。現正在由零散型向集約型轉化。另有極易開採的藥山坑到羅家大山的錳礦,純度達35%左右,只因偏遠幽深,無交通暫未開挖。村支兩委和芙蓉村民正在進一步最佳化環境,並四處聯絡,吸引投資者,並決定由茶葉向茶業轉化。

地形植物

流經山地小溪切割強烈,形成了一些小峽谷和險灘小瀑布,為梯級小水電開發提供了優勢,峽谷中陡峭石壁上的樹枝藤蔓於空中,相接而成綠色天橋,有大片省內少見的華山松,少量的銀杏,紅豆杉,刺松樹等林中之寶,中草藥隨手可得,是採摘野生藥物的最佳場地。是鮮味藥物配方治病研究的好處所。每年3至4月是櫻花觀賞的季節.從上豐沿路上,半山腰全是盛開的櫻花.

山仙茶品

芙蓉山仙茶是明洪5年,清同治9年的貢茶珍品。系采穀雨前雀舌,“一條龍”、“清一色”手工生產的純天然產品。傳說雲霧寺禪師道動天帝,忽一夜,月明如晝,寺中突冒一青煙,變茶一株,采左右長,采右左長,蓋地八尺八,摘之不竭,禪師取果擴種,滿山長茶,叢綠於雲霧中,故醇香甘甜於口,覺之三日不絕,且有民顏道:“常飲芙蓉茶,病痛都不發”。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芙大葉茶。
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鐵”。記載中的渠江薄片,茶料取之於芙蓉山仙茶。
黑茶之父彭先澤先生,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的《安化黑茶》一書中記載:“當明萬厲間…貢茶,由縣轉節歸化保甲,於芙蓉峰採摘雨前嫩尖,製成頭貢細茶,年納一百六十斤…。”中證明在明朝芙蓉山仙茶便是貢茶。此書中另記載:“安化黑茶分道地茶和外路茶二大類。道地茶,即安化境內所產本地茶,安化洢水沂溪間之芙蓉山所產者品質為佳。”由以此證明,自古安化茶尤以芙蓉山品質為佳。

芙蓉臘肉

又稱“百草霜臘肉”,意思是各種植物煙燻而成,集百草之精華附於臘肉上,芙蓉山民因歷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故喜好煙燻臘肉,一般大年底宰豬,切成5斤左右一塊,散鹽於上,兩周后用繩穿好懸掛於火炕頂上,讓生火時的煙自然燻烤而成,無市場上所謂臘肉的煙燻刺鼻味。烹調上席時,香氣飛散,舒筋活絡,怡神痰溢。切成的臘肉片如天麻藥片一樣,呈半透明狀,無純脂肪感覺,可消百病,胖人多吃亦無妨。故得貴名:“百草霜臘肉”。此外,野菜之王——厥菜,野果之王——彌猴桃等亦是取之不竭,有人道:品南嶽素食,嘗農家風味,還不如芙蓉山一顆野果、一口野菜之味。

廣化寺廟

系溈山腳庵,俗稱芙蓉寺,歷代均有僧人住寺,宣揚佛教文化,對淨化人心,規範世間道德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現已修復了被毀壞的寺院,寺前有兩棵較大的100年銀杏,高聳挺拔,枝繁葉茂,一大一小,卻久不掛果,林業部門已掛牌保護,相傳較大的一棵是高僧和尚所種植,較小的一棵是已修成正果的尼姑所種植,故是這兩顆百年銀杏不掛果之因,只可惜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令善男信女遙相禱拜,一派佛文化寶地養在深山人難識。

主要景觀

大福有響水洞漂流、扶王山土匪寨和萬畝杜鵑花、南方土塔之尊---大堯土塔、小堯千年雌雄古銀杏樹、大福古石拱橋、風雨廊橋等,已經成為對接長(沙)株(洲)(湘)潭益(陽)常(德)旅遊市場的骨幹力量,異軍突起;長塘有大峰山,仙溪有“醉翁問天 ”,古鎮梅城有孔聖廟,水上有廖家坪人工湖面,泉塘有八寶洞,清塘有悟空伏如萊,天罩坪有八國外籍僑民遺址……
芙蓉山民呼吸著新鮮空氣,吃的是無污染食物,喝的是清泉水泡仙茶。可謂“青青流水青青山,一步一望一層天”。住的是古式建築與現代樓房相結合,可看到日出東方如探照燈似的束光,遲到的春天美景,有早來的秋冬氣候與夏相爭,緩和了炎熱的夏天,臘月雪花飄,銀妝芙蓉山,不由使人感到北極的自然景觀游移到此,這裡可免費觀光,吃農家飯,乾農家活,耕地種菜,現場採摘,自選自做,是僻開熱門線路渡假的佳所。

歷史文化

1.芙蓉的南面聳立著1474米的雲霧山,山上有一座雲霧寺,全部用長長的麻石條砌成,雲海霧繞,曾有榜眼黃國香作對聯曰:“自衡岳九千仞而來,推開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望洞庭八百里之外,踏破幾重雲霧,依稀海上現蓬萊”,從此芙蓉遠近聞名,芙蓉的北面有天罩山八國外籍僑民避署佳地。
2.元末明初,陳友諒鄱陽兵敗,其部屬逃往該山,建立大小山寨十多個,如炮台上、封山壩、關坳上、三關上、穿天界等。歷史人物余君四郎墓葬尚存,有石碑記載,宋未重臣尹三辟在螞皇山尖燒香隱居逝世。
3.解放前,芙蓉村有地下支部一個共8人,支部書記喻宗保作對聯:毛愛民主效列寧,三十革命樂紅軍,蔣喜獨載道秦皇,一朝民反恨楚歌。
4.1949年7月白崇喜調集6個師兵力向安化進逼,當時由熊邵安指揮姚協中、李建中率三團一個營駐紮芙蓉山準備打游擊,這裡群山起伏,活動範圍廣,周旋餘地大,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理想的游擊根據地。
5.歷史文人劉長卿曾雲遊到此作詩:《題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描寫出了當時美麗的雪景,芙蓉山民居住簡柄,勤勞樸實的情景。
6.更有一大偉人毛澤東1918年於芙蓉山觀光詩曰:“高處蹬臨放眼量,山青水秀好風光,雲霧生輝迎夕照,芙蓉吐艷沐朝陽,洞庭浩渺連天際,黃鶴雄踞鎮漢江,若此清霞常作伴,人間苦樂渾能忘。”隨後舉手指向雲騰霧繞之處,嘆曰:雲山巍巍不分春夏秋冬,難逢此清閒世界。霧海茫茫難辨東南西北,誰主這渾濁乾坤。
芙蓉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