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仰宗眼

溈仰宗由靈祐和他的弟子慧寂創立,因靈祐住潭州溈山(今湖南寧鄉縣西),慧寂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縣南),故稱為溈仰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溈仰宗眼
  • 類別:相關辭彙
  • 起源:溈仰宗由靈祐和他的弟子慧寂創立
  • 相關:靈祐
由來,基本思想,

由來

靈祐 (771-853),福州長溪人,15歲依同郡建善寺法常剃染,於杭州龍興寺受具,學大小乘經律。23歲游江西,見百丈山懷海而入室,居參徒之首。元和末,他遵懷海之囑,到溈山去開法。《景德傳燈錄》卷九記其赴溈山主法的因緣:一日,司馬頭陀從湖南來,對百丈懷海說:“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百丈說:“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 ”司馬曰:“待往觀之。”時華林和尚為第一座,百丈使侍者請至問曰:“此人如何?”司馬請華林咳嗽一聲行數步。司馬曰:“不可。”百丈又喚靈祐,靈祐當時為典座,司馬一見乃曰:“此正是溈山主人也。”其夜,百丈召祐入室,囑云:“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時華林禪師聞之曰:“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百丈說:“若能對眾下得一語出格,當與住持。”即指淨瓶問云:“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什麼?”華林說:“不可喚作木也。”百丈乃問靈祐 ,靈祐踢倒淨瓶便出去。百丈笑云:“第一座輸卻山子也。”從上面的言語作為中,可以隱約看到溈山靈祐的宗風特色。

基本思想

溈山靈祐的基本思想,是“三種生”說,即把主客觀世界分為“想法”、“相生”、“流注 生”。《人天眼目》卷四記載云:
“師謂仰山曰:‘吾以鏡智為宗要,出三種生。所謂想生、相生、流注生。《楞嚴經》云: “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正覺?想生即能思相生即所思之境歷然,微細流注,俱為塵垢。若能淨盡,方得自在。’ ”
其實,溈山三種生,也是靈祐為接引學人證得大圓鏡智(即佛智)、達自由無礙境地而設的三種機法。《人天眼目》卷四載:“後有僧問石佛忠禪師‘如何是想生?’忠云:‘兔子望月 ’。‘如何是相生?’忠云:‘山河大地。’‘如何是流注生?’忠云:‘無間斷’。”石佛忠禪師用最為簡潔的禪機妙語概括了“三種生”的意義。具體地講,“想生”,指主觀思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