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年例

湛江年例

年例,即年年有例,為中國民間歲時習俗,是指每年都舉行的群體大型祭祀活動,粵西地區人民將其稱之為“年例”。年例是以敬神、游神、擺宗台(做醮亦稱擺醮)為核心,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客,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年例,是粵西地區人民過年的賀歲方式,是粵西地區一項盛大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老祖留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新年期間,湛江各地的年例活動如百花競放,遍及廣大城鎮鄉村。年例與春節等傳統節日不同,是粵西地區特有的文化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湛江年例
  • 別稱:游神
  • 節日類型:中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廣東湛江
  • 節日起源:原始信仰、祭祀文化
  • 概念:每年的群體大型祭祀活動
年例起源,年例形成,年例流派,發展演變,樣本時間,關公磨刀節,湛江市麻章區舊縣村儺舞,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爬刀山,廉江市良垌鎮“萬人宴”,調順村、豐厚村農民文化節,吉水飄色巡遊,長岐肖山、淺水龍首等村,文化財富,展望與建議,年例日期列表,

年例起源

據地方史志記載,年例活動歷史悠久,且非粵西地區獨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欽州志》和清嘉慶《靈山縣誌》都記載了當地跳古鄉儺鬧年例的場面。但是,各地的年例活動中,粵西的年例活動卻以其隆重、規模大、範圍廣、民眾參與性強、流派眾多等特點而獨樹一幟。
所謂風俗,是指人們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具體的社會條件下形成的群體性的生活習尚。年例風俗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廣東通志》載:“雷州府於元宵鳴鑼鼓,奏管弦,裝鬼扮戲,沿街遊樂。”記載了當時雷州府跳儺舞鬧元宵的場景。
廉江市吉水鎮每年農曆二月二的“伯公巡遊”,據廉江《石城縣誌》記載,可以追溯至明朝,且明朝清官海瑞的老師梁逵就在吉水鎮。直到今天,吉水鎮每年農曆二月二的年例巡遊,還能看到《海瑞赴廉謝恩師》的木偶飄色表演。
游神擺醮(擺宗台)游神擺醮(擺宗台)
光緒《茂名府志·風俗》卷六“風俗十二”篇記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或官紳禮服迎神,選壯者赤幘朱藍其面,衣偏裻之衣,執戈揚盾,索厲鬼而大驅之,於古禮為近。”城鄉各居民以社為單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資舉行祭社盛典,以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俗稱“做年例”或叫“祭社”。

年例形成

關於年例的形成中國民間存在三種比較廣泛的說法。
游神新方式--用車拉著去游神新方式--用車拉著去
說法一:湛江年例由元宵節衍化而來。這種說法的依據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從正月初二開始,至元宵節為高峰,清明之後淡去;二是湛江很多地方的年例時都張燈結彩,頗具廟會性質。隨著漢唐以後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元宵節持燈嬉遊的習慣也被接受,於是中國民間便把元宵節、廟會、社祭、地方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等擴大化,每年都熱鬧地舉辦一回,後來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慶——年例;
說法二:年例的興起與冼夫人有一定關聯。這種說法的依據有二:一是有史料顯示,“年例活動最初由冼氏家族興起,長期演化後成為今天的年例”。二是湛江有許多冼夫人廟,在湛江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見到“冼夫人”。據了解,生於廣東省電白區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時期嶺南百越族的著名領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亂,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卓越貢獻,她對粵西及海南等地有深遠的影響。
說法三:做年例是為了驅瘟逐疫。據說古時候有一個瘟神,常常作惡粵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於是,粵西人民自發開展驅瘟逐疫活動,但瘟神十分狡猾,當一個地方驅趕它的時候,它就跑到另一個地方,為此,智慧無窮的粵西地區人民便採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驅逐瘟疫。
這種說法與傳說中“年”的由來同出一輒,考究起來也非空穴來風。雷州半島自古多雷,雷州古老的民俗“雷儺舞”,源自古代雷州古越族人對雷神的崇拜,舉行的一種敬雷儀式,每年正月廿八日雷首公誕辰,雷州城鄉舉行盛大的誕期節慶,開展舞雷儺活動。雷州的雷儺舞活動分布於雷州市的南興、松竹、白沙、雷高、附城、沈塘以及麻章區的太平、湖光等鎮的村莊。至今,雷州松竹鎮東角村、仙排村、塘仔村仍然傳承著這種古老的雷儺舞。
以上三種說法都沒有充足的史料予以考證。事實上,一種民俗的形成是複雜而漫長的過程,由特定的自然環境和具體的社會條件孕育而成,存在諸多因素。民俗專家的觀點比較一致,認為年例是以祭祀文化為核心,由歷史上多次南遷帶來豐富多元的文化與土著文化交融為補充,不斷發展演化而來的多元文化,再以民俗的形式傳承下來。
關於歷史上的遷徒,《雷州府志》有記載:“自漢末至五代,中原避亂之人多家於此。”移民遠遷,把來自中原的釋道儒多元宗教文化帶到雷州半島,再與雷民俗文化交融。原湛江群藝館館長、民俗專家朱衛國認為,年例是一種信仰文化,歷史上幾次遷徒,來自中原、福建、江西等地的各支各脈以習俗的方式保留了祖宗的習慣、信仰和圖騰,傳遞著一種遙遠的文化密碼。
關於年例的起源,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構想:在遙遠的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薄弱,對天地萬物心存敬畏,於是祭祀之風盛行。在偏遠封閉的粵西地區,祭祀之風更盛,歷代因戰亂、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南遷的中原漢族人,經過五次輾轉來到這裡落腳、生活、繁衍,生生不息,複雜的民系和越楚文化、漢閩文化、海洋文化與土著文化交融凝聚,相互滲透交融,形成了一個具有湛江特色的群體。而由同一宗族發展而來的村落或者部族,會在每年初春或者清明前後農閒時節,舉辦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動,祭天祭地祭神祭祖,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大吃一頓,為了豐富活動內容,還開展舞醒獅、燃社火、游神、演木偶戲,鳴銃炮、送瘟神、燒紙船、插彩旗等活動,祛除凶災惡毒,祈求新的一 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身體健康、國泰民安。這種約定俗成的活動慢慢演變成一種包括飲食、戲曲、民俗、祭祀等在內的大文化體,這就是年例。

年例流派

由多元文化與土著文化交融發展而來的湛江年例文化,同樣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幾點:
各地的年例日不同,大體從正月初二起至清明節,其中十五、十六日是高峰。清明之後的其他時段,有些地方也有年例,入秋以後的年例叫“翻秋年例”。在天數上,一般為一天,也有兩三天的,比如吳川梅菉頭的年例是正月十六、十七兩天。次數上,一般一年一次,有的村莊是一年兩至三次,比如吳川蘭石鎮多條村莊一年中有3個甚至3個以上的年例,其中蘭石村有6個年例節,分別為正月十三、三月三、四月四,六月十六,七月七、九月九。其中正月十三的年例節最隆重,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游神、唱大戲,其他幾個節則小做。
為何年例日各有不同?
其一、年例節也叫“神誕日”,是敬神祭祖的日子,所選定的日子可能與所奉的神的誕辰、宗族搬遷日、祠堂落成日等有關。
其二、文化圖騰各異。年例民俗活動中常見的圖騰有龍、獅、儺等,但各地各有講究,如遂溪縣是醒獅之鄉,多以舞龍舞獅為主,但遂溪殷屋村卻有“獅子不能進村”的習俗,所以,該村只能舞龍和舞鷹雄。雷州烏石是個港口,當地有一種蜈蚣舞,舞完了用竹篾燒火趕走瘟疫,以祈禱海不揚波,人丁興旺。吳川梅錄舞貔貅,為的是鎮宅避邪,廣納天下財。雷州松竹等地和麻章舊縣舞儺,為的是驅疫慶豐收。
其三,各地供奉的神不同,所供神的數量也不一樣。比如吳川梅菉頭村的祖廟供有94尊神像,包括康王、冼夫人、關帝、華光等,到年例時,游神的隊伍浩浩蕩蕩,頗為壯觀;松竹鎮山尾村的三寶堂供奉菩薩、玄壇雷首與三山公;白沙鎮東嶺村的雷麥陳三殿宮供有雷神、麥陳二將;南興鎮下田村帝帥廟供奉北帝、南極、天罡、玄壇與上元;太平鎮東岸村供奉三官公、關聖公與觀音,家家戶戶奉祀雷首公;太平鎮調浪村奉祀萬天雷首保運天君、五顯火輪華光大帝、英武、觀音與梓童諸神;客路鎮內村供奉顕赫鄔王、雷首、興武、班師、華光、靈官、土地、中國、文昌梓童;客路鎮客路圩供奉仁勇關皇大帝、仁勇關聖帝君、白馬、茗山鄔王、康皇、華光、毒蛇王、青蛇王、老師大爺、二爺、三爺、得道李康農、天后宮、陳氏、黃氏、李氏、譚氏等姑娘、四境土地公婆;麻章太平鎮麒麟村供奉興武、鄔王、白馬、雷首諸神;太平鎮南邊園村供奉五海、二爺、三爺諸神;太平鎮草坑村供奉老師、觀音諸神;太平鎮仙坡村供奉巡天、白馬諸神;南邊園村、草坑村、仙坡村供奉雷首。無論供奉哪個神,都預意了族人對神所代表的精神與文化的敬仰,以祈禱風調雨順,百業昌隆,人丁興旺,為的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其四:游神的方式不一,有陸上巡遊,海上巡遊和空中巡遊。大部分年例的游神是在村所轄的區域內巡遊,是陸上巡遊。臨海的村莊也有海上巡遊,據說麻斜過去是把神請到船上,開著船出海巡遊,但這種巡遊方式近幾年沒有再現。
2005年,對麻章志滿辦年例時,甚至還出現了飛機巡遊的壯觀場面,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當我們透過各種神和圖騰等文化表象,仍可看到其背後的歷史淵源——雷州文化由土著文化、越楚文化、漢閩文化與海洋文化交融而成。雷文化是湛江較原生態的土著文化,雷州地區崇拜雷神,沿習了古越族人對自然多雷的崇拜。據史志記載,上古的雷州屬南交,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古越族的俚人崇拜雷神,善於鑄造雲雷紋銅鼓以酬雷,他們建雷公廟,用銅鼓舉行祭雷酬雷儀式,以示對雷神的崇敬。1989年,雷州市英利覃典村出土一件北流型漢代銅鼓,鼓面中心有太陽芒紋、雲雷紋與鼓身都有雲雷紋;1999年雷州西南的邁熟村出土一件萬家壩型春秋時期的銅鼓,鼓面有太陽芒紋與雲紋,鼓身有網紋,鼓腳有雲紋一圈。如今,雷州仍遺存有雷公廟、雷祖祠、中國雷皇廟、南天宮、辛天廟、鄧巡宮、帝帥廟、雷龍朱帥廟、鎮海雷祠等奉祀雷祖雷神部將的古蹟。除了沿海口岸獨尊媽祖廟外,雷州許多廟供的是雷神、媽祖與觀音三神合一,這是宋代以後閩南人大量遷雷,媽祖文化在雷州廣泛傳播的結果。在年例之風最甚的吳川,康王、冼夫人、媽祖大行其道。這與吳川的歷史形成有關。據史志記載,歷史上兩次閩人南遷,第一次是南宋皇族遺裔為逃避元兵追殺,由閩入粵,由雷入瓊,護駕的十萬福建軍民在粵西大量散落;第二次是明朝海禁,耕海的閩人被迫上岸,流落高雷者不少。閩人敬奉海神媽祖(即天后),並把這種信仰傳給後人,今天,天后廟在民眾中得到普遍尊崇。康王是北宋抗遼名將康保裔,這位中原名將在吳川廣被敬奉,梅菉祖廟供奉的就是康王。據文籍記載,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出身將門,戰功顯赫,最終戰死沙場!中原地區的百姓為了紀念康王,建了許多康王廟。隨著北宋國力漸弱,人口不斷向南方遷移,並把他們所敬奉的關帝、康王這些“神靈”人物一起帶到了粵西地區。至於冼夫人與吳川則更有淵源,吳川秦屬象郡,漢屬南越,南朝歸屬高涼縣,高涼文化是古南越文化的分支,至今,吳川仍有不少宗族源自高涼,為紀念夫人設冼太夫人廟。

發展演變

頭鎮博立鄉九頭嶺村是一條小村莊,據村中老人陳伯稱,該村系從吳川塘尾村搬遷而來,之前一直隨塘尾村在正月十三做年例,祭祀活動是“拜老爺”。由於該村是個小村,為了壯大村子,早幾年村里建起了石狗公廟,改敬石狗公,寄予人丁興旺,發展壯大族群。石狗公廟建成於農曆十二月初九,於是這一天就成了九頭嶺村的年例日。這個鮮活的案例說明,年例作為一種群體性習俗,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條件演變,所謂“移風俗”或“移風易俗”,就是強調人與風俗的關係中人的能動作用,即摒棄那些妨害人們生活的陋俗,闡揚有利於人們心智的風俗,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事實上,在數百年的傳承中,湛江的年例也經歷著改變,甚至一度中斷。據了解,明、清時期,年例已記入粵西的地方志,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較盛行,在隨後的“文化大革命”中,受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影響,年例一度中斷。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粵西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於是中國民間開始恢復年例習俗。但是,由於年例的游神、祭祀等活動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在很長時間裡被有關部門看作是“搞封建迷信活動”而被禁止,甚至拆除廟宇建築,收繳神像、鑼鼓、旗牌、香爐等。例如,麻章舊縣正月十五跳儺舞鬧元宵時,曾被公安部門禁止。年例雖禁,卻禁而不止,反而越禁越烈。許多地方通過改建“文化活動室”或“宗族祠堂”代替原名號掩飾而已;有些地方執法人員甚至在沒收神像、鑼鼓、旗牌、香爐等年例必需品時,甚至被當地村落全族人圍攻襲擊,終因“法不責眾”不得不重新審視年例的性質。上世紀80年代中期,絕大部分地方恢復了年例活動,而且形式上除了傳統的單純游神祭祀,還擴大了宴請規模,增加了放映電影、大型文藝藝演出和中國民間藝術巡遊等內容。
為滿足農民對精神文化日益增長的需要,構建和諧農村,湛江市於2004年大力推進特色文化村、文化室和文化節建設,使先進文化進村入戶,人心入腦。活動開展後,廣大農民開始挖掘、保護和利用本村的文化資源,紛紛自辦文化節。最早將年例搞成文化節的,是塘博村,接著,各地的農民文化節不斷上演。農民文化節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充滿現代氣息的球類比賽、時裝表演、農民卡拉OK歌唱大賽,又有傳統特色濃郁的醒獅武術表演、醒獅邀請賽、草龍舞表演等。文化節在繼承的基礎上,為傳統年例注入了許多新的時代內容和文明元素,比如飄色巡遊也有計生宣傳、神五上天、北京奧運等內容;“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等公民道德教育融入了醒獅表演、雷劇演出和書法、籃球比賽中。
文化建設起到的教育與開化作用是明顯的,“醒獅起舞泯恩仇”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由於歷史原因,遂溪縣文車村和許屋村曾發生過上百人的械鬥,造成兩村民眾互不來往,積怨難消。通過開展醒獅文化節活動,兩村加強了交流,增進了團結,增強了友誼,使過去幾十年的積怨得到了化解。
縱觀近 年來湛江的年例,也呈現出新的精神風禮貌,年年“舊瓶”換“新裝”,游神成了中國民間藝術大巡遊、黨和國家政策的宣傳隊,將新的政治需要與傳統文化融合,成為年例演變的普遍規律。比如,今 年百姓村的年例打出了往年沒有的“忠、義、信、和”的牌子,是對儒家文化的回歸,而麻章年例的主題宣傳是“創衛”。
現代人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也促使“年例”這一古老而獨特的中國民間習俗推陳出新,漸漸融入時代的生活氣息,增加彩車、飄色、粵劇、輕音樂、電影、歌舞、雜技等文體活動,讓“年例”成為老少鹹宜的文化大餐。甚至有不少鄉賢借“年例”返家之機,捐資修路、助學、敬老等。

樣本時間

湛江年例遍地開花,時間各不相同,以下是部分村莊的年例時間和一些特別的年例樣本。 梅菉頭(正月十五至十七):梅菉頭年例是吳川年例的典型代表,包括游神、“爆燒火器”、“擺盅”、“吃年例”、“唱大戲”等內容,旨在祈禱消災避禍、人畜平安、百業興旺的大型民俗活動。年例期間,家家戶戶大擺宴席,用茶飯酒菜熱情招待親戚朋友,充滿獨特的地方風情和濃厚的鄉土氣息。

關公磨刀節

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各地民眾都設壇祭拜關公,藉此紀念他的忠勇仁義來弘揚中華民族美德,並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東岸村的“關公磨刀節”更是歷史悠久且富有特色,以燒豬拜節為主,最近被選入湛江市第三批 “非遺”項目名錄。

湛江市麻章區舊縣村儺舞

儺舞被稱為舞蹈的活化石。湛江的徐聞、雷州、麻章、吳川、廉江等地均有儺舞和儺文化的發現,也是廣東省少有的儺文化現存。春節期間,湛江的儺舞較為活躍,初十前後是吳川“舞二真”、雷州“走清將”、麻章“考兵”、徐聞“羅卜戲”、廉江儺戲等展示較多的時候。而且是最為原始、純樸的儺文化和活動。湛江的儺舞也前往佛山等和在本地多項活動表演和展示。湛江的儺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和受到歡迎。

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爬刀山

農曆二月十一,也是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的年例,麒麟村的“爬刀梯”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爬刀梯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企盼驅邪消災,祈福平安。刀梯用鋒利的鋼刀扎於兩支木柱上,梯高18米,36把鋼刀,刀刃向上,級距約40厘米,組成梯級。活動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四個部分。活動前一天,村民們在村裡面的傳承人指導下綁紮刀梯,第二天爬刀梯前,首先進行大型巡遊。遊行結束,三聲震天的炮銃響後,人們6人-10人不等組成一組,抬轎繞梯接力狂奔,歷時半個多小時。接著,眾人合力同心,緊拉8根大繩,徐徐將刀梯升起。10多個身穿白色服裝,腰束紅腰帶的小伙子,赤腳踏著鋼刀登上頂層。然後迅速下梯,再度攀登,周而反覆。表演完畢,又在三聲巨炮響聲中,放下刀梯,整個儀式降下帷幕。

廉江市良垌鎮“萬人宴”

正月十五是良垌鎮的年例,各村大擺宴席,集中在一起做年例,陣容十分龐大。

調順村、豐厚村農民文化節

元宵節期間,赤坎區農民文化藝術節更賦文化元素,彰顯文明特色。全區三個涉農街道以調順村、豐厚村等生態文明村為代表的赤坎新農村,紛紛在本村年例節日,推出豐富多彩的新春慶祝活動,用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營造和諧喜慶的節日氛圍。調順村除了表演傳統的遊行節目外,獅、龍表演更是重頭戲。被寓為豐厚村特有文化遺產“舞英雄”也閃亮登場,博得滿場掌聲。

吉水飄色巡遊

二月二日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傳統祈福、許願、撒播希望的日子。當天,造型逼真、各具形態的“新六國封相”等20台飄色巡遊和醒獅、舞龍等精彩表演,吸引附近村莊萬多名村民前來觀看,增添了鬧春喜慶的氣氛。讓人更振奮的是吉水人傳統中國民間藝術與現代市場意識的交融。近幾年來,吉水人乘改革開放的東風,種植香焦、荔枝、龍眼,生產銷售家用電器,生意紅紅火火,創業者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現今大家的生活好了,民眾文明程度越來越高,賭博的不見了,封建迷信少了,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借年例鬧春之機,外出經商者互相交流親情,傳遞市場信息,商討發展大計,一舉多得。吉水街道飄色、醒獅、舞龍、吉水八音隊隊長梁光介紹,吉水圩飄色巡遊活動有上百年的歷史,與飄色之鄉的吳川同步發展,是該市惟一的飄色表演團體。飄色各種造型都是隊里的能工巧匠親手做的,表演者最小的只有7歲,最大的達80歲。表演團通過精練提高,精心經營,經需到城裡和外鎮演出,創出廉江中國民間藝術又一大品牌。每年年例該鎮中國民間藝木團都自發搞大型遊春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祈求春天播下希望,全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長岐肖山、淺水龍首等村

農曆三月三,吳川市長岐肖山、淺水龍首等村莊正逢年例,各地都以盛宴迎客,有的還請來歌舞劇團歡歌曼舞慶賀。在吳川,每逢年例,各村都張燈結彩,各家各戶均大擺年例宴席,宴請各方賓客。有的村莊全村集資請劇團或樂隊來演粵劇或輕音樂,一連幾晚,夜夜歌笙。有的人家不僅擺幾十圍的年例盛宴,山珍海味洋酒樣樣齊全,還有禮物贈送,有的還獨家請輕音樂團來演出助興,使年例日歌舞盛宴,好不熱鬧。

文化財富

在中國民間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即春節還不如年例隆重。年例期間是一年中人最齊的時候,親戚朋友藉機互相往來,酒足飯飽之後聚集在一塊交流思想,增進感情,這是一次親情、友情的回歸。許多鄉鎮幹部借鄉賢和商界精英回鄉之際,向他們匯報家鄉的發展情況,取得他們對家鄉建設的支持,諸如修路、架橋,建學校、敬老院、文化設施等等,往往就在他們的談論過程中拍板定案。此外,因為各村莊的年例時間都不同,農民正好利用這個時間,到處走走,看看各地的民俗風情和發展情況不同,通過參觀對照,相互吸取經驗,既開闊了視野,也獲得到了一種思想上的認識和啟發,這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交流。“錢永遠都賺不完,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會被時間慢慢地沖淡。所以每年我們吳川人都樂此不疲地做年例,不為什麼,就為了每年都請親朋好友來聚聚,熱鬧一番,維繫大家的感情。”吳川一位老闆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吳川政府啟動“回歸工程”,借元宵年例之機,開展“一節一會”,鼓勵老闆回鄉創業,捐建家鄉。吳川的新農村建設正是在老闆們的捐建下,走出了“吳川模式”,全國聞名。
年例經濟。“年例”作為粵西影響力最大,範圍最廣的節日,也具有經濟功能。作為當地民眾一年中最大的盛事,“年例期”商機無限,由於年例集中,物價不但沒降,反而有上升,特別是年例中主要的菜式原料如雞、豬肚、白鴿、海蝦、魷魚等每年都比平常升幅超過20%以上,而其它菜式佐料也有一定升幅。年例期間由於食品及相關物品需求量空前增大,一些日常沒有經營的居民也做起了商販,走街串巷覓商機,甚至一些外地民眾聞訊也來到湛江地區做起年例生意。“年例”期間,有的家庭圖“省事”,向酒樓預訂酒席,所以酒樓生意爆滿。
“年例經濟”也催生了一系列“專業隊伍”。由於準備酒席需要數量巨大的碗碟,單憑家裡的遠遠不夠,要到專門出租碗碟和桌子的地方去租。此外,在戶外擺酒席要搭簡易帳篷,也有搭帳篷的公司上門服務。 文化現象:年例期間會有豐富多彩的中國民間藝術表演,平時難得一見的中國民間藝術也揭開神秘的面紗,讓民眾一睹風彩。許多中國民間藝術都面臨人亡技絕的困境,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市場,缺乏關注,養在深閨人不識,稍有餘力的,也只能借年例之機亮個相,難道吳川的中國民間老藝人感慨地說:希望天天都是元宵節。
同時,年例期間往往有許多中國民間藝許多村莊都會唱大戲,粵劇、雷劇、木偶劇等表演團體進村演出,有些大村甚至數天連唱,從而帶旺了“兩廣”的粵劇團和一大批文藝團體,形成了獨特的“戲曲現象”,被業內稱為粵劇的春天,又分為“春班”“秋班”。有資料顯示,僅吳川、茂名、電白(最為著名)等地的年例,就養活了兩廣幾十個劇團。
游神游神
飄色飄色
舞龍舞龍
舞獅舞獅
舞鷹雄舞鷹雄

展望與建議

傳為一種傳統習俗,年例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既融匯了健康向上的內容,也滲入了許多低級沒落的東西,既活躍了文化交流,也滋長了封建迷信、奢侈腐敗和攀比浪費的歪風——有人通過年例大肆鋪張浪費,大搞面子工程;個別地方大張旗鼓建設廟宇,修葺豪華迷信殿堂。這些突出的問題,是任其自然衍生?還是加以引導使其健康發展的?
民俗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社教,是一種效應的民心警鐘。有民俗專家認為:“年例是以習俗的力量讓民眾自動在集中的時間段經歷相同的活動,在相同的儀式中體驗相同的價值,一個共同的社會就這么讓人們和諧地延續下來。這就是傳統節日最經濟、最有效的生活文化再生產功能。”
民俗節慶儀式活動在封建歷史時期的政治制度下是允許的,而且政府官員都熱心參與各種節慶,目的是利用節慶的民俗喚起民心向背,達成一種團結友愛的社會風尚,昌啟民族精神文明。那么,在新社會主任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年例? 首先,年例作為一種大文化,包含著巨大豐富的文化財富,政府要做好挖掘和保護工作,從中提練出物質和精神財富。
其次,年例作為一種傳統民俗,只能引導,不能阻止。政府要用科學的眼光明辨年例中存在的神靈祭祀、宗教信仰內容,不能動輒就為其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要充分考量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再次,年例作為一種載體,可以成為先進文化占領農村的通道。政府要加強正確引導,抵制不良風氣,從內容和形式上不斷豐富,提高年例的文化品位;要組織創作出民眾喜歡的精神食糧和排演形式多樣的節目娛樂大眾,讓新文化、新思想在農村蓬勃發展,使年例成為新時期的農民文化節。

年例日期列表

正月初一
草潭鎮(遂溪)
正月初二
文車村(黃略鎮)、龍池村(東山鎮)
西坑村(東山鎮)
正月初三
丹寮村(民安鎮)、馬六良村(遂溪)、
調山村(東山鎮)、龜頭村(東山鎮)、
鹽豐村(紀家鎮)
正月初四
東山村(東山鎮)、調邏村(東山鎮)、
庵里村(東簡鎮)、芷寮村(吳陽鎮)、
調市村(東山鎮)、皮僚村(東山鎮)
正月初五
北山村(東山鎮)、塘北村(湖光鎮)、
領背村(雷州客路鎮)
正月初六
雲頭村(麻章鎮)、新圩(湖光鎮)、
內圩村(湖光鎮)、新民村(湖光鎮)、
石流村(湖光鎮)、黃家村(太平鎮)、
什二昌村(東山鎮)、欖欏後坑村(遂溪)、
正月初七
赤馬村(硇洲鎮)、頓谷村(蘭石鎮)
正月初八
蛤嶺村(吳陽鎮)、後海村(東簡鎮)
正月初九
黃坡鎮
正月初十
調順村(赤坎區)、平樂村(開發區)、
坡頭圩(坡頭鎮)、麻斜(坡頭鎮)、
坡尾村(特呈島)
正月十一
黃略村(黃略鎮)、卜品村(太平鎮)、
高陽村(麻章鎮)、符竹村(麻章鎮)、
東純村(霞霞山區)、
余村(十一至十二)(遂溪樂民鎮)
正月十二
龍潮村(包括霞海,梧闊村)(開發區)、
屋山村(開發區)、龍登村(霞山區)、
文保南村(赤坎區)、田頭村(南三鎮)、
塘邊村(太平鎮)、源水村(黃略鎮)、
坡山村(坡頭鎮)、龐村坎村(黃略鎮)、
北嶺村(東簡鎮)、回龍村(麻章鎮)
洋尾村(麻章鎮)、赤嶺村(麻章鎮)
李家坡村(麻章鎮)、北羅坑村(麻章鎮)
麻水林屋村(坡頭區)
正月十三
華封村(黃略鎮)、福建村(赤坎區)
許屋村(黃略鎮)、豐厚村(赤坎區)、張屋(坡頭)
支屋村(黃略鎮)、塘圍(黃略鎮)、志滿(麻章鎮)
雷州烏石(十三至十五)、文保北村(赤坎區)、
崩墉(東簡鎮)、桃溪村(遂溪)、西溪(遂溪)、
海嵐村(太平鎮)、石角村(遂溪港門鎮)、
蘭石村(吳川蘭石鎮)、山口村(十三至十四)、
(遂溪河頭鎮)、海嵐村(十三至十四)(太平鎮)、
東簡圩(東簡鎮)、張屋村(坡頭麻斜)、
新圩(湖光鎮)、內圩村(湖光鎮)、梧村(坡頭)
新民村(湖光鎮)、石流村(湖光鎮)
土札村(建新鎮)、那仙村(建新鎮)
正月十四
台嶺村(黃略鎮)、雲峽村(百雞宴)(營仔鎮)、
新坡村(赤坎區)、陳鐵村(霞山區)、
樓下村(霞山區)、造甲村(太平鎮)
山後村(太平鎮)、塘口村(黃略鎮)、
城月圩(城月鎮)、通明村(太平鎮)、
南坡村(黃略鎮)、暢侃村(麻章鎮)、
長布村(麻章鎮)、英豪村(麻章鎮)、
潮發村(麻章鎮)、車路溪村(麻章鎮)、
龍灣村(黃略鎮)、甘園村(太平鎮)
正月十五
南亭村(黃略鎮)、北月村(霞山區海頭鎮)、
草蘇村(赤坎區)、臨西村(湖光鎮)、
東墟(遂溪)、邁合村(麻章鎮)、
調文村(東山鎮)、文丹村(民安鎮)、
東岸村(太平鎮)、呂宅村(太平鎮)、
霞山村(霞山區)、錄塘村(霞山區)、
社壇村(霞山區)、新坡仔村(麻章鎮)
黃外村(麻章鎮)、白水坡村(麻章鎮)
厚禮村(麻章鎮)、謝家村(麻章鎮)、
後溪村(城月鎮)、李家村(麻章鎮)、
鹿渚村(湖光鎮)、殷屋村(黃略鎮)、
後壇村(湖光鎮)、龍安村(東海)、
顏村(黃略鎮)、沙溝尾村(麻章鎮)、
調豐村(嶺北鎮)、官田村(城月鎮)、
石盤村(黃略鎮)、白康村(黃略鎮)、
文典村(雷州客路鎮)、坡頭村(遂溪城月鎮)、
蝦膏村(遂溪城月鎮)、水標村、內村、世考村、六南村,六北村,
六中村,塘仔尾村(雷州客路鎮)
扶良村(城月鎮)、乞雨村(湖光鎮)
黃屋村(建新鎮)
正月十六
梅錄鎮(十五至十七)、東山鎮(東海)、
城內(遂溪)、西廳村(霞山區)、
草塘村(霞山區)、岑擎村(霞山區)、
後北村(麻章鎮)、新村(黃略鎮)、後洋村(霞山區)、鴨曹村(麻章鎮)、北溝村(麻章鎮)、
篤豪村(麻章鎮)、文參村(東海)、
龍騰村(東簡)、德佬村(東簡)、
客初村(麻章鎮)、冷水村(隔年09)(黃略鎮)、
營仔圩(營仔鎮)、邦家壇村(城月鎮)、
奇艷村(隔八年搞一次)(振文鎮)、
求古埇(龍頭鎮)、仙坡村(太平鎮)、
草坑村(太平鎮) 邊園村(太平鎮)、
實榮村(城月鎮)、文李村(太平鎮)
正月十七
百姓村(赤坎區)、東嶺村(湖光鎮)、
水溝村(麻章鎮)、深田村(霞山區)、
六禮村(十七至十八)(太平鎮)、
陳漁村(燒豬拜神)(太平鎮)、
世喬村(湖光鎮)、坑排村(麻章鎮)、
楊屋村(麻章鎮)、恆山村、
東山村、東坡村、東山新圩、
東山老圩(十六至十七)(雷州客路鎮)
正月十八
平石村(黃略鎮)、調塾村(麻章鎮)、
城家村(麻章鎮)、郭家村(麻章鎮)、
田頭村(太平鎮)、那柳村(湖光鎮)、
泥洋村(黃略鎮)、江門坡村(麻章鎮)、
陳村(遂溪)
正月十九
文章灣村(赤坎區)、大塘村(麻章鎮)、
東山園村(遂溪)、南門墟(遂溪)、
東門(遂溪)
正月二十
官湖村(遂溪)、霞街村(吳陽鎮)
正月廿一
麻章圩(麻章鎮)
正月廿四
鄭山村(吳川長岐)
正月廿五
樓下村(隔年)(遂溪)
正月廿六
邁龍村(麻章鎮)、調浪村(太平鎮)
正月廿七
蔡屋村(湖光鎮)、
家寮村(廿七至廿八)(城月鎮)、
肖漁村(廿七早上燒豬 很隆重)
正月廿八
石頭村(霞山區)、調羅村(霞山區)、
海尾村(湖光鎮)、聶村(麻章鎮)、
城裡村(嶺北鎮)、東市村(南興鎮)、
塘尾村(南興鎮)、調浪村(太平鎮)、
東簡大村(東簡鎮)、譚禮村(太平鎮)、
陳漁村(燒豬拜神)(太平鎮)、歐六村(太平鎮)
田頭村(城月鎮)、沙坡村(遂城鎮)、
陳家村(城月鎮)、肖漁村(太平鎮)、
坑裡園村(遂城鎮)、領高村(雷州南興鎮)、
交田村(民安鎮)、北羅村(民安鎮)、洋家村(雷州北和鎮)
正月三十
新村(正月最後的一天)(霞山區)
二月初一
麻章圩(麻章鎮)、龍駕村(遂城鎮)
二月初二
太平圩(太平鎮)、
良豐村(初二至初三)(湖光鎮)、客路圩(客路鎮)
二月初四
郭屋村(吳川振文鎮)
二月十一
麒麟村(十一至十二)(太平鎮)、
後坡村(太平鎮)、城月圩(城月鎮)
洋青圩(洋青鎮)、東黃村(太平鎮)
二月十二
烏石鎮、覃巴(吳川)、
南門圩村(遂溪)、邁生村(嶺北鎮)
二月十六
花村(麻章鎮)
二月廿二
附城鎮(雷州)
二月廿三
傳趾村(吳川長岐)
三月十四
龍水鄉(東簡鎮) 城月圩(城月鎮)
三月十五
興隆村(霞山區)、瑤頭村(吳川樟鋪)
三月廿二
南興鎮、南柳吳氏村(廿十至廿二)(霞山區)、
臨東村(湖光鎮)、料村(湖光鎮)、
龍劃村(霞山區)、圓坡村(湖光鎮)
龍舍村(民安鎮)、坑尾井村(松竹鎮)、
客路圩(客路鎮)、文里李村(太平鎮)
三月廿三
文章村(赤坎區)
三月廿四
恆山村(客路鎮)、
遂溪遂城鎮四九陳氏宗親朝拜活動
(陳村,禮村,官湖村)
隔年搞一次的,三年兩拜(廿四至廿七)
三月廿六
臨東村(湖光鎮)、
舊縣村(廿五(湖光岩),廿六(鋪仔圩),廿七
(本村),廿八(請吃飯,做戲))(湖光鎮)
三月廿七
寶滿村(隔年一次大搞)(霞山區)、
舊縣村(本村,中午文化中心有儺舞表演)
三月廿九
調山村等四條村(拜坡)(東山鎮)
五月初五
崩塘村、蔚律村(拜坡)(東簡鎮)
五月初六
白廟村(吳川振文鎮)、
調市等村(拜坡)(東山鎮)
五月十二
南柳村(海頭鎮)
五月十三
草潭鎮(遂溪)
七月初七
仙村(太平鎮)
八月初五
塘口村(吳川樟鋪鎮)
八月十二
官勇村(黃坡鎮)
八月十三
蓬萊村(海頭鎮)
九月初一
仙塘村(海頭鎮)
九月初五
雙港村(赤坎區)
九月初九
西灣村(民安鎮)、
上津前村(硇洲鎮政府大樓附近)
九月廿八
大路前村(麻章鎮)
十一月廿三
溪墩村(霞山區)、百儒村(霞山區)、
坡尾村(特呈島)
十一月廿四
東村(特呈島)、後場村(特呈島)、
北宮村(特呈島)
十一月廿七
仙村(太平鎮)
十二月初九
坡頭鎮博立鄉九頭嶺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